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简答题
《茶馆》简答题

《茶馆》简答题第一篇:《茶馆》简答题《茶馆》主要人物分析及简答题一、主要人物分析(一)王利发——“精明,有些自私;但是心眼不坏”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自私、圆滑世故、处事精明。
(1)对难民、伙计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1)把茶馆的后半部分改成公寓租给别人;(2)用小桌和藤椅代替了原来的茶座(“铺上了桌布”“用美国香烟公司广告画替代八仙大画”);(3)用唱戏招揽客人;(4)打算增添女招待;(5)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6)“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胆小怕事。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旗人。
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茶馆》的作者?* A. 马家龙* B. 丁玲* C. 莫言* D. 沈从文答案:B. 丁玲2. 《茶馆》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 A. 科幻小说* B. 历史小说* C. 爱情小说* D. 玄幻小说答案:B. 历史小说3. 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 A. 清朝末年* B. 民国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当代答案:C. 文化大革命时期4. 《茶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A. 君主的传记* B. 英雄的冒险* C. 茶馆老板的经历* D. 百姓的苦难答案:D. 百姓的苦难二、填空题1. 《茶馆》主要以(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方式展现故事。
答案:人物2. 作者通过《茶馆》一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答案:黑暗和荒诞3. 故事中的茶馆老板名叫(王胡子)。
答案:王胡子三、简答题1. 试述《茶馆》中故事主线及核心思想。
答案:《茶馆》中的故事主要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茶馆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百姓的苦难、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核心思想是揭示社会不公、个人命运被挤压和改变的无奈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2. 你对《茶馆》这部作品有什么感想?答案:《茶馆》是一部充满思考的小说,通过表达普通人的生活和遭遇,让人深刻反思社会的不公和时代的困惑。
它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初中《茶馆》名著导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茶馆》试题

《茶馆》试题《茶馆》习题精选及答案_1、对下面加线词语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D ) A、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意思:指宋恩子和吴祥子要王利发每月给他俩的钱。
)B、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铁杆庄稼”喻指清朝的旗人都由官府按月供给的钱和粮。
清朝被推翻了,当然这种惯例也就取消了。
)C、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此处意为“感谢神灵”)D、诸位,太令过来了!(指抓逃兵的军官)2、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两大重要内容之一(另一为戏剧语言)、《茶馆》片断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C )A、王利发同各个茶客的矛盾冲突。
B、王利发、康大顺、常四爷等人与刘麻子、唐铁嘴、吴祥子等人的矛盾冲突。
C、王利发、康大顺、常四爷等同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D、康大顺与刘麻子的矛盾冲突。
3、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A、《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
B、《茶馆》全剧共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写的清代,时间是1898年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等人被问斩后不久。
第二幕写的是清朝被推翻后军阀混战时期。
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第一次实行改良,以图从萧条中挽救茶馆,使其免于淘汰。
第三幕写的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这段生活。
最后茶馆被人霸占,王利发悬梁自尽。
C、《茶馆》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D、《茶馆》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面貌,表明了反动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对下面人物语言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段话交代了全剧的时代背景。
老舍茶馆考试题和答案

老舍茶馆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曹禺答案:B2. 《茶馆》中,王利发是茶馆的什么人?A. 老板B. 伙计C. 客人D. 房东答案:A3.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A. 上海B. 北京C. 天津D. 广州答案:B4. 《茶馆》中,常四爷的职业是什么?A. 教师B. 警察C. 艺人D. 地主答案:C5. 《茶馆》中,谁因为抽大烟而家破人亡?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C6. 《茶馆》中,谁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D7. 《茶馆》中,谁因为革命而被捕?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A8. 《茶馆》中,谁因为卖国而受到人们的唾弃?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D9. 《茶馆》中,谁因为反抗压迫而英勇牺牲?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A10. 《茶馆》中,谁因为忍受不了社会的黑暗而自杀?A. 常四爷B. 王利发C. 松二爷D. 宋恩子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茶馆》中,以下哪些人物是茶馆的常客?()A. 常四爷B. 松二爷C. 宋恩子D. 王利发答案:ABC2. 《茶馆》中,以下哪些人物是社会底层的代表?()A. 常四爷B. 松二爷C. 宋恩子D. 王利发答案:ABD3. 《茶馆》中,以下哪些人物是社会的压迫者?()A. 常四爷B. 松二爷C. 宋恩子D. 王利发答案:C4. 《茶馆》中,以下哪些人物是社会的受害者?()A. 常四爷B. 松二爷C. 宋恩子D. 王利发答案:ABD5. 《茶馆》中,以下哪些人物是社会的反抗者?()A. 常四爷B. 松二爷C. 宋恩子D. 王利发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茶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茶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通过一个2、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3、《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4、《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人物带故事的话剧。
它由几乎没有联系的几个小故事组成。
幕与幕之间在情节上的联系,表面上看是不太紧密的,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
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
裕泰茶馆这个象征被摧残得衰败不堪的旧中国为观察窗口,通过对出入茶馆的各种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时代变迁。
纵的侧面:通过贯穿全剧的人物生活变迁,来反映社会演变。
人物形象★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
《茶馆》练习题

【答案】满清覆灭 政局动荡 通货膨胀 半殖民地时代 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5.“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做亡国奴!我干过革命,我的话不是随便说的!” 这句话是《茶馆》中谁说的?请简述其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及产生此心理状态 的原因。
【答案】崔久峰。心理状态:悲观失望,认为“中国非忘不可”。原因:崔
久峰曾是革命党,由于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他失去了革命的锐气, 只能烧香拜佛。
9.《茶馆》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请写出画线词语的含意及表现的人物性格。 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 点…… 吴祥子:那点意思! 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①那点意思:___________ ②不好意思:___________ ③人物性格:___________ 【答案】钱 指给钱太少,说不过去。威胁暗示王利发不能给得太少。 表现了说话 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10.简答题 《茶馆》第一幕中崔久峰说的“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 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中,“他那点事业”指的是什么?崔久峰 这句话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案】秦仲义实业救国。表达崔久峰对秦仲义事业的缺乏信心,对当时 社会现实的失望。
高三语文名著简答题复习茶馆

高三语文名著简答题复习1.《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良?①把茶馆的后半部分改成公寓出租给别人;②用小桌和藤椅代替了原来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香烟公司广告画替代醉八仙大画”);③用唱戏招揽客人;④打算增添女招待2.《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时抽花名签,请写出下列花名签上诗句对应的人物。
①风露清愁一一莫怨东风当自嗟②武陵别号一一桃红又是一年春③香梦沉酣一一只恐夜深花睡去④袍冠群芳一一任是无情也动人①林黛玉②袭人③史湘云④薛宝钗3.下面五句话是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相对应的人物。
①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②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③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④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⑤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①庞太监②秦仲义③常四爷④唐铁嘴⑤王利发4. 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
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5.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苦肉计”的主要内容。
周瑜与黄盖设下苦肉计;黄盖假装冒犯周瑜,被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诈降曹操;曹操中计,信以为真;连环战船被烧,曹军大败。
6.下面这段话反映出茶馆老板王利发是个怎样的人?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卖茶不行啊,开公寓。
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有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选自老舍《茶馆》)他不肯落后,不断挣扎;善良本分,生活无奈;对不公正的社会充满疑虑,满怀悲愤却又无力反抗.7.“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句台词出自《茶馆》中哪一人物之口?请根据剧情简介这一人物。
茶馆简答题

茶馆简答题《茶馆》简答题1、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茶馆》全剧的的人物。
请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答:王利发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发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请简要概括和(举例)分析《茶馆》中王利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①王利发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如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客人崔久峰,能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
②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有同情,但很有限度。
在旧中国黑暗现实面前,他无法抵御各种发动势力的欺压,最终没能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只能悬梁自尽。
③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3、《茶馆》中那个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其理想为何最终归于破灭答:秦仲义是一位立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他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势衰微,政府无能,没给他施展的空间。
他变卖祖业,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的不小企业,在抗战结束后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另一方面是性格使然。
他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他自视高人一等,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
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
秦仲义的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必然的悲剧命运。
4、请概述《茶馆》中秦仲义的遭遇,并简析其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简答题1、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茶馆》全剧的的人物。
请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答:王利发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发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请简要概括和(举例)分析《茶馆》中王利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①王利发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如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客人崔久峰,能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
②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有同情,但很有限度。
在旧中国黑暗现实面前,他无法抵御各种发动势力的欺压,最终没能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只能悬梁自尽。
③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3、《茶馆》中那个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其理想为何最终归于破灭?
答:秦仲义是一位立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他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势衰微,政府无能,没给他施展的空间。
他变卖祖业,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的不小企业,在抗战结束后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另一方面是性格使然。
他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他自视高人一等,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
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
秦仲义的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必然的悲剧命运。
4、请概述《茶馆》中秦仲义的遭遇,并简析其性格。
答:遭遇:①秦仲义二十岁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工厂;②几十年后,工厂财产被国民党没收拆卖,耗尽心血,却落得产业被没收的下场。
性格:①自命不凡,财大气粗;②缺少同情心;③进取心强,有理想,有追求。
5、常四爷是《茶馆》中很有特色的人物,请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答:常四爷是一个旗人,是属于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一类人。
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
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一年牢。
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
他“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
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果是“一事无成”!他最后说的一句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6、简析《茶馆》中常四爷这一人物形象。
答:常四爷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操的旗人形象。
他虽为旗人,但能自食其力;他性格耿介、脾气倔强,敢于碰硬;关心时局,有正义感、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亡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他仗义疏财、情谊深重。
7、简析松二爷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答:松二爷是一个旗人,虽然已经没有了“铁杆庄稼”,已经挨了饿,但仍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宁可自己饿着,也不叫鸟儿饿着,把鸟儿看得比自己还重。
加上社会动荡不安,他又胆小怕事,最终饿死。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使然。
8、请简述《茶馆》中松二爷这一人物的形象。
答:松二爷是个旗人,胆小而懒散。
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
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
最后终于饿死。
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典型,从他身上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腐朽。
9、“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句台词出自《茶馆》中哪一位人物之口?请根据剧情
简介这一人物。
答:常四爷。
他是个旗人,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而坐了一年牢,出狱后,加入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卖菜为生;最后捡来别人撒剩的纸钱祭奠自己。
他具有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等美德。
10、“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请围绕《茶馆》中“莫谈国事”纸条的变化,分别概括三
幕剧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答:第一幕,出现“莫谈国事”的纸条,令人压抑,表现了大清帝国病人膏肓、寿终正寝;第二幕,“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反映了军阀混战使百姓更感恐惧;第三幕,“莫谈国事”
的纸条写得更大且数目众多,反映了抗战结束后空前黑暗的国民党统治现实。
11、“裕泰茶馆”是老舍《茶馆》中唯一的场景,这样的设置有哪些作用?
答:①“裕泰茶馆”可以使观众摆脱因各幕时间相距太远而导致的脱节感;②可以起到串联时代和人物的“线索”的作用;③可以更为广泛地反映社会的历史面貌。
12、下面这段话反映出茶馆老板王利发是个怎样的人?
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卖茶不行啊,开公寓。
公寓没啦,添评书!
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允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答:反映出王利发不肯落后,不断挣扎;善良本分,生活无奈;对不公正的社会充满疑虑,满怀怨愤却又无力反抗。
13、下面5句话是老舍《茶馆》中的人物的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相对应的人物。
①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庞太监)
②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谁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秦仲义)
③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常四爷)
④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唐铁嘴)
⑤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王利发)
14、《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良?
答:①把茶馆的后半部分改成公寓出租给别人;
②用小桌和藤椅代替了原来的茶座;
③用唱戏招揽客人;
④打算增添女招待。
15、《茶馆》人物众多,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安排70多个人物的呢?
答:①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因而故事虽松散,但中心人物有了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
②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连续。
③作者使每一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人物虽各说各的,也顺带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④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16、曹禺称《茶馆》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请你举例说明其中的主要缘由。
答:主要是语言“罕见的”简洁与含蓄。
第一幕中光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但台词极凝练,常常寥寥三两句台词就把一个人物形象凸显在读者的眼前。
典型的例子是马五爷的形象塑造。
马五爷只在第一幕里出现,后边就消失了。
他见到二德子寻衅打人,只说了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这个小恶霸甘拜下风。
17、简析《茶馆》中刘麻子的人物形象。
答:刘麻子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形象。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两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
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
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18、简析《茶馆》的戏剧冲突。
答: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19、简析《茶馆》的结构特色。
答: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穿插。
《茶馆》第一幕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就有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
因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展开。
人物众多,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关键是衔接得巧妙。
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线索既清楚又连贯。
20、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答:一是性格化;第二是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第三是“必须有味道,令人越捉摸越有意思,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