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知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实验器材
粘土、叶子、骨头或贝壳
实验步骤
1、将粘土摊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摊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能量的转换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能源以及能量的形式、能源的种类;2、知道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
实验器材
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测量身高和体重
实验目、三角板、圈尺、体重计
实验步骤
1、通过测量获得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2、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与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3、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1、点燃花生米,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功能不同,也是不同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校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放大镜观察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白糖晶体的形状是,碱面晶体的形状
是,味精晶体的形状是。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怎样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移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目的: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
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实验步骤:
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实验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地球的变化-月球
实验时间
4月27日
实验目的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仪器器材
挂图、课件、网络资源
实验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二、制造“环形山”。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实验结果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结果
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实验过程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13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时间
3月2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了解其对水体净化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学生看到了植物细胞组成。
教师批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水3. 盐4. 温度计5. 铁制针筒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桌面上,将针筒的尖端插入杯底的小孔中。

2.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针筒抽出,将一定量的水倒入杯中,使水面高于针筒的尖端。

4. 将针筒再次插入杯底的小孔中,确保尖端完全浸入水中。

5. 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在针筒的侧面用火柴点燃一小块盐,并将针筒尖端迅速插入杯中。

7. 观察针筒尖端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1. 室内温度为:25℃2. 杯中水的温度为:20℃3. 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4.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中,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这是由于盐的化学性质,在高温下能够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气体。

2.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这是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产生的压力也较大,从而产生了推动水的力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气体的产生和压力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践,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延伸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盐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产生气体的情况是否相同。

2. 可以改变室内温度,并观察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观察气体产生和推动水的效果是否有差异。

通过延伸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更多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水的凝固和熔化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了解水的物态变化。

实验器材:
1. 水
2. 冰块
3. 温度计
4. 烧杯
5. 温水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烧杯中的水放在室温下,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的状态。

3.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冰块是否发生变化。

4. 继续观察,直到冰块完全融化为止。

5. 最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融化后的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
1. 初始时,水的温度为室温。

2. 放入冰块后,冰块开始慢慢融化。

3. 经过一段时间,冰块完全融化,变成了液体水。

4. 最后测量到,融化后的水的温度与初始温度相同。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冰块在较高温度下会融化,变成液体水。

2. 液体水在较低温度下会凝固,变成固态冰。

3. 冰的融化温度与冰的凝固温度相同,都是0摄氏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

2.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确保温度计完全浸入液体中,并且不接触容器底部。

实验改进:
为了更好地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可以在实验中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和冰块,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和温度。

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影响。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
1、观察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侵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注意不要全部侵入,便于比较。
各组实验,然后反馈交流。
结论
结论:从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可以判断硫酸铜溶பைடு நூலகம்和铁钉都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物质的变化
实验名称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材料:课前经历5课作业(铁钉、水)
实验步骤
1、将一枚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但与空气隔绝。
2、将一枚铁钉放在有空气,但无水的地方。
3、将一枚铁钉放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地方。
(以上实验均为一周前自己做,然后带来学校观察交流
结论
结论:1、铁生锈的快慢与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2、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最好办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宇宙
实验名称
我们来造环形山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材料:近距离的月球图片、注射器、胶管、沙堆、重球。
实验步骤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
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并记录。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结论
结论:1、环形山是的主要特征。
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3、燃烧细木条放在杯内,观察现象。
将搜集的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结论
结论: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产生新的物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 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模拟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太阳图片 1张、双面胶(或胶水)、皮球1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制作活动观星图
实验器材:星座图1张、圆形纸板2个、剪刀1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