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鉴赏要求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思想

浅谈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思想

浅谈宋元⽂⼈画的审美思想浅谈宋元⽂⼈画的审美思想 宋元⽂⼈画在中国美术史⼏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宋元⽂⼈画审美思想的论⽂范⽂,供⼤家阅读参考。

摘要:宋元时期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派艺术变⾰时代,他的⽂⼈画在绘画史中更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宋元⽂⼈画艺术对⽂⼈画的发展具有⾥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宋元⽂⼈画⽂⼈诗书画印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化在宋元达到了⼀定的⾼度,不管是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学术、⽂学艺术等,⼏乎在每⼀个⽂化领域都占有⼀席之地,绘画创作表现出时代的许多新特⾊。

从⽽宋元⽂⼈画在中国美术史⼏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较于⽂⼈画在整段中国美术史中的继承与演变中,本⽂更加关注在宋元这⼀特定时期内⽂⼈画及⽂⼈画家所呈现出的审美认识。

⼀、⽂⼈画的概念以及发展 ⽂⼈画,亦称“⼠⼈画”,宋代⽂⼈⼠⼤夫把绘画进⼀步视为⽂化修养和风雅⽣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更注重精神的⽂化修养和书法造诣,强调⼈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以别于宫廷画和民间绘画。

宋元⽂⼈画多取材⽔墨⼭⽔和花鸟⽵⽯等,借以抒发内⼼的主观感受或个⼈抱负。

⽂⼈画在宋时发展⽴派⾄元代昌盛,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次艺术变⾰,⽽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产⽣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娱⽽已”成为⽂⼈画的中⼼论调。

使历代⽂⼈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唐代诗⼈王维以诗⼊画,被奉为⽂⼈画的⿐祖,其绘画作品成为后⽂⼈画家的范本。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代相传。

这时期⽂⼈画的主要代表有⽂同、苏轼、⽶芾、李公麟、“元四家”等,宋元成为后世⽂⼈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他们⼀系列美学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其画风影响到明清及近现代⽂⼈绘画,使⽂⼈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画坛主流。

⼆、宋元⽂⼈画兴起的原因 北宋时期科技⽂化艺术都有⾼度发展,但封建专制达到空前,为了摆脱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统治者在政治体制、经济⽂化各⽅⾯进⾏了⼀系列改⾰,但结果事与愿违,在此社会之下,知识分⼦感觉到空有⼀⾝才学却⽆处施展,⽂⼈志⼠在诗书画中寻求解脱,以纯净空疏之⼼去解悟⼈⽣,获得⼼灵的主观思想的表达与解放并且促使了⽂⼈画的.发展,所以⽂⼈画的出现是中国历史情况下艺术发展的必然,是绘画艺术发展到⼀定⾼度的再现。

文人画散论文

文人画散论文

文人画散论文"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画。

陈衡恪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工夫,必须在画里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

其建立于唐代,王维、郑虚被国人视为代表,但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

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的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辈出。

如果说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提倡者,那么赵孟�就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

明清时代的绘画题材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与书法、绘画与文学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人画的审美需要与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有"士气"为上品;以"超自然于物外"为处世之道;以"万壑在胸"为画源;以"书画同源"为要旨;以所作"合幽寂人之心"为快事。

这也是文人画的实质,现在分别述之。

文人画能够标榜"士气"就是当时士大夫的道德人品和阅历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在文艺方面的文采与涵养。

所谓"士气",正式画家道德、人品和学养的体现。

文人画以"超然于物外"为处世之道。

所谓"超然于物外",表面上似乎与世无争,事实上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则是士大夫用以与世相争的另一种手段。

他们清高、孤傲,以山林隐逸而自娱。

这种想法有时能贯穿于画家的一生。

例如赵孟�在朝时存在着;王蒙在仁和时更是存在着,他在黄鹤山一住就是三十年,不是卧青山,便是望白云。

在尘世中过着"不堪冷热情"的生活。

儒家讲"实际",积极处事,即以积极态度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道教和佛教则讲"虚空",他们则是以消极的态度去解决社会矛盾,而文人画却受后者的影响更深。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中国人物画鉴赏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中国人物画鉴赏

中国人物画鉴赏“痴于绘画,能书。

偶为辞章,颇抒己怀。

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

”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

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

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范曾六渡扶桑、远游欧美,是拥有世界上最多读者的中国画家。

这位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守望者,被人称作鬼才范曾。

李白为诗仙是因为其诗飘逸潇洒有仙风,李贺为诗鬼是因为其诗怪异荒诞有鬼气,但只要是个文艺家,在生活中总会带有点另类的感觉,说重了就是要么带一点仙风,要么带一点鬼气。

只因为范老画了许多钟馗便称其为鬼才是怎么也说不通的,因为鬼是正在其被打之列的,他怎么能自己给自己一刀呢?范老的“鬼才”在于他的不拘泥,在于他敢于突破,挑战传统的创作理念。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

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

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

这幅《钟馗雅趣图》具有这些鲜明的特点: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

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

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

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

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当代文人画创作已经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些画家们致力于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使得这些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美感,同时又融合了当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将对当代文人画创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欣赏。

首先,当代文人画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而当代文人画正是以这种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意识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作品,当代文人画着重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例如,中国著名文人画家齐白石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具有浓烈时代感的现代化作品,他巧妙地将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现代绘画符号相结合,使得作品不仅具有传统山水画的气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富有现代化的艺术魅力。

其次,当代文人画创作具有创新性。

由于当代文人画的创作环境与传统文人画不同,文人画家们不再像传统文人那样在山林中仙逸自适而然地发挥画技,而是秉持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通过引用当代的艺术语言、符号和技巧,以独具个性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文人画作品。

例如,文人画家李南海的作品《书画卷轴》是一幅高度创新的作品,他将书法与绘画完美结合,像书写一样地笔墨流淌于画布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学。

同时,他更是将绘画与当代数字技术相融合,运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创作作品,进一步展示出当代文人画家的创新探索。

最后,当代文人画创作也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传统文人画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在于践行儒家思想、弘扬国粹文化,以表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

当代文人画虽然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但其所强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却没有减少。

文人画家们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把握其精神与气质为创作基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试图探求文化传承的新途径,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表达和传承。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文人的绘画艺论文文人的绘画艺论文【1】摘要:中国绘画的主体自唐以后以朝野文人士大夫占主导地位,文人画的主力队伍是由在野文人构成,文人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文人画用水墨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追求“道”与“意”结合的“平淡天真”境界。

关键词:文人画发展特色画家一、文人画的代表画家文人画的代表画家有王维、苏轼、李公麟、米芾。

唐·王维(701-761),字摩诘。

善画人物、山水,作品诗意赫然,被后人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开创文人画以佛理禅趣入画的先锋,把画意和禅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禅意画,这种禅意画后称为墨戏,到明代又称作画禅。

王维的泼墨山水可以说是开一代绘画先锋,并且从此以后扭转了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并最终推向中国绘画的最高峰。

为文人画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语言——水、墨,王维虽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的提出文人画,但是他以自己的作品明确的表达了文人画的形式。

宋·苏轼(1037-1107)第一个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士人画”,也就是后来的“文人画”概念。

如果说王维文人画的实践上先行一步,那么苏轼就是提出了文人画的内在追求。

他提出“写形传神,形理两全,然后可以言晓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他使绘画从实用功能中脱离出来,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将绘画作为一种自我消遣的载体,即在笔情墨趣中融入自己的心境。

在艺术创作上他主张“画以适意”,是性之所发,笔之随之,无法无派,不拘泥古法。

在观察描绘对象时、进行艺术构思时,强调画家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合二为一,融合成为审美意象,再通过艺术手段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更好的表达情思,达到“适意”的目的。

所以说不管以后文人画如何衍变,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苏轼提出的“意”。

宋·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而且娴熟。

李公麟对绘画史的重要意义是,他在总结吸收前人的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不着彩色,以单线勾勒来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动感和空间感,完全以笔墨线条塑造形象的画法---“白描”。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国画鉴赏论文中国画赏析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

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

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

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流派,它以学者士大夫为主体,注重个性表达和审美情趣,追求意境深远、留白遗墨的艺术境界。

在当代,文人画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式微,反而在新的语境下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元素,融合当代审美观念,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当代文人画的创作特点、艺术表现和赏析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当代文人画的创作特点1.多元风格融合当代文人画的创作多样性很大,艺术家们不拘泥于传统文人画的形式,而是将西方绘画技法和意识形态有机融入呈现出多元的风格特色。

他们可能会使用油画的笔触和色彩,或者在水墨画的传统风格中加入拼贴、水彩等新媒介,使作品更加富有创新性和现代感。

2.思想观念的开放性当代文人画家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人意识形态,而是通过自己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理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

有些作品可能是对当代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思考,有些作品可能是对人性、情感的探索,有些可能是对历史、神话的再创造。

这种开放性的思想观念使当代文人画作品更富有现代性和世界性。

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当代文人画在创作中不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式。

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他们可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或者加入当代艺术思潮,使作品更符合当代审美。

他们也会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精神中汲取养分,力求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其独特魅力。

二、当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1.审美情趣的表达当代文人画家在作品中对审美情趣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他们可能会通过细腻的笔墨,深邃的意境,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情感。

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来传递一种思想、情感、精神的内涵,使作品更具有深层的艺术魅力。

2.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当代文人画作品在表现情感与思想方面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

他们可能会通过意象的表达,情感的渗透,借助细腻的笔墨和深刻的造型,表达出对生命、人性、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

当代文人画创作分析与赏析当代文人画是指当代艺术家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创作形式主要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和提升,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当代社会和自身情感的表达。

当代文人画的创作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当代文人画的创作内容广泛、多样化,艺术家们不再只通过山水和花鸟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而是更加关注当代社会和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用绘画来记录和抒发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可以看到,一些当代文人画作品描绘了当代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冷漠;还有一些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揭示社会问题还是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当代文人画都在创作中展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当代文人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艺术家们不仅在传统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上进行创新,还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如摄影、数码艺术等。

一些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了传统文人画的形式和结构,但又加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使作品更加现代化和艺术化。

当代文人画在形式上不再受限于传统,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当代文人画在审美和情感上更加注重思想性和个性化。

艺术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创作,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美感。

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当代文人画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细致的线条表达,使作品具有深深的内涵和观念。

当代文人画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观察作品的题材和意境。

当代文人画的题材往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相关,观众可以通过作品来感受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作品的意境也是观众感受艺术家情感的重要途径,艺术家通过色彩、构图和线条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观众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这些情感的传递。

观察作品的技法和形式。

当代文人画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观众可以欣赏艺术家在作品中的创新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人画的鉴赏要求》学院:姓名:班级:学号:班号:姓名序号:目录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键词:文人画、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鉴赏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文人画历史渊源的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文人画家人格精神的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3文人画作者对艺术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4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浅谈文人画的鉴赏要求摘要收藏,是文化的鉴赏,是一种精神活动。

鉴赏有“鉴”、“赏’,二义。

鉴者,鉴其真伪赏者。

品其高下,二者相联系而有区别。

高明的收藏家,不仅有鉴定真伪的眼力,还要有品其高下的目光。

如果说鉴定真伪是收藏的基础或者前提,品其高下则是收藏行为的提高和升华。

只有从鉴识进人品味的层次,收藏方可以称为精神生活。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

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文人画、鉴赏。

1.绪论了解文人画的鉴赏技法,掌握最基本的文人画鉴赏手法,通过对文人画的鉴赏,了解作者的作画技法,蕴含感情,推及当时的历史阶段,鉴赏当时人文艺术,了解历史背景。

2.鉴赏要求2.1文人画历史渊源的追溯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早在西晋时代,一些画家就在创作中表现出某种文人画的1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东晋画家顾恺之被称为文人画家的始祖,他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和“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1] 15-16深深地打上了文人画印记,成为中国画美学的核心。

《洛神赋》是他的传世作品,飘逸、空灵、神秘。

他的画论对后来中国画的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其人物画强调传神,笔迹紧劲如春蚕吐丝,线条如行云流水。

他用画家睿智的眼光创造出造型简练、人物性格突出、意境优美的绘画作品,令人回味。

南朝齐梁北朝的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2]奠定了文人画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

王维擅长绘画,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他还是技艺精深的琵琶演奏家,曾以一曲技惊四座的《郁轮袍》获得了太平公主的赏识。

王维晚年无心仕宦,隐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学佛理,以诗酒自娱,重点描写恬淡宁静的山水景物,清新明丽;绘画上,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和雨点皴技法,赋予画面以节奏和水墨浓淡的对比,让世人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墨韵的无限魅力。

《宣和画谱》记载:“维善画,尤精于山水。

当时之画家者流,以谓天机所到,而后学者皆不及。

”王维的水墨画因其具有鲜明的文人画特色及审美情趣,而被后人尊为文人画的鼻祖。

[1] 211-212唐代“具以画齐名”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始创的青绿山水开掘了北派绘画艺术之源头,与王维南派山水交相辉映,标志着文人画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

宋代是中国艺术由宗教天堂走向文人理想的关键时期,无论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出现了空前繁荣。

苏轼重视神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高度称赞王维的画并明确提出士人画概念。

元代是文人画的鼎盛期,众多文人士大夫不满蒙古贵族统治和民族压迫,将绘画作为逃避现实自我调整的手段。

他们隐居深山,融入自然,其中以“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赞和王蒙为代表,把文人画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赵孟頫集诗、书、画、印为一炉,提倡复古,自成一格,形成了完美的文人画表现形式。

明代的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他最早对“文人画”作了专业的论述,提出“南北宗论”以佛教禅宗喻画,还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

董其昌要求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有《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等画论传世。

[3]明清时期,文人画多以仿古摹古为能事,文人画的生机被无情地扼杀了。

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重振了文人画的雄风,其书法、绘画要求探索出新意,尤其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达到了历史高峰。

石涛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4]认为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

这一时期文人画的创作具有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大胆针砭时弊倾向,郑板桥等人的诗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并有积极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

2.2文人画家人格精神的探究文人画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儒、道、佛的美学观念,构成了文人画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内容。

优秀的文人画家均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对儒、禅、道思想的深刻理解,绘画以能表现“禅境”和“道”为最高宗旨。

因此,文人画一出现,便以禅、道思想中广阔而空灵的境界超越了儒家所要求的绘画“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著升沈”,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思想。

从艺术发展历史看,儒家积极进取,“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给文人灌输的信念;进而为官为宦,则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干预现实,观察思考,极易促进艺术中现实倾向的发展。

而佛家特别是禅宗,专注内心,崇尚淡静,超越世外,守静笃、倡冲淡、讲韵味,对文人画审美文化从前期重写实向后期重写意的转折在文化上起了关键的作用。

[4]在禅境的影响下,表现心灵、抒发心胸,成为文人画的主要艺术倾向。

石涛在《画语录》中指出:“我自用我法,一法自我立。

”文人画描绘的自然山水,是艺术家心灵化的自然山水。

元代的抒情写意山水画,还创造了意到笔不到,有意无意、若有若无的幽静恬淡的审美意境。

长期以来,文人画家一直把倪攒那句“不过草草数笔,以解胸中之逸气”奉为至宝。

道家既重自然又重气势,“出水芙蓉”的雕饰、“笔走龙蛇”的狂草,都证明禅宗超然世外,老庄之道恍惚、空灵、幽溟的特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可神领而难以描绘。

深受此影响,文人画家找到了表现“道”的最恰当的审美形式———水墨画。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文人画崇尚大色无色的水墨;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文人画追求“微茫惨淡”的意境;老庄对“道”的认识提倡“神遇”和“思悟”,文人画也重心灵的感知和想象;老庄思想中的退隐、淡泊思想也对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老庄认为做人要达到超然物外,淡泊无欲,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修养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最高境界。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梁楷虽身在画院且写意十足,具备了普通文人作者所没有的精妙功力。

他参禅悟道,其减笔画是文人画走向顶峰前的一段妙不可言的插曲。

如《李白行吟图》没有背景,四周空白与身体的空白连成一气,弥漫于全画;李白仿佛在这“无形无相”的“大块”中啸傲古今、物我两忘。

诗仙的形象在人们想象中千差万别,但在梁楷的画前任谁都会承认: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李白!文人画直达心性的妙意,尽显于此。

梁楷的“禅画”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既是一种笔墨的体验,又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文人画家在生活上追求淡泊飘逸,在艺术上追求淡然天真,从而使淡泊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主要特征。

梅、兰、竹、菊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它们在画家的笔下便超越了普通的植物而具有了人格特征。

客观物象通过艺术形象的心灵过滤,成为创作主体表达某种意向的符号,人生的价值在物化的形象中得到张扬,文体情感色彩借助物象生长特性而得到抒发。

文人画家多仕途坎坷,他们常常回避社会矛盾,借绘画抒发情感,写胸中郁闷之气,将花木草虫以人格化。

2.3文人画作者对艺术的追求自南齐谢赫的“骨法用笔”理论总结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以来,用笔一直处于绘画的中地位。

墨法运用上有墨分五彩、即白当黑的审美效果。

文人画理论认为,绘画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绘画本身的线条色彩和笔墨。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而相对独立的美,它能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多种主观的精神境界。

线条本身的流动转折、墨色本身的浓淡干湿所塑造的形体和所传达出的情感、气势和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审美境界。

明代的徐渭以淋漓的泼墨汇入大写意花卉。

他的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藤条错落低垂,枝叶分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

《牡丹蕉石图》中牡丹、芭蕉、山石皆以水墨一气呵成,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相机击破,笔的去来纵横和适当交叠,着力写出了它们卓立世间而生趣盎然的意象,同时也透射出作者的人格气质。

《春雨鸣禽图》是唐伯虎花鸟画的传世精品,画中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八哥的优美形象,作者用没骨涂染,略分浓淡,使主体形体准确、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由此可见“飞白”法在画中应用之一斑。

自元代开始,文人画家将书法的笔墨技巧引如绘画。

赵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图》上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从此可以看出文人画家的笔墨认识是建立于抽象的线条美基础上的。

中国文字的本身就具有抽象意味,到元代,书法的笔墨趣味与技巧,已不仅有辅助绘画造型的手段,还具有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明代的唐岳在《画事发微》里说:“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园浑而雄壮者,或取痛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相当,不滞不梏,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

”这是他长期笔墨实践的总结。

[5]由宋到元是文人画发展成熟的阶段,也是绘画的书法特性不断深化的过程。

没有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文人画的写意性质和表现形式。

明代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说:“赵文敏问绘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尔。

”元代钱舜举这句话的理论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把隶书作画看作是“文人画”的一个明显特征,而是一种深刻的开拓和发展。

[6]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范曾认为,“书”可以宽泛的理解为“笔墨”,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

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魄无以附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