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shine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过渡到稳重的成人,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时期必然的不稳定性,而父母作为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人,与青少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都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人后的不好的影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良好的亲子关系则让孩子充满自信,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一、亲子关系概念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定义,主要说明的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主要矛盾

亲子冲突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自从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个体的心理层面尝试着对其进行解释后,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个体心理、生理层面。主要包括霍尔的生物成熟理论、精神心理分析理论、社会生物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有其侧重点,但都倾向于从个体生物层面探求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内在发生机制。在对人际关系新的看法的出现,致使青少年儿童对父母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不可避免的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2.社会、文化层面。属于这个层面的理论主要是由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冲突理论、社会资源控制理论。

在社会学习理论看来,亲子冲突是由于家庭成员缺乏民主的问题解决方式和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技能造成的。亲子冲突的发生不是导源于亲子两代心理、行为的差异,而根源在于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塑的差异,是由于亲子间对诸如经验、学识、力量和能力等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而造成的。

3.家庭、关系层面。该理论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入手,以一种人际互动的观点来分析亲子冲突的形成,认为亲子冲突的来源可能是家庭成员系统功能的缺失,不恰当的人际关系界线,或者是防御性的交流沟通风格等。

三、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1.父母行为的咨询和控制

由于条子关系中,父母居主导地位,因此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起决定作用。态度改变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这种异常的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阻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态度。

2.亲子沟通法

人们的心理距离的远近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很大关系,沟通是出现心理相融的基础,心理相融又是产生密切关系的基础。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情感发泄亲子出现的问题之一由于父母的独断带来的情绪压抑。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起主导地位,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情绪压抑。子女的情绪压抑出现后又无法发泄,因为这种压抑是父母造成的,他们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子女的情绪压抑会使他们出现消极情绪,这一方面影响子女的学业,也影响密切亲子关系的形成。为了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能够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就倾向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角色互换

由于亲子角色的固定性或界限分明的特征,亲子交往时往往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亲子的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亲子冲突。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产生有效的亲子行为,在亲子交往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扮演当亲子的冲突难以调和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四、亲子关系研究现状

的角度来更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转变过程与方式。扩充样本类型,增强研究内容的代表性、普遍性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中应注重的问题。

其次,不仅要考察亲子冲突,还要结合亲子间的亲密性或亲合度来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因为单独看待亲子冲突可能是消极的,但若将其置于和谐的亲子关系背景之中,它就可能是积极的。只要是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前提的,分歧与争吵或许会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加强同伴关系、青少年对父母权威与个人自主性的信念等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间的联系,以求更广泛、深入地剖析亲子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此同时,应着力探索与加强亲子关系干预模式的研究,为该领域研究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五、参考文献

1.《初中生亲子关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王恕成,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亲子关系对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黄红,江西教育科研。

3.《“亲而不近”:城市知识分子空巢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北京市B大学退休教师养老状况为例》,陈文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4.《亲子关系研究》,王文婷,校园心理。

5.《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陈静,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6.《亲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基本特征》,宫秀丽、刘长城、魏晓娟,青年探索。

7.《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宋广文、何文广,南京师大学报。

8.《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与干预研究》,许芳,四川师范大学报。

9.《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张雨青,中国医刊。

10.《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唐利平、风笑天,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学报。

11.《现代青少年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策略》,王楠,时代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