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水肿带变化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水肿带变化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水肿带变化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浦志一【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traight incision and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microsurgery on edema area an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HBGH).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HBGH wh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raniotomy cortex fistula approach microsurgery,however,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nssylvian approach microsurgery via straight incision,then the changes of perioperative parameters,the recovery statu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the changes of cytokine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edema are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The recovery statu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levels of TNF-alpha,alpha IL-4,6-K-PGF1 were increased from 12h after operation,which reached peakon the third day,then these indexes were graduallydecreased,moreover,which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transsylvian approach microsurgery via straight incision in treatment of HBGH can obviously decreas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and improve the cytokine levels in edema are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therefor,which is an ideal treatment method.%目的探究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水肿带变化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瓣开颅皮层造瘘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对2组患者术后水肿带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NF-α、IL4、6-K-PGF1α自术后12h开始含量均升高,到3d时达到最高值,随后各指标逐渐开始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 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水肿带和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7(039)024【总页数】4页(P3704-3707)【关键词】侧裂入路显微手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水肿带;脑细胞因子【作者】浦志一【作者单位】225800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高血压性颅内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高发部位是基底节,又叫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其发生率高达60%[1-3]。

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取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临床资料。

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

26例患者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

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地清除血肿和止血,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骨窗外侧裂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常常威胁病人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4岁。

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术前均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30ml,未出现深昏迷或未形成脑疝。

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插管,头架固定头部,术前均先行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在血肿同侧翼点入路,切开头皮固定皮瓣后,钻一孔,扩骨窗为3-5cm,切开硬膜,用脑板分别牵开颞叶及额叶,同时分离大脑侧裂的蛛网膜,逐渐深入。

在血肿最近处岛叶皮质切开1.0-1.5cm,向下分离,即见基底节区血肿。

用轻吸力吸除血肿,在显微镜下可见出血的血管,辨别清楚后电凝止血。

观察无出血后,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不缝合硬膜,硬膜外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2.结果26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

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

随访方式包括电话询问、来院复查和登门拜访。

3、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守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28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研究组64例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结果研究组术后残余血肿量、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w意识状况较对照组更佳(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良好率90.48%比对照组72.58%高(P<0.05)。

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HICH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且清除血肿充分,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标签: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且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颅内压、消除血肿,同时有效促进患者受压脑组织的功能得以尽早恢复,从而提高其预后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2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8:26,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3.21±12.8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轻型12例,中型35例,重型1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40:24,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2.82±14.54)岁;格拉斯哥(GCS)评分,轻型12例,中型36例,重型16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于手术前予以CT检查以确定其血肿位置,手术入点选择距离颅骨最近的位置,同时予以控制血压与吸氧。

研究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选择血肿面积最大的脑肿面与距离颅骨最近处作为手术入点,并使用2~5ml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选取长度适宜的穿刺针,于高速电钻的驱逐下将穿刺针透过硬脑膜及颅骨,紧接着将钢制钻头拔出,换上塑料针芯后与穿刺管一同向血肿中心边缘靠近,使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半固态及液态后,插入粉碎器把剩余残留的血肿击碎并清除,促使颅内压得以平稳下降,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采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并引流,术后5d内复查头颅CT3次,当第Ⅲ、Ⅳ脑室通畅,且血肿残留量少于15ml,则可将穿刺针拔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6] 刘小雷, 王海波.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
会。 骨瓣开颅清除术为临床针对 HBGH 患者常用治疗手
段,但手术创伤较大。与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 HBGH 患者 相比,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几点优 势:(1) 骨窗仅 2.5 cm × 3.0 cm,对机体产生创伤较小,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于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8 例 HBGH 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 2 组,各 39 例。对照组接受骨瓣开
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 2 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SF-36) 评分、术后 1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
组别
手术时间 (h)
血肿清除率 术后自动睁眼时间
(%)
(h)
观察组(n=39) 1.82±0.61 91.62±0.77
4.81±3.62
对照组(n=39) 3.15±1.03
t
6.938
82.83±2.62 20.102
8.37±2.66 4.949
P
<0.001
<0.001
<0.001
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 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 5.13%低于对照组 25.64%,说明,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治疗 HBGH 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 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此外,本 研究通过 SF-36 评分对 2 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经对比发 现,观察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

微创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5例病例。

结果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明确血肿清除效果:32例完全清除血肿,28例清除血肿量>90%,4例血肿清除量>50%~70%,再出血1例。

术后存活64例,死亡1例为再出血,存活者随访6~12个月,根据GOS评分:5级:24例,4级:31例,3级:8例,2级:1例。

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令人满意,具有止血彻底,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性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标签: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位于多种疾病的前列,其中基底节区出血占高血压脑病的70%。

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HICH的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1]。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5岁,平均58.2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24 h 8例。

1.2 临床表现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40~210/90~120 mm Hg;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失语,肢体运动障碍,昏迷9例,昏睡22例,嗜睡26例,清醒8例。

瞳孔正常52例,一侧瞳孔散大13例。

根据头部CT扫描,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25~30 ml 10例,31~60 ml 50例,>60 m l5例。

血肿在外囊压8例,壳核21例,壳核至内囊区32例,内囊区4例,伴发脑室出血6例,中线结构移位56例。

1.3 手術方法于外侧裂投影线作一5 cm斜切口,外侧裂中后部作一直径约3 cm骨窗,切开硬脑膜后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外侧裂蛛网膜,暴露岛叶,切开岛叶深入即达血肿腔并清除血肿。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112例分析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112例分析

利于彻底地清 除血肿 , 也减少 了传统皮 近颞上沟末端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放脑脊 科学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
层 造 瘘 法 对 皮层 的牵 拉 损 伤 , 别 是 笔 液 , 穿刺 血 肿 腔 , 压 后 再 分 离 侧 裂 , 特 或 减 者 采 用 零 牵 拉 技 术 。 即不 使 用 牵 开 器 , 有 利 于 分 离 和 保 护 脑 皮层 , 免使 用 脑 避
4~ 7分 4 2例 。 3 讨 论

神 经 外 科手 术 治疗 高 血压 性 脑 出血
大脑 中动 脉 脑 岛 分支 , 小 的交 通 支 可 是 已得到共 识 的有 效治疗 手段 , 细 其主 要 目
根据 钟 志 宏等 底节 区 分型 方 法 , 电凝离 断, 基 进入血肿腔后先清除近液化 的是 清 除血 肿 , 少 对脑 组 织 的压 迫 , 减 降 勿 脑 低颅 内压 , 脑循 环 , 轻脑 水肿 , 前部型: 血肿主体位于水平线前方, 本组 血 肿 , 超 过 血 肿边 界 。用 明胶海 面一 改善 减 同时 4 : 间型 : 0例 中 主要 累及 豆 状 核前 中 部及 棉 片保 护 血 肿 腔 脑 界 面 , 当牵 拉脑 棉 减 少血 肿 对 周 围脑 组织 继 发性 损 害 。 目 适 内囊 膝部 , 组 3 ; 部 型 : 本 4例 后 血肿 主 体 片 以防血 肿 腔 塌 陷 , 后 处 理较 硬 凝 血 前脑 出血手术方式多样化, 最 各有争议 , 选 位 于 内囊 膝 部 后方 , 组 3 例 。根据 多 块 , 本 8 其往往是原发出血部位 , 可以发现责 择何种术式要根据病情具体清况 以及医 田公 式计 算 , 血肿 量 在 3 0~ 6 Il0 , 任 豆纹 动 脉 , 意 电凝 止 血 , 0n 8 例 注 注意 保 护血 生 对 该术 式 熟练 程 度 来选 择 。但 无 论 选

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发布时间:2022-11-21T05:12:19.47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郑霁鑫[导读]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的效果郑霁鑫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2018.02~2022.02这一年中,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66例用于研究,以不同的术式对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有33例,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患者有33例,应用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少,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治疗的效果最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脑组织损伤,达到血肿清除目的,改善其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骨窗经外侧裂手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bone window through lateral fissure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to February 2022, 66 patient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re were 3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underwent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nd 3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underwent small bone window surgery through the lateral fissure. The surg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bone window through lateral fissure is the most ideal, which can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brain tissue of the patients, achieve the goal of hematoma removal,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small bone window operation through lateral fissur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Surgical effect 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基底节区,很多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临床以内科用药治疗,但是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需进行手术干预,来消除患者的颅内血肿,避免脑继发性的损伤【1】。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分析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分析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该手术相对复杂,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我们有必要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参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最终造福患者。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通过对手术操作、创伤、恢复、清除血肿、术后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和总结,旨在为医学界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和稳定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该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文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决定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操作简便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一大优势。

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和复杂的操作,容易引起颅内损伤和手术并发症。

而小骨窗开颅手术则是在头皮上开一个约2-3厘米的小孔,通过该孔进入颅内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剥离大片头皮和骨头,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只需利用专门的手术器械和影像引导,就可以完成血肿清除等操作,无需额外的显微镜或其他设备。

这种简便的手术方式,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对医生技术的要求,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更为迅速,能够尽快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操作简便,是该手术的一大优势,可以为患者带来更为安全快捷的治疗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目的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从大脑自然间隙进入,对脑组织再次损伤少,术后水肿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小,住院时间短,有利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window transsylvian approach surg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Hospitalization time,drainage time,and total hematoma aspi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Rebleeding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with simple operation,less trauma,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Hypertension;Basal ganglia 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壓脑出血属于自发性脑血管病变,大多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脑内动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破裂[1]。

该病症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的特点,病情发展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2-3]。

本次研究采用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1.6)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5.6±2.5)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53.6±2.4)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5.5±2.0)年。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疾病科学会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并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1.3 方法对所有患者实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根据术前CT检查定位,以血肿中心层面为中心,作5cm切开,充分暴露颅骨,通过骨钻进行钻孔,将骨窗直径扩张为3~4cm。

采用十字剪将患者脑膜剪开,用脑针穿刺血肿确认后,在显微镜辅助下逐渐清除患者血肿,要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柔缓,避免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伤害。

在清除血肿的过程中,还需要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观察是否有出血或渗血部位,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

观察组采用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微微抬高患者头部,使患侧朝上。

将翼点作为中心,作弧形切口,骨窗大小为4~5cm,若患者存在脑疝,则应适当扩大骨窗,一般为8~10cm,下缘达中颅底,若患者蝶骨脊较多,则可适当咬除。

剪开患者硬脑膜,显微镜下,打开侧裂池蛛网膜,在侧裂血管旁分离侧裂浅层蛛网膜到深部蛛网膜,暴露大脑中动脉M3段,暴露岛叶后,电灼岛叶皮层后,切开,见血性液体涌出,进入血肿腔。

在显微镜辅助下逐步清除血肿,具体清除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同样对患者进行止血。

确认无出血,对患者进行硬膜扩大修补术。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時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较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之一,大多发生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发生于春冬季节[4]。

高血压患者因疾病影响,脑底的小动脉管壁上常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形以及局灶性出血、缺血及坏死,严重影响了血管壁的强度,导致其出现局限性扩张,可能出现微小动脉瘤[5]。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病变部位一般为丘脑与壳核,部分出血量较多患者可能出现失去意识的情况,甚至血肿进入脑室,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威胁。

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6]。

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时要以降低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为主要目的,降低脑组织水肿对患者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7-8]。

外科手术中的治疗方式较多,锥孔或钻孔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排空术等属于微创手术,能有效穿刺血肿并溶解,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这些手术方式的手术视野均较小,清除血肿时难以彻底,无法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进行止血,术后患者易出现再出血、引流管堵塞等症状[9-10]。

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危险性较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1]。

而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从大脑自然间隙进入,路径短、对脑组织再次损伤少;开放侧裂池,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肿胀,术后水肿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小,住院时间缩短,有利康复[1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13-14]。

再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不仅需要对患者采用止血剂,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保证舒张压<90mm Hg;对肺部感染患者,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15];消化道出血一般在脑出血后发生,临床中要在术后早期给予患者抑酸剂,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从而降低消化道初学的发生率;对于肾功能衰竭,在术后要对患者的肾功能以及尿量进行检测,保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降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从大脑自然间隙进入,路径短、对脑组织再次损伤少;开放侧裂池,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肿胀,术后水肿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小,住院时间缩短,有利康复。

[参考文献][1] 黄怀忠,杜军,吕胜青,等.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5):508-509,510.[2] 潘文,刘毅,何晓斌,等.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7):416-417.[3] 吴勇,陈隆益.早期小骨窗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21-123.[4] 李克和,黄录茂,雍成明,等.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6):39-40,41.[5] 杨佳强,张钺,余胜坤,等.经外侧眶上侧裂岛叶入路与颞部直切口皮层入路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4):540-543.[6] 高贻宽,廖勇仕.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43-45,51.[7] 许亦群,仪立志,贾军,等.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1-33.[8] 刘显明,吴鹏杰,刘伟,等.经额-颞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2):159-162.[9] 胡斌,孙春明,周幽心,等.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江苏医药,2012,38(10):1191-1192.[10] 杜庆林.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对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45-747.[11] 杨惠荣.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10-211.[12] 吴安,黄强,戴伟民,等.经外侧裂入路微创手术清除颅内基底节区血肿32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7(7):9.[13] 孙旭,杨东波,蒋传路,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64-167,170.[14] 盛庆瑜.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9-30.[15] 李小华,熊双宜,曾辉,等.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内科治疗近期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5-3447.[16] 王立江,张吉荣,韩光良,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91-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