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剖宫产护理诊断及措施

剖宫产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剖宫产是一种通过剖开腹壁和子宫来取出胎儿的分娩方式。
由于剖宫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手术切口,因此对产妇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剖宫产护理的诊断和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剖宫产护理工作。
一、剖宫产护理诊断剖宫产护理诊断主要包括对产妇的身体情况、手术切口和子宫伤口的评估。
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相应的护理诊断,为剖宫产产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1.身体情况评估产妇的身体情况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测量,以及身体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观察。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以下护理诊断:•高血压:产妇血压明显升高,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心率过快/过缓:产妇心率异常,需密切观察心率变化,保持心率稳定。
•呼吸困难:产妇呼吸频率异常,需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的原因。
•发热:产妇体温升高,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的原因。
2.手术切口和子宫伤口评估手术切口和子宫伤口的评估包括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的观察。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以下护理诊断:•切口感染风险:手术切口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明显,需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子宫伤口感染风险:子宫伤口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明显,需密切观察子宫伤口情况,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二、剖宫产护理措施根据剖宫产护理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剖宫产产妇的安全和康复。
1.身体情况护理措施•控制血压:根据产妇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
•监测心率: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变化,如心率过快或过缓,及时进行处理,以维持心率稳定。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协助产妇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控制体温:监测产妇的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情况,如退热药物等。
2.手术切口和子宫伤口护理措施•定期更换敷料:根据手术切口和子宫伤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和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本文主要探讨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处理。
一、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症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并在手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二、输血并发症剖宫产手术中需要输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或因输血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输血并发症可以从以下多方面入手:合理判断输血指征,尽量减少输血量、输血速度,注意血液质量和保存时间,选择血型匹配合适的血液制品等。
三、血管送血不足血管送血不足是因为子宫切除后血管伤口难以完全止血,导致产妇出现明显的腹痛、贫血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中严格止血、缝合等措施,术后给予补血和抗感染治疗。
四、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切口裂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产妇失血、休克等危险情况。
主要预防措施是严格控制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技术水平高的医生进行手术,并且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治疗。
五、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排除患者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手术中需要严格控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如术中长时间卧床不动等。
总之,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把握,术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并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与治疗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与治疗许啸声;喇端端【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罕见的并发症。
子宫切口憩室不仅会引起月经淋漓不尽、不孕和慢性下腹痛等症状,更可能在再次妊娠时出现妊娠期或分娩期的子宫破裂,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临床医师对该疾病了解的增加以及影像学技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逐渐增多。
本文介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并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进行归纳,但目前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形成原因、诊断和治疗仍需要大规模样本及多中心研究。
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
%Cesarean incision diverticulu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hich could cause irregular uterine bleeding,infertility,chronic pelvic pain,or more likely 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 or childbirth. In recent years,as increase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improvement in the clinician′s recognition to this disease,development of imag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ology,more cases have been confirmed. After introduced the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diagnosis of uterine scar defect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he article presented the treatment and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is disease. However,additional and large longitudinal samples and multi-center′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re definitely need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terine scar defect ,the c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总页数】4页(P646-649)【作者】许啸声;喇端端【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探讨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 [J], 刘卫民2.阴式子宫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张军英3.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J], 郭苏兰;陈小琴;李春4.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对比 [J], 黄菊;卢维5.宫腹腔镜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 [J], 李兰;余洁;杜世华;王润秋;方前进;吕发辉;桑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近 年来 , 国内剖宫 产率 呈逐年 上升 趋 势 , 0 ~ 为4 7 , 著 高于 世 界 卫 生 组织 倡 导标 准 ( 5 ) 0 显 1 l 。而 3 C P作 为 剖 宫 产 远 期 并 发 症 之 一 , 病 率 也 随 之 增 S 发 高¨ 。该病病 因迄 今 尚不 清 楚 , 能 系 受 精 卵 通 过 微 2 ] 可 观可 见裂 隙着床 于子 宫下 段 疤 痕处 所 致 l ] _ 。由 于剖 4
如下 。
2 2 临床 症状 、 科查体 及辅 助检 查结 果 . 妇
本 组 6 C P患 者 的临床 症状 、 科 查 体及 辅 助 例 S 妇
检 查结 果 ( 2 。 表 )
2 3 治 疗 及 恢 复 情 况 .
6例 C P患 者 治 疗 及 恢 复 情 况 ( 3 。 S 表 )
3 讨 论
采 用 回顾性 分析 方法 , 本 组 6例 C P患 者 的 一 对 S 般 临床 病历 资料 中有 关 临床症状 、 助检 查 、 疗 及 预 辅 治 后 结果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
2 结 果
流血 等症 状 , 科查 体可扪 及 子宫峡 部增 大 、 壁 突 出 妇 前
等 , Bh G 显著 增高 。本 研究 中 , 患者 8h G) 血 —C 5例 一C
・
短 篇论 著 ・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 的早期诊 断及治疗
张黎敏 罗新
剖 宫 产 术 后 子 宫 疤 痕 妊 娠 ( eae n cr csra sa
p e n n y C P 是 剖 宫 产 的 远 期 并 发 症 之 一 , 年 来 rg a c , S ) 近
患者 年 龄 为 3 ~3 0 7岁 , 均 为 3 . 平 2 7岁 ; 既往 孕 次 为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小 ,外观和范 围,还 能对 病灶 表 面 的组织 结构 进行 细致 的观 察 。 常 ,所有器 械均应严格消毒或灭菌 。
其优点是损伤小 ,病人痛苦 少 ,恢 复快 。越 来越受 到广 大患者 的 2 术 中护理配 合
青 睐。
2.1 将患者接进手术室后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建立一条上肢静
局部血 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盆腔血液循环 ,对 于高危人 群合理使用 肝素 类药物 抗凝 ,均有利
1.3 剖 宫产术后 晚期 出血 多发生 在产后 1周 至数周 ,主要 由 于防止血栓形成 。
于子宫切 口愈合 不佳所 致。常 因术 中子 宫切 口出血 ,缝 合过 紧
剖宫产术 并发 症 的防治 ,预防胜 于 治疗 。一方 面产科 医务
(机械性 )肠梗阻 ,前 者 由于手术 麻醉 及镇 痛影 响肠 蠕动 恢 复或 分娩成为安全 幸福 的过程 ;另一方面提高手术质量 和手术技 能 ,
进食过少发生低钾 血症 所致 ;后者 则 为增 大 的子宫 影 响肠 管正 促进包括麻醉 、医生 、护士 的整个手术 团 队配 合建 设 ;同时 加强
合 理选择分 娩方式 ,有着 充分 的现实意义 。
强无菌操作 ,有 助于减 少产褥期 感染的发生 。
1 术后并发症及原 因
2.2 子宫切 口愈合不 良 加 强孕妇 围手术 期管理 ,纠 正贫血 及
1.1 产褥 期感 染增加 此是剖宫产最常见 的并发症 。术后感 染 低蛋 白血症 ;缝 合不宜过紧过密 ;注意手术 时机的把握。
护 理 园地
健 康大 视 野 201 3年5月 第5期①
剖 宫产 术 后 并 发 症 与 防治措 施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与处理分析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与处理分析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临床特征以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40例剖宫产术后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总结出对此类疾病的及早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结果所选40例患者中,剖宫产术后时间为1年的有6例,2年的为18例,3年及以上的为16例。
患者除去有早期妊娠的症状以外,15例出现早期妊娠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10例患者伴随下腹部隐痛的症状。
4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失败后改为剖腹探查术,进行瘢痕部位妊娠取胚术和子宫修补术。
5例患者转入其他医院进行介入治疗。
2例子宫瘢痕妊娠处完全破裂,进行开腹取胚。
剩余的31例全部通过使用MTX及中药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 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
结论在用药物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 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效果肯定,简单安全,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标签: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处理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指的是女性妊娠之后的孕囊、绒毛或者是胚胎在曾经进行剖宫产留下的瘢痕上着床,是属于异位妊娠当中极其少见的,这类疾病不但会造成子宫破裂、孕妇大出血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孕产妇死亡[1]。
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现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在异位妊娠中所占有的比率达到1.05%[2]。
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难度大,经常会被误诊,导致产生相当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能够及早准确的进行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则可以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成功的保留患者子宫,相反,如果诊断不及时,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不但会造成患者大出血或者子宫破裂等现象,还会危及到生命。
该文根据2010—2011年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所选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最佳方式进行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以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对策

医药界 2020年04月第07期—129—临床经验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对策陈 娟(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7-129-01科学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捷,生育自古以来就是大事。
古时女性生产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鬼门关,并且只能被动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进行分娩,而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来完成分娩。
医学技术的逐渐成熟,让剖宫产术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剖宫产毫无危险性,它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依然会威胁着产妇与胎儿的安全。
那么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来预防呢?一、什么是剖宫产?剖宫产还有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剖腹产,它在妇产科是一种很普遍的手术。
它就是把准妈妈的腹部和子宫通过手术的方式切开,把胎儿从子宫取出,完成分娩过程。
剖宫产的出现解决了自古以来的难产问题,从而拯救了越来越多的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与健康。
二、什么情况下要选择剖宫产1、难产的孕妇。
如胎儿比较大,产妇的骨盆相对胎儿来讲要小得多,这个时候很难进行自然分娩,就可选择剖宫产。
2、产妇的软产道存在非正常情况,比如存在阴道发育畸形、瘢痕狭窄等问题,就算把会阴切开,孕妇也很难通过顺产的方式把胎儿生产下来。
3、胎儿的胎位不正常时。
比如胎儿不是头朝下,而是躯体横斜时,顺产时胎儿和产妇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就该选择剖宫产。
4、胎儿的脐带出现脱垂状况时。
如果脐带比胎儿露出的部位先脱出到阴道外面,胎儿有很大几率会出现宫内窘迫,这样胎儿甚至会面临死亡的风险。
5、不止一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这种产妇很容易出现子宫破裂等情况,因此不适合选择顺产。
三、剖宫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出血:产后出血这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同时也会带来极高的死亡率。
出血主要是因为术后产妇的子宫没有力气完成收缩,如果出现出血现象,有没有立即将血止住,那么产妇的生命随时会逝去。
剖宫产手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

剖宫产手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概述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手术后的安全和有效恢复,对剖宫产手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非常重要。
主要潜在并发症剖宫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潜在并发症:1.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发热、红肿、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2.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丢失过多。
3. 输尿管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误伤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困难、尿液潴留等问题。
4. 血栓形成:剖宫产手术后,女性较易发生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
5. 疼痛:手术后可能出现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痛等不适感。
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针对剖宫产手术后的潜在并发症,可以采取以下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1. 跟踪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体温、切口情况、出血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切口护理:保持剖宫产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受到细菌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3.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4. 体位调整:手术后合理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压迫尿液排出和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疼痛管理: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具体的措施还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任何情况下,都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和寻求帮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
>注意:此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剖宫产手术后风险评估和预防方法应以医生的意见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保障母体健康,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以及由于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现剖宫产指征明显放宽。
目前认为剖宫产率掌握在10℅~20℅为妥。
剖宫产率升高到一定范围,可最大程度的降低高危儿的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
反而增加了产妇的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出单纯医学范围,提高患者认识,成为降低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标签:剖宫产;产后并发症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产科医师工作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产科情况复杂,有些指征很明确称绝对手术指征包括:骨盆狭窄、头盆不称、横位、软产道异常、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
相对手术指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臀位、部分性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过期妊娠、妊娠并发(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胆汁淤积综合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肾病综合症等;瘢痕子宫、社会因素、高龄初产、珍贵儿、无任何指征家属要求手术;其他;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过期妊娠;前次剖宫产而今次不宜试产者、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等。
本文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1剖宫产后并发症及方法
1.1出血为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1983年全国产后出血协作组共测量47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75.53ml,24h总出血量的中位数53
2.14ml,而正常阴道分娩24h总出血量的中位数仅为341ml。
1.1.1 子宫切口出血是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出血量多的根本原因,尤其子宫切开口延长撕裂及损伤血管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
延长的裂伤部位不易暴露,缝合止血困难手术时间长,也是造成大量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切口出血,在切开宫壁,必须纠正右旋的子宫,以免开口偏于一侧而伤及子宫侧壁较大的血管;切口长度要适中,一般11~12cm,避免过小;前壁如有粗大曲张血管,可做缝扎然后切开。
1.1.2进入产程后行剖宫产,产程长、宫缩乏力也是剖宫产出血的原因之一。
产程延长时,往往先露低,因而增加了手术的困难。
取出胎儿后及时用药加强宫缩。
1.1.3剖宫产手术后晚期阴道出血,是一严重并发症。
首次出血可能在术后10d左右,或迟至术后1个月,以后反复出血,甚至导致休克。
原因多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有关,横切口向两侧延长伤及较大的血管或缝合过多、过密、导致供血不足坏死;切口过低接近阴道,胎膜早破使上行感染机会增加,影响切口愈合。
有些学者认为切口以手指钝性分离比较好,使一些被断裂的血管断端远离切口,缝合过程中,缝合范围内可能未将血管断端包括进去而导致晚期阴道出血。
为了
预防晚期阴道出血,术者首先要避免切口撕裂或位置过低;用剪刀而不用钝性撕开来扩大切口;缝合过程中不应过低、过密并注意两侧对合好,不留死腔;缝合过程不能穿过子宫蜕膜,术后积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治疗方面如出血量不多,可保守治疗,如反复出血、量多、应作子宫切除。
一般作子宫次全切术。
若患者欲保留生育能力也可以修整切口后予以缝合。
即使以作子宫次全切术,抗菌素的应用及抗感染的消除也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残留的宫颈仍然有感染及化脓的可能。
为了止血可能不得不再次剖腹。
因此如果剖宫产位置低以行全宫切除术为好。
1.1.4剖宫产术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剖宫产术使羊水沿切口边缘或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进入母体循环,导致(DIC)发生。
为了预防(DIC)发生破膜时应先切开一小口,吸净羊水后再扩大切口。
娩出胎儿后不要急于娩出胎盘。
应该再清理剩余羊水,并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然后娩出胎盘。
1.2感染目前剖宫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者高。
有报道剖宫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阴道分娩的7倍甚至20倍;剖宫产后菌血症的发病率为阴道分娩的10倍。
因感染致死者有所增加,说明剖宫产感染的严重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2.1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有报道剖宫产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病情严重。
它还产生青霉素霉而对青霉素耐药,其次为大肠杆菌,是正常阴道菌之一,剖宫产后迅速增加,上行感染。
细球菌(micrococci)、需氧性和厌氧性链球菌、厌氧类杆菌属等也可成为本病的病原体。
1.2.2诱因阴道检查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阴道检查距剖宫产术时间约短感染率越高。
胎膜早破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急诊剖宫产感染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
产程长,手术时间长者感染率高。
产前贫血为纠正,术中出血量多而未输血者,感染率高。
剖宫产术中宫腔内操作多者,易于感染。
产前有绒毛膜炎,剖宫产术操作可使感染直接蔓延至盆腔,腹腔。
子宫切口暴露了肌层内的血管和淋巴管病原体易入侵。
连续交锁缝合子宫切口后,局部組织缺血、坏死,有利于细菌繁殖。
预防的方法:目前剖宫产时结扎脐带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效果非常好。
对于胎膜早破,进入产程剖宫产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3d,可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
1.2.3膀胱及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多见于腹膜外剖宫产术及盆腔粘连较重的病例。
一旦发现损伤,应立即缝合。
一般以000肠线,分两层间断缝合膀胱旁肌层及浆膜层,并注意勿穿透粘膜。
输尿管损伤极为少见,多在切口左侧撕裂,止血时不辨明解剖关系,盲目钳夹和缝合而发生。
术者怀疑有输尿管损伤时,应打开后腹膜,暴露输尿管盆部走向的全段,如发现损伤,立即放置输尿管导管并进行修补。
2讨论
2.1为降低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首先我们必须降低剖宫产率。
产科医师是剖宫产的决定者和实施者,产科医师不能脱离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产妇要求
剖宫产已成为剖宫产指征之一,有些医师不愿意观察产程,而剖宫产只需要20~30min有可选择在白天经济效益高。
在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时,解释不到位,甚至谈话中暗示产妇选择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2.2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法律、保险制度;使民众对医疗行为的性质有正确理解。
对阴道自然分娩有正确的认识。
鼓励产妇消除顾虑、焦虑、恐惧的心情,树立阴道自然分娩的信心。
同时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及医务工作者的保险制度,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质量评估,提高产科医师整体技术水平,提高责任感,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产科医疗部门进行产科质量评估。
对剖宫产率及指征进行调查分析,将其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对分娩的干扰,从而降低剖宫产。
参考文献:
[1] Saposnik G, Barinagarrementeria F, Brown R D,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1, 42(4): 1158-1192.
[2] Longtin Y, Trottier S, Brochu G, et al. Impact of the type of diagnostic assay on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s in a mandatory reporting program[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56(1): 67-73.
[3] Yilmaz A, Kindermann I, Kindermann M,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Endomyocardial Biopsy Differences in Complica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J]. Circulation, 2010, 122(9): 900-909.
[4] Arnoux J B, Verkarre V, Saint-Martin C, et al.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 current trends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J]. Orphanet J Rare Dis, 2011, 6: 63.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