28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看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发展历程概述与展望

知识产权发展历程概述与展望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在知识、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不仅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关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角度出发,回顾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一)专利制度的萌芽阶段专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的古希腊和罗马就已经出现了专利类似的保护技术发明和创造的措施。
不过,正式的专利制度则是从17世纪开始建立的。
尽管当时的专利制度仍不完善,但它已经为发明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鼓励了技术创新的活动。
(二)版权制度的兴起在18世纪初期,著作权制度也开始在欧洲逐步建立。
最早的版权法是1710年英国颁布的《出版物法》,它规定了对书籍的出版权保护,并将“版权”这一概念正式引入法律中。
逐渐地,版权制度被用于保护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成为当前知识产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商标制度的产生商标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制陶业。
在现代意义上,商标的概念是从商标法中引入的。
最早的商标法是1835年英国颁布的《商标法》。
该法规定了商标的定义、保护和商标使用范围,并将商标制度塑造成今天所熟知的形式。
(四)著名商号制度的崛起在20世纪初期,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保护商业品牌和商业秘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商业知识产权,许多国家陆续开始建立“著名商号”制度。
著名商号制度保护商家的声誉和商业秘密,成为商业上的一个重要法律保护措施。
(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建立为了更好地管理国际知识产权事务,1967年在瑞士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WIPO作为联合国专业机构,致力于促进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WIPO目前有192个成员国和一些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二、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与展望(一)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和全球化。
从著作权到商标权——论清代知识产权的建立与发展

从著作权到商标权——论清代知识产权的建立与发展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的起点。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从著作权到商标权两个方面来论述清代知识产权的建立与发展。
一、从著作权到商标权的发展历程清代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过渡期。
在清代初期,由于中国社会不断变迁,出现了很多新的学说、思想和观念等,这些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同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商标也出现了,对商标权的保护也成为了一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著作权的建立在清代初期,著作权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对于著作权的发作者和传播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保护。
在《大清乾隆政书》中规定:“凡有人作歌谣小说、传记等书籍,有何功劳,及传家之事,世世不可短绝,必须注册于县衙公署。
如有抄袭则依律惩治。
”由此可见,在清代初期,虽然著作权的保护还比较简单,但是这种保护已经开始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共识,并开始被官方所支持和重视。
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盗版”的行为,为此,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也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为了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同时对于盗版者进行针对性打击和制裁。
2. 商标权的建立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标这个概念也开始逐渐在清代社会中形成,并开始得到相应的保护。
在清代中期,清政府先后颁布了《清代开埠商台章程》和《厦门海关实盘货附单》。
在《开埠商台章程》中规定了商人在各地经营必须发行商标,商标上必须有商号、地址、产地等信息。
此外,还规定商标必须在地方政府进行登记。
在《厦门海关实盘货附单》中规定:所禁货物,必须要有具备中国官方商标的工厂才能进口。
以上两项规定都明确了商标在清代中期中的地位和保护范围。
随着商标的保护日益完善,商标的侵权行为也开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例如,1866年,广东公署专门出台了《广东海关实盘货附单实行规程》,明确规定:擅自冒用商标,不仅要退赔货款,而且还要处以重罚,这种严苛的制度,对商标侵权有了一定的威慑力。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
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
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
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交流与合作不够
在品牌保护上政府品牌企业和社会机 构如法律服务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不 足
知识产权保护与商标的价值
商标
法律保护
企业的注册商标受到法律保 护,是企业权益的象征。
企业的无形资产
消费者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 依据,好的企业不仅需要好 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好的
商标。
用事实说话——商标案例
•鸡年知识产权第一案: 千万元“长城”商标官司
知识产权法第二组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
组长
Contents 目录
Our persistent goal is providing the most valuable services to clients.
知识产权发展历程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
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状况
企业与知识产权 企业知识产权服务
知识产权发展史
注:商标是知识产权里面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 权的竞争”
注:商标是知识产权里面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
2008年6月,国家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明确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 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行业名称 数量(万)
行业名称 数量(万)
A 化工 200 F 家具 240
B 化妆品 360 G 服装 660
C 药品 180 H 食品 400
D
汽车及 相关
320
I
广告 相关
300
••很很多多新企兴业E行商业标的面电电商临子器标着注升册级51非换0 常代欠、缺或J (者如由餐旅于饮游企、业规I6T模、00做培大训,)需
专利法的发展史研究

强化国际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未来专利法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加强 与其他国家的专利协调和沟通,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专利挑战。
促进技术转移和转化
未来专利法将更加注重促进技术转移和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更 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专利法在保护 创新成果、促进技术转移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例 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专利技术的价 值和市场前景,为专利保护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同时,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专利审查、维权等变得 更加高效和准确。
专利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更加注重保护创新成果
04
专利法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展望
当代专利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专利法面临着保护创新成果 、维护公平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例如,随着技术的更 新换代,某些专利技术可能已经失去了保护的价值,但 仍然可能被滥用。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专利 法的国际协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机遇
02
世界专利法的发展历程
欧洲专利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欧洲最早的专利法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叶的威尼斯共和国。该国为了鼓励创新和工业发展,授予了一些发明人 以专利权,使他们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制造和销售相关产品的权利。
发展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专利制度。其中,英国的《安娜法令》(1709年)和法国 的《拿破仑法典》(1803年)对专利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早期的专利法主要关注的是对发明人的 奖励和保护,以及防止欺诈行为。
推动专利制度创新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曲三强早在两百年前,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1736-1796)就曾提出要与中国发展外交和经贸关系。
但是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在写给英王的信中却傲慢地表示,他的大清王朝对外国的产品和思想从来就不感兴趣。
然而,一百年以后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力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国不得不开始采用法律形式去为那些对中国人“毫无价值”的外国产品提供保护。
在那个强权就是公理的海盗时代,中国的忍让并未换来西方国家的同情,相反,却使西方列强觉得中国软弱可欺,于是变本加厉地压迫中国。
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下半叶侵略中国,就是以中国司法制度落后为借口来施加他们的“治外法权”。
***参见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reprined,Taipei,1966),Ⅰ-Ⅲ,at 7.**伴随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知识产权的保护被带进中国。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强。
与此同时,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形也开始发生。
有些中国商人和企业开始盗用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名称或商标。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中国商人盗用外国公司的名称既可以逃避专为中国商人所设的税例,而且周转起来也比较方便;其二是使用外国公司的名称可以不受或少受地方官吏的刁难和勒索。
(郝燕平:《中国19世纪的商业革命》,197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65页。
)到了本世纪初,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中国的侵权者们将目光集中投向外国进口的畅销品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亦开始关注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1883年的巴黎公约就是专门针对专利和商标的国际公约。
1886年达成了针对版权问题的伯尔尼公约。
在此气候下,西方国家的商人期望他们在自己本国注册的商标也能在中国获得同样的保护。
***参见Mor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hapter Ⅲ,at 378.**怀着这样的企图,他们不顾当时的中国既不是前述两个公约的缔约国,更未加入任何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事实,硬是把一系列根据国际公约而发生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加给中国。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

业及1.2亿个体商户
未注册属于自己的
商标
Contents
Contents
已经注册的企业必 然还有新的类别的 申请
我国企业平均15家拥有1件商标 除商标注册外,知识产权业务还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商标申请/注册量
$ 2007年全国向商标局递交申请注册商标总 件数为230万件;通过马德里组织申请的国际 商标总件数为10万件;通过商标代理机构向 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申请的商标件数约为 40万件。
各国知识产权发展
美国
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的国家,在建国之 初就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 响的知识产权,受到了美国政府在立法和执法上的高度重 视,知识产权法已经成为美国法律制度发展中最活跃
的部分。美国政府通过加大保护范围、 提高保护水平、延长保护期限等措施, 极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附:全球最有价值商标排行榜
全球第一品牌 “可口可乐” 商标价值 670亿美元
“诺基亚” “丰田” “奔驰”
商标价值 301亿美元 商标价值 279亿美元 商标价值 217亿美元
知识产权发展史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设备,到现代信息革命时代的计 算机、Internet技术,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与知识产权有 关。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推动了技术革命由低 向高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各国的 地位更进一步得到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67年7月14日,“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巴黎联 盟)和“国际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联盟”(伯尔尼联盟)的 51个成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共同建立了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以便进一步促进全世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各国 和各知识产权组织间的合作。
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与趋势分析

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与趋势分析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核心是保护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知识产权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知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9世纪末,各国开始建立专利、商标和著作权制度,逐渐形成了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
20世纪以来,知识产权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各国纷纷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3. 知识产权的现状目前,全球知识产权制度日益完善,各国通过签订国际公约和协定,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成为了企业研发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4. 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知识产权的跨界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各国将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挑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创新保护模式也将不断升级,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在线保护、优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等。
总而言之,知识产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其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跨界保护和创新保护模式的升级,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看未来发展趋势主持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法律制度,今天我们请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的常新虎律师来和大家讨论一下我国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
常律师:知识产权制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确定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法律制度,最先以法律制度确定是从西欧发达国家开始。
十八世纪初,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相继制定了内容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此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作为一种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法律制度的承认与保护。
主持人:常律师,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常律师: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出现始于清朝政府晚期,清朝政府与其后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相继颁布过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但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开始迈向新阶段。
初步建立了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但是很不完善。
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无法无天”,使初步建立的知识产权制度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真正的大发展阶段是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的。
自1979年以来,随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的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不断增多,对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加快了知识产权立法进程。
主持人:那么你认为我国知识产权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常律师:198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1984年3月审议通过了《专利法》,1990年9月审议通过了《著作权法》。
与此同时,《商标法实施细则》、《专利法实施细则》、《著作权实施条例》及《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规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也相继颁布实施。
此外,我国先后参加和加入了《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公约”、“协定”、“条约”。
至此,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框架已经全面建立,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知识产权法制历程。
与此同时,我国各级知识产权管理与司法机关也不断健全。
在各级政府机构中设立了知识产权局、版权局等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机构,在工商局中设立了商标管理和执法机构,在部分法院设立了知识产权庭,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双轨制”体系,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随着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意识也迅速提高,专利、商标拥有量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已累计受理中国专利申请1931125件,获得授权1065264件;累计核准注册商标197.3万多件。
仅2003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就突破40万件,达45.2万件,我国的商标年申请量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始出现,部分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品牌。
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已经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例如,在1980年我国开始筹建专利制度的时候,对于我国是否该实行专利制度的问题,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有些部门和同志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比较低,建立专利制度只能是保护外国人的技术,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仿制。
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专利制度的建立对于鼓励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融入国际社会,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
现在,对于我国应该实行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
不可否认也没有必要否认的是,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历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一直给我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1年和1994年,美国两次对我国发起“特殊301调查”,要求我国加强对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此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为了达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要求,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普遍进行了修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也是促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加快发展的一种动力。
主持人:你认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常律师:时至今日,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但是勿庸质疑,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不够强。
目前社会对知识产权虽有一定认识,但仍处于意识普及阶段,尤其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申请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如日本松下公司一家在日本申请的专利仅2001年公告的就达到14077件,而且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
而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深圳华为公司,一年的专利申请量也仅在一千件这个数量级。
目前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国外厂商已在我国申请了占绝对多数的专利,对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包围态势。
在商标方面,我国目前尚未拥有真正进入世界排名前列的品牌。
这虽然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在某些技术领域与国外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关,但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身权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弱。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停留在浅层面上,主要是开展申请和注册等工作,能够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作为资产来运营和运用的能力很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如2000年,IBM公司因许可他人使用该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获得的专利许可费即有17亿美元,占其全年利润的15%。
而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达到这一层次的还没有。
三、专业人才匮乏。
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极端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综合型及涉外型的人才。
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导致部分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权制度失去信心。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那么你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知识产权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就你刚才谈到的问题怎么做出相应的对策呢?常律师: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把知识产权制度列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把重视技术、强化技术创新视为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所在,美国政府意识到知识产权是国家资源和美国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要素之一,美国经济要保持竞争力,全球范围内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重点转向民用产品的结构调整中,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重建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且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武器。
美国政府对创新和知识产权问题的清醒认识,使美国经济自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继“技术立国”之后,于不久前又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大转移。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重视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知识产权制度,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法律制度。
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的今天,国际社会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其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贸易谈判中的重要武器,处于国际贸易的前沿位置,成为世贸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而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国际化,其在未来的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谁不掌握这一规则,就将被排斥在游戏之外。
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与交流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阶段。
我们能否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关系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因此,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我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如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所涉及、影响的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产权问题,而是直接关系两国的经济贸易和国际关系的问题。
以广东为例,该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这一方面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派出各种代表团到广东,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我国政府提出建议和要求。
尤其是日本,已将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作为评价投资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
2003年2月底,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来广东部分地区采访报道,对于广东知识产权保护状况非常关注,提到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的日本企业由于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缺乏了解,以及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日企来华投资的信心。
所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提升我国国际形象,营造一流投资环境,保证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已经遇到了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纠纷。
仅去年以来,就发生了DVD专利收费风波、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案等案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可以预计,这一类的纠纷还会更多的出现。
尽快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回顾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
笔者认为,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已处于一个挑战与压力并存的阶段。
当此之时,唯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才能突出重围,迎来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家层面来说,今后必须进一步从健全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
对于各省来说,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住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宣传、人才培养等重点环节,争取取得突破,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知识产权制度还必将在我国迎来更大的发展,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最终赶上甚至超过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