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气象

合集下载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二、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
❖ 基本条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科举取士……
❖ 特殊发展:南北文化的交融、艺术经验的积累、 人的觉醒的经历、美的形式的发现、自由而激 动的心态、诗化的生活……
❖ 士人风采:豪迈、自信、尚武、真诚、欢快
❖ 杜甫《饮中八仙歌》
❖ 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诗人 伟大的作品
三、盛唐诗歌的不同风格和共同特质
—叶燮《原诗》
一、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对盛唐诗歌整体风貌的概括, 是中国文学审美追求的理想境界。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 宋·严羽《答吴景仙书》
“高苍浑朴之气,同乎为盛唐之音”
----清·毛先舒《诗辩坻》
1.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丰富的社会人生的内容、自然本真 的情感等充分交融透显出的强大力量与恢弘的气势。 2.诗理、意兴浑然一体,意境深远博大的景象。 3. 自然晓畅、昂扬雄健的语言风格。
基本艺术风格
1、自我表现,主观抒情
❖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狂风吹我心 , 西挂咸阳树 ❖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2、极度夸张,神话想象
燕山雪花大如席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感情充盈,跌宕起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 (一)初唐诗人的开拓
王湾《江南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二)豪迈雄健的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 内容充实 情感饱满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雄奇壮丽 想象奇特 浪漫 王昌龄《出塞》 雄壮刚健 七绝圣手
❖ (三)宁静优美的田园诗

盛唐气象简介

盛唐气象简介

盛唐气象简介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气象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盛唐时期,气象观测和预报逐渐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为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帮助。

在盛唐时期,中国的气象观测主要是通过近地面的天文观测来进行的。

唐朝天文学家发明了很多天文仪器,如水平仪、经纬仪、八分仪等,这些仪器能够测量太阳、月亮、星辰的位置和运动,从而对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

盛唐时期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气象学家,如僧人义梵、白居易等。

他们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气象知识和经验,并在其著作中详细描述了大量的气象现象和规律。

在气象预报方面,盛唐时期主要采用了天象预测和经验预测两种方法。

天象预测是通过观测天象如日食、月食等来预测气象变化,而经验预测则是通过历史气象数据和经验规律来推断未来气象变化。

这些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盛唐时期的气象观测和预报虽然相对简单,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它为后世气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 -。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壮美崇高美“崇高”(sublime)是一个与秀美相对的美学范畴。

西方哲人大都是在“美统真善”的意义上讲崇高,赋予其以人格尊严和人的自由的内涵。

中国哲人更多地是在“美善合一”的意义上讲崇高,赋予其以道德的人格审美的意蕴。

和“崇高”相近的美学范畴是中国美学的“壮美”。

20世纪斐声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更以作品是否具有“观念和生活哲学的真正崇高”,是否体现着“高尚的、健全的理想主义旨趣”,是否能“让人性能比从前更好、更高尚”作为其评选标准。

详细解释与给人以天人合一、情理和谐之愉悦的秀美不同,崇高感产生于天与人的冲突、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

在受制于外在的自然与自身之自然(情欲)的生存状态中,人既没有自由可言,更谈不上精神的自觉。

而对外反抗狂暴的自然力以求生存和发展,对内反抗野性的情欲而形成人所独具的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特性,也就是人在实践中自我生成的过程,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就是崇高的产生过程。

因此,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那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原始神话,其中所展示的自由飞腾的意象和自觉的实践意志,就是崇高精神的最初写照。

关于崇高的美学探讨,则是人的精神在对自身的反思中所升华出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意识。

心理分析崇高美西方哲人强调崇高有待于知性心灵的发展成熟,由此认识必然而又意识到人不是必然性的奴隶,赋予崇高以坚强的理性力量。

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悲剧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之所以被马克思义称为“哲学日历中的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就在于他是知识的播火者,敢于反抗宙斯的神权并宣称痛恨一切的天神地?。

什么是“盛唐气象”

什么是“盛唐气象”

什么是“盛唐气象”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

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诗句里都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而在后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

尽管如此,诗人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可以说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

此时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名词解释是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一是浑厚 ,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浑厚”是盛唐气象的精神底蕴,“雄壮”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形态。

盛唐气象的概念可上溯至宋代的严羽。

“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

首先,“盛唐气象”是盛唐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开元、天宝的40多年间,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富强繁荣的顶峰。

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使全国迅速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贞观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盛唐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前期政治也比较开明。

此外,玄宗改革科举制度,推行以诗赋取士,为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但是,“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第二,“盛唐气象”又与唐代诗人的思想解放密切相关。

由于大唐帝国的开疆扩土、对外交流及国内的统一安定, 也由于唐代统治者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所以盛唐时期出现了空前的古今中外思想的大交流大融合,呈现出儒、道、佛、侠、纵横、阴阳、隐逸各家并存、自由发展的局面。

第三,“盛唐气象”的产生,还有文学继承方面的原因。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的第六首中论及了文学继承中的两个极重要的问题,一是“别裁伪体”,一是“转益多师”。

如果我们把初、盛唐诗人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加以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盛唐诗人在“转益多师”的问题上,要比初唐诗人成熟得多。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摘要:1.盛唐气象的定义与背景2.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3.盛唐气象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盛唐气象的定义与背景盛唐气象,是指唐朝(公元618-907 年)中期,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公元713-756 年)所呈现出的繁荣昌盛的政治、经济、文化景象。

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家之一。

盛唐气象不仅在物质层面表现出来,更在精神层面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创造。

二、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1.诗歌创作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当时的诗人们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歌形式,如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以及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欣欣向荣和一代人的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2.散文创作盛唐时期的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韩愈、柳宗元等散文家的作品,既有批判现实的尖锐,又有抒发理想的豪迈。

他们的散文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与诗歌相似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而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三、盛唐气象的影响与价值盛唐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诗歌、散文等,而且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盛唐气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代表着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结:盛唐气象是唐朝中期的一种繁荣昌盛的政治、经济、文化景象。

在文学上,盛唐气象表现为诗歌和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以及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等特有的精神风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共6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共65张ppt)
观点二: ——迁回故土 (魏征) 戎狄人面兽心,……数年之后,必为腹心之疾…… 宜纵之使还故土。
观点三: ——自行管理、接受监督 (温彦博)全(保全)其部落,顺(顺从)其土俗……数年之 后,悉为吾民。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首领为(都护府)都督、(州)刺史, 皆得世 袭。…… (归服的)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 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凡三十年 北方无戎马警。









阎立本《步辇图》
布 达 拉 宫
最 初 修 建 的
文成公主给吐蕃带来了什么?
文成公主进藏图 释迦牟尼鎏金铜像
甘丹寺珍藏的珍贵唐卡唐绣据说是文成公主所绣
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 文成公主携带的《医法大论》精华部分均收辑于此
从634年到846年(200多年间),唐 入蕃66次, 吐蕃来唐125次。
为云南王
唐玄宗册封大祚 荣为渤海郡王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盛唐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突厥 2.吐蕃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时尚开放
• 饮食 • 服饰妆容 • 娱乐休闲
胡风胡食
• 饮食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太宗是怎样处理东突厥旧部的? • 会产生什么影响?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文皇南面坐, 夷狄千群趋。 …… 献号天可汗, 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盛唐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在有关中国文学史的论著中,常常会碰到“盛唐气象”说。

然而,它是何人提出的?时间概念如何?所及范畴怎样?具有哪些审美特征?……却每每语焉不详或互相抵牾。

依笔者考察,在现当代学者中,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是林庚先生。

他在《北京大学学报》1958 年第2 期上就以盛唐气象》为题,来说明盛唐时期的诗歌审美特征。

他写道: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

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这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片气象来说明。

由此看来,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精神面貌,也是种时代特征,甚至也包含了作为一个时代诗人群体的个性特质。

如果按此追溯起来,其实在林庚先生以前就人说到了“盛唐气象”,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已。

早如胡适就曾于1928在《白话文学史》中写道,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所以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

苏雪林先生则在1933 年于《唐诗概论》一书里发展了胡适之论,指出盛唐时期的“作品里反射的只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什么人生的悲哀,社会的痛苦,永远不会到他们心上。

况且道教正在发展,做人最高的标准便是神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

体会认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4)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辨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

通过由浅入深的启发式设问贯穿全课,辅之以讨论法。

运用图表法、图文示意法、配合历史人物、农具工艺品的资料、图片展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情景,充分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讨论,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领会“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道理,初步学会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投影图片: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图片、各国“唐人街”图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图片,花鸟纹锦、唐三彩、唐都长安平面图,仿唐音乐片段等等。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将唐朝曲辕犁和东汉二牛扛犁耕作图与唐朝筒车和三国马钧发明的翻车分别画在投影片上。

收集一则反映中外历史上,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资料。

收集有关反映唐朝百姓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社会生活的资料。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身穿唐装以及各国“唐人街”的图片资料。

[提问]唐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活动]学生回答。

[总结]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世界上是仅有的,因而受到各国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

(新课教学)
[提问]唐朝建立于哪一年?你知道哪些唐朝著名的皇帝?
[讨论]你认为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你怎么看武则天?
[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
[总结]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很丰富,讨论也很热烈。

唐朝建立于618年,907年结束。

著名皇帝有三个。

唐太宗以隋亡为戒,任用贤能,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贞观之治”。

而武则天,因为受电影、电视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影响,有些同学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产生了怀疑。

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奖惩州县官,兴修水利,减轻赋役。

发展科举制度,在试卷管理中首先采用糊名制度,还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鼓励推荐和自荐。

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她是中国历史上300多个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个著名的女政治家。

唐玄宗也叫唐明皇,他统治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活动]学生齐声朗读杜甫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提问]此诗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景象?
[活动]学生回答:唐代开元年间粮食丰收,装满了官府和百姓仓库的景象。

[总结]回答的很好。

这首诗的确形象地再现了唐朝靠元年间国家富足的情景。

[板书]“稻米流脂粟米白”
[提问]唐朝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汉朝增长了一倍左右,这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这是唐朝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还与什么密切相关?
[活动]学生回答:先进的劳动工具创制。

[总结]我们知道劳动工具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唐代农具
的改进重要的有两项——曲辕犁和筒车。

[板书]劳动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展示]学生绘制的唐曲辕犁和东汉二牛扛犁耕作图、唐筒车和三国时的翻车投影片。

[讨论]唐朝曲辕犁和筒车的先进性。

[活动]学生讨论。

[总结]曲辕犁与当时世界上使用的犁相比,以期操作方便,制作精巧,堪称第一。

它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在犁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筒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人工。

筒车一昼夜能灌田一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提问]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科技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事例?
[活动]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如四大发明、蒸汽机、电子技术
[点评]大家说的很好,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承转]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
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手工业的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前代。

[板书]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展示]唐花鸟纹锦等丝织品、唐三彩等图片。

[提问]丝织和制瓷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你能说说唐代丝织业、陶瓷业技术的高超表现在哪里?
[活动]学生回答。

[承转]唐代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尤其是都城长安,是繁华的商业区。

我们看一段录象来感受一下它的繁荣景象。

[展示]录象《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宏伟富丽。

城内有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坊分开。

位于城中央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南城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分设东市和西市。

市内店铺林立,有200多种行业,四方珍奇云集,繁华异常。

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铺很多,西域的胡人在出售甘甜的葡萄酒,波斯商人在买卖珠宝、卖胡饼的西域姑娘跳起胡旋舞……唐都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

长安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是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

[板书]长安百万象
[承转]社会经济的繁荣及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频繁交流,带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提问]你能找到教材反映的生活在唐代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及社交娱乐的情况吗?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提问]除了教材提供的材料外,大家还收集到了哪些反映唐代百姓生活的图片资料?
[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承转]刚才同学展示的图片中有一幅唐代妇女踢足球的图片大家最感新奇。

老师也很感兴趣。

在我们的印象中,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很少有社交活动,更难得有所谓的体育锻炼,唐代似乎是一个例外,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吗?
[讨论]你怎么看唐代妇女的较为开放自由的生活?
[活动]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总结]在封建卫道士看来,“妇主中馈,惟事洒扫饮食衣服之礼耳”。

妇女只能围着锅台转,决不能干涉政事,否则就是行为不轨。

而武则天不但在唐高宗时过问政事,而且在690年突破太后临朝称帝的惯例,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一次大挑战。

武则天称帝之后,虽然不会带动千百万被压迫的妇女走出牢笼,但对妇女发出了一个无声的招唤——走出家门,参加文体活动。

唐代相对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们生活较为富足,尤其是统治阶级的采取较为宽松开放的对内对外政策,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妇女享有较为开放自由的生活就不足为奇。

[提问]这堂课我们从多方面感受了唐朝社会的繁荣景象。

下面老师播放一段仿唐音乐,大家一边欣赏优美悠扬的音乐,一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唐朝前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世气象
[活动]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制定出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