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的启示

合集下载

庄子秋水的道理和启发

庄子秋水的道理和启发

庄子秋水的道理和启发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兼有哲学和文学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造力。

其中,庄子的“秋水”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启示,它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秋水”指的是秋天的河水,庄子用它来比喻人生和天道的关系。

秋水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乱流弯曲、无序混杂的,但在和天道共存的过程中却可以实现平衡和和谐。

人生也是如此,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充满挫折和不可控的,但在和天道相互作用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找到自己最真实的本质,实现人生的自由、自我和和谐。

庄子的“秋水”思想还可以启示人们如何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充满坎坷的河流,随着时间流逝,人们需要遇到各种事情来磨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如果我们像秋水一样抱着平静和适应的心态来面对挑战,那么就能在起伏的人生路上寻找到平衡和和谐。

这种平衡不仅可以让我们坚韧不拔地面对困难,还能让我们从容地享受人生的美好和快乐。

庄子还通过秋水的比喻启示人们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所以我们的生活路径和方式也是独特的。

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因此,庄子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在遇到困境时要保持谦虚和淡定,秉持正确的生活态度,去欣赏和感受人生中的美好和宝藏。

总之,庄子的“秋水”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哲学启示,它让我们从自然和人生的角度来深刻思考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在“秋水”精神的指引下,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庄子秋水启示作文

庄子秋水启示作文

庄子秋水启示作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每当读到中的这段话,我的思绪总会飘向那遥远而又神秘的古代,仿佛能看到那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奔腾而来。

这篇文章中,河伯一开始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直到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浅薄。

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的经历一样,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然而当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自己所知道的、所拥有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一次去海边的旅行,出发前,我满心期待,想象着那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和温暖的阳光。

当我终于抵达目的地,看到那辽阔的大海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站在沙滩上,远远望去,大海无边无际,与天空连成一线,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力量。

那白色的浪花拍打着沙滩,溅起无数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如同钻石般的光芒。

我兴奋地脱下鞋子,冲向大海。

当我的脚接触到海水的那一刻,一股凉意瞬间传遍全身,让我感到无比的舒畅。

我试探着往前走,海水渐渐地没过了我的膝盖。

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冲过来,我努力地保持着平衡,感受着大海的拥抱。

在海里游泳的感觉更是奇妙。

我像一条小鱼一样,在海水中穿梭。

海水的浮力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变得轻盈无比,每一次划动手臂,每一次踢动双腿,都能感受到海水的阻力和推动。

我游向深处,周围是一片蓝色的世界,安静而神秘。

偶尔有几条小鱼从身边游过,它们灵活自如,让我好生羡慕。

当我游累了,回到沙滩上,躺在温暖的沙子上,仰望着天空。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悠闲地变换着形状。

海风轻轻地吹过,带来了海水的咸味和一丝凉意。

我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在海边的那几天,我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看日出。

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把整个海面都染成了金黄色。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简述庄子秋水的主要内容

简述庄子秋水的主要内容

简述庄子秋水的主要内容概述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一个秋天的湖泊来揭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故事中的湖泊象征人生,秋天的景象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通过描述湖泊中的鱼和乌龟的行为,庄子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修炼内心,追求真理和自由。

湖泊的无常与变化秋天是大自然变幻的季节,万物凋零,但湖泊中的水却变得更加清澈碧绿。

庄子以湖泊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警示人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鱼的行为与人生哲理在湖泊中生活的鱼在秋天穿梭于水中,追逐食物。

它们并不知道湖泊的变化,只是按照本能行动。

庄子以鱼的行为来警示人们不能只顾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要放眼大处,把握生活的真谛。

只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是狭隘的,人生应该更宽广、更有内涵。

鱼的骄傲与自由在湖泊的南岸上,有一只巨大的鲲鱼,它比其他鱼更胖更大。

它骄傲地游弋于湖泊中央,似乎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庄子通过描写这只鲲鱼来告诉人们,骄傲自大只会使人迷失自我,远离自然的真谛。

人应该追求内在的自由,不被外界的物质束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鱼的无知与顺应鱼并不知道秋天的湖水会变得清澈碧绿,它们只是按照本能行动。

庄子借鱼的行为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抵抗、逃避或惧怕变化。

只有顺应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鱼的有趣与健康在湖泊中有许多小鱼游弋,它们互相追逐嬉戏,非常活泼有趣。

这表明生活应该充满乐趣和活力,不要过分沉迷于功利和名利,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乌龟的行为与人生智慧湖泊中还有一只乌龟,它看到湖水变清澈后感到非常不安,于是躲到湖底的泥沙中。

乌龟在行为中体现了人们对变化的抵抗和惧怕。

庄子告诉人们要像乌龟一样,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惧怕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释放自我,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乌龟的抵抗与固守乌龟害怕湖水变清澈,它躲藏在泥沙中,不愿面对变化。

庄子通过乌龟的行为来告诉人们,对于人生的变化和挑战,不能一味抵抗和固守,要敢于面对和接受,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介绍《庄子外篇秋水》2.阐述读《秋水》的感想二、分析《秋水》的主要观点1.河伯与海若的对话2.万物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分3.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三、个人感想1.对《秋水》的理解和体会2.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四、结论1.总结《秋水》的主要观点2.表达读《秋水》的感想及启示正文一、引言《庄子外篇秋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篇,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点。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对道家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分析《秋水》的主要观点1.河伯与海若的对话文章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开,河伯见到海若后惊叹于大海的辽阔,认为自己所在的河伯泉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海若则告诉河伯,天下之水,无论大小,皆归于大海,因此不必为自己所在之地的大小而感到骄傲或自卑。

2.万物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分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庄子表达了万物平等的观点。

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无尊卑贵贱之分。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应该平等对待,共同生存。

3.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在《秋水》中,庄子还表达了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一个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才能体现出来。

这种相对主义观点,让人更加谦虚地面对这个世界,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不过分夸大自己的价值。

三、个人感想1.对《秋水》的理解和体会阅读《秋水》,让我深刻体会到道家的哲学思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通过学习《秋水》,我明白了要珍惜当下,不过分追求物质,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2.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很容易陷入攀比和竞争的心态。

《秋水》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不以物质财富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结论《庄子外篇秋水》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道家的哲学观点。

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秋水》是唐代诗人郑燮的一首传世名篇,它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写景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维。

由于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刻性,它在诗歌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秋水的意义、注释以及赏析几个方面入手,为大家深入理解这首经典佳作。

一、秋水的意义作为唐诗三百首之一,秋水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首先,秋水作为自然景象,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它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其美丽的景象也暗示着人生的嬗变和不可逆转的时光流逝。

此外,秋水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一句,这句话表现了生命的曲折和艰难,也暗示着我们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并勇敢地面对和克服。

二、秋水的注释1、天气清凉,风景明媚。

2、华美的季节被渐渐的流逝。

3、秋日的启示-生命的节奏的不可逆转。

4、远山上石径很斜。

5、由于岁月的变迁,一种珍贵的经历与人相逝。

6、短暂的时间与长久的时间相冲突。

7、此时此刻是时光永恒的瞬间。

8、仿佛物是人非,事事无常,只有自然的景色永远保留下来。

9、秋水流淌,未来向何方?10、秋水之美在于它何等的琢磨、真诚、魅力和神秘。

三、秋水的赏析1、景境的美:诗中写到:远山石径很斜,秋水遥连天际,美中有些寂寞。

在秋天的时候,山川的颜色会变得比较淡雅,一片红黄交织,漫山遍野,此等美景使得人们留连忘返。

在这样的辉煌之中,人们既能品味散发出的美丽,也很容易感到孤寂。

2、心境的奇妙:从情感上来看,秋水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安定感,伴着怀旧的情感,似乎沉迷于美好的往事中。

诗人以秋水表达了人类对于“永远”的追求,虽然感受很短暂,但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伴随着人们一起走向未来。

3、时光的奥妙:秋水象征了季节的变迁,这使得这首诗在时光的流转中显得更加崇高。

该诗表达了人类对于时光永恒的追求和执着,虽然人类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这首诗帮助人们理解时光的流转,接受生命的色彩,走向未来。

总之,秋水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诗歌,它的意义、注释以及赏析都很丰富。

《秋水》读后感

《秋水》读后感

《秋水》读后感《秋水》是庄子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庄子对天地万物的独特见解。

这篇文章以其深邃的思想、宏大的视野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魅力,还从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一、故事背景与人物塑造《秋水》以秋水为背景,描述了河伯和北海若两位水神之间的对话。

河伯是黄河之神,自以为天下之最,直到他遇到了北海若,一个更加宽广、深邃的水神。

在他们的对话中,庄子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交锋,展现了他对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庄子以河伯和北海若为人物载体,将抽象的思考具象化,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

同时,通过他们的对话,庄子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二、感悟与启示在阅读《秋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他以宏大的视野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庄子提出了“齐物论”,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思想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我感受到了庄子对于天人合一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我认识到了庄子对于道德的独特理解。

在《秋水》中,庄子认为道德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不同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信仰。

最后,我认识到了庄子对于知识和智慧的看法。

庄子认为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而智慧则是无限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而智慧则是无限的。

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智慧,而不是仅仅追求知识。

三、对比和反思在阅读《秋水》的过程中,我也对比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者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启示。

其中《秋水》是《庄子》中的一篇名篇,它以深邃的哲理和流畅的文字,让我深受启发。

《秋水》是庄子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水”为主题,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自然界的多变和普遍性。

文章一开始就以“太湖”为背景,以生活在湖中的鱼来比喻人类。

作者通过鱼的视角来表达他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说:“鱼出游则於陆,养於潜,每骇不及穴。

”鱼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感到惊慌,不如在水中安全。

这里,庄子以鱼的视角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有一种固守之心,不愿冒险和改变呢?我们是不是只顾表面的安逸和洞悉不到的幸福呢?然后,庄子接着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方其变也,蜂醉於花,鱼醉於水。

”他告诉我们,只有适应变化,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正如鱼在水中畅游一样,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去包容世界的变化。

水,是世界最柔软的物质,它可以填满任何空间,适应任何形状,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却又无处不在。

庄子通过水来比喻真实和广博的世界,它不分好坏、美丑,它只是在流动,只是在存在。

正是这种宽容和包容的精神,让我们可以接纳世间百态,让我们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坦然。

在《秋水》中,庄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道”。

他认为,道不仅存在于人和自然之中,也贯穿于普遍的事物之中。

他说:“经纬万物,内外无间,登台雾绩,露宿风雨,一握九珠,四时六气。

”道是无处不在的,它包含了万物变化的原理和规律,也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庄子在《秋水》中运用了水的形象,将它与道联系起来,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顺应变化,与世界和谐共处。

通过读《秋水》,我深深感受到庄子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他告诉我们,世界是多元的,多变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能背离自己的本性和生命的本意。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读后感。

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

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

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

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

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

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的启示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
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
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庄子的思想
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

《庄子》一书其体例有
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

而此三篇中惟外
篇中的《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
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文章一开篇,直契
入题,引众人开始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值秋季,雨水连绵,乃逐渐成势,由文本身而看,“川”
当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渐渐汇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终于达到了“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了。

应该说河伯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如果我们忽然间
也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又不会象河伯一样沾沾自喜呢?什么叫
“自满“?这就叫自满,自以为满,可怜河伯不知道后面将有一个
多么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水天一色,海天
相接,乃望洋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足
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
道者,束于教也”等到河伯顺流而到达大海之后,见到了大海的辽
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不过,河伯的可贵
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于是
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评的话“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看来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对海神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就是
广大广阔的大海,海神闻听之下,就顺承着河伯的意思并启发他逐
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三句话意思相近
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
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
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
的真理。

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
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
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
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河伯作了自我批评,还是被海神
骂了个一无是处。

不过海神绝对是个很好的教育家,你不是自满吗,那我先打打你的嚣张气焰,狠狠的贬你一顿,等到你自己贡高我慢
的坏毛病消除了,再告诉你真理,于是,下面海神话锋一转,说道“今尔出于江河,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行,你能知错就改,孺子可教。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
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看来我还是可以给你讲一讲大
道理的。

海神接下来讲的什么大道理呢?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大海是天下万
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
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
什么如此?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

各位看到这里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非也,因为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
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
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
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

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河伯听了这番道理,深觉言之有理,乃把自己的体会给海神说
出来,以求得到海神的首肯“然则我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
海若说,你看,我刚表扬了你,怎么你又迷糊了呢?“否”,你这
样说那就不对喽。

大理我给你讲了,但尚未与你语至理啊。

“何以
知毫末足以定至细之倪?何以知天地足以穷至大之域?”唉,刚才
我真和你白说了,你刚从一个陷阱里跳出来又进入了另一个陷阱,
什么时候是个头呢?须知天外有天,你得连天地的境界都超越过去,达到道的境界才行。

什么是道?道非大非小,非善非恶,非常非变,非正非奇,非外非内,超越一切,含摄一切,贯通一切,乃全,乃备,乃妙。

领悟了如此妙道,方始明白:宇宙间一切事物皆本来完
备具足大道一切真体妙用。

伟大的天地固然美妙,难道世间的一草
一木不是同样美妙的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皆备于我”,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实理具备,随在各足。

可见,《庄子秋水》沿着河、海、天地最后一直到达道的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