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学习资料
30 分析论证思路及结构(学生版)

30 分析论证思路及结构考点解读论证思路是作者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组织文章。
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
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
分析清楚文章的论证思路后,可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一个系统结构图。
“分析论证思路及结构”是中考议论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常见考查形式:①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照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请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请简要概括。
④选文第×段和第×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课文解剖例1: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部编版七下)论证严谨,思路清晰,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再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例2:顾颉刚《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上)“积累拓展”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的“修正”的前提。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 讲义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讲义一、什么是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在论证观点时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和框架。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安排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而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1、总分总结构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通过若干个分论点和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总论点。
这种结构层次分明,易于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
2、并列式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展开,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总论点。
每个分论点都有相对独立的论据支撑,它们之间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
3、递进式结构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的关系。
比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组织文章,或者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论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来论证观点。
在阐述正面观点和论据的同时,也列举反面的观点和论据,通过对比凸显出正确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二、不同论证结构的特点与应用1、总分总结构特点:开头点明主题,中间详细阐述,结尾总结升华。
这种结构使文章首尾呼应,完整性强。
应用:适用于论述较为复杂、需要全面系统阐述的观点。
比如探讨“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这个话题,可以先在开头提出“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总论点,然后从教育、环境、个人努力等多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总结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点和未来展望。
2、并列式结构特点:分论点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紧密围绕总论点,能够从多个侧面充分论证。
应用:当总论点可以分解为多个平行的子观点时,适合采用并列式结构。
例如,论述“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将其分解为“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分论点,分别用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
特点:逻辑严谨,逐步深入,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应用:对于一些需要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的问题,递进式结构更为合适。
比如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先阐述人工智能是什么,接着分析它为什么会产生影响,最后探讨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论证是指通过逻辑推理以及相关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并证明一个观点或主张的过程。
它在辩论、学术写作、演讲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论证结构和思路对于使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和可信度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论证结构和思路进行详细探讨。
一、论证结构1.引言:引言部分用于引入论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首先,需要指明论证的目的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并且值得研究。
同时,引言部分也需要提供背景信息,使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概念。
2.议论主体:论证的主体部分是整个文章的核心。
在这部分,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并且给出支持该观点的理由和证据。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论证方法来支持观点,比如因果关系、类比比较、权威论证、统计数据等等。
3.反驳其他观点:在论证过程中,也要考虑其他可能的观点和反对意见。
可以选择有力的反驳各种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4.总结:在总结部分,需要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总结之前的论证过程和结果。
通过简洁明了地总结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论证思路1.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论证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逻辑关系来建立观点和论证之间的关联。
一般来说,逻辑推理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通过一系列前提条件和逻辑规则,得出结论。
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类比推理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来推断它们在一些方面的相似性,从而得出结论。
2.证据支持:有效的论证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支持。
这些证据可以是来自权威专家的观点、实验结果、调查数据、案例研究等等。
需要确保所使用的证据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3.反驳对方观点:在论证过程中,不仅需要支持自己的观点,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观点和反对意见。
通过有力的反驳其他观点,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正确和合理。
3议论文之论证思路(知识+题目)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一、知识结构(一)论证思路之段落考查某一段或某几段论证思路,一定要对段落的每一句话进行分析,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注意剖析,将相同的归类合并,观点提出。
常见的答题思路:【典例一】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
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
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议论文论证思路【精选文档】

□读懂议论文——论证篇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
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一、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3) 总分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
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通过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批判性考察,建立先验哲学体系,探讨知识的来源、范围和界限,以及理性在认识世界和道德 实践中的作用。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通过对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的辩证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人类精神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自由、真 理和历史进步的实现途径。
跨学科综合案例剖析
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的系统科学思想
通过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跨学科理论的整合应用,阐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以及系统工程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优势和作用。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中的整体性思维
通过对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的探讨,揭示系统思维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 要性,以及整体性思维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使用逻辑推理
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确保每个步骤的 推理都是合理的,避免出现逻辑跳跃或漏洞。
检查逻辑一致性
在论证过程中,要时刻检查论据和论点之间 是否存在逻辑矛盾,确保论证的一致性。
数据不准确问题解决方法
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使用权威、可靠的数据来源,避免使用不准确 或过时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验证
在引用数据前,应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空观和质能方程
通过对时空结构和物质能量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质能方程,揭示物质、空间和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本质规律。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自然选择理论
通过对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演化机制的探讨,阐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以及生物进化论在生命科 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科学领域经典案例剖析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写作一(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课件56张

可是你除了抱怨几句,也没别的行动,而抱怨有助于食堂 饭菜质量的提高吗?所以,食堂的饭难吃,我们也有责任! (分分论点三)
论据的要求:
(1)正确:紧扣中心论点。 (2)真实:真实可靠,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 (3)典型:有代表性、必然性。 (4)新颖:能打动人,一般人不太熟知。 (5)概括:述论据时用较概括的语言,不能有细节描写。
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
饮清泉般畅快
……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
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
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
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
在快节奏的
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
论证的要求:
(1)严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条理性:思路明晰,层次清楚。最好把每段的中心句放
在段首。 (3)逻辑性:论说透彻,说理性强。
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对同学们吐槽最厉害的卤面,我曾做过尝试,虽提前 做足了功课,依然失败了。总结原因,第二次就很成功。 可是食堂的卤面经常一坨一坨的,像没发的馒头,这就不 可原谅了,充分说明支撑厨师干下去的只是得到一份工资 ,而不是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的成就感!这绝对是个没 有追求的厨师。
事实论据:具体事例
对同学们吐槽最厉害的卤面,我曾做过尝试,虽提前 做足了功课,依然失败了。总结原因,第二次就很成功。
我上高中时,经常有县城的孩子哭着给家长打电话,说 食堂的饭无法下咽,父母只好送饭。而高中食堂的饭菜在我 印象里却是无与伦比的美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引论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2、议论文的具体论证结构类型: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 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 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 再分后总
二、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读议论文,需要明确文章是怎样围绕 中心来进行论证的,实际上就是分析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议论文的论 证思路。有些议论文常常有一些并列的段 落,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心论点; 也有的文章,对某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后, 在此基础上又深入一步,从另一角度对中 心论点进一步论证;还有的文章,采取分 论点的形式,对每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从而达到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 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 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 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 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 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共3层,每层1分,意思表述明晰1分)】
(1)请写出《谈尊严》一文第六段 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正直的中 国人证的方法,列举了晏子使楚 的事例,具体有力论证了论点。
(2)请写出《科学不怕挑战》一文 的论证过程。
文章首先引用名言,引出议论: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 论述了挑战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科学不 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并且号 召人们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3、请你写出《熬住就是一切》一文 的论证过程。(有难度哟)
4、中考链接:三思而行 季羡林(2010年广东中考题)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
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 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 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 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 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 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 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 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 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 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 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 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 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 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 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 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 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1、题例列举。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首先列举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 中造就的道理;然后从正面列举人恒 过,然后能改的事实,具体有力论述 了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再从 个人推广到国家,从反面具体有力论 证了国无忧患易遭灭亡道理;最后归 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2、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