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结构及思路分析共18页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思路及结构

【技法点拨】
( 一 ) 论证的过程分析
议论文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 ( 引论 ) 、“分析问题” ( 本论 ) 、“解决问题 ( 结论 ) ”的思
路来安排论证的过程的。 考生就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整理文章的论证过程。
因而, 考生在叙
述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顺序 ( 注意以下加点的字词 ) 。如:
例 1: 首.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吹尽
狂沙始到金” ,是因为首先有金 ,否则,狂沙吹尽 ,还不照样是狂沙 ?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 ,对人类而言 ,都是噩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
,那就是自欺欺人。歌
颂苦难,鼓励苦难 ,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 ,却由此可以逃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
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
3
3. 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 ) 【考点训练】
4. 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答
三点即可, 3 分 )
5. 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 书等身”。 B. 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 : 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 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 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 : 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
“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 ,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 ,约法三章是“每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2年第05期▲▲解题技巧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结构一般涉及三个层面:一是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二是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三是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思路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清结构;二是理清语脉。
这个考点也很重要,经常在高考卷中出现。
常见的题目有“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与写作思路”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文本,就是我们要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
有了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也就大致明晰了。
回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这一步的作用把握文章全貌。
2.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3.分析段落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本论部分各分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分清它们是并列结构关系、对照结构关系,还是递进结构关系。
引论、本论、结论三者之间,也可根据观点和材料的性质、角度,去分清是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分—总、分—总),还是破立式结构(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等)。
论述类文本1 结构和思路

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 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
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
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
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
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
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 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 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 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2.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 性的历史状况;(2分)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 力控制,展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2分)以王羲之《兰亭序》 为例,阐明纸张发明使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在轻灵中获得自由。 (2分)
《笑的价值》 :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2分)接着阐述妇女 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2分)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 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2分)
南通15届高三期中
3、千古兰亭
祝勇
3、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
(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3题。(18分) (《经典在线》2) 乾坤草亭 朱良志
4、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 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 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 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 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 游回环。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 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 ,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 “宇宙船”又有何不可? 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 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 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 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
论述类文本结构及思路的分析

本论内部的结构方式
1、总分结构 2、层进结构: 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并列结构: 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4、对照结构: 一正一反,构成对比。此外还要注意先破 后立的论证方式。
(过渡句)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 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 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 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 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 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 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 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 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 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 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 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 乐性的美。
答案四: 本文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简单“话题;其 次从古今世事、美德及”生活简单的人“三个角度 论述为什么要崇尚简单;再次指出摆脱金钱、名利、 物欲的束缚可以让生活过得简单些;最后总结全文, 强调崇尚简单的重要性。
4分
6分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
0分
答案二: 先提出总的观点;再展开来论述,分别举孙过庭、陈 子昂、李白的例子细细论述来印证观点,表现盛唐是如 何的不同;最后收尾,回到论点:盛唐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0分
答案三: 总写盛唐时期的不同;再从孙、陈、张、怀等人 逐渐的变化论述盛唐书法的改变,反映时代的风貌;、 最后总结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 种音乐性的美。
论述文本:分析结构_把握思路

关于思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 体表现,常见的结构有: 并列式 对照式 层进式 总分式
方法
(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 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 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 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 、范围词、过渡 词等)。 (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 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 。
• 1.(2011江苏高考《捧与挖》)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论述思路。
•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 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 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 最好,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答:由吴昌硕的字说起,引出伟大的艺术的特 点在于整体美,并以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例加以 印证;(2分) 再举摆放“三个苹果”的例子,说明何 谓“多样的统一” ;(1分) 最后延伸到阐述以此种审美观看待宇宙 人生。(1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 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 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 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 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 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 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 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 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 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 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 回”。
•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 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 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 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 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 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 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 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 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 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 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 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 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 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 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 做事则更为重要。 更为重要。 (结论)
15.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 请作具体分析。(4分) • 标题: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回顾
1.理解(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点——把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论述思路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论述思路
【典型例题】
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地理 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 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潮 菜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 的,用流行的菜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 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论述思路人物形象
【变式训练】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 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 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 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 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 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论述思路
【知识点解析】
四、解题技巧 1.有据与凭空
命题者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无中生有。解答题时要 认真分析确定哪些内容在文本中是有依据的,而哪些内容是凭 空捏造的。 (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2)根据各项,找全信息。 2、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 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论述思路
【典型例题】 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
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 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 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包括各种各样的的进程,潮菜 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 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