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地壳的变化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二、地质作用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按照运动的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会凹陷。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常常交替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1. 地壳运动的类型2.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
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
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个粗略的轮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态。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 外力作用与地貌如下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风化作用:岩层经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3)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比较:。
4.1地质作用与地形

4.1 地质作用与地形一、基础知识1.地表形态: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其公布的《地理学名词》中,将地形和地貌合称为地貌(也称地形)。
2.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而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 、 岩浆活动 和 变质作用 。
其中, 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简要说明其分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思考回答:为什么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因为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统称为外力作用。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
1.图示主要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拓展提升一: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滨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以流水作用为例简要说明。
上游侵蚀---高山峡谷中游搬运---河道变宽下游沉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拓展提升二:结合资料简要说明我国的典型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张家界地貌。
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新课标全国卷)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9~ll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答案】B【解析】本组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
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
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
题干中“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 ,C、D不正确。
1O.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答案】C【解析】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答案】B【解析】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
T设施相当于个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
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
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
【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一幅景观图考查了地形地势以及方向的判读等知识,尤其侧重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
(大纲全国卷)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答案】D【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世人强烈关注。
该题以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为背景,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地质灾害,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
学案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基础知识】1.板块及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特别需要记住:①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海陆和板块分布②板块的边界类型③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拉丁美洲和东南太平洋的板块及边界类型【例题】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3题。
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1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⑥板块为美洲板块。
第2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第3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答案】1.D 2.A 3.A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基础知识】【规律方法】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1)岩层新老顺序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上下层关系判断。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据图思考: 判断右图岩层的新老关系? ①和⑥; ①和② ; ⑤和⑦ ; ②和④ ;
④变质岩的形 成晚于②岩层
(2)判断地质构造
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
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
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
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 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 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 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 发展。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 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2016年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
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齐艳梅 天津市新华中学
2020. 2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明确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知识内化 关注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历年ꞏ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历年ꞏ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形成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形,包括山脉、山谷、平原、丘陵等。
地貌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体作用、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
了解地貌形成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对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有很大的意义。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作用和地表形态作用。
构造作用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所造成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地形。
例如,地震会造成地层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和断裂带;火山喷发会将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体。
岩石圈作用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岩石结构和形态。
例如,风化和侵蚀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溶洞、天坑等;沉积会形成各种地质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风成沙丘、海岸沉积地貌等。
地表形态作用是地表过程的作用,如地表水体的侵蚀、堆积和地形的变化。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V字谷、河谷平原、冲击扇等;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沙丘、雅丹地貌、风蚀谷等。
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的作用。
气候对地表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面。
例如,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风蚀地貌,如沙漠、戈壁、沙丘等;水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水蚀地貌,如河流谷地、冰石等;冰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冰蚀地貌,如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等。
三、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的作用。
水体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冲积和沉积等方面。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平原、三角洲等;海洋水的侵蚀和沉积会形成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沿海平原等。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从雄伟的高山峻岭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和重力能等,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力地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等,其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往往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以导致陆地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原、盆地等地形。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所致,使其成为了世界屋脊。
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则会造成岩石的挤压、拉伸和错动,从而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也能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独特的地貌。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优美的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侵入活动也会使周围的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从而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地貌的形态。
变质作用虽然通常发生在地下深处,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变质岩可能会出露地表,参与地貌的形成。
例如,一些古老的变质岩山脉,如太行山,其坚硬的岩石性质决定了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地形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虽然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地质作用,但也能对地貌造成局部的破坏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设 中避开 断层
塔里木盆地)
读图回答: 比较一下, 背斜的中 间和两侧 的岩层, 哪里新哪 里老?
向斜中间 和两侧的 岩层,哪 里新和哪 里老?
背斜 山谷
A
向斜
山岭
B
练一练
C
1.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和地形名
称.
背斜
2.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的 工程师,去哪里寻找油气资源? 又去哪里寻找水资源?说说理 由。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制作人:王嘉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时间:2020.3.25
活动
• 目的:探究地球内应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材料:一张白纸 • 过程:1.尝试由两侧挤压白纸,看看会向几个方向弯曲? • 2.尝试将白纸由中间用力撕扯,会发生什么?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大类。
地质构造的作用--地质勘探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隧道的优良选址。
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 下水。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 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
练习:请按照先后顺序,将下列的四幅图进行 排序。
2.断层、断裂
岩层受力达一定程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 移,称为断层。未发生位移叫断裂。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形
与人类生 产的关系
岩层向上拱 成山(在长时 隧道、存
背斜 起(中间老 间外力作用下 储石油、
褶 皱
两翼新)
成谷)
向斜
岩层向下弯 曲(中心新,
两翼老)
成谷(在外力 作用下成山)
天然气
储存 地下水
断 层
地垒 地堑
岩块沿断层
块状山
面抬升
岩块沿断层 面下沉
(泰山、庐山) 狭长谷地或
盆地(渭河、 汾河谷地,
①断层--地垒
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 间突起的部分叫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
②断层--地堑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 断层,形成地堑
常形成狭长谷地或盆地
吐鲁番盆地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 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小 结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 力而发生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称之为褶皱。
正常情况下:
地形倒置
向斜成
背
山
斜
成
谷
提示:由于某地可能经过多次地质活动而导致岩 层严重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地形倒置,翻转,因此 不能完、全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来判断背斜和向 斜。
试一试: 准备一根扫帚棍,用力向上弯 曲挤压,会造成什么结果?
意思是:顶部岩层新,受张易被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反而成为 山岭。
向斜
3 2 1
山岭
3 2
1
向斜成山
背
斜
成
谷
地
形
倒
置
说一说, 图中数 字代表 的岩层, 哪一层 地质年 代最老? 哪一层 最新?
思考:岩层中含有化石,可以通过化石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