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合集下载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是种名,常为形容词;如果种名不能确定,可在属名后附 以sp。
如:黄嘴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Swinhoe)。 前面一个文字为属名,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 字母要大写,后面的文字为物种名,常为形容词。 学名之后还附加初定该物种的人的姓氏。如果人 的姓氏加上括号,表明该物种的学名与原定学名 之间已经发生了改变。 如黄嘴白鹭的原定学名为 Herodias eulophotes Swinhoe。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和多样性
一、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生物种类:已鉴定的约200 万种,约2000-5000万有待 发现和命名 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分门别类系统整理 归类和建立分类系统 分类学:对动物物种根据生 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 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 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系统学:研究物种类群的系 统发生和进化历史,推断动 物的进化谱系。
亚种与品种
东北虎
亚种 (subspecies): 物种内部由于地理 上充分隔离后所形 成的形态上有一定 差别的群体。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丰富的亚种保证了 物种能够适应于各 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如果消除了地理隔 离,亚种可互相交 配和繁衍。
华南虎
品种(variety or breed):
经过人工选择, 物种内部所产 生的具有特定 经济性状或形 态的群体。如: 家鸭可分为肉 用型(如:天 府肉鸭)、蛋 用型(绍兴麻 鸭)
表相分类学派Phenetics or Numerical Taxonomy:真正 的系统发育关系是无法重建的,人们只能基于生物体表现 型的总体相似性(total similarity)去对生物进行归类和编 级,特征的相似性反映了共同基因,因此生物表现出来的 所有特征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物种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 系可被表达为相似性的数值指数,相似性指数较高的物种 或类群被归类在一起,而不论这种相似性是来自真正的同 源相似还是来自由平行、趋同或反向进化形成的非同源相 似。由于表型学派排除将生物系统发育、进化等内容作为 生物系统学的基础,因而受到广泛批评。
如:黄嘴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Swinhoe)。 前面一个文字为属名,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 字母要大写,后面的文字为物种名,常为形容词。 学名之后还附加初定该物种的人的姓氏。如果人 的姓氏加上括号,表明该物种的学名与原定学名 之间已经发生了改变。 如黄嘴白鹭的原定学名为 Herodias eulophotes Swinhoe。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和多样性
一、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生物种类:已鉴定的约200 万种,约2000-5000万有待 发现和命名 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分门别类系统整理 归类和建立分类系统 分类学:对动物物种根据生 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 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 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系统学:研究物种类群的系 统发生和进化历史,推断动 物的进化谱系。
亚种与品种
东北虎
亚种 (subspecies): 物种内部由于地理 上充分隔离后所形 成的形态上有一定 差别的群体。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丰富的亚种保证了 物种能够适应于各 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如果消除了地理隔 离,亚种可互相交 配和繁衍。
华南虎
品种(variety or breed):
经过人工选择, 物种内部所产 生的具有特定 经济性状或形 态的群体。如: 家鸭可分为肉 用型(如:天 府肉鸭)、蛋 用型(绍兴麻 鸭)
表相分类学派Phenetics or Numerical Taxonomy:真正 的系统发育关系是无法重建的,人们只能基于生物体表现 型的总体相似性(total similarity)去对生物进行归类和编 级,特征的相似性反映了共同基因,因此生物表现出来的 所有特征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物种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 系可被表达为相似性的数值指数,相似性指数较高的物种 或类群被归类在一起,而不论这种相似性是来自真正的同 源相似还是来自由平行、趋同或反向进化形成的非同源相 似。由于表型学派排除将生物系统发育、进化等内容作为 生物系统学的基础,因而受到广泛批评。
动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动物体基本机构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6000 80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70000
第二节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对称类型
(1)非对称( asymmetry):无法切割这些动物得到相 似的两部分。(如海绵动物和蜗牛)
(2)球形对称: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可把动物体分
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放射虫)
(3)辐射对称(radial asymmetry):通过其身体的中央
轴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切面把身体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包括两辐射 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胆
(4)两侧对称(bilateral asymmetry): 通过身体的中 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如:脊椎动物
28 帚虫动物门 Phoronida 10
29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300
分类 特征
序号 门 的 名 称
种数
多
三
细 胞 、 后 生 动
真 后 生 动 物
胚 层 、 两 侧 对
物
称
30
真
体
腔
(
肠 体
31
腔
)
动 32
物
33
毛颚动物门 Chaetognatha
50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eat a
系统发育:各生物类群的种族发生发展的演化 历史,也即某种族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 系列发展阶段。
➢生物的个体发育能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统发育的主 要过程。
示例:青蛙的个体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
受精卵
(单细胞动物)
囊胚 (单细胞的球状群体)
原肠胚 (腔肠动物)
6000 80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70000
第二节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对称类型
(1)非对称( asymmetry):无法切割这些动物得到相 似的两部分。(如海绵动物和蜗牛)
(2)球形对称: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可把动物体分
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放射虫)
(3)辐射对称(radial asymmetry):通过其身体的中央
轴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切面把身体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包括两辐射 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胆
(4)两侧对称(bilateral asymmetry): 通过身体的中 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如:脊椎动物
28 帚虫动物门 Phoronida 10
29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300
分类 特征
序号 门 的 名 称
种数
多
三
细 胞 、 后 生 动
真 后 生 动 物
胚 层 、 两 侧 对
物
称
30
真
体
腔
(
肠 体
31
腔
)
动 32
物
33
毛颚动物门 Chaetognatha
50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eat a
系统发育:各生物类群的种族发生发展的演化 历史,也即某种族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 系列发展阶段。
➢生物的个体发育能简单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统发育的主 要过程。
示例:青蛙的个体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
受精卵
(单细胞动物)
囊胚 (单细胞的球状群体)
原肠胚 (腔肠动物)
生物信息学 第八章 系统发育分析

第八章 系统发育分析
系统发生(或种系发生、系统发育,phylogeny)是指生物形成或进化的历史。系统发 生学(phylogenetics)研究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比较物种的特征,并认为特征
相似的物种在遗传学上接近。系统发生研究的结果往往以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表
8.1.3 距离和特征
用于构建系统发生树的分子数据分成两类:(1)距离(distances)数据,常用距离矩 阵描述,表示两个数据集之间所有两两差异;(2)特征(characters)数据,表示分子所具有 的特征。 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的目的是探讨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组同源的 序列。这些序列取自于不同生物基因组的共同位点。序列比对是进行同源分析的一种基本手 段,是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基础,一般采用基于两两比对渐进的多重序列比对方法,如 ClustalW 程序。通过序列的比对,可以分析序列之间的差异,计算序列之间的距离。 无论是 DNA 序列,还是蛋白质序列,都是由特定字母表中的字符组成的。计算序列之 间距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字符替换模型,替换模型影响序列多重比对的结果,影响 系统发生树的构造结果。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字符替换模型,参见第 3 章的各种打分模型或代价、距离模型。 距离(或者相似度)是反映序列之间关系的一种度量,是建立系统发生树时所常用的一 类数据。在计算距离之前,首先进行序列比对,然后累加每个比对位置的得分。可以应用第
的连线称为分支,其中一端与叶节点相连的为外支,不与叶节点相连的为内支。
系统发生树有许多形式:可能是有根树(rooted tree),也可能是无根树(unrooted tree);
可能是一般的树,也可能是二叉树;可能是有权值的树(或标度树,scaled tree,树中标明
系统发生(或种系发生、系统发育,phylogeny)是指生物形成或进化的历史。系统发 生学(phylogenetics)研究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比较物种的特征,并认为特征
相似的物种在遗传学上接近。系统发生研究的结果往往以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表
8.1.3 距离和特征
用于构建系统发生树的分子数据分成两类:(1)距离(distances)数据,常用距离矩 阵描述,表示两个数据集之间所有两两差异;(2)特征(characters)数据,表示分子所具有 的特征。 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的目的是探讨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组同源的 序列。这些序列取自于不同生物基因组的共同位点。序列比对是进行同源分析的一种基本手 段,是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基础,一般采用基于两两比对渐进的多重序列比对方法,如 ClustalW 程序。通过序列的比对,可以分析序列之间的差异,计算序列之间的距离。 无论是 DNA 序列,还是蛋白质序列,都是由特定字母表中的字符组成的。计算序列之 间距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字符替换模型,替换模型影响序列多重比对的结果,影响 系统发生树的构造结果。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字符替换模型,参见第 3 章的各种打分模型或代价、距离模型。 距离(或者相似度)是反映序列之间关系的一种度量,是建立系统发生树时所常用的一 类数据。在计算距离之前,首先进行序列比对,然后累加每个比对位置的得分。可以应用第
的连线称为分支,其中一端与叶节点相连的为外支,不与叶节点相连的为内支。
系统发生树有许多形式:可能是有根树(rooted tree),也可能是无根树(unrooted tree);
可能是一般的树,也可能是二叉树;可能是有权值的树(或标度树,scaled tree,树中标明
7环节动物门

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 结构复杂。 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 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 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8、担轮幼虫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 育,无幼虫期。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经螺旋卵裂、 囊胚、原肠胚(内陷法),发育成为担轮幼 虫,再经过变态成为成虫。
2、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环节动物的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一
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从动物的系统 发生上看,真体腔 的出现比假体腔 (原体腔)晚。 次生体腔位于 中胚层之间,为中 胚层裂开形成,又 称裂体腔。 次生体腔为中胚 层所覆盖,并具有 体腔上皮或称体腔 膜。
环节动物-体腔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系统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多毛纲 明显 疣足 无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担轮幼虫 海洋生活 寡毛纲 不明显 刚毛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大多陆生 蛭纲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寄 生
(5)神经系统 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系统:1对卵巢、卵 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3对。 雄性生殖系统:2对精巢囊、 精巢、精漏斗、储精囊、输精 管、雄性生殖孔。1对前列腺, 分泌物与精子活动有关。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液 中含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血 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有的种类同 时具有1或2种,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 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 闭管式循环系统出现与次生体腔的发生有 着密切的关系。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的输送。
8、担轮幼虫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 育,无幼虫期。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经螺旋卵裂、 囊胚、原肠胚(内陷法),发育成为担轮幼 虫,再经过变态成为成虫。
2、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环节动物的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一
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从动物的系统 发生上看,真体腔 的出现比假体腔 (原体腔)晚。 次生体腔位于 中胚层之间,为中 胚层裂开形成,又 称裂体腔。 次生体腔为中胚 层所覆盖,并具有 体腔上皮或称体腔 膜。
环节动物-体腔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系统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多毛纲 明显 疣足 无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担轮幼虫 海洋生活 寡毛纲 不明显 刚毛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大多陆生 蛭纲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寄 生
(5)神经系统 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系统:1对卵巢、卵 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3对。 雄性生殖系统:2对精巢囊、 精巢、精漏斗、储精囊、输精 管、雄性生殖孔。1对前列腺, 分泌物与精子活动有关。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液 中含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血 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有的种类同 时具有1或2种,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 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 闭管式循环系统出现与次生体腔的发生有 着密切的关系。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的输送。
动物生物学-02

• 进化分类学方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 进化论观点为分类学提供了自然基础。 进化分类学的目的是使每一类群的分类 地位反映出它的进化历史即系统发生, 各个分类单元可以通过进化联系起来。 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或同功特 征、原始特征或衍生特征以及估计两个 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化差异度来分类, 分类结果以进化树来表示。进化分类学 注重的是各类群的进化水平和进化地位。
前三次卵裂图示
1. 卵细胞形成
卵 裂 过 程 图 解
2. 受精卵形成
3. 前三次卵裂
4. 囊胚形成
海胆卵裂过程
• 完全卵裂按卵裂的取向分为两种模式。 • 辐射型卵裂的分裂轴(即纺锤体轴线) 与卵轴(受精卵动、植物极连线)垂直 或平行,卵裂球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见 于腔肠动物和后口动物类群。 • 螺旋型卵裂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分裂轴 与卵轴之间形成约45°倾角,卵裂球围 绕卵轴螺旋状排列。见于多数原口动物 类群。
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方式图解
• 端细胞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即中胚层 的端细胞分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 对称排列在胚孔两侧。这两个细胞不断 分裂,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条。 中胚层条的细胞之间出现成对空隙,就 是体腔囊。 • 由于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 的,这种方式又叫裂体腔法。原口动物 都是以这一方式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 高等脊索动物也是由这一方式来形成中 胚层和体腔的,但具体过程更复杂。
3.1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 人类对动物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是伴随 着生产和生活不断深入进行的。首先是 对动物的物种进行识别、鉴定、描述、 命名,并归类和建立分类系统,把各个 已知物种放在该系统中的合适位置上, 这是分类学(taxonomy)的任务。 • 现在全世界已知大约有174万种动物,而 每年大约有15000个新种被命名和描述。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基本结构34页PPT

生、基本结构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动物生物学:9环节动物门-真体腔分节的动物

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
官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
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补充知识
关于体腔进化的学说,主要有两个: 生殖腔学说(gonocoel theory) 认为象涡虫那样的扁形动物,有成对排列的生殖腺,
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名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 此为同律分节。如环节动物蚯蚓、沙蚕等。
节肢动物的分节为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
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 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生理分工提供了可能。
在生殖细胞排出后留下的空隙,即成为体腔的小室, 所以生殖细胞都来自体腔上皮; 肠腔学说(enterocoel theory): 认为体腔来自消化管壁外突形成的胃囊,因此棘皮动 物在胚胎发育时期,体腔与肠相通。
1.3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除蛭纲),相应地促进循环
增强了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促进动物体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能力。 体节再进一步分化,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
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 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
中有着重要意义。
1.1.5 分节起源
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 (pseuometamerism)逐渐演变形成。
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具口前叶。 体节:100多节,相似,明显 节间沟: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刚毛:各节中部一圈,故得名 口:围口前段 口前叶:背面、肉唇状(摄食、掘土、触觉) 生殖环带:第14-16节稍膨大,无刚毛,无节间沟 受精囊开孔:6-7、7-8、8-9节腹面两侧3对 雌性生指孔:14节腹面中央、1个 雄性生指孔: 18节腹面两侧、1对 副性腺孔:雄孔内侧两对 背孔:除前几节外均有 肛门:末节
官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
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补充知识
关于体腔进化的学说,主要有两个: 生殖腔学说(gonocoel theory) 认为象涡虫那样的扁形动物,有成对排列的生殖腺,
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名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 此为同律分节。如环节动物蚯蚓、沙蚕等。
节肢动物的分节为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
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 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生理分工提供了可能。
在生殖细胞排出后留下的空隙,即成为体腔的小室, 所以生殖细胞都来自体腔上皮; 肠腔学说(enterocoel theory): 认为体腔来自消化管壁外突形成的胃囊,因此棘皮动 物在胚胎发育时期,体腔与肠相通。
1.3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除蛭纲),相应地促进循环
增强了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促进动物体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能力。 体节再进一步分化,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
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 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
中有着重要意义。
1.1.5 分节起源
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 (pseuometamerism)逐渐演变形成。
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具口前叶。 体节:100多节,相似,明显 节间沟: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刚毛:各节中部一圈,故得名 口:围口前段 口前叶:背面、肉唇状(摄食、掘土、触觉) 生殖环带:第14-16节稍膨大,无刚毛,无节间沟 受精囊开孔:6-7、7-8、8-9节腹面两侧3对 雌性生指孔:14节腹面中央、1个 雄性生指孔: 18节腹面两侧、1对 副性腺孔:雄孔内侧两对 背孔:除前几节外均有 肛门:末节
02原生动物

(2)体表仅有极薄的质膜;细胞常分化为外质 和内质,内质分为凝胶质和溶胶质。 (3)多以二分裂进行繁殖,可形成包囊。
3、重要类群
(1)根足亚纲 (Rhizopoda)
砂壳虫
叶足Lobopodia
表壳虫
变形虫
表壳虫
叶足Lobopodia
砂壳虫
球房虫
足衣虫
有孔虫
痢疾内变形虫 电镜
痢疾内变形虫即痢疾阿米巴,除能引起 痢疾外,还会造成肝脓肿。当药物进入 肠道时,它们会形成孢子而随粪便排出 体外,经人、畜饮水后再进入寄主体内。
内毛纤毛虫
原生动物小结
鞭毛纲 运动类器官 鞭毛 营养方式 植鞭亚纲,自养 动鞭亚纲,异养 (渗透、吞食) 异养 异养 异养 代表动物 眼虫 锥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疟原虫
纤毛纲 肉足纲 孢子纲
纤毛 伪足 无
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原生动物在各 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 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2)辐足亚纲(Actinopoda):
伪足有轴丝支持,多漂浮生活,如太阳虫、艾氏辐射虫等。
表壳虫视频08
(三)孢子纲(Sporozoa)
1.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引起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病之一。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 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和恶性 疟为常见。这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一 、主要特征 二 、分纲 (一)鞭毛纲(Mastigophora)—眼虫
(二)肉足纲(Sarcodina)—大变形虫 (三)孢子纲(Sporovoa)—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Ciliata)—大草履虫
3、重要类群
(1)根足亚纲 (Rhizopoda)
砂壳虫
叶足Lobopodia
表壳虫
变形虫
表壳虫
叶足Lobopodia
砂壳虫
球房虫
足衣虫
有孔虫
痢疾内变形虫 电镜
痢疾内变形虫即痢疾阿米巴,除能引起 痢疾外,还会造成肝脓肿。当药物进入 肠道时,它们会形成孢子而随粪便排出 体外,经人、畜饮水后再进入寄主体内。
内毛纤毛虫
原生动物小结
鞭毛纲 运动类器官 鞭毛 营养方式 植鞭亚纲,自养 动鞭亚纲,异养 (渗透、吞食) 异养 异养 异养 代表动物 眼虫 锥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疟原虫
纤毛纲 肉足纲 孢子纲
纤毛 伪足 无
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原生动物在各 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 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2)辐足亚纲(Actinopoda):
伪足有轴丝支持,多漂浮生活,如太阳虫、艾氏辐射虫等。
表壳虫视频08
(三)孢子纲(Sporozoa)
1.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引起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病之一。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 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和恶性 疟为常见。这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一 、主要特征 二 、分纲 (一)鞭毛纲(Mastigophora)—眼虫
(二)肉足纲(Sarcodina)—大变形虫 (三)孢子纲(Sporovoa)—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Ciliata)—大草履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进化观点应为分类学提 供自然基础。进化分类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个类群的分类 反映出他的进化历史或系统发生,使每一个种进入的分 类单元通过进化联系起来。
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由同一祖 先遗传而来)或同功特征、原始特征或衍
生特征、及估计两个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
化差异度来分类,并以进化树来表示。
个体 发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866,德国学者赫克尔(Haeckel)提出
(变态发育)
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 过囊胚、原肠胚、三 胚层的胚、无腿蝌蚪、 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
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 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发展 到有尾两栖到 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 说明了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 程,也就是个体 发育简短地重演了它的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
三、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分类学 家采用不同 动物类群中的同源分子作为特征来源。 如用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推断动物类群的 系统发 生。 碱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中相似和差异的数 量,可用 于测量两个类群之间在进化上的 差异,这是分子系 统发生学的方法,具有很大优势。
一、数值分类学方法 (numerical or phonetic taxonomy)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分类学家为避免特征分析中的 主观性,将用于分类的表型特征数值化,将所有数值输 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相似性将动物分类。此方法现在 已不多采用,但他的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仍在运用。
二、进化分类学方法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真体腔动物
分节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第五节 拉丁文发音
Aa Bb Cc Dd Ee Ff 〔a:〕 〔b〕 〔ts〕(e、i、y) 〔k〕(a、o、u) 〔d〕 〔e〕 〔f〕
Gg Hh Ii Jj
〔g〕(a、o、u) 〔dʒ〕(e、i) 〔h〕 〔i〕 〔dʒ〕
Kk
Ll
〔k〕
〔l〕
Mm
Nn
〔m〕
〔n〕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扁形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Nematoda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Echinodermata Hemi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data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圆口纲 Cyclostomata 鱼纲 Pisces 两栖纲 Amphibia 爬行纲 Reptile 鸟纲 Aves 哺乳纲 Mammalia
种以上的等级或类群的拉丁文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如 Anatidae 鸭科
Protozoa原生动物门
Anseriformes雁形目
Mammalia哺乳纲
属以上的等级用正体。
三、分类阶元
包括七个基本单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各门都属动物界。
二、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 育(Phylogeny)的关系
1.什么是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到性成熟过程。
2.什么是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是指生命从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 今的过程。
3.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的中心内容
“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的中心内容是: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学名用斜体字或下面划横线,定名人用正体。
三名法:
种名后加亚种名。
孟加拉虎 Panthera tigris tigris
东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如果种名不能确定,可在属名后附以sp. , 如:Microtus sp.表示田鼠属中的一种田鼠; Rana sp.表示蛙属中的一种蛙。 一属的多个种不能确定,可在属名后附加 spp. ,如 Rana spp. 。
类系统,把每一个已鉴定的物种放在这一系
统中的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半翅目 长蝽科 红长蝽属 横带红长蝽
一、种的定义
种是互配生育(繁殖)的自然种群(群体),与其他群 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 位(niche)。
二、种的命名
物种的命名采用林奈倡用的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即用拉丁文的 属名和种名表示种。 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须大写。 种名常为形容词 如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
相似的种归为一个属,相似的属归为一个科等等, 反映了一个种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物 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只有种纯粹是客观性的,种以上阶元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主观性。
第二节 分类学方法
随着进化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物分类学的理论 和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分类学和所 依据的特征。
4. 有4个双子音 ch〔k〕 ph〔f〕 rh〔r〕 th〔t〕
5. C的发音:在硬母音a.o.u.au前发〔k〕
在子音l.n.r前发〔k〕
在软母音e.i.y.ae.oe.eu前发〔ts〕
6. g的发音:在a.o.u 前发〔g〕;
在 e.i 前发〔dʒ〕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海绵动物门 Spongia
种(species)
在一个基本阶元前加上前缀super-即为总或超,表示高 于这个阶元,如superfamily为总科;
加上前缀sub-或infre-即为亚或附,表示低于 这个阶元, 如subfamily为亚科。
标准字尾: 科idae
总科oidea
亚科inae
种是动物学分类的基本单元。
四、分支系统学方法(cladistics)
是分类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方法,首次被德国昆虫学 家W.Hennig在1950年提出,近年来被动物学家广泛 而迅速地接受和运用。
第三节 动物的系统发生
一、动物在生物界中的位置
地球上的生物按大多数
学者的观点为分5界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属于原生动物界 所有多细胞后生动物
Oo Pp Qq Rr Ss Tt
〔Ɔ:〕 〔p〕 〔k〕 〔s〕 〔t〕
Uu
Vvs〕
〔i〕
Zz
Ww
〔z〕
〔v〕(用于外来语)
拉丁文字母发音的一些说明:
1. 有6个母音 a e i o u y
2. 有19个子音 3. 有4个双母音 ae〔e〕 oe〔e〕 au〔au〕 eu〔eu〕
生物重演律面临的挑战:
魚, 蠑螈,
龜
雞
豬
牛
兔
人
第四节 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动物界目前分为34个门。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侧生动物
两胚层、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门
三胚层、两侧对称
线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
软体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第三章 动物的分类和 系统发生
第一节 动物的分类
现已被命名的动物大约有174万种,
而现存在于地球上的动物种类至少是这个数目的30倍。
每年被命名和描述的新种大约有15000个。
可见动物界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动物分类研究的任务很大,当 然这项工作十分重要。
动物分类学的任务:
识别、鉴定、描述、命名,并归类和建立分
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由同一祖 先遗传而来)或同功特征、原始特征或衍
生特征、及估计两个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
化差异度来分类,并以进化树来表示。
个体 发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866,德国学者赫克尔(Haeckel)提出
(变态发育)
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 过囊胚、原肠胚、三 胚层的胚、无腿蝌蚪、 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
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 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发展 到有尾两栖到 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 说明了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 程,也就是个体 发育简短地重演了它的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
三、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分类学 家采用不同 动物类群中的同源分子作为特征来源。 如用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推断动物类群的 系统发 生。 碱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中相似和差异的数 量,可用 于测量两个类群之间在进化上的 差异,这是分子系 统发生学的方法,具有很大优势。
一、数值分类学方法 (numerical or phonetic taxonomy)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分类学家为避免特征分析中的 主观性,将用于分类的表型特征数值化,将所有数值输 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相似性将动物分类。此方法现在 已不多采用,但他的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仍在运用。
二、进化分类学方法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真体腔动物
分节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第五节 拉丁文发音
Aa Bb Cc Dd Ee Ff 〔a:〕 〔b〕 〔ts〕(e、i、y) 〔k〕(a、o、u) 〔d〕 〔e〕 〔f〕
Gg Hh Ii Jj
〔g〕(a、o、u) 〔dʒ〕(e、i) 〔h〕 〔i〕 〔dʒ〕
Kk
Ll
〔k〕
〔l〕
Mm
Nn
〔m〕
〔n〕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扁形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Nematoda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Echinodermata Hemi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data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圆口纲 Cyclostomata 鱼纲 Pisces 两栖纲 Amphibia 爬行纲 Reptile 鸟纲 Aves 哺乳纲 Mammalia
种以上的等级或类群的拉丁文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如 Anatidae 鸭科
Protozoa原生动物门
Anseriformes雁形目
Mammalia哺乳纲
属以上的等级用正体。
三、分类阶元
包括七个基本单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各门都属动物界。
二、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 育(Phylogeny)的关系
1.什么是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到性成熟过程。
2.什么是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是指生命从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 今的过程。
3.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的中心内容
“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的中心内容是: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学名用斜体字或下面划横线,定名人用正体。
三名法:
种名后加亚种名。
孟加拉虎 Panthera tigris tigris
东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如果种名不能确定,可在属名后附以sp. , 如:Microtus sp.表示田鼠属中的一种田鼠; Rana sp.表示蛙属中的一种蛙。 一属的多个种不能确定,可在属名后附加 spp. ,如 Rana spp. 。
类系统,把每一个已鉴定的物种放在这一系
统中的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半翅目 长蝽科 红长蝽属 横带红长蝽
一、种的定义
种是互配生育(繁殖)的自然种群(群体),与其他群 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 位(niche)。
二、种的命名
物种的命名采用林奈倡用的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即用拉丁文的 属名和种名表示种。 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须大写。 种名常为形容词 如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
相似的种归为一个属,相似的属归为一个科等等, 反映了一个种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物 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只有种纯粹是客观性的,种以上阶元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主观性。
第二节 分类学方法
随着进化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物分类学的理论 和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分类学和所 依据的特征。
4. 有4个双子音 ch〔k〕 ph〔f〕 rh〔r〕 th〔t〕
5. C的发音:在硬母音a.o.u.au前发〔k〕
在子音l.n.r前发〔k〕
在软母音e.i.y.ae.oe.eu前发〔ts〕
6. g的发音:在a.o.u 前发〔g〕;
在 e.i 前发〔dʒ〕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海绵动物门 Spongia
种(species)
在一个基本阶元前加上前缀super-即为总或超,表示高 于这个阶元,如superfamily为总科;
加上前缀sub-或infre-即为亚或附,表示低于 这个阶元, 如subfamily为亚科。
标准字尾: 科idae
总科oidea
亚科inae
种是动物学分类的基本单元。
四、分支系统学方法(cladistics)
是分类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方法,首次被德国昆虫学 家W.Hennig在1950年提出,近年来被动物学家广泛 而迅速地接受和运用。
第三节 动物的系统发生
一、动物在生物界中的位置
地球上的生物按大多数
学者的观点为分5界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属于原生动物界 所有多细胞后生动物
Oo Pp Qq Rr Ss Tt
〔Ɔ:〕 〔p〕 〔k〕 〔s〕 〔t〕
Uu
Vvs〕
〔i〕
Zz
Ww
〔z〕
〔v〕(用于外来语)
拉丁文字母发音的一些说明:
1. 有6个母音 a e i o u y
2. 有19个子音 3. 有4个双母音 ae〔e〕 oe〔e〕 au〔au〕 eu〔eu〕
生物重演律面临的挑战:
魚, 蠑螈,
龜
雞
豬
牛
兔
人
第四节 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动物界目前分为34个门。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侧生动物
两胚层、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门
三胚层、两侧对称
线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
软体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第三章 动物的分类和 系统发生
第一节 动物的分类
现已被命名的动物大约有174万种,
而现存在于地球上的动物种类至少是这个数目的30倍。
每年被命名和描述的新种大约有15000个。
可见动物界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动物分类研究的任务很大,当 然这项工作十分重要。
动物分类学的任务:
识别、鉴定、描述、命名,并归类和建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