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之欧阳文创编

合集下载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之欧阳与创编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之欧阳与创编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

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

因而可用“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

即ΔS=Q R/T(或ΔS=∫δQ R/T)。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Q R大于Q Ir,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

因此,不可逆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

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答:(2-11)式为:ΔS A→B-∑AδQ/T≥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际过程只能沿ΔS A→B-∑AδQ/T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ΔS A→B-∑A BδQ/T小于零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但不是自发过程方向的判据.(ΔS-∑δQ/T)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1)因为ΔS=|δQ R/T,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δQ Ir/T,所以不可A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17种表活特性及使用方法简介之欧阳语创编

17种表活特性及使用方法简介之欧阳语创编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特性及使用方法简介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介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一、英文名: 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1.外观(25℃):纯白色细腻膏状体2.含量(%): 48.0—50.03.Na2SO3(%):≤0.504.PH值(1%水溶液):5.5—7.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乳、泡沫剃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具有优良的洗涤、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1.外观(25℃):无色至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2.活性物(%): 30.0±2.03.PH值(1%): 5.5—6.53.色泽(APHA):≤504.Na2SO3 (%):≤0.35.泡沫(mm):≥15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化妆品、洗涤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与技巧之欧阳理创编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与技巧之欧阳理创编

氧化还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办法1、配平的基本办法(化合价升降法)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调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响中产生氧化和还原反响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每种物质中升高或降低的总价数。

“二等”指的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为两个互质(非互质的应约分)的数交叉相乘。

“三定”指的是用跟踪法确定氧化产品、还原产品化学式前的系数。

“四平”指的是通过观察法配平其它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

“五查”指的是在有氧元素介入的反响中可通过核对反响式左右两边氧原子总数是否相等进行复核(离子反响还应检查电荷数是否相等),如相等则方程式已配平,最后将方程式中“——”改成“=”。

3Cu+8HNO3=3Cu(NO3)2+2NO↑+4H2O2、配平的基本技巧(特殊办法)①奇数配偶法:此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其步调为“一看、二找、三配、四平、五查”(内容略)。

如:2P+3Cl2=2PCl3②逆向配平法:对歧化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可用化合价升降法在反响式右边进行配平。

③合一配平法:当三种物质介入氧化还原反响或分化反响的氧化和还原产品有三种时,应将其中两种合并作为一种来看,这样配平就显得简单了。

如:KNO3+S+C——K2S+N2+CO2因为右边的K2S中,K与S辨别来自左边的KNO3和S,故左边KNO3与S的系数比必须满足2∶1,所以先在KNO3前添上系数2,然后将2KNO3和S看作一个整体来配平:④平均化合价法:此法适用于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调为:先根据氢+1价,氧2价来确定碳原子平均化合价,再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如:⑤离子方程式配平法:此法适用于较庞杂的氧化还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

如:FeS2+CuSO4+H2O——FeSO4+Cu2S+H2SO4中元素化合价变更扑朔迷离,给配平带来了麻烦,若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化合价变更情况就清楚了,即:然后,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即:5FeS2+14CuSO4+12H2O=5FeSO4+7Cu2S+12H2SO4⑥零价配平法:对象Fe3C的庞杂化合物,可假定Fe、C均为零价,然后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 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 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有机化学填空题与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有机化学填空题与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第一部分填空题1.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 > ( ) > ( ) > ( )2.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大小排列( ) > ( ) > ( ) > ( )3. 卤代烷与NaOH在乙醇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指出哪些是S N1,哪些是S N2(1) 产物发生Walden转化 ( )(2) 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明显加快 ( )(3) 有重排反应 ( )(4) 叔卤代烷反应速度大于仲卤代烷 ( )(5) 反应历程只有一步 (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题号后划(√),在错误的题号后划(×))(1)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是手性分子。

()(2)丙烯的氢化热比乙烯的氢化热低。

()(3)试剂的亲核性越强,碱性也一定越强。

()(4)反式十氢化萘较顺式十氢化萘稳定。

( )5. 烯烃的加成反应为亲加成,羰基的加成反应为亲加成。

6. 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 、 三类。

7. 自由基反应分为、 、 三个阶段。

8. 按次序规则,-O H和Cl 比较为较优基团, 比较为较优基团。

9. 烯烃的官能团是其中一个键是键另一个是键,该键的稳定性比键要。

10. 按碳胳来分,甲苯这种有机物应属类有机物。

11. 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12. 乙烯型卤代烃、烯丙型卤代烃、隔离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反应活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3. 手性碳是指的碳原子,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个数(n )与该物质的旋异构体的数目(N)的关系是14. 在费歇尔投影式中,原子团的空间位置是横 竖 。

15. 烯烃经臭氧氧化,再经还原水解,若生成的产物中有甲醛,则烯烃的双键在号位置上。

16. 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溴化氢与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反应违反马氏规则。

这是因为该反应属反应,不是一般的亲电加成,所以不遵从马氏规则。

和 CH 2CH 3CH CH 217.酚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比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这是因为酚羟基中氧原子的P电子和苯环中的大π键发生了的缘故。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11种方法及详细讲解之欧阳学文创作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11种方法及详细讲解之欧阳学文创作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欧阳学文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法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

(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一、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4,验证反应式。

配平是否正确。

[例1] 试配平磁铁矿Fe3O4与铝粉共燃的反应方程Fe3O4十Al——Fe十Al2O3(1)该反应氧原子数较多且在两边只出现一次,故先求出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4×3=1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式左右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Fe3O4的系数必须为3(12/4),Al2O3的系数必须为4(12/3)即:3Fe3O4十A1——Fe十4Al2O3(3)再配Fe和AL原子。

由已配得的Fe3O4和4Al2O3可知,Fe和Al的系数分别为9和8时,左右两边的Fe和Al 的原子数才相等,故有:3Fe3O4+8Al——9Fe+4Al2O3(4)最后检验,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为:3Fe3O4+8Al======9Fe+4Al2O31、Al + O2—— Al2O32、Al + H2SO4 —— Al2(SO4)3 + H23、Fe + O2—— Fe3O44、Al + MnO2 —— Mn + Al2O35、N2 + H2—— NH3二、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有机化学(第三版 马祥志主编)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学文创作

有机化学(第三版 马祥志主编)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学文创作

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欧阳学文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40.1%、含氮6.7%、含氧53.2%,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①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2O②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2H4O22. 在C—H、C—O、O—H、C—Br、C—N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H 键。

3. 将共价键⑴C—H⑵N—H⑶F—H⑷O—H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F—H > O—H > N—H > C—H4. 化合物CH3Cl、CH4、CHBr3、HCl、CH3OCH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解:CH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H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

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

碳碳三键,炔烃羟基,酚酮基,酮羧基,羧酸醛基,醛羟基,醇氨基,胺6. 甲醚(CH3OCH3)分子中,两个O—C键的夹角为111.7°。

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C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

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C键的夹角为111.7°,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

(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

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得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与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得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得,生成物电解度越弱得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得,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得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得生成情况2NaOH + H2SO4=Na2SO4+Al(OH)3 ↓2NaAlO2+ H2SO4+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6H2O二、由于实验得实际操作引起得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与溶液得反应,后考虑与体系中固体得反应【例】: 将足量CO2通入KOH与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得先后顺序Ca(OH)2 +CO2 =CaCO3↓+H2O2KOH + CO2 =K2CO3+ H2OK2CO3 +CO2+H2O = 2KHCO3CaCO3+CO2+H2O=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得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得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得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得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得溶液中得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得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得还原性;若电解得就是某种物质得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与OH_之后得离子放电得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得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2H2O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得试题较多,特别就是涉及Na2O2与CO2、H2O得混合物得反应问题、直接认为先就是Na2O2与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与H2O得反应【例】:将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的,生成物电解度越弱的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的生成情况2NaOH + H2SO4 = Na2SO4+Al(OH)3 ↓2NaAlO2 + H2SO4 + 2H2O =Na2SO4 +2Al (OH)3 ↓Na2S2O3+H2SO4 = Na2SO4 + S + 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 6H2O二、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溶液的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例】: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Ca(OH)2 + CO2 = CaCO3 ↓+ H2O2KOH + CO2 = K2CO3 + H2OK2CO3 +CO2 +H2O = 2KHCO3CaCO3+CO2 + H2O =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_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的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 2H2O =4NaOH +O22Na2O2 + 2CO2 =2Na2CO3 +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的试题较多,特别是涉及Na2O2和CO2、H2O的混合物的反应问题。

直接认为先是Na2O2和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和H2O的反应【例】:将16.8g的NaHCO3 受热分解后所产生的CO2气体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装有一定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后,充分反应,最后固体质量增加2.9g,求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

【练习】反应的优先顺序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为优先氧化或还原先律,既一种氧化剂与几种还原剂相遇时,氧化性强的先反应,同理还原性强的先反应;二为与电离平衡常数相关的结合H+或OH-能力的强弱的运用,既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电离出的弱酸根结合H+离子的能力越强,越优先反应。

主要考查的题型有图像型题目,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以及化学计算等。

(一)常见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1、氧化性的强弱:HNO3>Ag+>Fe3+>Cu2+>Fe2+2、还原性的强弱:S2-> SO32- >I- > Fe2+ >Br-(二)常见酸的酸性强弱1、弱酸酸性强弱:CH3COOH>H2CO3>苯酚>HCO3->偏铝酸2、弱酸根结合H+离子的强弱:CH3COO-<HCO3-<苯酚酸根<CO32-<偏铝酸根题型一:反应的优先顺序图像型题目中的运用审题要点即三看:一看起点,二看拐点,三看终点。

【一】氧化还原先后规律在图像题目中的运用例1.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线段BC代表Cl- 数目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mol/LC. 当通入Cl2 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 + 2I- + 2Cl2→ 2Fe3+ + I2 + 4 Cl-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 :1 :3【答案】CD【巩固练习一】1.某稀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的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果正确的是()A.混合酸中NO-3物质的理为0.2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5mol·L-12.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0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稀溶液中Fe(N03)3、Cu(NO3)2、HN0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3:1C.3:3:8D.1:1:4【巩固练习一答案】1.BC 2.D【二】、结合H+或OH-能力的强弱在图像题目中的运用例2、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例2答案】1.C【巩固练习二】1.在l L含0.1 mol NaAlO2和0.1mol 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 mol/L的H2SO4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2.向MgC12和A1C1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沉淀物成份相同,d 、e 两点沉淀物成份相同B .b 点溶液中c (Na +)= c (C1—)C .b-c 段与c-d 段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 .在d 点,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沉淀量将减少 3、.向含 l mol HCl 和l mol MgS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1mol/L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 )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4.向NaOH 液中通入CO 2气体可得溶液M ,因CO 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 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 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 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 (HCl )的关系可以有如下图所示四种情况(忽略CO 2的溶解)。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M 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B .M 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C .(2)图显示M 中c (NaHCO 3)>c (Na 2CO 3)D .(4)图显示M 中c (NaHCO 3)>c (Na 2CO 3)5、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A B C D A.含0.01molKOH 和0.01mol Ca(OH)2 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 2B .KAl(SO 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C. n (O 2)=1mol 时,高温下C 和O 2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产OA <AB OA =AB OA>AB n(沉淀)/mol n(CO 2 )/mol m(沉淀)/g 20 0.5 1 n (CO 2) /mol NaHCO 3Na 2CO 3 0.5 1n (盐) /mol0 1 2 n (C) /mol CO 2 CO 1 2 n (产物) /mol物D.n(NaOH)=1mol时,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巩固练习二答案】1.A 2.B 3.D 4.CD 5.C题型二、优先顺序在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的运用例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Na+、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无色,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Na+ ③肯定含SO32-④可能含I-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1.C例2、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根据上述电离常数分析,下列错误的是A.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pH(NaHCO3)B.a mol/L HCN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大于bC.2NaCN + H2O + CO2→2HCN + Na2CO3D.2CH3COOH+ Na2CO3→ 2 CH3COONa + H2O + CO2↑【答案】2.AC【巩固练习三】1、. 含有 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2.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l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A.铁溶解;析出0.01molAg和0.005molCuB.铁溶解,析出0.0lmolAg并放出H2C.铁溶解,析出0.01molAg,溶液中不再有Fe3+D.铁溶解,析出0.0lmolAg,溶液中不再有Cu2+3.已知相同浓度的碳酸中c(CO32-)比偏铝酸中的c(AlO2—)大得多,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A.通入适量CO2于AlO2-溶液中,有CO32-生成B.含CO32-的溶液容易使Al(OH)3溶解变成AlO2-C.HCO3-只能Al3+反应而不能和A1O2—反应D.在水溶液中HCO3-不能与A1O2—大量共存4.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酸化学式CH 3COOH HCN H 2CO 3 电离平衡常数(25℃) 1.8×l0-5 4.9×l0-10 K i1=4.3×l0-7 K i2=5.6×l0-11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 关系为:pH (NaCN )<pH (Na 2CO 3)< pH (CH 3COONa )B .a mol/LHCN 溶液与 b 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 +)>c(CN -),则b 一定大于aC .往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的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 .NaHCO 3和Na 2CO 3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 +)+ c(H+)=c(OH -)+ c(HCO 3-) +2c(CO 32-)5. H 2CO 3和H 2S 在25℃时的电离常数如下:电离常数K i 1 K i 2 H 2CO 34.2×10-75.6×10-11 H 2S 5.7×10-8 1.2×10-15 则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A. NaHCO 3+NaHS →Na 2CO 3+H 2SB. H 2S +Na 2CO 3→NaHS +NaHCO 3C. Na 2S +H 2O +CO 2→NaHS +NaHCO 3D. H 2S +NaHCO 3→NaHS +H 2CO 36.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 、3NaHCO 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3(HCO )(ClO )(OH )c c c --->> B .3(ClO )(HCO )(H )c c c --+>> C .323(HClO)(ClO )(HCO )(H CO )c c c c --+=+ D .+3(Na )(H )(HCO )(ClO )(OH )c c c c c +---+=++ 【巩固练习三答案】1.B 2.C 3.AD 4.CD 5BC 6.A题型三、优先顺序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例1.已知还原性Fe>Cu>Fe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