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用竖式计算。
70-(36+18)= 16
36 +18
54
. 70 -54
1681-(16+ Nhomakorabea8)= 27
16
+ 31 8 54
. 81 -54
27
一年级订了35份《中国少年报》,二年级订了41份,三年 级订了90份,三年级比一二年级订报纸的总和还多多少份?
90-(35+41)= 14(份)
35
. 90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72-(47+16) 读作:72减去47与16的和。 “( )”叫做小括号,小括号可以 改变运算顺序。
72-(47+16)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 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
72-(47+16)
47
+ 11 6 63
72 -63
9
有简便算 法吗?
由于运算中有小括号,改变了原有的运算顺序, 所以不能把两个竖式简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
+41
-76
76
14
答:三年级比一二年级订报纸的总和还 多14份。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要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的必要性、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3、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问题体会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首先我们来进行口算练习,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当小裁判。
600-150= 1000-600= 2000+600= 35+500-210 500+200+30200+170= 42+18= 90-35= 840-240+100 280-80-60 师:在含有加减法的算式里,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师:放假了,小红来到乡下姥姥家,姥姥家的变化可真大呀!小红玩得可高兴了,今天表哥又要带她去参观舅舅的养鸭厂,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请看,养鸭场到了。
二、探索新知(一)提出数学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家养了398只花鸭白鸭比花鸭少95只我买150个鸭蛋原来有600个鸭蛋,已经卖了200个。
还剩多少个鸭蛋?师:这些信息讲了几件事?(2件)关于鸭蛋的信息有哪些?指生读,师出示。
“还剩下多少个鸭蛋?(板书)”那么关于鸭子只数的信息有哪些?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白鸭有多少只?”谁会解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花鸭和白鸭一共有多少只?”(板书)(二)解决问题“还剩多少个鸭蛋?”1、我们先来解决(手指)“还剩多少个鸭蛋”好吗?你能找出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吗?谁能完整说一下这道题?生:原来有600个鸭蛋,已经卖了200个,阿姨又买了150个鸭蛋,还剩多少个鸭蛋?师:谁来列式?生:600-200=400(个) 200+150=350(个)400-150=250(个) 600-350=250(个)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练习61-55)×6=3619-13)×6=3667-11)÷8=777-65)÷4=358-50)×7=5671-68)×2=663-33)÷5=61+1)×2=433-25)×5=4052-50)×7=1424-17)×4=2851-11)÷8=526-2)÷6=41+2)×6=1820-8)÷6=275-71)×4=1610-2)×4=3236-31)×6=30 33-27)×7=42 71-41)÷6=5 25-24)÷1=1 46-38)×1=8 26-8)÷3=6 44-39)×1=5 40-36)×6=24 54-47)×3=21 20-12)×4=32 78-75)×2=6 53-46)×5=35 43-41)×4=8 75-68)×8=56 57-56)×8=8 61+3)÷8=8 43-39)÷2=2 11-5)×3=18 14+4)÷3=6 50-42)×2=1666-59)×6=42 75-71)×6=24 24-14)÷2=5 5-2)÷3=164-44)÷4=5 63-15)÷8=6 40-12)÷4=7 51-43)×5=40 15-9)×1=6 28-20)×1=8 64-56)×5=40 63-60)×4=12 4+1)×8=40 48-41)×2=14 56-50)×7=42 50-43)×4=28 27-22)÷5=1 57-53)÷2=2 12-3)÷3=3 4+2)×2=1241-36)÷5=1 11-7)÷2=2 28-25)×3=9 29-23)×7=42 4+4)×4=32 4+3)×4=28 60-56)÷2=2 29-22)×2=14 16-15)×8=8 58-54)×3=12 19-16)÷1=3 70-66)×3=12 76-74)÷2=1 55-50)×8=40 30-26)÷2=2 77-35)÷7=6 28-22)÷6=1 15-7)×2=16 40-28)÷2=6 76-68)÷1=819-18)×6=6 77-75)×4=8 70-63)×4=28 33-21)÷4=3 24-17)÷1=7 26-22)×8=32 17-2)÷3=5 32-30)÷2=1 19-16)×5=15 2+5)×4=28 40-26)÷2=7 46-44)×2=4 76-73)×2=6 19-5)÷2=7 47-42)×7=35 21-14)×8=56 22-17)×6=30 67-64)×3=9 53-17)÷6=6 58-53)×5=2558-33)÷5=5 22-19)÷3=1 21-15)×8=48 71-59)÷4=3 5+1)÷1=64+2)×8=48 39-15)÷4=6 68-63)×4=20 18-4)÷7=2 28-4)÷6=4 44-30)÷7=2 68-60)×7=56 57-33)÷8=3 35-28)×7=49 59-52)×8=56 68-64)÷4=1 24-4)÷4=5 26-11)÷3=5 47-39)×8=64 7-5)×1=216-10)×5=30 64-60)×7=28 51-19)÷4=8 13-5)×8=64 3+2)×7=35 80-68)÷3=4 69-65)×7=28 1+1)×7=14 68-56)÷3=4 33-21)÷3=4 75-71)÷1=4 18-15)×6=18 35-30)×3=15 29-24)×1=5 64-55)÷3=3 55-39)÷8=2 60-24)÷6=6 33-25)÷4=2 76-71)÷5=1 61-37)÷4=666-65)×3=3 32-28)×2=8 70-28)÷7=6 27-21)×1=6 77-71)×1=6 71-69)×2=4 57-22)÷7=5 52-38)÷2=7 7-1)÷3=229-26)×4=12 36-24)÷3=4 57-52)×1=5 68-66)×1=2 67-59)×7=56 16-10)÷2=3 3+3)×4=24 74-69)×3=15 64-56)×8=64 36-31)÷5=1 75-63)÷3=421+3)÷3=8 35-33)×2=4 60-20)÷8=5 10-4)×4=24 62-59)×8=24 53-45)×3=24 7-5)×3=66+1)×1=7 37-17)÷5=4 37-21)÷2=8 61-54)÷7=1 27-11)÷2=8 20-18)÷1=2 25-18)×5=35 37-23)÷7=2 58-53)÷1=5 63-55)×4=32 63-56)×3=21 69-64)×6=30 58-52)×6=3631-25)×7=42 43-27)÷8=2 29-24)÷1=5 68-65)×4=12 79-78)×6=6 47+1)÷6=8 59-53)÷2=3 36-26)÷5=2 59-45)÷2=7 52-20)÷4=8 51-46)×3=15 60-48)÷3=4 48-18)÷5=6 61-52)÷3=3 45-44)×4=4 72-69)×3=9 76-74)×7=14 72-52)÷5=4 59-35)÷4=6 80-78)÷1=247-42)×7=35 68-64)×3=12 60-30)÷5=6 73-68)×8=40 55-53)×5=10 75-40)÷5=7 8-0)÷2=414-7)×6=42 13-11)×6=12 41-33)×4=32 29-28)×8=8 68-63)×3=15 56-49)×8=56 29-28)×4=4 20-13)÷1=7 37-27)÷5=2 61-49)÷3=4 26-21)÷1=5 76-48)÷7=4 23-17)×2=1261-55)×4=24 58-30)÷4=7 74-70)×5=20 64-50)÷7=2 41-31)÷5=2 27-21)÷2=3 54-53)×1=1 70-69)×1=1 5+2)×8=56 67-62)×6=30 57-56)÷1=1 5+1)×4=24 40-38)×4=8 55-39)÷2=8 47-33)÷2=7 24-21)×2=6 48-24)÷6=4 53-46)×5=35 51-48)×6=18 70-61)÷3=345-43)×2=4 63-58)÷1=5 79-73)÷3=2 74-66)×6=48 59-58)×7=7 38-30)×1=8 48-44)×1=4 52-45)×6=42 65-57)÷2=4 43-41)×6=12 49-44)×6=30 5+2)÷1=7 47-41)×4=24 52+4)÷7=8 78-73)×3=15 10-5)×1=5 66-61)×8=40 16-0)÷8=2 78-54)÷8=3 76-75)×4=426-19)÷7=1 77-73)×4=16 54+2)÷8=7 9-3)×6=36 28-21)×3=21 76-74)×8=16 66-64)×6=12 38+4)÷6=7 52-45)×8=56 52-12)÷5=8 58-57)×3=3 59-54)÷1=5 77-75)×8=16 44-40)÷4=1 23-15)×7=56 61-26)÷7=6 48-27)÷3=7 51-47)×2=8 54-48)×8=48 26-22)÷4=157-43)÷2=7改写后的文章: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需要用到基本的数学运算。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件的设计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味“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量,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预学习活动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体味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
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浮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惟独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通过对照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备课时感觉设计都还不错,课堂上,从学生的表现,我感到学生参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课堂气氛也没有想象中活跃,在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主动参预、尝试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索新知的新乾坤。
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预探索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参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索成功的欢跃,多角度的巩固强化新知。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加减混合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直观演示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2.通过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直观演示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必须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通过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直观演示含小括号的先算;
1引导学生观察这4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2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是用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脱式计算,然后看看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5〕×7 24÷4+2
4+5×7 24÷〔4+2〕
1认真观察题中的算式,明确运算顺序后,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发现带小括号和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和结果的不同;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5×643-36
65-〔 〕21÷〔〕
〔结
在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10-〔5+3〕
问题: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学到了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1.脱式计算:
7×〔7-5〕〔77-42〕÷7
问题: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应该先算什么?〔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明确不参加运算的要照抄下来,等号要对齐,再计算。
课堂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和带小括号的运算

1.算一算,填一填。
(1) 1 3 +2 4 (3 7) -15 (2 2)
(3) 2 7 +3 4 (6 1) -40 (2 1)
(2) 4 8 -35 (1 3) +26 (3 9)
(4) 6 4 -37 (2 7) +18 (4 5)
小试牛刀
56+34-20= 70 56
+34 90
-2 0 70
78-24+39= 93
78 -24
54 +39
93
2.
54 +1 8 (7 2) -41 (3 1)
78 -3 9 (3 9) +55 (9 4)
68 -47
(2 1) +76 (9 7)
53 +2 7 (8 0) -9 (7 1)
2.
在计算84-(26+19)时要先算( 26) +(19)=
(45),再算( 84) — (45)=( 39)。最后得数
是( 39)。
3.列竖式计算。
34+(61-28)= 67
95-(37+19)= 39
61 -28
33
34 +33
67
37 +19
56
95 -56
39
72-(47+16)= 9
47
72
+1 6 -6 3
63
说一说想,一在想做,加应减该混合 计算时先应算该什怎么样?做?
有简便 写法吗?
在写竖式时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 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归纳总结:
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如果有小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4-人教版

四、课堂小结
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算 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感谢观看
=8
每道题都含有小括号
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有小括 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巩固练习
2.脱式计算,然后看看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5 ×7
=4+35 =39
(72-18)÷9
=54÷9 =6
上下两道题都 是数字相同, 运算符号也相 同
(4 + 5)×7
=9×7 =63
72-18 ÷9
二、探究新知
下面两道算式题,你能用脱式计算做一做吗?
7 ×(7 -5)
=7 × 2 =14
(77-42) ÷7
=35 ÷7 =5
三、巩固练习
1.脱式计算:
76-(12+25) =76-37 =39
34-(28-13) =34-15
=19
(12-5)×3 =7 ×3 =21
48 ÷(8-2) =48 ÷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 合运算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8 5
10-(5+3)= 2 8
这两道题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 同。不同的是第二道题有小括号。
在一年级时,我们知道了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有 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2-2 =20
上下两道题不同 的是他们计算的 结果不一样
小括号改变了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3.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55 × 6 65 30
二年级数学下册5混合运算(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课件新人教版

(1)(9-6)÷3=7
(×)
(2)(3+4)×2=11
(× )
(3)8-(4÷2)=2
(√)
(4)(54-24)÷6=5
(×)
3.计算下面各题。
(13+5)÷6 =18÷6
5×(35-28) =5×7
36÷(62-56) =36÷6
=3
=35
=6
课堂练习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36 6
(72-36)÷6 =6
也可先求两个桶和两个桶中油的重量和即12224千克再求两个课后习题桶和一个桶中油的重量即7214两个桶和两个桶中油的重量中去掉两个桶和一个桶中油的重量得到的就是一桶油的重量即241410千克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5.1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 除混合运算
课题引入
1.说出各题的加减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8
课堂练习
第(2)题:最后的算式中的10是43-33得出的,可以把10换成算式43-33, 列出的综合算式为52-(43-33)。 第(3)题:最后的算式中的5是15÷3得出的,可以把5换成算式15÷3, 列出的综合算式为4×(15÷3)。 第(4)题:最后的算式中的29是23+6得出的,可以把29换成算式23+6, 列出的综合算式为11+(23+6)。
5
(1)10-(5+3)=2
8
7+7-6= 8
(2)
14
7+(7-6)= 8
1
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课题引入
2.说出各题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列式时根据需要使用小括号。
教学重、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混合计算中,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红在林文邀请下,来参观养鸭场(板书)啦!快看(出示情境图)
1、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2生说,评价(认真,仔细,能
按一定顺序说)
2、能提哪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肯定学生提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先解决:还剩多少个鸭蛋?和哪些信息有关?(指2生说,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小情景图。
(1)下面请大家先认真思考,再独立列式计算。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一听。
好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2-5种)
(2)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吗?
解法会出现以下几种,老师相机板出:
(1)分步600-200=400(个)(2)综合600-200-150=250
400-150=250(个)
(3)分步:200+150=350(个) (4)600-200+150
600-350=250(个)
a.先出示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有谁也是这样列式的?你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及时评价。
学生自己说想法,如果说不出教师引导:600-200求的是什么?
{b.出示第三种情况:600-200+150
看这个同学做的,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这样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而使孩子们产生认知冲突,明确:这样写,应该先算600-200,而不能先算200+150)
如何表示就能先算“200+150”呢?请你发明个符号。
学生可能出现画线、画三角等多种方法。
教师小结:大家这样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算式。
}
如果学生说出正确的算式,让学生说想法即可:你为什么加上()?是为了先算200+150,也就是要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那
200+150先算的是什么呢?再算什么?(课件出示:算理)数学上的习惯是用小括号把要先算的算式括起来:(表扬学生)怎么读600-(200+150)呢?课件出示“600减200加150的和”。
指男、女生来读算式。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括号这位新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的顺序。
板书:小括号。
今后看到:(课件出示)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自己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3)刚才的两种综合算式都对。
你会用哪种就用哪种。
(二)自主解决绿点问题,巩固新知
1、我们接着来解决:花鸭和白鸭一共多少只?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和哪些信息有关系?花鸭有398只,白鸭有多少只知不知道?不知道要怎么办?(先求白鸭)出小情景图。
3、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4、班内讨论:师板出:
(1)398-95(巡视的时候,这种类型要引导孩子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
(2)398-95+398:如有打()的,问:可不可以不打?说明:不用打。
(3)398+(398-95)此两种类型,要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比较:(2)(3)两个算式第一步都是先求的白鸭有多少只,为什么第二个算式要加小括号?进一步明确带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小结:同学们真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教材中呈现的花鸭和白鸭一共多少只的问题对于学生不是难点,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地可以列出分步算式,
重难点在于小括号的用法,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对比。
教学时教师在巡视时除了要看一看学生自己解决的情况,还需要心中有数,找出典型,以便一步一步引出解决方法。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对算式的运算顺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印象也更深刻。
】
三、自主练习,前后呼应,巩固新知
1、说运算顺序:指7生依次说,其他生判断。
评价学生回答的声音,坐姿等。
2、从养鸭场出来,小红看到前面街道上可热闹了,原来是食品加工厂开业,(出示第2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学生自主解决交流。
老师巡视学生做法。
在班内交流:指学生上台说自己的算法。
600-260-190;600-(260+190)。
了解错误的学生,
小结:我们做这样的应用题时,一定得仔细读题,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需要加小括号。
3、小红还看到了林文的爸爸。
出示第8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林文的什么的信息呢?“林文比去年长高了多少厘米”什么意思?提示“什么时候比去年长高了?”
我们赶快动手算一算吧。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如果出错多,就领着分析做。
)
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了解正确的学生数。
4、他俩又来到手机店看到了这样的题目:出示题:手机店有A 种手机280部,B种手机250部,B种手机卖出50部后,比A种手机少多少部?
谁比A种手机少?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要求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来自己试试。
学生自主解决。
教师了解情况。
班内交流。
5、如有时间,出示思考题。
学生独立计算,班内交流。
四、谈本节课的收获。
看板书,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认为自己有什么进步?
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为本节课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性目标:
通过参观养鸭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2、发展性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策略
(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要求还剩多少个鸭蛋,解题思路有两种,第一种先求卖了200
个后剩下的鸭蛋,再求卖了150个后剩下的。
第二种解题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卖了多少个鸭蛋,再求还剩多少个?
(3)由分步到综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
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
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
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