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引言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音乐常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乐器、音符、节奏等。
2. 声音训练:通过声音游戏、唱歌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3. 歌曲欣赏:听取优美的歌曲,帮助学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4. 手脑协调:通过乐器演奏、节拍器使用等活动,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
5. 音乐创作:提供创作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意能力。
6. 合唱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电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游戏教学:通过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3. 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品展示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合唱团表演等表现。
3. 考试评价: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选用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音乐教材。
2. 音乐电子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和音乐软件,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
结束语本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指导小学音乐教学的框架,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调整和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的目标。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舞蹈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和评价音乐的美。
4.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理论: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2. 音乐欣赏: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欣赏,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
3. 歌唱与演奏:学习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技巧,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4. 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
5. 音乐与舞蹈: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唱歌、演奏、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2. 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进步幅度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音乐会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审定的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乐器:钢琴、吉他、民族乐器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 9 9 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 9 9 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

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小学音乐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
一、音乐教学的目标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创作、编曲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音乐教学的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表达技巧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
1. 音乐基础知识。
学生应该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拍、调式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2. 音乐表达技巧。
学生应该学习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达技巧,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音乐欣赏。
学生应该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音乐教学的方法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唱、演奏、创作等。
1. 听。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知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说。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唱。
通过唱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教学大纲(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教学大纲(试用)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和音乐符号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组成方式。
2. 音乐鉴赏:通过听歌曲、观看音乐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3. 声乐训练:通过声音练、儿歌唱和合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和音准感,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声乐能力。
4. 乐器演奏: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他们对乐器的认识和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乐器演奏能力。
5. 创作活动:通过音乐创作、编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音乐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通过多种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进行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演奏、创作和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考核:设立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笔试、听力测试等考核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掌握程度。
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音乐作品、表演和演奏成果,评价他们的音乐创造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态度和课堂表现。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采用符合教育部标准的小学音乐教材,提供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2. 录音设备:提供录音设备用于音乐鉴赏和评估学生的唱歌水平。
3. 乐器:提供基本的乐器设备,供学生练和演奏使用。
以上为本课程试用版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计划和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教学大纲1.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音乐素养与技能。
通过本大纲的指导,教师可以设计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并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教学目标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大纲的目标如下: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高、音色、音速、音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包括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包括创作简单旋律、编排简单舞蹈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包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包括与他人协作演奏、合唱等。
3.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音阶等;歌曲学唱:学习传统民歌、儿童歌曲等;舞蹈表演: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蹈编排;乐器演奏: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鉴赏: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4.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投影仪、音乐播放器等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艺术欣赏:组织学生观看音乐演出、音乐剧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考试、观察、听力测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其音乐素养的提高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进步。
6.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音乐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学习环境。
7.其他事项本教学大纲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以上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修养。
建国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大纲研究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建国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大纲研究李 凡(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摘要】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这些《音乐教学大纲》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音乐教学指导思想,促进和指导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国;小学音乐;教材大纲【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一、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颁布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一)《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新中国建立伊始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在这部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有两点:音乐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
着重强调了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情趣爱好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内容上,有歌唱、乐器、欣赏、乐理四个方面,且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虽然这部大纲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但它对于建国初期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指导意义。
(二)《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了《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的第二部大纲,其基本特点如下:将音乐课程定位为“唱歌课”;明确说明“小学唱歌课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完成美育的手段之一”,以“增进儿童的爱美情感”为当下的主要任务;在教学方法中提倡“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儿童,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完成教育任务”,具体地列出了相应年级的规定曲目并且对唱歌的技巧性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这部大纲是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问题与经验,在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音乐教育发展之路,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颁布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一)《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79年4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在这部《大纲》中,提出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重新恢复了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四部分:唱歌、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欣赏,但仍然以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
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欣赏、器乐、识谱等。
(一)唱歌
1.学习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
注意培养学生唱歌自信心,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唱歌,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
培养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
3.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地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
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二)唱游
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
2.注意创造性与情趣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
(三)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及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常识。
3.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
4.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要精选多听,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
(四)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
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
鼓励师生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
2.器乐曲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注意循序渐进。
3.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短乐曲。
(五)识谱
1.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
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及听辨简单节奏、旋律短句和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