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作业一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一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一及解答一、题目:已知有两台计算机A和B,它们之间通过一个分组交换网络传输数据。

A发送一段数据到B,这段数据分为4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为1000字节。

A和B之间的链路传播速率为2Mbps,传播时延为10ms。

A向B发送完一个分组后,需要等待一个ACK确认分组的到达再继续发送下一个分组。

假设ACK返回的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忽略数据包头部等其他开销,只计算数据的传输时间。

若在传输每个分组之前,设置流量和拥塞控制的指令,问A向B传输这4个分组的总时间是多少?二、解答:首先,根据已知条件,链路传播速率为2Mbps,即每秒可以传输2兆比特的数据,传播时延为10ms。

由此可计算出链路传播时延的距离为:距离=传播速率×传播时延= 2Mbps × 10ms= 20kb由于每个分组的长度均为1000字节,所以需要传输4个分组,总共的传输数据量为:数据量=每个分组长度×分组数量=1000字节×4=4000字节接下来需要计算传输过程中的时间。

首先考虑传输第一个分组的时间。

传输第一个分组需要发送请求,并等待ACK确认后再传输下一个分组。

假设传输一个分组需要的时间为T,那么传输第一个分组的时间可以表示为:传输第一个分组时间=T+传输时延+传播时延+T= 2T + 10ms + 20kb在传输第一个分组的时间内,可以计算出实际传输的数据量,即:实际传输数据量=链路传播速率×传输时间= 2Mbps × 传输第一个分组时间实际传输数据量应该小于等于总数据量,即:实际传输数据量≤总数据量2Mbps × 传输第一个分组时间≤ 4000字节根据以上不等式,可以求解出传输第一个分组的时间T。

然后,可继续计算传输剩余3个分组所需的时间,并求出总时间。

根据题目要求忽略ACK返回的时间,因此只需要计算传输时间即可。

综上所述,A向B传输这4个分组的总时间为传输第一个分组的时间加上传输剩余3个分组所需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大作业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相连,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从在线购物、远程办公到社交媒体、在线教育,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涵盖了众多领域和方面。

首先是网络通信技术,它是实现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基础。

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都是依靠网络通信技术来传递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

网络安全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防火墙、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手段不断发展和完善,保护着我们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重要数据。

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让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用户无需再担心硬件设备的限制,只需通过网络连接就能按需获取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还有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线视频、音频播放平台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各类影视作品和音乐。

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线教育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学习。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远程办公则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在工作场景中的重要应用。

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远程办公让许多企业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员工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与同事协作、参加会议,完成工作任务。

然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带来了兼容性问题,一些老旧的设备和系统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网络应用需求。

网络带宽的限制也会影响一些高带宽需求应用的体验,如高清视频会议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

同时,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人们面对面交流能力的下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为了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在大作业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主要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协议是计算机通信的基础,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诞生的初期,当时人们通过或电报进行远程通信;第二阶段是ARPANET的出现,它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第三阶段是TCP/IP协议的诞生,它使得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第四阶段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它使得计算机网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树型、环型、网状等类型;按照传输介质可以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种类型;按照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类型。

四、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协议的集合。

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

其中,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连接两台计算机;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应用层负责实现各种应用程序。

五、计算机网络的协议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规则和标准。

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格式、顺序和速率等。

常见的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子邮件、万维网、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10计网大大作业(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

10计网大大作业(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

10计算机网络技术(大专)课程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报告书课题名称小型局域网搭建及应用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陈复将合作人成绩二〇一二年一月10计算机网络大专课程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任务AP IP地址分配:一、背景介绍:根据某小型企业网络的拓扑图,用一台三层交换机(SwitchA)和两台二层交换机(SwitchB、SwitchC)、一台路由器(Router)搭建局域网。

PC1(模拟外网网络)与路由器外网接口F0/3连接,路由器内网接口使用F0/0口接到三层交换机A的VLAN5的接口。

将交换机路由器的主机名设置为拓扑图中所显示的名称(例如将路由器主机名命名为Router)。

具体要求:第一制作7条直通线,一条交叉线。

请按拓扑图正确将各设备互连。

交换机、路由器按要求化分VLAN、设置路由。

第二在SwitchA上划分VLAN2---VLAN5。

并设置好相应的IP地址。

将SwitchA的1-5端口划分到VLAN5,其余端口默认为VLAN1。

SwitchA的23、24口分别连接至SwitchB、SwitchC的24端口,SwitchB、SwitchC的23口互连。

将SwitchA的23、24端口设置为TRUNK口。

SwitchB、SwitchC的23、24端口也设置为TRUNK口。

第三在SwitchB上新划分VLAN2、VLAN3、VLAN4。

并配置VLAN1的IP地址。

将SwitchB 的1-12端口划入VLAN2。

21-22口划分给VLAN3第四在SwitchC上新划分VLAN3、VLAN4。

并配置VLAN1的IP地址。

将SwitchC的1-6端口划入VLAN3,7-12端口划入VLAN4。

第五在三台交换机上启用生成树协议。

并在交换机B的VLAN3接口上接入无线AP 作为VLAN3网段的无线扩展(无线使用DHCP自动获取范围:192.168.3.100-192.168.3.199)。

第六指定必要的静态路由,并在RouterA上设置NAT。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选修)课程大作业一、课程作业题目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互联二、作业已知材料1、现有网络情况及本次组网区域现有某企业办公楼,所有网络接入设备以HUB为主,网络的中心为一个48口二层非网管交换机,网络传输介质以5类双绞线为主,接入速度为10Mbps半双工,全部节点同属于一个网段,即同一广播域,用户反映网速很慢。

此企业办公楼,主要节点分布在2楼(F2)和3楼(F3),其中2楼和3楼水平分布的办公室如表1和表2所示:表1 2楼办公室情况列表表23楼办公室情况列表总计节点数为:2楼现有节点72个,预留26个;3楼现有节点78个,预留24个,共计200个节点。

2、客户对网络的需求本项目中,客户的基本需求如下:(1)同一部门可以进行互访;●财务部1与财务部2可以进行互访,并要求内部安全性;●技术服务部1与技术服务部2可以进行互访,并要求网络可用性高;●产品事业部1与产品事业部2可以进行互访。

(2)互联网接入采用10Mbps光纤接入;(3)ISP提供公网IP地址4个;(5)各部门包括3楼各室,能够高速连接到2楼设备间的核心设备;(6)各节点能够自动获取IP、网关及DNS地址;(7)各部门都有到本楼层设备间或管理间的物理链路;(8)采用主流的TCP/IP协议对网络进行规划;(9)对广播流量进行分割,不同部门之间访问可以进行控制;(10)满足当前主流网络设计的原则。

三、课程作业要求通过对项目的分析,提出网络规划设计思路并绘制出网络拓扑图或结构图,最后根据需求分析完成网络设备选型、内部局域网组建、无线网络组建,网络设备连接,最后完成技术文档撰写等工作。

技术文档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网络规划方案(至少包括IP规划、网络拓扑图、硬件设备选型等)2、内部局域网组建3、广域网接入4、无线网络组建5、网络设备连接6、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7、任务书评价严禁直接下载、拷贝、复印提交纸质打印作业!。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题目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它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领域,通信主要通过点对点的电报和电话线路进行。

2. 分组交换网络的引入:20世纪60年代末,分组交换网络开始出现。

分组交换网络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包含有目标地址等控制信息,可以按需传输并动态选择最佳路径,使得网络传输更加高效和灵活。

3. ARPANET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了ARPANET,它是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网络技术的封装网络。

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开始。

4. TCP/IP协议的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为了使不同厂商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开始出现。

而TCP/IP协议作为一种通用的网络协议,被广泛应用和接受,成为当今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5. 互联网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通过TCP/IP协议相互连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网络系统,即互联网。

互联网的形成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 互联网的普及: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题目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1.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指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同一根总线上,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总线型拓扑简单,但当总线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大作业计算机网络1. 引言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相关的常用协议与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机:指的是连接在网络中的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等。

- 网络:由一些网络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传输数据的媒体,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

- 通信协议:为了保证网络中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需要规定一套数据传输的格式和通信规则,即通信协议。

- 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的网络,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 应用层:负责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并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SMTP、FTP等。

- 传输层:负责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并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UDP等。

-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功能。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ICMP等。

-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帧处理,并将数据帧发送到物理层。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PPP等。

- 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电信号,进行物理传输。

常见的物理层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等。

4.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常用的协议与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TCP/IP协议: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协议族,包括传输层的TCP协议和网络层的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

- HTT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一种,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规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一、利用windows socket编写一个简单的聊天程序,要求接收方可以接收并显示发送方在键盘上输入的文字。

服务器端截图:客户端截图:客户端发送消息: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端接收到之后,发送消息:大作业,客户端接收到并在屏幕上显示。

代码:import java.io.DataInputStream;import java.io.DataOutputStream;import .ServerSocket;import .Socket;import java.util.Scanner;//服务器端public class TCP_Server {static final int port = 36976;static ServerSocket sSocke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try {s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System.out.println("监听" + port + "接口......");//while (true) {Socket socket = sSocket.accept();DataInputStream din = new Data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DataOutputStream dout = new Data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dout.writeUTF("成功连接服务器端");String tempStr=din.readUTF();while(!tempStr.contains("exit")){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信息:" +tempStr);dout.writeUTF(scanner.nextLine());tempStr=din.readUTF();}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信息:" +tempStr);din.close();dout.close();socket.clos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canner.close();}}import java.io.DataInputStream;import java.io.DataOutputStream;import .Socket;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TCP_Client {static final int port = 36976;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String serverIp = "127.0.0.1";try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serverIp, port);DataInputStream din = new Data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DataOutputStream dout = new Data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String tempStr = "Hi!";while (!tempStr.contains("exit")) {System.out.println("服务端端信息:" + din.readUTF());tempStr = scanner.nextLine();dout.writeUTF(tempStr);}dout.flush();din.close();dout.close();socket.clos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canner.close();}}一、利用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捕获三个以上的协议并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校园宿舍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还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

校园宿舍网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亲自组建一个局域网并且正常运行,已经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了。

为了使学院对学生的进一步管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不在局限于普通网络的速度,确保学生上网的安全与稳定性,建立一个稳定的局域网成为一个很必要的事情。

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学生对校园内网的需求。

根据对比选择出适合校园组网的拓扑图和网络结构的模式。

根据规划分析,选择出成本较低、性能较高的设备。

通过CAD和viso等软件工具,设计出一号宿舍楼与四号宿舍楼的网络规划布线图。

根据宿舍的物理位置及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设计出两个布线方案可供选择。

这些方案的应用经分析,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促进学生宿舍网络规划的科学化,保证学生宿舍网络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局域网拓扑图规划分析1设计背景与目标 11.1背景11.2设计目标及内容 12.宿舍局域网建设规划 12.1局域网建设前期调研 12.2 需求分析 12.2.1功能需求分析 12.2.2 应用概要分析 22.3 网络安全设计 22.4 网络设计原则 33. 局域网的网络设计 33.1拓扑网的选择33.1.1 星型网络 33.1.2.环形网 33.1.3.总线网 43.1.4.树形 43.1.5.网络形 43.1.6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53.2 网络体系结构的介绍 53.2.1访问控制方式简介 53.3局域网络的形式的选择53.3.1网络结构的选择 64. 设计方案及宿舍布局图 64.1 拓扑结构 64.1.1 总拓扑图 64.1.2 宿舍拓扑图结构74.2主要设备的选择84.2.1路由器的选择84.2.3交换机的选择94.3 主干网络设计 104.3.1宿舍楼内布线结构方案115. 综合布线及要求125.1 结构化布线系统126.设备清单137网络维护148方案设计的优点与不足14参考文献:161设计背景与目标1.1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已经迅速延伸至国防、科研、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企业人事的工作模式,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则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校园网资源,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系统的集成,提高应用水平成为学校校园网建设的工作重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校的广大师生们,不再满足于只能在办公室、图书馆上网,他们对于在宿舍、在家里高速上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02年高校校园网建设开始延伸到宿舍楼,但随着高校宿舍网规模急剧膨胀、应用不断深入,在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影响着宿舍园网络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诸如安全漏洞、管理繁琐、整体运行效率下降等问题成为阻碍高校校园网发展的瓶颈。

1.2设计目标及内容目前存在的一些情况是,网建成了,问题也出现了:设计目标无法实现;应用软件缺乏,阻碍了设想实施;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

这就需要在网络建设实施前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画出宿舍的详图,合理的综合布线,设备的选型等是技术和成本找到最佳点,并考虑到日后的升级,既可扩展性。

如今,校园宿舍网呈现用户多且密度大、网络节点多、难以管理的特点。

宿舍网的用户相对其他网络的用户分布要密集很多,而众多用户与不同宿舍楼之间的网络连接结构相似,但节点甚至比办公大楼、实验室等其他区域的网络节点还要多,管理起来工作量大。

用户对不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抱怨也时有发生。

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管理难的问题。

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由难到易的宿舍网运营计费认证管理办法,需要它营造出一种方便、实用、快捷、易于管理的网络环境。

2.宿舍局域网建设规划2.1局域网建设前期调研我们首先是完成用户调查,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的确定等工作。

其主要内容为:首先走访要组建局域网的学生公寓楼,调查该公寓楼大概有多少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以及学生普遍要求的上网速率接近一个什么水平。

通过讨论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形成书面报告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其中一些疑难问题请教相关技术人员,比如计算机系的相关教师。

力争在该阶段就将一些前提工作准备好,否则会影响以后计划的进展。

2.2 需求分析现在大学宿舍里有电脑的已不在少数,一般都有两台以上,由于学习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有电脑,一个宿舍有六个人,也就是说每个宿舍里都有六台电脑.就单个计算机而言,功能还是太单一了, 而且因为学生经费较少,只要实现简单的网络连接与资源共享就行。

要是几个宿舍之间连上局域网就不仅仅解决了共享一条宽带接入的问题,还可以共享同学的资源,如学习资料、电影、软件都可以从同学的电脑上拉过来,避免了自己下载的麻烦,“网络交流”、“资源共享””都将方便得多。

我们对本院学生对网络速率的不满意程度以及速率需求以及需要共享资源的频繁程度,断网概率密度和网络安全性的需求进行调查,总结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办法。

2.2.1功能需求分析1.网络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使相邻几个宿舍之间的多台电脑能连成局域网,可以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多台电脑能共享一个Modem,实现共多人同用一个网号上网。

希望整个网络投资较小,尽量利用现有设备,网络规划只能以"能通就好"为原则,尽量优化。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已经把网络当成获取信息的重要的源泉。

宿舍网是宽带上网的前沿阵地,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知识,增加与其他学校学生,甚至其他国家学生交流的机会。

(1)可靠性和高性能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交换的汇聚、核心,链路冗余。

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2)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

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3)安全性和保密性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

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

2.简单局域网构建方法(1)交叉双绞线此法可以用来连接两台个人计算机,不过一旦有第三台计算机加入,这种方法行不通,所以扩展性小。

(2)下载wifi共享软件应用一个电脑下载一个wifi共享软件,可以在宿舍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方便快捷;但是有的台式机连起来就困难的多了,而且这样是大家分享网速,速率很低。

为此大家想建立一个快捷上网,易于管理,交流方便,安全高速的网络就十分迫切了。

2.2.2 应用概要分析网络基础服务:DNS:负责整个网络中各个域名的解析。

SNMP ETC: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信息安全平台:(FIREWALL ETC)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

防火墙可以被安全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发挥更大的网络安全保护作用。

防火墙被广泛用来让用户在一个安全屏障后接入互联网,还被用来把一家企业的公共网络服务器和企业内部网络隔开。

另外,防火墙还可以被用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某一个部分的安全。

2.3 网络安全设计通过对宿舍网的安全设计,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多种信息安全,保障宿舍网络安全,一个整体一致的内网安全体系,应该包括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数据保密和监控审计四个方面,并且,这四个方面应该是紧密结合、相互联动的统一平台,才能达到构建可信、可控和可管理的安全内网的效果。

身份认证是内网安全管理的基础,不确认实体的身份,进一步制定各种安全管理策略也就无从谈起。

内网的身份认证,必须全面考虑所有参与实体的身份确认,包括服务器、客户端、用户和主要设备等。

其中,客户端和用户的身份认证尤其要重点关注,因为他们具有数量大、环境不安全和变化频繁的特点。

授权管理是以身份认证为基础的,其主要对内部信息网络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授权,确定谁能够在那些计算机终端或者服务器使用什么样的资源和权限。

授权管理的信息资源应该尽可能全面,应该包括终端使用权、外设资源、网络资源、文件资源、服务器资源和存储设备资源等。

数据保密是内网信息安全的核心,其实质是要对内网信息流和数据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构建信息和数据安全可控的使用、存储和交换环境,从而实现对内网核心数据的保密和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

由于信息和数据的应用系统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要求数据保密技术必须具有通用性和应用无关性。

监控审计是宿舍网络安全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可以实现对宿舍网络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提供宿舍网络安全状态的评估报告,并在发生宿舍网络安全事件后实现有效的取证。

宿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新热点,其技术和标准也在成熟和演进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同学们对宿舍网络安全认识的加深,用户宿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整体一致的宿舍网安全解决方案和体系建设将成为宿舍网安全的主要发展趋势。

2.4 网络设计原则(1)实用:能支持各数据通讯,多媒介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灵活: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可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3)开放: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任意网络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4)模块化: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连接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插件,方便使用,管理及扩充。

尽量减少现场施工量,提高系统可靠性,方便管理和使用。

(5)可扩展:系统应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安装进去。

(6)经济:整体投资低、维护费用低,系统组成使整体投资达到最小。

3. 局域网的网络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最后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具体使用的工作方式,网络的系统结构等。

3.1拓扑网的选择在网络组建过程中,根据网络的功能和网络连接设备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拓扑结构,说白了,就是要明确总体上要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成什么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