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调试
四川某地铁线冰蓄冷系统调试方案

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铁2号线冰蓄冷项目经理部冰蓄冷系统调试方案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系统简述 (4)2. 系统调试目标 (4)3.调试组织机构 (4)3.1 调试人员组织结构 (4)4.调试流程 (6)4.1 系统调试计划流程表 (6)4.2 调试时间安排 (7)4.3 调试所需设备清单 (7)5. 调试前置条件 (8)6. 系统单机调试 (9)6.1 控制柜的调试: (9)6.2 温度传感器及变送器的调试: (9)6.3 压力变送器的调试: (9)6.4 流量传感器的调试: (9)6.5 电动阀门的调试: (9)6.6 三通调节阀门的调试: (10)6.7 监控系统的调试: (10)7.管道系统清洗 (10)7.1冷冻水管清洗 (10)7.2冷却水管清洗 (10)7.3 乙二醇管清洗 (10)7.4 乙二醇充注与浓度调整 (11)8.设备试运转 (12)8.1 准备工作 (12)8.2 水泵的运转 (12)8.3 冷却塔试运转 (13)8.4冷水机组试运转 (13)9.系统试运转 (14)9.1 系统试运行启动前准备 (14)9.2 启动程序与运转调整 (15)9.3 停机程序 (15)9.4 系统在各工况下状态与参数 (15)10.冰蓄冷系统的各种运行模式控制说明 (16)10.1 乙二醇系统运行模式控制说明 (16)10.2 双工况主机单独制冰模式 (16)10.3 蓄冰装置融冰单供冷模式 (18)10.4 主机与蓄冰装置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20)9.5 双工况主机单独供冷模式 (21)10.6 双工况主机边蓄冰边供冷模式 (23)10.7 .冷冻水系统的控制 (25)10.8 冷却水系统的控制 (25)10.9 系统的启停顺序控制 (25)11. 系统电气设备调试与方法 (26)11.1 控制电路及主电路的检查试验 (26)11.2 数字输入量的测试 (26)11.3 模拟量输入测试 (26)11.4 模拟量输出测试 (27)11.5 下位机控制及调试 (28)11.6 PLC功能测试: (28)11.7 上位机控制及调试 (29)11.8 空调冷源设备调试 (29)12.系统环节及控制点的调试与方法 (30)12.1 蓄冷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30)12.2 板式换热器注意事项 (30)12.3乙二醇流体的考虑事项 (31)12.4 水泵的调试 (32)12.5 冷水机组调试 (32)12.6 系统运行前处理 (33)12.7 试运转检查及必要的调整 (33)12.8 蓄冷操作记录与监测 (34)12.9 膨胀箱的校正 (36)12.10 系统的校正 (36)13. 系统调试中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8)13.1 制冷机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8)13.2 乙二醇与冷冻水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8)13.3 冷却水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40)13.4 其他注意事项 (41)14. 保障措施 (41)14.1安全保障措施 (41)14.2质量保障措施 (42)14.2组织管理措施 (42)附件:系统调试测试表格 (44)冰蓄冷系统调试方案1.系统简述中医学院站:双工况螺杆机组标准工况下其供回液温度为7/12℃, 制冷量约1062KW(~305RT); 蓄冰工况下其供回液温度为-2.5/-6℃, 制冷量约710KW(~200RT)。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冷与蓄热系统安装与调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冷与蓄热系统安装与调试蓄冷与蓄热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建筑能够快速、高效地达到舒适温度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蓄冷与蓄热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蓄冷系统安装与调试1. 蓄冷系统安装在装配式建筑中,蓄冷系统主要由冷水机组、管道和储水罐等组成。
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设备的位置,并确保其易于维护和运行。
然后,进行设备的固定和安装,确保各部件之间连接牢固可靠。
2. 蓄冷系统调试在完成蓄冷系统的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首先,检查各种传感器和控制阀门是否正确连接。
随后,对供水和回水管道进行正常通水测试,并观察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
同时,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控制指令正确传达。
二、蓄热系统安装与调试1. 蓄热系统安装蓄热系统通常由储热罐、热交换器和管道组成。
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储热罐的位置,并进行固定。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热交换器与管道连接起来,并保证连接处密封可靠。
2. 蓄热系统调试蓄热系统的调试目的是确保其能够高效存储和释放热能。
在开始调试之前,需要检查并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并清洗管道,防止杂质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
接下来,对供水和回水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并逐步提高储热罐内的水温至设计要求范围。
三、蓄冷与蓄热系统安装与调试注意事项1. 设备选型合理性在选择蓄冷与蓄热系统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以及环境条件。
设备选型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系统性能和运行效果。
2. 管道布局优化合理的管道布局可以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管道长度和弯曲,并保证管道的绝缘性能。
3. 设备维护与保养蓄冷与蓄热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定期维护和保养。
在安装完成后,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并包括设备检查、清洗和更换关键部件等内容。
4. 安全运行措施为了确保建筑运行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冻、过压、过流等保护装置,并合理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冰蓄冷中央空调工程--系统调试方案

某某-制冷机房专业分包工程系统调试方案某某-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22日第1章、工程概况 (1)第2章、系统调试的目的及其编制依据 (1)2.1、系统调试的目的 (1)2.2、系统调试编制依据 (1)第3章、系统调试工序及安排 (2)3.1、调试工序 (2)3.2、施工现场检查验收 (2)3.2.1、设备安装情况 (3)3.2.2、工艺管道系统安装情况 (3)3.2.3、供水供电的情况 (3)3.2.4、空调末端完成情况 (3)3.3、冲洗试压完成及系统恢复 (3)3.4、调试时间计划 (3)3.5、调试需人、材、机准备 (4)3.5.1、调试组织架构 (4)3.5.2、调试人员准备表 (4)3.5.3、调试用材料、机具准备表 (5)3.6、调试方案熟悉及交底 (6)第4章、调试内容、方法、质量、安全要求 (6)4.1、主要设备调试内容 (6)4.1.1、冷水机组 (6)4.1.2、蓄冷盘管 (6)4.1.3、水泵 (7)4.1.4、板式换热器 (7)4.1.5、冷却塔 (7)4.2、设备单机调试方法及质量要求 (7)4.2.1、水泵调试 (7)4.2.2、制冷主机调试 (8)4.2.3、冷却塔调试 (9)4.2.4、其它电器部件调试 (10)4.3、系统联合调试方法及质量要求 (10)4.3.1、制冷主机单独蓄冰工况 (10)4.3.2、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联合供冷工况 (10)4.3.3、蓄冰装置单独供冷工况 (11)4.3.4、双工况主机直接供冷工况 (11)4.4、调试安全要求 (11)第5章、调试用相关资料表格 (11)第1章、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某-金融中心项目。
占地面积18931.74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458292平方米,楼层由一栋600米超高层塔楼和52米高裙楼组成,地上楼层118层,地下室5层。
本工程施工范围集中在地下3层、地下4层、地下5层和裙楼6层。
主要设备有水泵、板换、主机、蓄冰盘管、冷却塔等。
例举冰蓄冷一流程

例举冰蓄冷一流程一、冰蓄冷的原理及优势冰蓄冷利用低温储存冷能的原理是通过冰的相变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
在低温时将水变成冰,储存冷能;在需要冷却的时候,冰融化释放储存的冷能,实现空间的降温。
冰蓄冷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可以利用低峰时段的廉价电力制冷,减少能源消耗和成本;2. 冰蓄冷系统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冷却水供应的温度和流量;3. 冰蓄冷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冷却效果好,能够满足大范围的冷却需求。
二、冰蓄冷的实施流程1. 设计规划在实施冰蓄冷技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根据冷却需求和系统特点,确定冷负荷、冰蓄冷设备的容量、供水温度等参数,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图纸。
2. 选择设备根据设计规划,选择适合的冰蓄冷设备。
常见的冰蓄冷设备包括冷冻机组、蓄冰槽、冷却塔等,根据需求可选择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的设备。
3. 安装施工根据工程图纸进行设备的安装施工。
首先进行设备基础的施工,然后根据设备的尺寸和布置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最后进行管道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4. 系统调试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
包括设备的电气连接、水路布置、冷却剂的充注等。
通过对系统各部分的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5. 运行监控冰蓄冷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运行监控。
通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水温、冰蓄冷储存量等参数,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冷却效果。
6. 维护管理冰蓄冷系统的维护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包括清洗冷却塔、更换过滤器、检查冰蓄冷槽的密封性等。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三、冰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冰蓄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空调系统、冷库、工业生产等领域。
1. 建筑空调系统在炎热夏季,冰蓄冷技术可以在低峰电价时段将水冷却成冰,然后在高峰负荷时段融化释放冷能,为建筑提供冷却效果。
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又可以平滑电网负荷。
2. 冷库冷库是冰蓄冷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
通过在低温时段将水冷却成冰,然后在需要冷却时将冰融化释放冷能,实现冷库的恒温保鲜。
蓄冰空调工程安装、调试、验收

中国从70年代起,在体育馆建筑中多处采用水蓄冷空调系统。
在90年代初,开始建造、并投入运行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以来,截止到2001年,已建成和正在建的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系统共计183项,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特点和经验,还有几十项正在洽谈中。
中国在90年代初,建造和投入运行的蓄冷空调系统有下列四例:(1)深圳电子科技大厦,建筑面积6.5万m2,设计冷负荷3,200RT,蓄冷量8,750RTH,采用法国Cristopia冰球,CIAT单螺杆冷水机组,1993年5月投入运行。
(2)北京日报社,建筑面积1.52万m2,综合办公楼,设计冷负荷560RT,蓄冷量1,280RTH,采用北京西冷工程公司的"有压罐式齿球蓄冷器",卧式蓄冷罐φ2,400×6,000三台,1993年6月投入运行。
(3)广东清远市新北江制药有限公司,工艺用冷,发酵所产生的热量由10℃的冷水吸收。
正常生产时,耗冷496RT,利用低谷电蓄存冷水,贮水槽容积1,083m3,占地110 m2,蓄冷密度达6.09RT/m3,蓄(调荷)冷量达6,600RTH,1992年5月投入运行。
(徐威高工设计)(4)广州黄埔区红山街供电承装公司二层办公楼,建筑面积210m2,北京西冷冰球,小系统进行蓄冷运行。
1995年建成和投入运行的项目:(1)广东东莞生化药厂,水蓄冷系统,空调用冷,贮水槽750m3,蓄冷密度3.3 RT/m3(10,000大卡/m3),蓄冷量达247RTH,1995年4月投入运行。
(徐威高工设计)(2)北京京信大厦,水蓄冷系统,利用原有有效容积998m3消防水池兼作蓄冷池,蓄冷密度1.59 RT/m3,蓄冷量为1,587RTH,减少了一台原打算增添的60万大卡/时的冷水机组。
(清华设计)(3)烟台大酒店,改建成水蓄冷式中央空调系统,水泥蓄冷水池400m3(消防水池),冷水温度4-6℃。
(华源总承包)(4)浙江肖山城乡镇政府大楼,建筑面积5,000m2,办公楼,设计冷负荷165RT,蓄冷量为433RTH,采用CIAT冰球,立式蓄冷罐26m3。
冰蓄冷调试

冰蓄冷自控调试一、调试条件1.空调工艺系统各设备、管道、阀门按图纸要求安装正确无误。
2.自控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成套设备安装完毕,而且单体或其成套设备的调试结束;同时其设备的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的工艺要求,例如空调系统中的冷水机组其单机运行必须正常,而且其冷量和冷冻水的进出口压力、进出口水温等必须满足空调系统的工艺要求。
4.系统与其余各系统的联动、信息传输和线路敷设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二、调试顺序1.校线1.1用万用表检查绝缘情况1.2检查与图纸的一致性2.数字输入量的测试2.1信号电平的检查2.2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干接点输入逻辑值。
2.3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脉冲或累加信号的发生脉冲数与接受脉冲数一致,并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最小频率、最小峰值电压、最小脉冲宽度、最大频率、最大峰值电压、最大脉冲宽度。
2.4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电压和电流信号。
2.5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动作试验测试,并记录数值。
3.模拟量输入测试3.1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温湿度、压力、液位、电磁流量传感器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际相符。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对于电压型传感器严防电压输入端短路,电流型传感器严防输入端开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接入模拟输入信号后在传感器的输出端或DDC侧检查其输出信号,并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相符。
对于电磁流量传感器,分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部分。
静态调整时,将安装于现场的传感器(探头部分完全浸没于静止的水中)在DDC侧测试其输出信号,如果此值与零偏差较大,则按产品和系统要求进行自动校零;动态检查时,模拟管道中的介质流量,在DDC侧测量其输出信号,并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相符。
5.5冰蓄冷冷冻站的控制

V4关闭。V2和V3要根据用户需冷量和现 V4关闭。V2和V3要根据用户需冷量和现 有蓄冷量进行调节取冷量和旁通的溶液 量,以满足冷冻水出口温度设定值
(4)制冷机与蓄冰机同时供冷
• 当蓄冰机蓄冷量不足时,可由制冷机予以
第五节
冰蓄冷冷冻站的控制
1、冰蓄冷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模式
• 冰蓄冷系统的制冷主机和蓄冷装置所组成
的管道系统有多种形式,基本可分为并联 系统和串联系统 • 与普通制冷系统的运行不同。蓄冷系统即 要完成在夜间贮存冷量,还同时要保证空 调系统的全天的冷量供应。因此,其工作 模式就更多样化。
(1)蓄冷模式
补充,由二者同时向空调系统供冷。阀门 的开关位置与蓄冰机供冷时相同 • 制冷机出口水温度设定值为冷冻水供水充 满t8减去换热器传热温差。制冷机开启台 t8减去换热器传热温差。制冷机开启台 数及V2和V3的开度应根据空调负荷,蓄冰 数及V2和V3的开度应根据空调负荷,蓄冰 容量,运行电价等多种因素比较后确定
∗ 蓄冷量在什么时段投放?各时段投放多 少?制冷机提供多少制冷量?目标是以 尽量少的运行成本完成对建筑物冷量的 供应 ∗ 上述问题属于最优资源分配类型的问题, 可以用多阶段动态规划方法解决
• 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要对建筑物的空
调负荷作出预测,同时还要实时监测蓄 冰设备的库存量 • 除此之外,工程上还采用“主机优先”和 除此之外,工程上还采用“主机优先” “冰罐优先”的控制原则,即优先考虑用 冰罐优先” “主机”/“冰罐”向系统供冷,不足部分 主机” 冰罐” 由 “冰罐”/“主机”提供 冰罐” 主机” • 显然,这种控制方式逻辑较为简单,而 经济性较差
冰蓄冷系统自动控制工程安装及调试工法

冰蓄冷系统自动控制工程安装及调试工法冰蓄冷系统自动控制工程安装及调试工法一、引言冰蓄冷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制冷系统,具有储存冷能、平衡负荷、提高能效等优势。
然而,要使冰蓄冷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最佳效能,需要进行安装及调试工作。
本文将介绍冰蓄冷系统自动控制工程的安装及调试工法。
二、安装工法1. 安装地点选择冰蓄冷系统的冰蓄罐一般安装在室外,需要选择平坦、坚实、通风、方便排水的地点。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冷量输送的高效率。
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冰蓄冷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2. 安装冰蓄罐冰蓄罐是冰蓄冷系统的核心装置,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安装前需要清理罐体表面,确保平整无杂物。
然后将冰蓄罐移至安装地点,并平稳放置。
将罐体与支撑杆连接,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冰蓄罐受到损坏,以及防止水泄漏。
3. 安装水系统管道水系统管道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及安装规范进行进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铺设支架,然后安装冷却水系统管道。
在管道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连接和固定,以确保不会有渗漏和松动的情况出现。
4. 安装冷冻机组冷冻机组是冰蓄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安装时需要确保机组处于平稳的位置。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与电源线路和冷冻水管道的连接,以及对冷冻机组进行固定。
5. 安装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冰蓄冷系统的关键,安装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仔细安装。
首先,将控制系统的设备安装在指定位置,然后依照设计图纸进行电缆的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应注意对电缆进行合理的绝缘和固定。
三、调试工法1. 前期准备工作进行调试工作前,需要确保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并对系统进行仔细检查。
检查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冷蓄罐的密封性能、水系统管道的连接、冷冻机组的电源线路和管道连接等。
2. 调试参数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参数,直到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自控调试一、调试条件1.空调工艺系统各设备、管道、阀门按图纸要求安装正确无误。
2.自控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成套设备安装完毕,而且单体或其成套设备的调试结束;同时其设备的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的工艺要求,例如空调系统中的冷水机组其单机运行必须正常,而且其冷量和冷冻水的进出口压力、进出口水温等必须满足空调系统的工艺要求。
4.系统与其余各系统的联动、信息传输和线路敷设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二、调试顺序1.校线1.1用万用表检查绝缘情况1.2检查与图纸的一致性2.数字输入量的测试2.1信号电平的检查2.2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干接点输入逻辑值。
2.3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脉冲或累加信号的发生脉冲数与接受脉冲数一致,并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最小频率、最小峰值电压、最小脉冲宽度、最大频率、最大峰值电压、最大脉冲宽度。
2.4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电压和电流信号。
2.5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动作试验测试,并记录数值。
3.模拟量输入测试3.1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温湿度、压力、液位、电磁流量传感器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际相符。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对于电压型传感器严防电压输入端短路,电流型传感器严防输入端开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接入模拟输入信号后在传感器的输出端或DDC侧检查其输出信号,并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相符。
对于电磁流量传感器,分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部分。
静态调整时,将安装于现场的传感器(探头部分完全浸没于静止的水中)在DDC侧测试其输出信号,如果此值与零偏差较大,则按产品和系统要求进行自动校零;动态检查时,模拟管道中的介质流量,在DDC侧测量其输出信号,并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相符。
用程序方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AI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并记录数值,确认其值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3.2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
用程序和手动方式测试其每一测试点,在其量程范围内读取三个测点(全量程的10%、50%、90%),其测试精度要达到该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4.数字量输出测试4.1信号电平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ON/OFF是否符合规定的电压电流范围和允许工作容量。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的电流输出是否符合要求。
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入,并记录数值和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手控单体受电试运行正常,则在此情况下观察其受控设备运行时候正常。
4.2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特殊功能的检查。
5.模拟量输出测试5.1输出信号的检查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与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要求。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电动阀门驱动器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确认各种驱动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手动检查。
先将驱动器切换至手动档,然后转动手动摇柄,检查驱动器的行程是否在0~100%范围内。
在确认手动检查正确后,在现场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模拟其输入信号或从DDC输出信号,确认其驱动器动作是否正常。
用程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AO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并记录数值,同时观察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是否正常。
模拟量输出精度测试。
用程序或手动方式测试其每一个测试点,在其量程范围内读取三个测试点(全量程的10%、50%、90%),其测试精度要达到该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6.DDC功能测试●DI、DO模块的通电检查步骤:在现场对DDC正确接入220VAC/50Hz的交流电源后,即可进行对DI、DO点的检查:DI点:利用一根短路线,分别短接相应的地址,如果对应的状态灯被点亮,说明该DI点正常;反之DI点有问题。
DO点:利用底板上的微型拨动开关,分别把各DO点相对应微型拨动开关拨至On,如果对应的状态灯被点亮,说明该DO点正常;反之该DO点有问题。
●模拟量输入点:空气温度/湿度在传感器附近使用温度计或湿度计得到一个相应的读数;比较系统的读数与上面得到的现场实际读数,记录以上两个读数。
水管式温度在同一水管上最近的放水点,通过使用温度计,得到一个相应的现场温度;比较系统显示的温度与上面得到的现场实际温度,记录以上两个读数。
流量测量流量变送器的信号,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相应的流量;比较系统显示的数值与上面得到的流量,记录以上两个读数。
电气监测(如电度积算等)测量变送器的信号,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相应的数值;比较系统与上面得到的数值,记录以上两个读数。
模拟量输出:—如调节阀控制等在系统上,发出设备全关命令,检查设备实际状态;在系统上,发出设备开25%、50%、75%的命令,检查设备实际状态,并记录以上数据运行可靠性测试关闭中央监控主机、数据网关(包括主机至DDC之间的通讯设备),确认系统全部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后,重新开机抽检部分DDC设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同时确认系统框图及其他图形均能自动恢复。
关闭DDC电源后,确认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确认DDC能自动检测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予以恢复。
DDC抗干扰测试。
将一台干扰源设备接于DDC同一电源,干扰设备开机后,观察DDC设备及其它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运行是否正常。
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DDC点对点控制。
在DDC侧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在中央控制机侧手控一台被控设备,测定其被控设备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测定图形和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在中央控制机画面开启一台空调机,测定电动阀门的开度从0%-50%的时间。
7.设备单体运转检查机组控制柜的接线是否正确无误。
确认PLC、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PLC、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正常。
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按附表记录的所有模拟量输入点温度和压力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
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压差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阀门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
按系统设计要求,检查所有机组及其相关设备,确认其联锁、启停控制是否正常。
每当有一次机组在运行,二次泵台数控制便同时投入运行,只要有二次泵在运行,压差旁通控制便同时工作。
如果压差旁通阀门采用无位置反馈,则打开调节阀驱动器外罩,观测并记录阀门从全关至全开所需时间和全开至全关所需时间,取此两者较大者作为阀门“全行程时间”参数输入DDC控制器输出点数据区。
按照原理图和技术说明的内容,检验二次泵的台数控制程序,是否能按预定的要求运行。
其中负载侧总流量先按设备工艺参数规定,其值可在经过一年的负载高峰期,获得实际峰值后,结合每台二次泵的负荷适当调整。
在发生二次泵台数启停切换时,注意压差测量值也基本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否则可适当调整压差旁通控制的PID参数,试验是否能缩小压差值的波动。
7.1冷却塔7.2冷却水泵7.3冷冻水泵按设计要求,为了维持室内相对于室外的通风要求,先进行变风量新风机的风压控制调试,使室内有一定的正压,进行变速排风机的调试。
模拟变化大厦室内测量值,风机转速应能相应改变,当测量值大于设定值时,风机转速减小;当测量值小于设定值时,风机转速增大;当测量值稳定在设定值时,风机转速稳定在某一点上。
变频调速排风机启动后,大厦室内风机测量值跟随风压设定值的改变而变化;当风压设定值固定时,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值稳定在风压设定值的附近。
如果测量值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适当提高PID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如果系统稳定后,测量值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
如果送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的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
7.4乙二醇泵7.5制冷机检查冷水机组控制柜的接线是否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入PLC、DDC。
确认PLC、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PLC、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正常。
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按附表记录的所有模拟量输入点温度和压力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
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压差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阀门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
按系统设计要求,检查所有冷水机组和热水机组及其相关设备,确认其联锁、启停控制是否正常。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下,在DDC侧或主机侧检测该设备的全部AO、AI、DO、DI点,确认其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
启动自动控制方式,确认系统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顺序投入运行和关闭自动退出运行这二种方式。
增加或减少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启动或停止的冷热机组的台数能否满足负荷要求。
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以及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规定,模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确认冷却水温度旁通控制和冷却塔高、低速控制的功能,并检查旁通阀动作方向是否正确。
8.各种工况的调试8.1系统待机工况:关闭冰蓄冷系统中的所有电动阀门将所有电动装置(水泵、制冷主机等)处于停机状态记录制冷主机乙二醇侧、冷却水侧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记录乙二醇泵进出口压力,记录板式换热器冷热侧进出口温度和压力,记录冷冻水泵进出口压力,记录分集水器温度和压力。
8.2主机蓄冰工况:打开对应回路的电动阀门(V1、V2、V4、V7)启动初级乙二醇泵启动冷却水泵启动冷却塔风机检查各个温度计压力表、电流、电压是否正常切换主机到蓄冰工况启动制冷主机蓄冰结束时,关闭制冷主机五分钟后关闭乙二醇泵关闭冷却塔风机直至主机乙二醇侧检测温度≥0°C关闭冷却水泵逐步关闭冷冻水泵恢复到待机工况8. 3主机供冷工况打开对应回路的电动阀门(V1、V2、V5、V6、)启动乙二醇泵启动冷却水泵启动冷却塔风机启动冷冻水泵检查各个温度计、压力表、电流、电压是否正常启动制冷主机系统停机时,关闭制冷主机关闭乙二醇泵关闭冷却塔风机制冷主机停机10分钟后关闭冷却水泵逐步关闭冷冻水泵系统恢复到待机工况8. 4主机供冷+冰槽供冰工况打开对应回路的阀门(V1、V2、V3、V4、V5、V6)(V4、V5起调节作用)启动乙二醇泵启动冷却塔风机启动冷冻水泵检查各个温度计、压力表、电流、电压是否正常切换主机到融冰串联供冷工况启动制冷主机主机融冰串联供冷工况启动主机融冰串联供冷结束,关闭制冷主机关闭乙二醇泵关闭冷却塔风机关闭冷却水泵关闭冷冻水泵系统恢复到待机工况8. 5冰槽供冰工况打开对应回路的电动阀门(V3、V4、V5、V6)(V5起调节作用)启动乙二醇泵启动冷冻水泵检查各个温度计、压力表、电流、电压是否正常融冰工况启动根据末端负荷情况选择乙二醇泵、冷冻水泵的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