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明的故事
发明创造小故事

发明创造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弗莱明的科学家。
这家伙呀,整天就在实验室里捣鼓那些瓶瓶罐罐,研究细菌呢。
有一天,弗莱明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他培养了好多细菌,这些细菌就放在那些培养皿里,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细菌王国。
可是呢,弗莱明有点粗心大意啦,他做完实验后没有把培养皿收拾好,就跑去度假了。
弗莱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觉得这只是个讨厌的霉菌污染了实验,而是想:“这小霉菌有点意思啊,难道它能杀死细菌?”于是他就开始仔细研究这个青绿色的霉菌。
经过他不断地探索、试验,最后发现这个霉菌真的能产生一种物质,可以杀死很多厉害的病菌呢。
这个物质就是青霉素啦。
你说巧不巧?要是弗莱明是个超级洁癖,把培养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那这个青霉素可能就被错过了。
所以有时候,这些意外就像上帝给科学家们开的小玩笑,可这个玩笑却给人类带来了超级大的礼物,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呢。
3M公司有个叫西尔弗的科学家,他当时想研发一种超级强力的胶水。
他在实验室里忙得晕头转向的,就想弄出一种粘啥都特别牢的胶水。
可是呢,他捣鼓出来的胶水有点奇怪。
这胶水粘性不强,根本就不符合他一开始的预期。
按道理来说,这算是个失败的发明了。
西尔弗自己也很郁闷,觉得自己白忙活了一场。
但是呢,3M公司里还有个叫弗莱的人。
他呀,经常去教堂唱歌,他每次都会在歌本里夹张小纸条,用来标记他要唱的歌。
可是普通的纸条老是会掉出来,搞得他很心烦。
有一天,弗莱就听到了西尔弗的这个失败胶水的事情。
他脑子突然灵光一闪,心想:“这个粘性不强的胶水不正好可以用来做那种不会粘得死死的小纸条吗?”于是他就拿了一些这种胶水涂在纸条上,然后试了试。
哇塞,效果超级棒,这种纸条既能粘在书上不掉,又能很轻松地撕下来,不会把书弄坏。
就这样,便利贴诞生了。
本来是一个失败的胶水,却因为弗莱的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个超级方便的小发明。
现在便利贴可是到处都能看到,大家都用它来记个小事情,贴个小提醒啥的。
青霉素发明者的故事

青霉素发明者的故事在医学史上,青霉素被誉为“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更是被誉为“抗生素之父”。
那么,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霉素发明者的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英国的微生物学家,他在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这一抗生素。
当时,他正在研究葡萄球菌,并注意到实验室中的一些培养皿上有一种蓝绿色的霉菌,这种霉菌后来被称为青霉菌。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了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可以杀死周围的细菌,但对人体细胞没有危害。
这一发现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开始对这种物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经过数年的努力,弗莱明最终成功地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这种抗生素,并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医学界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在此之前,细菌感染往往是致命的,而青霉素的出现,为医生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感染病患的存活率。
青霉素的发现并非一帆风顺,弗莱明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青霉素的发现对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为后人开辟了抗生素研究的新领域。
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因此被誉为医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家,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改变了人类对于细菌感染的认识,拯救了无数生命。
而青霉素发明者弗莱明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成就。
弗莱明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弗莱明救人的故事启发

弗莱明救人的故事启发
有一个西人叫弗莱明,他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民,有一天他在田里种地的时候,听到附近传来哭喊声,他放下农具赶紧跑过去,想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他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孩子掉进了粪坑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子救了上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从遥远的地方停到了这个农户家的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他是这位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
这个农夫说:我不应该接受任何报酬,这是我应该做的。
就在这个时候,农夫的一个孩子跑出来了,绅士就问:这是你的孩子吗?农夫说:是啊。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吧,你让我把你的孩子带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够像他的父亲一样善良,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居然答应了,后来这个农夫的儿子从英国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佛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他就是我们常用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
数年之后,这位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就是青霉素。
那位绅士是谁呢?就是英国的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就是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朴实善良的苏格兰农夫救人做出的善良举止,他不求回报,凭着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医治了这位绅士的孩子,他就是成为二战首相的丘吉尔爵士,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点点的善良竟然能给这个世界带来重大的变化,所以,善大于天,一善解百灾。
偶然发明创造的故事

偶然发明创造的故事一、青霉素的发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科学家。
这老哥啊,那时候在实验室里捣鼓细菌呢。
他的实验室那叫一个乱,到处都是培养细菌的小盘子,就像咱们家里乱放的盘子一样,只不过里面装的不是菜,而是细菌。
有一天呢,弗莱明打算出去度个小假,好好放松一下。
他就把那些培养细菌的盘子随便一放,也没咋收拾。
等他度假回来,发现了一个超级神奇的事情。
有一个盘子里长了霉菌,而在霉菌周围的细菌都死翘翘了。
一般人看到这个,可能就会觉得“这盘子脏了,扔了算了”。
但是弗莱明不一样啊,他那小眼睛一下子就放光了,心里想:“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他就开始研究这个霉菌,发现这个霉菌能产生一种物质,可以杀死细菌。
这个物质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青霉素。
你说巧不巧,要是弗莱明是个爱干净的强迫症患者,把那些盘子都早早洗了,那青霉素可能就被冲进下水道了,不知道多少生病的人还得在病痛里挣扎呢。
二、便利贴的诞生便利贴的发明也是特别偶然。
有个叫斯宾塞·西尔弗的科学家,他在3M公司上班。
这公司可是个搞发明创造的大地方。
西尔弗呢,他本来是想研究一种超强的黏合剂。
结果呢,他捣鼓出来的黏合剂那叫一个奇怪,黏性不强,感觉有点失败。
但是呢,他没有放弃这个看起来失败的发明。
过了好几年,他有个同事叫阿特·弗莱,这弗莱啊,在教堂里唱歌的时候,书签老是掉,他就特别烦。
突然他就想到了西尔弗那个黏性不强的黏合剂。
他想啊,这个黏合剂要是用在书签上,既能黏住,又不会黏得太死,那不就完美了吗?于是,他们就开始动手做,把这个黏合剂涂在小纸条上,便利贴就这么诞生了。
现在咱们生活里到处都能看到便利贴,在冰箱上贴个提醒,在书上做个标记,多方便啊。
要是西尔弗当初觉得自己搞出来的黏合剂没用就扔了,那咱们可就少了这么个方便的小玩意儿了。
三、可口可乐的发明可口可乐的诞生也是充满了偶然。
19世纪的时候,有个药剂师叫约翰·彭伯顿。
这老哥本来是想发明一种能治疗头疼的药水。
举世闻名的弗莱明

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
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他因在1928年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抗生素青霉素(又名盘尼西林)而闻名,并因此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
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
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
”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门走出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
1、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
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这天下午,伦琴像平时一样,正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
他先将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用黑纸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把房间弄黑,接通感应圈,使高压放电通过放电管,黑纸并没有漏光,一切正常。
他截断电流,准备做每天做的实验,可是一转眼,眼前似乎闪过一丝绿色荧光,再一眨眼,却又是一团漆黑了。
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
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
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火柴,“嚓”的一声划亮。
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个亚铂氰化钡小屏,荧光是从这里发出的。
但是阴极射线绝不能穿过数厘米以上的空气,怎么能使这面在将近一米外的荧光屏闪光呢?莫非是一种未发现的新射线吗?这样一想,他浑身一阵激动,今年自己整整50岁了,在这间黑屋子里无冬无夏、无明无夜地工作,苦苦探寻自然的奥秘,可是总窥不见一丝亮光,难道这一点荧光正是命运之神降临的标志吗?他兴奋地托起荧光屏,一前一后地挪动位置,可是那一丝绿光总不会逝去。
看来这种新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与距离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除了空气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质呢?伦琴抽出一张扑克牌,挡住射线,荧光屏上照样出现亮光。
他又换了一本书,荧光屏虽不像刚才那样亮,但照样发光。
他又换了一张薄铝片,效果和一本厚书一样。
他再换一张薄铅片,却没有了亮光,——铅竟能截断射线。
适合幼儿园科学小故事

【导语】适合幼⼉园科学⼩故事,你收集到资料了吗?适合幼⼉园科学⼩故事分享给⼤家,以下就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幼⼉园科学⼩故事,⼀起来看看吧!【篇⼀】 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因为伤⼝感染细菌⽽痛苦地死去,决⼼找到⼀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
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数⼈的⽣命,这是他和⼏位科学家共同努⼒⽽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蕊试纸是伟⼤的科学家波义⽿发明的: 在⼀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下,然后插在花瓶中。
过了⼀会波义⽿发现深紫⾊的紫罗兰变成了红⾊的。
这⼀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了许多花⽊与酸碱相互作⽤的实验。
由此他发现了⼤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都能改变颜⾊,其中以⽯蕊地⾐中提取的紫⾊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遇碱变变成蓝⾊。
利⽤这⼀特点,波义⽿⽤⽯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的酸碱试纸——⽯蕊试纸。
这个偶然的实验导致了波义⽿的发明。
【篇⼆】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且⼴招门⽣奖掖后进,运⽤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
每当⼈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知道的就是我⾃⼰的⽆知。
” 被⼈们称颂为“⼒学之⽗”的⽜顿发现了万有引⼒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
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了⼆项定理和莱布尼兹⼏乎同时创⽴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个新纪元。
他是⼀位有多⽅⾯成就的伟⼤科学家,然⽽他⾮常谦逊。
对于⾃⼰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笛卡尔要远⼀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的肩上的缘故。
”他还对⼈说:“我只像⼀个海滨玩耍的⼩孩⼦,有时很⾼兴地拾着⼀颗光滑美丽的⽯⼦⼉,真理的⼤海还是没有发现。
” 扬名于世的⾳乐⼤师贝多芬,谦虚地说⾃⼰“只学会了⼏个⾳符”。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名人故事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名人故事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名人故事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
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
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
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
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
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
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做。
”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
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茶。
”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
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
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莱明的故事
弗莱明的故事1 现在医学上,青霉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杀灭病菌、消除炎症感染。
也许,你并不知道,青霉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呢!
1928年9月,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正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种会让人致病的细菌。
为了考察这种病菌的生活习性和致病机理,需要对它们进行培养观察。
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工作是在一间闷热、潮湿的旧房子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又需要多次开启培养皿,皿中的培养物很容易受污染。
有一次,弗莱明打开培养皿观察细菌,偶然发现在培养皿口上长出了蓝绿色的霉菌,而就在霉菌旁边,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现了清澈的水滴。
蓝绿色的霉菌为什么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将细菌消灭呢?弗莱明紧紧抓住这次“偶然”的发现不放,全力以赴地对这种蓝绿色霉菌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并进一步发现它对其它一些病菌同样有杀灭作用。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与研制出青霉素化学制剂的英国病理学家弗罗里、德国化学家钱恩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弗莱明的故事2 【人物介绍】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
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苏格兰生物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
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霉素(又名盘尼西林),这一发现开创了抗生素领域,使他闻名于世。
1945年,他与弗洛里和钱恩因为对青霉素的研究活动获诺贝尔医学奖。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亚历山大·弗莱明名列第45位。
【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1941年2月12日,伦敦一家大医院收治了一个43岁的警察——一个已处于休克状态的垂危病人。
专家们经过会诊后,认为他的败血症已经非常严重,不可能挽救了。
于是,正在研究青霉素的佛罗理医生,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这个警察作为用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的第一个病人。
一针青霉素打进去了,往后是每隔3个小时再打一针。
奇迹出现了:24小时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第3天,警察的意识已经清楚;第5天,病人想吃东西了。
可是到了第6天,佛罗理培养的青霉素已经用完,整个伦敦也再找不到这种有效的药物了。
佛罗理眼睁睁地看着警察的病情再度恶化,最后死去了。
这次治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可能有人认为是失败了,因为病人最终还是死了。
可佛罗理医生却认为是成功的,他从警察病情的变化中看到了青霉素的威力。
他敏感地意识
到,弗莱明医生发现的这种物质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将有可能去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梅利医院当医生。
这个47岁的中年人正在起劲地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
人们受伤后伤口化脓,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捣蛋。
弗莱明在一只只培养皿里培养出葡萄球菌,然后再试验用各种药剂去消灭它们。
这个工作已花费了他几年的`时间,至今仍一无所获——这个葡萄球菌实在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里竟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
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
这使他感到懊丧,因为这只培养皿里的培养物没有用了。
弗莱明正想把这发了霉的培养物倒掉,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啊!”弗莱明一看显微镜,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这是不是他梦寐以求,已追寻了好几年的葡萄球菌的克星呢?弗莱明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
结果,葡萄球菌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亡。
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弗莱明把这种培养液叫做青霉素。
接下来,他又做了病理试验,把青霉素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什么影响也没
有,证明青霉素对动物无毒害。
他又在家兔的眼睛里滴入这种液体,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理学》季刊上。
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篇论文竟未能引起医学界广泛的重视。
有人认为青霉素的性质很不稳定,不值得深入研究。
弗莱明本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继续研究下去。
刚刚出世的青霉素被打入了冷宫。
1938年,英国医生佛罗理和钱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时候,从文献中发现了弗莱明的文章。
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立即着手继续弗莱明当年的研究。
这在科学史上被认为是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佛罗理和钱恩将弗莱明发现的液状霉素,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
经过许多次实验,他们证实了青霉素的药效极高,把它稀释50万倍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这是一种极有临床价值的新型抗菌药。
他们并在1941年进行了第一次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这次试验我们在前面刚提到过。
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很不理想。
从100公斤的青霉菌培养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霉素,只能刚刚够一个病人的一天治疗用量。
靠这种方法来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没有力量进行这种昂贵的生产研究,而战争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药。
在英国的请求下,美国承担了这一任务。
结果发现,生长在烂甜瓜表面的菌种最好;用玉米粉调配的培养液最利于繁殖;在24℃的温度下最利于大量生产。
这3个条件都不难办到,青霉素终于大批量生产起来,成为一种价格便宜的特效药物了。
1945年,青霉素先后二次发现的有功之臣——弗莱明、佛罗理、钱恩,一同荣获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有人在评论青霉素的发现时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说是既偶然又幸运。
这个发现是由3个因素偶然地同时出现所造成的。
”这里指的因素之一是落到弗莱明的培养皿中的霉菌,恰好是分泌青霉素的;因素之二是培养皿中的细菌,恰好是能被青霉素杀灭的;因素之三是恰好弗莱明本人在做实验,若是旁人,几乎可以肯定会按常规扔掉这只混有“杂菌”的培养皿的。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
然而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是与弗莱明几年来的苦心寻觅分不开的,与他历来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正如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