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201107历年真题及答案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意义是往往决定着这条新闻是否( )A.及时B.新鲜C.有趣D.重要2.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迷失了方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错误的引导,主要是因为( )A.缺乏耐心B.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D.缺乏新闻敏感3.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这是属于哪一方面的素养( )A.政治素养B.理论素养C.专业素养D.知识素养4.《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A.邓拓B.范长江C.黄远生D.邵飘萍5.《水城威尼斯》是穆青同志写的一篇( )A.工作通讯B.事件通讯C.旅游通讯D.风貌通讯6.《妈妈教我放鸭子》是一篇( )A.人物特写B.人物专访C.人物通讯D.人物消息7.《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作者是( )A.郭玲春B.穆青C.范敬宜D.王赤兵8.《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是一篇( )A.人物新闻B.新闻特写C.新闻述评D.动态新闻9.《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从导语开始,几乎处处都有( )A.数字B.人物C.描写D.议论10.《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是一篇( )A.连续报道B.深度报道C.解释性新闻D.现场短新闻11.《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这是新华社发自哪里的消息( )A.北京B.上海C.广州D.香港12.《访“葡萄常”》是一篇( )A.人物专访B.旅游通讯C.工作通讯D.深度报道13.“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 )A.《经济学家赶集》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D.《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4.《核弹元勋的“三子”》是一篇( )A.事件通讯B.风貌通讯C.工作通讯D.人物通讯15.《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的新书》指的是哪本书( )A.《十个共产党员》B.《柏生新闻作品选》C.《西行漫记》D.《临床误诊100例》16.外国新闻作品中被称为“揭露性报道”的,是指( )A.电讯B.特稿C.解释性报道D.调查性报道17.《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一文的作者是( )A.爱伦堡B.西蒙诺夫C.法拉奇D.尼尔·夏恩18.不同的研究者对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取得基本一致的肯定意见,这体现了( )A.客观性的决定性作用B.主观性的决定性作用C.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D.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19.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硬新闻C.大众新闻D.黄色新闻20.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同志为( )写的。
00661140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2、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 ()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3、下列与新闻工作相关的文献中,要求“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的是()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B、《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C、《关于部队的报纸工作》D、《人人要学会写新闻》4、“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威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段导语的特点是()A、流水帐式B、故弄玄虚C、开门见山D、高度概括5、“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主要表述的是作品研究者的()A、客观性B、主观性C、发散性D、统摄性6、新闻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棋——孔繁森》的体裁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公告7、下列不符合新闻语言的总体要求的是()A、准确严谨B、专业性强C、简炼明白D、鲜明生动8、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报道对象是()A、张海迪B、志愿军战士C、李素丽D、人民警察9、下列有关新闻主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B、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C、所有的新闻作品,都要求有深刻的主题统帅D、它体现了新闻作品所具有的新闻价值10、下列作品中,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道对象的是()A、《别了,“不列颠尼亚”》B、《春夜》C、《相思正是吐黄时》D、《小城风光更迷人》11、下列对于新闻作品表现手法的表述,其中不当的是()A、不同新闻体裁在表现手法上并无特殊要求B、新闻作品中常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C、好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D、描写手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12、下列著名记者中,以揭露清末民初官场黑幕而闻名的是()A、黄远生B、穆青C、范长江D、邵飘萍13、“倒金字塔结构”一般应用于()A、通讯B、特稿C、消息D、深度报道14、解释性报道的重点在于下列新闻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 ()A、WhatB、WhenC、HowD、Why15、下列作品中属于风貌通讯的是()A、《记鲁迅》B、《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C、《华美窗帷的后面》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二、多项选择题16、西方新闻记者在写作时对可读性是很下功夫的,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B、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新闻事件C、发挥想象设置悬念D、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E、注重现场感17、下列新闻作品中,在结构方面具有“双线条”特征的有()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B、《水面下的桥梁》C、《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D、《世界最佳急诊室》E、《核弹元勋的“三子”》18、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它们包括()A、真实B、准确C、迅速及时D、针对性E、指导性19、报道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其目的主要是为了()A、使报道显得更为专业与深刻B、交代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C、揭示新闻事实与周围事实的联系与影响D、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新闻事实E、能够更好地显示作者意图20、决定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广泛性的主要因素有()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B、新闻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C、各国新闻事件的差异性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三、简答题21、如何对一个新闻作品进行新闻主题方面的分析?2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3、新闻的真实性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四、论述题24、试述《水城威尼斯》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同名23651)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同名23651)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导语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代导语大致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B.时、地、人、事、因等要素俱全的导语,被称为第一代导语C.间接导语、复合导语等是倒金字塔结构常用的导语形式D.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第二代导语2.新闻价值诸要素中,表示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与新闻受关注程度之间关系的要素是( )A.重要性B.接近性C.趣味性D.显著性3.下列著名记者中,对我国报刊文体的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 )A.范长江B.邹韬奋C.邵飘萍D.黄远生4.下列西方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特写的是( )A.《火葬——甘地永存》 B.《英迪拉·甘地》(节录)C.《“老报童”罗伊去世了》D.《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5.下列作品中,属于快讯这一体裁形式的是( )A.《陕北有煤海》B.《“飞天”凌空》C.《抢菜记》D.《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6.《好啊!诚实永存》的体裁是( )A.人物通讯B.人物消息C.事件通讯D.综合消息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3页(共14页)7.工作通讯《并非鱼草之争》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并列式结构B.递进式结构C.平行式结构D.倒叙式结构8.以张海迪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生命的支柱》,最先刊载于(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南方周末》D.《中国青年报》9.下列人物中,没有..被著名记者穆青报道过的是( )A.赵占魁B.孔繁森C.焦裕禄D.吴吉晶10.消息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胡乔木B.陆定一C.毛泽东D.邓拓11.下列作品中,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角度的是( )A.《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B.《上海严寒》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4页(共14页)C.《夜宿车马店》D.《“妈妈教我放鸭子”》12.下列作品中,由法拉奇所写的是( ) A.《记鲁迅》B.《彭德怀印象》C.《英迪拉·甘地》(节录) D.《火葬——甘地永存》13.《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属于( )A.消息B.通讯C.调查性报道D.解释性报道14.下列作品中,属于事件通讯的是( ) A.《祁连山北的旅行》B.《春夜》C.《经济学家赶集》D.《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5.范长江游历中国西北时所撰写的一系列通讯,其刊载媒体是( )A.《申报》B.《人民日报》C.《上海新报》D.《大公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5页(共14页)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A. 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屮发现个性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 只要具备了鲜跚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D. 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3.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4. 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口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A.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嚴好的合作关系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5. 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6. 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7. 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8. 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B. 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D.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9. 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A.《日本签字投降》B.《火葬——甘地永存》C.《英迪拉.甘地》D.《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 迅速辨刚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11. 下列作品中,较为大塑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 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A.生动B.真实C.简洁D.深入13. 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A.时间顺序结构B.悬念式结构C.并列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4. “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旳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又甩迸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00661131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通过于()A.1991年1月B.1994年4月C.1987年5月D.1997年1月2.在调查性报道的分类中,“水门事件”属于()A.综合分析式B.单项揭丑式C.解释性D.进行式3.《惊心动魄的脑科手术》一文,属于()A.消息 B. 特稿C.解释性报道D.揭露性报道4.新闻文体中的“第二代导语”出现的时间是()A.20世纪30年代B.19世纪中期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末期5.在西方新闻中,消息写作最常见的结构是()A.对比式B.金字塔式C.并列式D.倒金字塔式6.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通讯作品是()A.《领导干部的楷模一孔繁森》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一厘钱”精神》7. 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新闻作品的是()A.《别了,“不列颠尼亚”》B.《记鲁迅》C.《陕北有煤海》D.《师魂》8.下列作品中,属于通讯的是()A.《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B.《好啊!诚实永存》C.《春夜》 D. 《上海严寒》9.下列作品中,属于消息的是()A.《“飞天”凌空》B.《醒来,铜陵!》C.《桌上的表》D.《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0.《彭德怀印象》的作者是()A.爱伦堡 B. 西蒙诺夫C.埃德加·斯诺D.法拉奇二、多项选择题11.新闻作品研究者需要具备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主要有()A.创造性思维B.立体思维C.逻辑思维D.艺术思维 E. 求异思维12.穆青写作的作品有()A.《陕北有煤海》B.《访厕所》C.《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D.《水城威尼斯》E.《师魂》13.在结构方面具有“双线条”特征的新闻作品有()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B.《水面下的桥梁》C.《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D.《世界最佳急诊室》E.《师魂》14.下列作品中,属于现场新闻的有()A.《滦河水向天津奔来》B.《抢菜记》C.《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D.《经济学家赶集》E.《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5.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A.言论B.特稿C.消息(电讯)D.解释性报道E.调查性报道三、填空题16.解释性报道的重点,是回答新闻事实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工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新闻界的分类中,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A.硬新闻B.软新闻C.综合新闻D.时政要闻2.下列作品中,作者为邹韬奋的是A.《中国我军占领南阳》B.《别了,”不列颠尼亚”》C.《祁连山北的旅行》D.《华美窗帷的后面》3.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4.下列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构的是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5.我国境内出现近代中文报纸的时间是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晚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20年代6.一般而言,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小B.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没有关联C.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长,新闻价值越小D.所有的新闻,都是越快越好7.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是作品分析的起点,是感性认识的基础8.感性认识是对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深化C.二者是互不干涉的两种独立认识形式D.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相互交叉,前后互补8.下列对于新闻语言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B.要做到准确严谨,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C.要鲜明生动D.要简练明白,晓畅明了,通俗易懂9.《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10.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品《春夜》的体裁是A.消息B.深度报道C.特写D.调查报道12.下列思维方式,属于宏观思维的是A.从微小细部入手,求得对事物的深入发掘B.努力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C.寻找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式D.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间空间范围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13.《访“葡萄常”》的作者是A.梅阡B.邓拓C.穆青D.范敬宜14.在西方,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解释性报道15.研究新闻作品,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二、多项选择题16.决定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广泛性的主要因素有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B.新闻社会功能的多样性C.各国新闻事件的差异性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17.下列有关导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导语出现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B.第一代导语的特点是时、地、人、事、因等诸要素俱全C.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D.导语的作用在于开门见山地表明记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思考与观点E.随着新闻写作的日益成熟,导语已逐渐减少使用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有A.《“妈妈教我放鸭子”》B.《写在绢帕上的诗》C.《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D.《“飞天”凌空》E.《核弹元勋的“三子”》19.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特稿写作呈现一个趋势,即在遵守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A.增强对比内容的描写B.注重衍生知识介绍C.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D.刻画新闻人物的性格E.安排新闻故事的情节发展20.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A.鲜明的时代特色B.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C.表现形式的求新性D.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E.作者的写作背景三、简答题2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哪些方面?22.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主题?四、论述题23.试论述《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的主要特色。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作者是()A、陆定一B、陶铸C、胡乔木D、范长江2、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B、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简练、通俗、生动C、由于追求简练,因此新闻语言难免枯燥与呆板D、可读性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3、中国报道史上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出过开拓性贡献的著名记者是()A、王韬B、邵飘萍C、梁启超D、黄远生4、作品分析时“唯理论”容易造成的弊端是()A、拘泥于新闻作品的共性特征,甚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B、将局部经验当作普遍规律C、过于强调作品的个性,忽略新闻作品的共性要求与特征D、过于关注文采,而忽视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5、下列新闻作品中,属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代表作的是()A、《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B、《相思正是吐黄时》C、《生命的支柱》D、《“妈妈教我放鸭子”》6、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1页共5页7、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悬念式结构8、“载着主副食和淡水的拖船一离码头,水天相连的南中国海风起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抛上浪尖又甩进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这一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B、议论C、叙述D、抒情9、“甲骨文是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全国20XX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自学考试.doc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自学考试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B、五要素俱全C、自由、灵活、多样化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D、20世纪80年代后期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A、客观性B、共性C、真实性D、个性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C、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8、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A、议论B、描写C、说明D、叙述9、《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10、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导语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第二代导语大致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B.时、地、人、事、因等要素俱全的导语,被称为第一代导语C.间接导语、复合导语等是倒金字塔结构常用的导语形式D.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第二代导语2.新闻价值诸要素中,表示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与新闻受关注程度之间关系的要素是( ) A.重要性B.接近性C.趣味性D.显著性3.下列著名记者中,对我国报刊文体的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 )A.范长江B.邹韬奋C.邵飘萍D.黄远生4.下列西方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特写的是( )A.《火葬——甘地永存》B.《英迪拉·甘地》(节录)C.《“老报童”罗伊去世了》D.《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5.下列作品中,属于快讯这一体裁形式的是( )A.《陕北有煤海》B.《“飞天”凌空》C.《抢菜记》D.《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6.《好啊!诚实永存》的体裁是( )A.人物通讯B.人物消息C.事件通讯D.综合消息7.工作通讯《并非鱼草之争》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并列式结构B.递进式结构C.平行式结构D.倒叙式结构8.以张海迪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生命的支柱》,最先刊载于(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南方周末》D.《中国青年报》9.下列人物中,没有..被著名记者穆青报道过的是( )A.赵占魁B.孔繁森C.焦裕禄D.吴吉晶10.消息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胡乔木B.陆定一C.毛泽东D.邓拓11.下列作品中,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角度的是( )A.《英雄登上地球之巅》B.《上海严寒》C.《夜宿车马店》D.《“妈妈教我放鸭子”》12.下列作品中,由法拉奇所写的是( )A.《记鲁迅》B.《彭德怀印象》C.《英迪拉·甘地》(节录) D.《火葬——甘地永存》13.《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属于( )A.消息B.通讯C.调查性报道D.解释性报道14.下列作品中,属于事件通讯的是( )A.《祁连山北的旅行》B.《春夜》C.《经济学家赶集》D.《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5.范长江游历中国西北时所撰写的一系列通讯,其刊载媒体是( )A.《申报》B.《人民日报》C.《上海新报》D.《大公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新闻作品研究者要遵守的指导思想包括(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自由主义思想D.专业主义理论E.第三世界理论17.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事实有( )A.历史性事实B.环境性事实C.简历性事实D.数据性事实E.反应性事实18.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有( )A.唯形论B.唯心论C.唯理论D.经验论E.任意论19.下列作品中,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有( )A.《上海严寒》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C.《日本签字投降》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20.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特稿写作呈现一个趋势,即在遵守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 ) A.增强对比内容的描写B.注重衍生知识介绍C.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D.刻画新闻人物的性格E.安排新闻故事的情节发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新闻作品为什么需要设置悬念?通常如何处理这一手法?22.作为新闻作品的研究者,通常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23.如何理解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25.试述《英迪拉·甘地》(节录)这篇作品的特色。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26.“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中国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之一,对其展开的报道不计其数。
但最早明确指出是“三鹿”奶粉可能存在问题的报道来自《东方早报》的简光洲,《东方早报》因此获《南方周末》2008年度致敬媒体。
请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从采访与写作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早报记者简光洲9月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又接收了一名8个月大,来自该省岷县的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这是该院三个多月来接受的第14名患有同样疾病病例。
到目前为止,对于婴儿患病的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但是这些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出生后一直都在吃名为“三鹿”牌的奶粉。
患病婴儿的家长们怀疑说:“或许和当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致婴儿成为大头娃娃一样,这次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奶粉。
”记者昨日还了解到,10天前湖北省同济医院小儿科也接收了三名患有肾病的婴儿。
这三名分别来自河南、江西和湖北的患儿家长也反映婴儿食用的是“三鹿”牌奶粉。
目前尚不知患儿所使用的奶粉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
河北三鹿集团传媒部对早报记者表示,已派出工作人员赴甘肃调查,当地质检部门对该集团奶粉的检验显示没有质量问题。
不排除出院还有后遗症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已经接受了14名患肾结石的婴儿,到昨日为止,有6名在手术后康复出院,其余8名仍在医院治疗。
该院泌尿科首席医生李文辉介绍说,该科是在6月28日收到第一例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
在3个月时间里,陆续共有14名婴儿因患同样的疾病住院。
据了解,这些婴儿进院时病症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他们共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都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且症状表现为双肾多发性结石,刚来的时候都是急性肾衰竭。
经紧急治疗后,目前8名婴儿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仍需住院两到三周进行观察治疗。
至于婴儿出院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李文辉说,目前时间比较短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要经过以后的随访和两三个月复查后才能确定。
罪魁指向“三鹿”奶粉据李文辉介绍,经过检查后发现,这14名婴儿中有90%以上为尿酸胺结石,这种情况在结石中非常少见,一般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多见于儿童和老人的膀胱结石。
而经过进一步检测,医院推测这14名婴儿是由于摄入的脂肪和蛋白含量比例失调,引起体内嘌呤碱代谢异常,继而产生尿酸和尿酸盐结晶,在上尿路梗阻后形成肾结石,导致肾衰竭。
医生们注意到,这些患病婴儿在没有母乳之后,都使用了品牌为“三鹿”的奶粉。
李文辉分析说,因为这些婴儿最主要的食品来源就是奶粉,且都是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牌的奶粉,“因此不排除与奶粉有直接的关系”。
小李8个月大的儿子也是患婴之一。
小李说,儿子自从出生后因为没有母乳就一直吃“三鹿”奶粉,每400克一包卖18元,但奶粉具体什么品种记不得了。
孩子七八个月时每4天就要吃一包。
“一直这么吃,也没有想到会出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就发现孩子尿不出来。
”小李介绍,在他家附近也有几名婴儿和他儿子患同样的病。
目前有7名患儿的父母联名写下了申请书,上书甘肃省卫生厅,要求彻查病因。
“正规超市买的老牌奶粉”昨日,记者从甘肃省卫生厅及该省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局了解到,前一段时间他们就已接到相关情况的汇报,正在联合多个部门调查。
9日下午,由卫生厅牵头的调查人员曾到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了解情况。
甘肃卫生厅办公室的杨敬科主任介绍,卫生厅已把病理及病因样本送到国家相关的鉴定中心进行检验。
鉴定结果尚未出来。
杨敬科认为,这次甘肃婴儿患病的情况根本没有当年安徽阜阳空壳奶粉严重,但因为媒体经常询问,所以决定1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说明调查的进展。
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日前也接诊了5名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
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
其中一患儿母亲说:“这个牌子(奶粉)是在正规超市里买的,价廉物美,牌子也比较老了,吃了放心。
”此前,还有山东、甘肃、安徽、湖南等地的家长告诉湖北的记者,称自己孩子也吃该品牌奶粉,出现类似症状。
厂方回应无证据证明婴儿因吃三鹿奶粉致病对于患病婴儿使用的都是同一品牌的奶粉,且婴儿最主要的食品也是奶粉,因此家长及医生们都怀疑婴儿肾病的罪魁祸首是奶粉。
昨日下午,记者和河北省三鹿集团取得了联系。
该集团传媒部的工作人员杨爱称已经获悉甘肃有婴儿患病的情况,并且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对此事进行了解。
杨爱向记者介绍,三鹿是奶粉行业品牌产品,有很多年的历史。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患病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问题,相信质检部门会查个水落石出。
此后,杨爱又致电早报记者称,已经委托了甘肃当地权威质检部门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质量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