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 : S82.201)

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78.57/79.16/

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8

2.201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

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4)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骨折本身对骨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而需延期治疗。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腓骨干骨折(ICD-10 : S82.211 )

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 78.57/79.16/79.36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曰标准住院日 < 16天

时间住院第1天

□诊

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

医师查房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完

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

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开

检查检验单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行患肢牵引或制动

住院第2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

□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善术前检查项目

□收集检查检验结果并评估病

□请相关科室会诊

重占八、、医长期医嘱:

□骨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肢牵引、制动

临时医嘱:

□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凝血功能

□电解质、肝肾功能

□传染性疾病筛查

□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根据病情:下肢血管超声、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气

分析

□胫腓骨全长正侧位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 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药

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

检验

□镇痛等对症处理

住院第3-6天(术前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

定手术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

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

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

(患者本人不能签字时)、

自费用品协议书

□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 或

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

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明日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

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术前禁食水

□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

□术前留置导尿管(全麻)

□术区备皮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

等)

□入院护理评估

□观察患肢牵引、制动情况及

护理

□无□有,原因: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心理和生活护理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前心理护理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骨折(ICD-10:S82.201)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胫骨X线片显示胫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骨折,具有手术指征;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数:10-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201胫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临床路径; 3.闭合性胫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项目 1.必选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镜检; (3)凝血功能; (4)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5)感染性疾病筛查(梅毒、艾滋、乙肝、丙肝等); (6)胫骨正侧位X线片、胸部X片、心电图。 2.可选项目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 (3)血气分析; (4)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七、选择用药 1.必选项目 (1)消肿:七叶皂苷钠; (2)止痛治疗:高乌甲素或曲马多针; (3)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6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附件2-6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 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

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 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4、除外以下情况: (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2)局部肿胀严重者;

最新骨科临床路径完整版AB+5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A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 行胫腓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16/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良好; 2.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3.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 2.201). 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除外对胫腓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糖; 2.胸部X光片、床头心电图; 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 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 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但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 手术方式:胫腓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胫骨平台中医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骨平台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等。 1.明显移位的关节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骨科CT检查、膝关节MRI、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 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 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骨科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 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尺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增加髓内钉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疾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尺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审批表 .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

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诊疗和质量管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 (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信息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3、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 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S63.004 )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78.5300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 辅助检查: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年龄在16 岁以上。 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 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2005 200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5 2.501 ,S6 3.004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 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 7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镜检; (2 )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 )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 (4 )骨科X 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 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术前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 小时加用1 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 : S82.201 )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78.57/79.16/ 79.36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1 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 活动。 3.辅助检查:X 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1 版)。 1.年龄在16 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8 2.201 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 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手术超时3 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 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 或全麻。 2.手术方式: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骨折断端间有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2.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 3.出现血管损伤者,需急诊手术。 4.患肢肿胀持续性加重,有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局部张力水泡形成者,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科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 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 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 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以。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 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一、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ICD-10 编码:S82.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横断骨折; (2)斜形骨折; (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胫腓骨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 1 )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或筋膜间室综合征等。 (2)开放性骨折。 ( 3 )多发骨折。 ( 4 )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 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16/ 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

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201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骨骼发育成熟人群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年 轻患者的骨折主要由局部高能量创伤引起,而伴随骨质疏松的低能量创伤则是老年人发病 的主要因素[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wristfracture[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Hlxlerica,2002,33(1):35。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常发生移位,伴或不伴关节内骨折【chitnavs 1999】。关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其分类方法多以人名命名:如Colles 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等。在诸多分类方法中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 的分型方法为AO 分型的方法,其对治疗方案、固定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桡骨远 端骨折的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骨折类型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AO分型中A 型及B1型骨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 A型及B11型骨折时,手术治疗在疼痛,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不优于保守 治疗。但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同样也面临着固定时间过久,固定范围过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先之等【】结合中国传统骨折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随后小夹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石膏固定相比,其疗效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根据consort声明2010【】,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影 像学资料和临床并发症,评价二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研究方法 1.1随机方案的产生 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由数据管理人员制定随机方案。采用 stata9.0(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 TX)生成随机序列,对负责招募的研究人员隐 藏分配顺序,分配序列装于按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每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就诊 顺序获取相应的信封,从而进行干预措施的分配。 1.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的受试者来源于2012年 1月至2013年 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老年 A 型及B1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104 例。 1.2.1 诊断及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 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 擦感;(3)X 线摄片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和其它干骺端骨折一样,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型,每 型有3个组,每组又分 3 个亚组,这样共有27个亚组。A型: 关节外骨折;B型: 简单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 A型及B1型,年龄在 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三、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上1/3骨折要超膝关节,下1/3骨折要超踝关节,并根据骨折的类型而放置相应的压垫。须注意预防小腿内侧夹板下皮肤溃疡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 (三)骨牵引疗法 1、适应症 适用于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以及各种类型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术前治疗。 2、操作方法 在局麻下行跟骨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4~6Kg,48小时内摄X线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重叠移位纠正后应减至2~3Kg维持重量牵引,以免过牵。肿胀消退后用夹板固定,残余移位可用手法或改变牵引力线矫正。 (四)手术治疗 1、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胫腓骨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困难者。 2、外固定架治疗:适合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或缺损者,可减少创伤局部软组织损伤,不剥离骨膜,不破坏血运,软组织愈合快,减少钢板外露、骨外露等情况发生。 3、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在透视下从胫骨结节内外侧插入弹性钉进行固定。 (五)辨证治疗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胫腓骨骨折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患者中应用(最全版)

胫腓骨骨折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患者中应用(最全版)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年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实施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了护理和工作效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及生活质量。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依据不同病种和患者所需、个体差异修订教育内容,随不同阶段而不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制订出单病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1]。责任护士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意识,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整个疾病进展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2007年3月至今,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住院手术的2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8~68岁,病程1~2周,文化程度不等。按年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其余时间则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100例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3 临床运用 为保证健康教育的科学性、特异性和实用性,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查阅病历及相关文献,根据病程阶段和住院日期制订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具体分为几小点,共同制订出临床护理路径表,路径表的主要内容。同时制订健康知识调查。 入院24h 人员与环境介绍、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卫生处置、酌情骨科病室告知制度宣教、床上二便的训练方法、各种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石膏固定及牵引注意事项:患肢出现麻木、感觉障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病室制度告知。 入院第二天强化前一天入院宣教、完善骨科病室告知并签名、饮食指导、手术治疗:行跟骨牵引7~10天,告知牵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保持有效牵引,保持针眼处敷料干燥,牵引绳上不可搭任何物品。皮肤护理:(1)足跟部适当垫高,防止足跟部皮肤受损;(2)受压处及肛周皮肤护理。 入院第三天至术前日观察(1)患肢运动感觉;(2)足背动脉搏动;(3)足趾活动情况;(4)肿胀情况。 指导患者行(1)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锻炼;(2)足趾跖屈背伸;(3)骨推移活动,小腿肿胀严重者,禁止热敷或按摩,可用芒硝敷于患肢上,利于消肿。术前宣教:说明备皮、禁食、禁水、体位目的和手术时间,术后体位、进食、水时间。卫生处置、物品准备、排便情况,术晨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