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r3
, k 为常量。试求两粒子相距为 r 时的势能,设力为零的
r = a cos ωt i + b sin ωt j , r 式中 a , b , ω 是正值常数,且 a ≻ b 。
(1)说明这质点沿一椭圆运动,方程为

x2 y 2 + = 1; a2 b2
(2)求质点在 A 点 (a ,0) 时和 B 点 (0, b ) 时的动能; (3)当质点从 A 点到 B 点,求力 F 所做的功,并求 F 的分力 Fx i 和 Fy j 所做的 功; (4) F 力是不是保守力? 12 . 如果物体从髙为 h 处静止下落,试求(1)时间为自变量; 12. (2)高度为自变量, 画出它的动能和势能图线,并证明两曲线中动能和势能之和相等。 . 一质量为 m 的地球卫星,沿半径为 3R e 的轨道运动, R e 为地球的半径,已知 13 13. 地球的质量为 M e ,求(1)卫星的动能; (2)卫星的引力势能; (3)卫星的机械 能。 . 如图所示, 14 14. 小球在外力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从 A 点出发做匀加速运动,到达 B 点时撤消外力,小球 无摩擦的冲上竖直的半径为 R 的半圆环, 到达最高 点 C 时,恰能维持在圆环上做圆周运动,并以此速 度抛出而刚好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A 处, 如图试求 小球在 AB 段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 如图所示,有一自动卸货矿车,满载时的质量 15 15. 为 M ,从与水平倾角 α = 30° 斜面上的点 A 由静 止下滑。设斜面对车的阻力为车重的 0.25 倍, 矿 车下滑距离 l 时,矿车与缓冲弹簧一道沿斜面运 动。当矿车使弹簧产生最大压缩形变时,矿车自 动卸货, 然后矿车借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 使之返回原位置 A 在装货。试问要完成这 一过程,空载时车的质量与满载时车的质 量之比应为多大? . 半径为 R 的光滑半球状圆塔的顶点 A 16 16. 上,有一木块 m ,今使木块获得水平速度

基础会计第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第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习题一至习题五是以风阳电器厂2008年3 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的。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月末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以5%提取法定公益金。

? ? ? ?习题一(一)目的:练习风阳电器厂资金筹措业务的核算。

(二)资料:风阳电器厂2008年3月份发生的资金筹措业务如下:1.接受国家投入资金60000元,已转入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 60 000 60 0002.接受国家投入新设备一台,价值30000元,已交付车间使用。

借:固定资产? 30 000 30 000 贷:实收资本借:银行存款?3.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已转入存款户。

100 000 100 000 贷:短期借款借:短期借款?4.以银行存款25000元归还已到期的短期借款。

25 000 25 000 贷:银行存款借:银行存款?5.向银行借入三年期借款200000元,已转入存款户。

200 000 贷:长期借款200 000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二目的:练习风阳电器厂供应环节业务的核算。

资料:风阳电器厂2008年3月份供应环节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1、从前进工厂购进甲材料20吨,单价500元,已通过银行存款付讫。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 贷:银行存款11 7002、向益民厂购进乙材料20吨,单价700元,发生运杂费600元,款未收。

借:材料采购——乙材料14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 380 贷:应付账款16 9803、向利民厂购进甲、乙两种材料,其中,甲材料40吨,单价500元,乙材料30吨,单价700元,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20 000 —乙材料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970 贷:银行存款47 9704、以银行存款支付上项购入材料的运杂费2100元,运杂费按甲、乙两种材料的重量进行分摊。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语法分析3.1 完成下列选择题:(1) 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b. (xyx)*c. xnyxn(n≥0)d. x*yx*(2) 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

 a.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c.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 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3) 采用自上而下分析,必须。

a. 消除左递 a. 必有ac归b. 消除右递归c. 消除回溯d. 提取公共左因子(4) 设a、b、c是文法的终结符,且满足优先关系ab和bc,则。

b. 必有cac. 必有bad. a~c都不一定成立(5) 在规范归约中,用来刻画可归约串。

a. 直接短语b. 句柄c. 最左素短语d. 素短语(6) 若a为终结符,则A→α·aβ为项目。

a. 归约b. 移进c. 接受d. 待约(7) 若项目集Ik含有A→α· ,则在状态k时,仅当面临的输入符号a∈FOLLOW(A)时,才采取“A→α· ”动作的一定是。

a. LALR文法b. LR(0)文法c. LR(1)文法d. SLR(1)文法(8) 同心集合并有可能产生新的冲突。

a. 归约b. “移进”/“移进”c.“移进”/“归约”d. “归约”/“归约”【解答】(1) c (2) a (3) c (4) d (5) b (6) b (7) d (8) d3.2 令文法G[N]为G[N]: N→D|NDD→0|1|2|3|4|5|6|7|8|9(1) G[N]的语言L(G[N])是什么?(2) 给出句子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1) G[N]的语言L(G[N])是非负整数。

(2) 最左推导:NNDNDDNDDDDDDD0DDD01DD012D0127NNDDD3D34NNDNDDDDD5DD56D568最右推导:NNDN7ND7N27ND27N127D1270127NNDN4D434NNDN8ND8N68D685683.3 已知文法G[S]为S→aSb|Sb|b,试证明文法G[S]为二义文法。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 正确
19 企业计提当年盈余公积的基数,不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答案: 正确
20 年度终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明细账户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可能有余额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答案: 正确
21 得利与损失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直接关联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或总流出。
答案: 错误
8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是 。
A: 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
答案: 制造费用
10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可设置 、 、 、 、 和“非货币性福利”等明细分类账户。
答案: 工资 社会保险费 职工福利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11 .直接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车间技术及管理人员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行政管理人员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
答案: 正确
15 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应记入管理费用。
答案: 错误
16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
答案: 正确
17 “生产成本”账户若有余额应在借方,反映期末自制半成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答案: 错误
18 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包括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和年初未分配利润。
B: 制造费用
C: 本年利润
D: 管理费用
E: 利润分配
答案: B, D
5 工业企业以下收入中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有 。
A: 销售产品
B: 销售材料
C: 固定资产盘盈
D: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E: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答案: B, D
6 工业企业以下各项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

马原,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 )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1设(X,Y)的分布律为X\Y12311/61/91/1821/3a1/9求a.分析:dsfsd1f6d54654646解答:由分布律性质∑i⋅jPij=1,可知1/6+1/9+1/18+1/3+a+1/9=1,解得a=2/9.习题2(1)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1)P{a<X≤b,Y≤c};解答:P{a<X≤b,Y≤c}=F(b,c)-F(a,c).习题2(2)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2)P{0<Y≤b};解答:P{0<Y≤b}=F(+∞,b)-F(+∞,0).习题2(3)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3)P{X>a,Y≤b}.解答:P{X>a,Y≤b}=F(+∞,b)-F(a,b).习题3(1)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1)P{12<X<32,0<Y<4;解答:P{12<X<23,0<Y<4P{X=1,Y=1}+P{X=1,Y=2}+P{X=1,Y=3}=P{X=1,Y=1}+P{X=1,Y=2}+P{X=1,Y=3}=14+0+0=14.习题3(2)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2)P{1≤X≤2,3≤Y≤4};解答:P{1≤X≤2,3≤Y≤4}=P{X=1,Y=3}+P{X=1,Y=4}+P{X=2,Y=3}+P{X=2,Y=4}=0+116+0+14=516.习题3(3)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3)F(2,3).解答:F(2,3)=P(1,1)+P(1,2)+P(1,3)+P(2,1)+P(2,2)+P(2,3)=14+0+0+116+14+0=916.习题4设X,Y为随机变量,且P{X≥0,Y≥0}=37,P{X≥0}=P{Y≥0}=47,求P{max{X,Y}≥0}.解答:P{max{X,Y}≥0}=P{X,Y至少一个大于等于0}=P{X≥0}+P{Y≥0}-P{X≥0,Y≥0}=47+47-37=57.习题5(X,Y)只取下列数值中的值:(0,0),(-1,1),(-1,13),(2,0)且相应概率依次为16,13,112,512,请列出(X,Y)的概率分布表,并写出关于Y的边缘分布.解答:(1)因为所给的一组概率实数显然均大于零,且有16+13+112+512=1,故所给的一组实数必是某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概率分布. 因(X,Y)只取上述四组可能值,故事件:{X=-1,Y=0},{X=0,Y=13,{X=0,Y=1},{X=2,Y=13,{X=2,Y=1}均为不可能事件,其概率必为零. 因而得到下表:Y01/31pk7/121/121/3习题6设随机向量(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N(0,0,102,102,0),其概率密度为f(x,y)=1200πex2+y2200,求P{X≤Y}.解答:由于P{X≤Y}+P{X>Y}=1,且由正态分布图形的对称性,知P{X≤Y}=P{X>Y},故P{X≤Y}=12.习题7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k(6-x-y),0<x<2,2<y<40,其它, (1)确定常数k;(2)求P{X<1,Y<3};(3)求P{X<1.5};(4)求P{X+Y≤4}.解答:如图所示(1)由∫-∞+∞∫-∞+∞f(x,y)dxdy=1,确定常数k.∫02∫24k(6-x-y)dydx=k∫02(6-2x)dx=8k=1,所以k=18.(2)P{X<1,Y<3}=∫01dx∫2318(6-x-y)dy=38.(3)P{X<1.5}=∫01.5dx∫2418(6-x-y)dy=2732.(4)P{X+Y≤4}=∫02dx∫24-x18(6-x-y)dy=23.习题8已知X和Y的联合密度为f(x,y)={cxy,0≤x≤1,0≤y≤10,其它,试求:(1)常数c;(2)X和Y的联合分布函数F(x,y).解答:(1)由于1=∫-∞+∞∫-∞+∞f(x,y)dxdy=c∫01∫01xydxdy=c4,c=4.(2)当x≤0或y≤0时,显然F(x,y)=0;当x≥1,y≥1时,显然F(x,y)=1;设0≤x≤1,0≤y≤1,有F(x,y)=∫-∞x∫-∞yf(u,v)dudv=4∫0xudu∫0yvdv=x2y2.设0≤x≤1,y>1,有F(x,y)=P{X≤1,Y≤y}=4∫0xudu∫01ydy=x2.最后,设x>1,0≤y≤1,有F(x,y)=P{X≤1,Y≤y}=4∫01xdx∫0yvdv=y2.函数F(x,y)在平面各区域的表达式F(x,y)={0,x≤0或y≤0x2,0≤x≤1,y>1x2y2,0≤x≤1,0≤y≤1.y2,x>习题9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4.8y(2-x),0≤x≤1,x≤y≤10,其它,求边缘概率密度fY(y).解答:fX(x)=∫-∞+∞f(x,y)dy={∫0x4.8y(2-x)dy,0≤x≤10,其它={2.4x2(2-x),0≤x≤10,其它.fY(y)=∫-∞+∞f(x,y)dx={∫0y4.8y(2-x)dx,0≤y≤10,其它={2.4y(4y-y2),0≤y≤10,其它.习题10设(X,Y)在曲线y=x2,y=x所围成的区域G里服从均匀分布,求联合分布密度和边缘分布密度. 解答:区域G的面积A=∫01(x-x2)dx=16,由题设知(X,Y)的联合分布密度为f(x,y)={6,0≤x≤1,x2≤y≤x0,其它,从而fX(x)=∫-∞+∞f(x,y)dy=6∫x2xdy=6(x-x2),0≤x≤1,即fX(x)={6(x-x2),0≤x≤10,其它,fY(y)=∫-∞+∞f(x,y)dx=6∫yydx=6(y-y),0≤y≤1,即fY(y)={6(y-y),0≤y≤10,其它.3.2 条件分布与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习题1二维随机变量(X,Y)的分布律为从而(X,Y)的联合概率分布为P{X≤a,∣X∣≤a}=P{X≤a}⋅P{∣X∣≤a},而事件{∣X∣≤a}⊂{X≤a},故由上式有P{∣X∣≤a}==P{X≤a}⋅P{∣X∣≤a},⇒P{∣X∣≤a}(1-P{X≤a})=0⇒P{∣X≤a∣}=0或1=P{X≤a}⋅(∀a>0)但当a>0时,两者均不成立,出现矛盾,故X与∣X∣不独立.习题9设X和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在(0,1)上服从均匀分布,Y的概率密度为fY(y)={12e-y2,y>00,y≤0,(1)求X与Y的联合概率密度;(2)设有a的二次方程a2+2Xa+Y=0,求它有实根的概率.解答:(1)由题设易知fX(x)={1,0<x<10,其它,又X,Y相互独立,故X与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fX(x)⋅fY(y)={12e-y2,0<x<1,y>00,其它;(2)因{a有实根}={判别式Δ2=4X2-4Y≥0}={X2≥Y},故如图所示得到:P{a有实根}=P{X2≥Y}=∫∫x2>yf(x,y)dxdy=∫01dx∫0x212e-y2dy=-∫01e-x22dx=1-[∫-∞1e-x22dx-∫-∞0e-x22dx]=1-2π[12π∫-∞1e-x22dx-12π∫-∞0e-x22dx]=1-2π[Φ(1)-Φ(0),又Φ(1)=0.8413,Φ(0)=0.5,于是Φ(1)-Φ(0)=0.3413,所以P{a有实根}=1-2π[Φ(1)-Φ(0)]≈1-2.51×0.3413=0.1433.3.3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习题1设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且都等可能地取1,2,3为值,求随机变量U=max{X,Y}和V=min{X,Y}的联合分布.解答:由于U≥V,可见P{U=i,V=j}=0(i<j).此外,有P{U=V=i}=P{X=Y=i}=1/9(i=1,2,3),P{U=i,V=j}=P{X=i,Y=j}+P{X=j,Y=i}=2/9(i>j),于是,随机变量U和V的联合概率分布为=∫01dy∫y2y12dx=14,P{U=1,V=1}=1-P{U=0,V=0}-P{U=0,V=1}-P{U=1,V=0}=1/2,即U\V01011/401/41/2习题4设(X,Y)的联合分布密度为f(x,y)=12πe-x2+y22,Z=X2+Y2,求Z的分布密度.解答:FZ(z)=P{Z≤z}=P{X2+Y2≤z}.当z<0时,FZ(z)=P(∅)=0;当z≥0时,FZ(z)=P{X2+Y2≤z2}=∫∫x2+y2≤z2f(x,y)dxdy=12π∫∫x2+y2≤z2e-x2+y22dxdy=12π∫02πdθ∫0ze-ρ22ρdρ=∫0ze-ρ22ρdρ=1-e-z22.故Z的分布函数为FZ(z)={1-e-z22,z≥00,z<0.Z的分布密度为fZ(z)={ze-z22,z>00,z≤0.习题5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12(x+y)e-(x+y),x>0,y>00,其它,(1)问X和Y是否相互独立?(2)求Z=X+Y的概率密度.解答:(1)fX(x)=∫-∞+∞f(x,y)dy={∫0+∞12(x+y)e-(x+y)dy,x>00,x≤0\under2line令x+y=t{∫x+∞12te-tdt=12(x+1)e-x,x>00,x≤0,由对称性知fY(y)={12(y+1)e-y,y>00,y≤0,显然f(x,y)≠fX(x)fY(y),x>0,y>0,所以X与Y不独立.(2)用卷积公式求fZ(z)=∫-∞+∞f(x,z-x)dx.当{x>0z-x>0即{x>0x<z时,f(x,z-x)≠0,所以当z≤0时,fZ(z)=0;当z>0时,fZ(z)=∫0z12xe-xdx=12z2e-z.于是,Z=X+Y的概率密度为fZ(z)={12z2e-z,z>00,z≤0.习题6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若X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Y服从参数1的指数分布,求随机变量Z=X+Y的概率密度.解答:据题意,X,Y的概率密度分布为fX(x)={1,0<x<10,其它,fY(y)={e-y,y≥00,y<0,由卷积公式得Z=X+Y的概率密度为fZ(z)=∫-∞+∞fX(x)fY(z-x)dx=∫-∞+∞fX(z-y)fY(y)dy=∫0+∞fX(z-y)e-ydy.由0<z-y<1得z-1<y<z,可见:当z≤0时,有fX(z-y)=0,故fZ(z)=∫0+∞0⋅e-ydy=0;当z>0时,fZ(z)=∫0+∞fX(z-y)e-ydy=∫max(0,z-1)ze-ydy=e-max(0,z-1)-e-z,即fZ(z)={0,z≤01-e-z,0<z≤1e1-z-e-z,z>1.习题7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be-(x+y),0<x<1,0<y<+∞,0,其它.(1)试确定常数b;(2)求边缘概率密度fX(x),fY(y);(3)求函数U=max{X,Y}的分布函数.解答:(1)由∫-∞+∞∫-∞+∞f(x,y)dxdy=1,确定常数b.∫01dx∫0+∞be-xe-ydy=b(1-e-1)=1,所以b=11-e-1,从而f(x,y)={11-e-1e-(x+y),0<x<1,0<y<+∞,0,其它.(2)由边缘概率密度的定义得fX(x)={∫0+∞11-e-1e-(x+y)dy=e-x1-e-x,0<x<1,0,其它,fY(x)={∫0111-e-1e-(x+y)dx=e-y,0<y<+∞,0,其它(3)因为f(x,y)=fX(x)fY(y),所以X与Y独立,故FU(u)=P{max{X,Y}≤u}=P{X≤u,Y≤u}=FX(u)F Y(u),其中FX(x)=∫0xe-t1-e-1dt=1-e-x1-e-1,0<x<1,所以FX(x)={0,x≤0,1-e-x1-e-1,0<x<1,1,x≥1.同理FY(y)={∫0ye-tdt=1-e-y,0<y<+∞,0,y≤0,因此FU(u)={0,u<0,(1-e-u)21-e-1,0≤u<1,1-e-u,u≥1.习题8设系统L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L1和L2以串联方式联接而成,L1和L2的寿命分别为X与Y,其概率密度分别为ϕ1(x)={αe-αx,x>00,x≤0,ϕ2(y)={βe-βy,y>00,y≤0,其中α>0,β>0,α≠β,试求系统L的寿命Z的概率密度.解答:设Z=min{X,Y},则F(z)=P{Z≥z}=P{min(X,Y)≤z}=1-P{min(X,Y)>z}=1-P{X≥z,Y≥z}=1-[1P{X<z}][1-P{Y<z}]=1-[1-F1{z}][1-F2{z}]由于F1(z)={∫0zαe-αxdx=1-e-αz,z≥00,z<0,F2(z)={1-e-βz,z≥00,z<0,故F(z)={1-e-(α+β)z,z≥00,z<0,从而ϕ(z)={(α+β)e-(α+β)z,z>00,z≤0.习题9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试证明:P{a<min{X,Y}≤b}=[P{X>a}]2-[P{X>b}]2.解答:设min{X,Y}=Z,则P{a<min{X,Y}≤b}=FZ(b)-FZ(a),FZ(z)=P{min{X,Y}≤z}=1-P{min{X,Y}>z}=1-P{X>z,Y>z}=1-P{X>z}P{Y>z}=1-[P{X>z}]2,代入得P{a<min{X,Y}≤b}=1-[P{X>b}]2-(1-[P{X>a}]2)=[P{X>a}]2-[P{X>b}]2.证毕.复习总结与总习题解答习题1在一箱子中装有12只开关,其中2只是次品,在其中取两次,每次任取一只,考虑两种试验:(1)放回抽样;(2)不放回抽样.我们定义随机变量X,Y如下:X={0,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正品1,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次品, Y={0,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正品1,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试分别就(1),(2)两种情况,写出X和Y的联合分布律.解答:(1)有放回抽样,(X,Y)分布律如下:P{X=0,Y=0}=10×1012×12=2536; P{X=1,Y=0}=2×1012×12=536,P{X=0,Y=1}=10×212×12=536, P{X=1,Y=1}=2×212×12=136,(2)不放回抽样,(X,Y)的分布律如下:P{X=0,Y=0}=10×912×11=4566, P{X=0,Y=1}=10×212×11=1066,P{X=1,Y=1}=2×112×11=166,习题2假设随机变量Y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随机变量Xk={0,若Y≤k1,若Y>k(k=1,2),求(X1,X2)的联合分布率与边缘分布率.解答:因为Y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X1={0,若Y≤11,若Y>1, 所以有P{X1=1}=P{Y>1}=∫1+∞e-ydy=e-1,P{X1=0}=1-e-1,同理P{X2=1}=P{Y>2}=∫2+∞e-ydy=e-2,P{X2=0}=1-e-2,因为P{X1=1,X2=1}=P{Y>2}=e-2,P{X1=1,X2=0}=P{X1=1}-P{X1=1,X2=1}=e-1-e-2,P{X1=0,X2=0}=P{Y≤1}=1-e-1,P{X1=0,X2=1}=P{X1=0}-P{X1=0,X2=0}=0,故(X1,X2)联合分布率与边缘分布率如下表所示:习题3在元旦茶话会上,每人发给一袋水果,内装3只橘子,2只苹果,3只香蕉. 今从袋中随机抽出4只,以X记橘子数,Y记苹果数,求(X,Y)的联合分布.解答:X可取值为0,1,2,3,Y可取值0,1,2.P{X=0,Y=0}=P{∅}=0,P{X=0,Y=1}=C30C21C33/C84=2/70,P{X=0,Y=2}=C30C22C32/C84=3/70,P{X=1,Y=0}=C31C20C33/C84=3/70,P{X=1,Y=1}=C31C21C32/C84=18/70,P{X=1,Y=2}=C31C22C31/C84=9/70,P{X=2,Y=0}=C32C20C32/C84=9/70,P{X=2,Y=1}=C32C21C31/C84=18/70,P{X=2,Y=2}=C32C22C30/C84=3/70,P{X=3,Y=0}=C33C20C31/C84=3/70,P{X=3,Y=1}=C33C21C30/C84=2/70,P{X=3,Y=2}=P{∅}=0,所以,(X,Y)的联合分布如下:习题4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下表列出了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律及关于X与Y解答:由题设X与Y相互独立,即有pij=pi⋅p⋅j(i=1,2;j=1,2,3), p⋅1-p21=p11=16-18=124,又由独立性,有p11=p1⋅p⋅1=p1⋅16故p1⋅=14.从而p13=14-124-18, 又由p12=p1⋅p⋅2, 即18=14⋅p⋅2.从而p⋅2=12. 类似的有p⋅3=13,p13=14,p2⋅=34.将上述数值填入表中有习题5设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如下表:求:(1)a值;(2)(X,Y)的联合分布函数F(x,y);(3)(X,Y)关于X,Y的边缘分布函数FX(x)与FY(y).解答:(1)\because由分布律的性质可知∑i⋅jPij=1, 故14+14+16+a=1,∴a=13.(2)因F(x,y)=P{X≤x,Y≤y}①当x<1或y<-1时,F(x,y)=0;②当1≤x<2,-1≤y<0时,F(x,y)=P{X=1,Y=-1}=1/4;③当x≥2,-1≤y<0时,F(x,y)=P{X=1,Y=-1}+P{X=2,Y=-1}=5/12;④当1≤x<2,y>0时,F(x,y)=P{X=1,Y=-1}+P{X=1,Y=0}=1/2;⑤当x≥2,y≥0时,F(x,y)=P{X=1,Y=-1}+P{X=2,Y=-1}+P{X=1,Y=0}+P{X=2,Y=0}=1;综上所述,得(X,Y)联合分布函数为F(x,y)={0,x<1或y<-11/4,1≤x<2,-1≤y<05/12,x≥2,-1≤y<01/2,1≤x<2,y≥01,x≥2,y≥0.(3)由FX(x)=P{X≤x,Y<+∞}=∑xi<x∑j=1+∞pij, 得(X,Y)关于X的边缘分布函数为:FX(x)={0,x<114+14,1≤x<214+14+16+13,x≥2={0,x<11/2,1≤x<21,x≥2,同理,由FY(y)=P{X<+∞,Y≤y}=∑yi≤y∑i=1+∞Pij, 得(X,Y)关于Y的边缘分布函数为FY(y)={0,y<-12/12,-1≤y<01,y≥0.习题6设随机变量(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c(R-x2+y2),x2+y2<R0,x2+y2≥R,求:(1)常数c; (2)P{X2+Y2≤r2}(r<R).解答:(1)因为1=∫-∞+∞∫-∞+∞f(x,y)dydx=∫∫x2+y2<Rc(R-x2+y)dxdy=∫02π∫0Rc(R-ρ)ρdρdθ=cπR33,所以有c=3πR3.(2)P{X2+Y2≤r2}=∫∫x2+y2<r23πR3[R-x2+y2]dxdy=∫02π∫0r3πR3(R-ρ)ρdρdθ=3r2R2(1-2r3R).习题7设f(x,y)={1,0≤x≤2,max(0,x-1)≤y≤min(1,x)0,其它,求fX(x)和fY(y).解答:max(0,x-1)={0,x<1x-1,x≥1, min(1,x)={x,x<11,x≥1,所以,f(x,y)有意义的区域(如图)可分为{0≤x≤1,0≤y≤x},{1≤x≤2,1-x≤y≤1},即f(x,y)={1,0≤x≤1,0≤y≤x1,1≤x≤2,x-1≤y≤1,0,其它所以fX(x)={∫0xdy=x,0≤x<1∫x-11dy=2-x,1≤x≤20,其它,fY(y)={∫yy+1dx=1,0≤y≤10,其它.习题8若(X,Y)的分布律为则α,β应满足的条件是¯, 若X与Y独立,则α=¯,β=¯.解答:应填α+β=13;29;19.由分布律的性质可知∑i⋅jpij=1, 故16+19+118+13+α+β=1,即α+β=13.又因X与Y相互独立,故P{X=i,Y=j}=P{X=i}P{Y=j}, 从而α=P{X=2,Y=2}=P{X=i}P{Y=j},=(19+α)(14+α+β)=(19+α)(13+13)=29,β=P{X=3,Y=2}=P{X=3}P{Y=2}=(118+β)(13+α+β)=(118+β)(13+13),∴β=19.习题9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y)={ce-(2x+y),x>0,y>00,其它,(1)确定常数c; (2)求X,Y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3)求联合分布函数F(x,y); (4)求P{Y≤X};(5)求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X∣Y(x∣y); (6)求P{X<2∣Y<1}.解答:(1)由∫-∞+∞∫-∞+∞f(x,y)dxdy=1求常数c.∫0+∞∫0+∞ce-(2x+y)dxdy=c⋅(-12e-2x)\vline0+∞⋅(-e-y)∣0+∞=c2=1,所以c=2.(2)fX(x)=∫-∞+∞f(x,y)dy={∫0+∞2e-2xe-ydy,x>00,x≤0={2e-2x,x>00,x≤0,fY(y)=∫-∞+∞f(x,y)dx={∫0+∞2e-2xe-ydx,y>00,其它={e-y,y>00,y≤0.(3)F(x,y)=∫-∞x∫-∞yf(u,v)dvdu={∫0x∫0y2e-2ue-vdvdu,x>0,y>00,其它={(1-e-2x)(1-e-y),x>0,y>00,其它.(4)P{Y≤X}=∫0+∞dx∫0x2e-2xe-ydy=∫0+∞2e-2x(1-e-x)dx=13.(5)当y>0时,fX∣Y(x∣y)=f(x,y)fY(y)={2e-2xe-ye-y,x>00,x≤0={2e-2x,x>00,x≤0.(6)P{X<2∣Y<1}=P{X<2,Y<1}P{Y<1}=F(2,1)∫01e-ydy=(1-e-1)(1-e-4)1-e-1=1-e-4.习题10设随机变量X以概率1取值为0, 而Y是任意的随机变量,证明X与Y相互独立.解答:因为X的分布函数为F(x)={0,当x<0时1,当x≥0时, 设Y的分布函数为FY(y),(X,Y)的分布函数为F(x,y),则当x<0时,对任意y, 有F(x,y)=P{X≤x,Y≤y}=P{(X≤x)∩(Y≤y)}=P{∅∩(Y≤y)}=P{∅}=0=FX(x)FY(y);当x≥0时,对任意y, 有F(x,y)=P{X≤x,Y≤y}=P{(X≤x)∩(Y≤y)}=P{S∩(Y≤y)}=P{Y≤y}=Fy(y)=FX(x)FY(y),依定义,由F(x,y)=FX(x)FY(y)知,X与Y独立.习题11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Y)的两个分量X和Y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试证P{X≤Y}=1/2. 解答:因为X,Y独立,所以f(x,y)=fX(x)fY(y).P{X≤Y}=∫∫x≤yf(x,y)dxdy=∫∫x≤yfX(x)fY(y)dxdy=∫-∞+∞[fY(y)∫-∞yfX(x)dx]dy=∫-∞+∞[fY(y)FY(y)]dy=∫-∞+∞FY(y)dFY(y)=F2(y)2∣-∞+∞=12,也可以利用对称性来证,因为X,Y独立同分布,所以有P{X≤Y}=P{Y≤X},而P{X≤Y}+P{X≥Y}=1, 故P{X≤Y}=1/12.习题12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律为若X与Y相互独立,求参数a,b,c的值.解答:关于X的边缘分布为由于X与Y独立,则有p22=p2⋅p⋅2 得b=(b+19)(b+49) ①p12=p1⋅p⋅2 得19=(a+19)(b+49) ②由式①得b=29, 代入式②得a=118. 由分布律的性质,有a+b+c+19+19+13=1,代入a=118,b=29, 得c=16.易验证,所求a,b,c的值,对任意的i和j均满足pij=pi⋅×p⋅j.因此,所求a,b,c的值为a=118,b=29,c=16.习题13已知随机变量X1和X2的概率分布为且P{X1X2=0}=1.(1)求X1和X2的联合分布律;(2)问X1和X2是否独立?解答:(1)本题是已知了X1与X2的边缘分布律,再根据条件P{X1X2=0}=1, 求出联合分布. 列表如下:P{X1=1,X2=1}=0,P{X1=-1,X2=1}=0.再由p⋅1=p-11+p11+p01, 得p01=12, p-10=p-1⋅=p-11=14,p10=p1⋅-p11=14,从而得p00=0.(2)由于p-10=14≠p-1⋅⋅p⋅0=14⋅12=18, 所以知X1与X2不独立.习题14设(X,Y)的联合密度函数为f(x,y)={1πR2,x2+y2≤R20,其它,(1)求X与Y的边缘概率密度;(2)求条件概率密度,并问X与Y是否独立?解答:(1)当x<-R或x>R时,fX(x)=∫-∞+∞f(x,y)dy=∫-∞+∞0dy=0;当-R≤x≤R时,fX(x)=∫-∞+∞f(x,y)dy=1πR2∫-R2-x2R2-x2dy=2πR2R2-x2.于是fX(x)={2R2-x2πR2,-R≤x≤R0,其它.由于X和Y的地位平等,同法可得Y的边缘概率密度是:fY(y)={2R2-y2πR2,-R≤y≤R0,其它.(2)fX∣Y(x∣y)=f(x,y)fY(y)注意在y处x值位于∣x∣≤R2-y2这个范围内,f(x,y)才有非零值,故在此范围内,有fX∣Y(x∣y)=1πR22πR2⋅R2-y2=12R2-y2,即Y=y时X的条件概率密度为fX∣Y(x∣y)={12R2-y2,∣x∣≤R2-y20,其它.同法可得X=x时Y的条件概率密度为fY∣X(y∣x)={12R2-x2,∣y∣≤R2-x20,其它.由于条件概率密度与边缘概率密度不相等,所以X与Y不独立.习题15设(X,Y)的分布律如下表所示X\Y -112-12 1/102/103/102/101/101/10求:(1)Z=X+Y; (2)Z=max{X,Y}的分布律.解答:与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的计算类似,本质上是利用事件及其概率的运算法则. 注意,Z的相同值的概率要合并.概率(X,Y)X+YXYX/Ymax{X,Y}1/102/103/102/101/101/10(-1,-1)(-1,1)(-1,2)(2,-1)(2,1)(2,2)-2011341-1-2-2241-1-1/2-221-112222于是(1)习题16设(X,Y)的概率密度为f(x,y)={1,0<x<1,0<y<2(1-x)0,其他,求Z=X+Y的概率密度.解答:先求Z的分布函数Fz(z),再求概率密度fz(z)=dFz(z)dz.如右图所示.当z<0时,Fz(z)=P{X+Y≤z}=0;当0≤z<1时,Fz(z)=P{X+Y≤z}=∫∫x+y≤zf(x,y)dxdy=∫0zdx∫0z-x1dy=∫0z(z-x)dx=z2-12x2∣0z=12z2;当1≤z<2时,Fz(z)=∫02-zdx∫0z-xdy+∫2-z1dx∫02(1-x)dy=z(2-z)-12(2-z)2+(z-1)2;当z≥2时,∫∫Df(x,y)dxdy=∫01dx∫02(1-x)dy=1.综上所述Fz(z)={0,z<012z2,0≤z<1z(2-z)-12(2-z)2+(z-1)2,1≤z<21,z≥2,故fz(z)={z,0≤z<12-z,1≤z<20,其它.习题17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2e-(x+2y),x>0,y>00,其它,求随机变量Z=X+2Y的分布函数.解答:按定义FZ(Z)=P{x+2y≤z},当z≤0时,FZ(Z)=∫∫x+2y≤zf(x,y)dxdy=∫∫x+2y≤z0dxdy=0.当z>0时,FZ(Z)=∫∫x+2y≤zf(x,y)dxdy=∫0zdx∫0(z-x)/22e-(x+2y)dy=∫0ze-x⋅(1-ex-z)dx=∫0z(e-x-e-z)dx=[-e-x]∣0z-ze-z=1-e-z-ze-z,故分布函数为FZ(Z)={0,z≤01-e-z-ze-z,z>0.习题18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其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fX(x)={1,0≤x≤10,其它, fY(y)={Ae-y,y>00,y≤0,求:(1)常数A; (2)随机变量Z=2X+Y的概率密度函数.解答:(1)1=∫-∞+∞fY(y)dy=∫0+∞A⋅e-ydy=A.(2)因X与Y相互独立,故(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e-y,0≤x≤1,y>00,其它.于是当z<0时,有F(z)=P{Z≤z}=P{2X+Y≤z}=0;当0≤z≤2时,有F(z)=P{2X+Y≤z}=∫0z/2dx∫0z-2xe-ydy=∫0z/2(1-e2x-z)dx;当z>2时,有F(z)=P{2X+Y≤2}=∫01dx∫0z-2xe-ydy=∫01(1-e2x-z)dx.利用分布函数法求得Z=2X+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Z(z)={0,z<0(1-e-z)/2,0≤z<2(e2-1)e-z/2,z≥2.习题19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若X与Y分别服从区间(0,1)与(0,2)上的均匀分布,求U=max{X,Y}与V=min{X,Y}的概率密度.解答:由题设知,X与Y的概率密度分别为fX(x)={1,0<x<10,其它, fY(y)={1/2,0<y<20,其它,于是,①X与Y的分布函数分别为FX(x)={0,x≤0x,0≤x<11,x≥1, FY(y)={0,y<0y/2,0≤y<21,y≥2,从而U=max{X,Y}的分布函数为FU(u)=FX(u)FY(u)={0,u<0u2/2,0≤u<1u/2,1≤u<21,u≥2,故U=max{X,Y}的概率密度为fU(u)={u,0<u<11/2,1≤u<20,其它.②同理,由FV(v)=1-[1-FX(v)][1-FY)]=FX(v)+FY(v)-FX(v)FY(v)=FX(v)+FY(v)-FU(v),得V=min{X,Y}的分布函数为FV(v)={0,v<0v2(3-v),0≤v<11,v≥1,故V=min{X,Y}的概率密度为fV(v)={32-v,0<v<10,其它.注:(1)用卷积公式,主要的困难在于X与Y的概率密度为分段函数,故卷积需要分段计算;(2)先分别求出X,Y的分布函数FX(x)与FY(y), 然后求出FU(u),再求导得fU(u); 同理先求出FV(v), 求导即得fV(v).。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思考题1. 试说明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概念及数学处理的特点答:当内外热阻之比趋于零时,影响换热的主要环节是在边界上的换热能力。

而内部由于热阻很小而温度趋于均匀,以至于不需要关心温度在空间的分布,温度只是时间的函数, 数学描述上由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大大降低了求解难度。

2. 在用热电偶测定气流的非稳态温度场时,怎么才能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答:要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即最大限度降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形状上要降低体面比,要选择热容小的材料,要强化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

3. 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物理概念,并举出一二个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所谓“无限大”平板,是指其长宽尺度远大于其厚度,从边缘交换的热量可以忽略 不计,当平板两侧换热均匀时,热量只垂直于板面方向流动。

如薄板两侧均匀加热或冷却、 炉墙或冷库的保温层导热等情况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

4. 什么叫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态或充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物理过程及数学处理上都有些什么特点?答:非稳态导热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就会消失,虽然各点温度仍 随时间变化,但过余温度的比值已与时间无关,只是几何位置()和边界条件(Bi 数) 的函数,亦即无量纲温度分布不变,这一阶段称为正规状况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学处理十分便利,温度分布计算只需取无穷级数的首项进行计算。

5. 有人认为,当非稳态导热过程经历时间很长时,采用图3-7记算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理由是: 这个图表明,物体中各点的过余温度的比值与几何位置及Bi 有关,而与时间无关.但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应趋近流体温度,所以两者是有矛盾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

答: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的比值不变 但各点温度的绝对值在无限接近。

这与物体中各点温度趋近流体温度的事实并不矛盾。

6. 试说明Bi 数的物理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有⼀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组成,需要多少芯⽚(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选择解:(1)∵ 220= 1M,∴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24K/512K)×(32/8)= 8(⽚)(3)需要1位地址作为芯⽚选择。

3.⽤16K×8位的DRAM芯⽚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DRAM芯⽚存储体结构为128⾏,每⾏为128×8个存储元。

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存储器读/写周期为µS, CPU在1µS内⾄少要访问⼀次。

试问采⽤哪种刷新⽅式⽐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数为N=(64K/16K)×(32位/8位)=16(⽚)每4⽚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13-A0作为⽚内地址,⽤A15 A14经2:4译码器产⽣⽚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2)根据已知条件,CPU在1us内⾄少访存⼀次,⽽整个存储器的平均读/写周期为,如果采⽤集中刷新,有64us的死时间,肯定不⾏;所以采⽤分散式刷新⽅式:设16K×8位存储芯⽚的阵列结构为128⾏×128列,按⾏刷新,刷新周期T=2ms,则分散式刷新的间隔时间为:t=2ms/128=(s) 取存储周期的整数倍s的整数倍)则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发⽣的⽰意图如下可见,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为tMAXt MAX=×2-=(µS)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遍所需时间为tRt R=×128=64 (µS)4.有⼀个1024K×32位的存储器,由128K×8位DRAM芯⽚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就是它所能执行的指令集合。

2.以助记符形式表示的计算机指令就是它的汇编语言。

3.按长度分,MCS-51指令有)一字节的、二字节的和三字节的。

4.在寄存器寻址方式中,指令中指定寄存器的内容就是操作数。

5.在直接寻址方式中,只能使用八位二进制数作为直接地址,因此其寻址对象只限于内部RAM 。

6.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其“间接”体现在指令中寄存器的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

7.在变址寻址方式中,以 A 作为变址寄存器,以 PC 或 DPTR 作基址寄存器。

8.在相对寻址方式中,寻址得到的结果是程序转移的目的地址。

9.长转移指令LJMP addr16使用的是相对寻址方式。

10.假定外部数据存储器2000H单元的内容为80H,执行下列指令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80H 。

MOV P2,#20H
MOV R0,#00H
MOVX A,@Ro
11.假定累加器A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
1000H: MOVC A,@A+PC
后,把程序存储器 1031H 单元的内容送累加器A中。

12.假定DPTR的内容为8100H,累加器A的内容为40H,执行下列指令:
MOVC A,@A+DPTR
后,送入A的是程序存储器 8140H 单元的内容。

13.假定(SP)=60H,(ACC)=30H,(B)=70H,执行下列指令:
PUSH ACC
PUSH B
后,SP的内容为 62H ,61H单元的内容为 30H ,62H单元的内容为
70H 。

14.假定(SP)=62H,(61H)=30H,(62H)=70H。

执行下列指令:
POP DPH
POP DPL
后,DPTR的内容为 7030H ,SP的内容为 60H 。

15. 假定已把PSW的内容压入堆栈,再执行如下指令:
MOV R0,SP
ORL @Ro,#38H
POP PSW
实现的功能是(修改PSW的内容,使F0、RS1、RS0三位均为1)。

16. 假定(A)=85H,(R0)=20H,(20H)=0AFH,执行指令:
ADD A,@R0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34H ,CY的内容为 1 ,AC的内容为
1 ,OV的内容为 1 。

17. 假定(A)=85H,(20H)=0FFH,(CY)=1,执行指令:
ADDC A,20H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85H ,CY的内容为 1 ,AC的内容为 1 ,OV 的内容为 0 。

18. 假定(A)=0FFH,(R3)=0FH,(30H)=0F0H,(R0)=40H,(40H)=00H。

执行指令:
INC A
INC R3
INC 30H
INC @R0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00H ,R3的内容为 10H ,30H的内容为 0F1H ,40H的内容为 01H 。

19. 假定(A)=56H,(R5)=67H。

执行指令:
ADD A,R5
DA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23H ,CY的内容为 1 。

20. 假定(A)=0FH,(R7)=19H,(30H)=00H,(R1)=40H,(40H)=0FFH。

执行指令:
DEC A
DEC R7
DEC 30H
DEC @R1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0EH ,R7的内容为 18H ,30H的内容为
0FFH ,40H的内容为 0FEH 。

21. 假定(A)=50H,(B)=0A0H。

执行指令:
MUL AB
后,寄存器B的内容为 32H ,累加器A的内容为 00H ,CY的内容为0 ,OV的内容为 1 。

22. 假定(A)=0FBH,(B)=12H。

执行指令:
DIV AB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0DH ,寄存器B的内容为 11H ,CY的内容为
0 ,OV的内容为 0 。

23. 假定(A)=0C5H,执行指令:
SWAP A
后,累加器A的内容为 5CH 。

24.执行如下指令序列:
MOV C,P1.0
ANL C,P1.1
ANL C,P1.2
MOV P3.0,C
后,所实现的逻辑运算式为。

25.假定addr11=00100000000B,标号qaz的地址为1030H,执行指令:
qaz:JMP addr11
后,程序转移到地址 1100H 去执行。

26.假定标号qaz的地址为0100H,标号qwe值为0123H(即跳转的目标地址为0123H),应执行指令:
qaz:SJMP qwe
该指令的相对偏移量(即指令的第二字节)为 0123H—01002H=21H 。

27. DPTR是MCS-51中惟一一个十六位寄存器,在程序中常用来作为MOVC指令的访问程序存储器的基址寄存器使用。

28. 在MCS-5l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访问程序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数据存储器提供地址。

29. 在位操作中,能起到与字节操作中累加器作用的是 CY或进位标志位。

30. 累加器A中存放着一个其值小于等于127的8位无符号数,CY清“0”后执行RLCA指令,则A中数变为原来的 2 倍。

(二)选择题
1. 在相对寻址方式中,寻址的结果体现在
(A)PC中(B)累加器A中(C)DPTR中(D)某个存储单元中
2. 在相对寻址方式中,“相对”两字是指相对于
(A)地址偏移量rel (B)当前指令的首地址
(C)当前指令的末地址(D)DPTR值
3.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指定寄存器中存放的是
(A)操作数(B)操作数地址(C)转移地址(D)地址偏移量
4. 对程序存储器的读操作,只能使用
(A)MOV指令(B)PUSH指令(C)MOVX指令(D)MOVC指令
5. 必须进行十进制调整的十进制运算
(A)有加法和减法(B)有乘法和除法(C)只有加法(D)只有减法
6. 执行返回指令时,返回的断点是
(A)调用指令的首地址(B)调用指令的末地址
(C)调用指令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D)返回指令的末地址
7. 下列指令中与进位标志位CY无关的指令有
(A)移位指令(B)位操作指令(C)十进制调整指令(D)条件转移指令
8. 可以为访问程序存储器提供或构成地址的有
(A)只有程序计数器PC (B)只有PC和累加器A
(C)只有PC、A和数据指针DPTR(D)PC、A、DPTR和堆栈指针SP
9. 以下各项中不能用来对内部数据存储器进行访问的是
(A)数据指针DPTR (B)按存储单元地址或名称
(C)堆栈指针SP (D)由R0或R1作间址寄存器
10. 若原来工作寄存器0组为当前寄存器组,现要改1组为当前寄存器组,不能使用的指令是
(A)SETB PSW.3 (B)SETB DOH.3 (C)MOV PSW.3,l (D)CPL PSW.3
11. 不能为程序存储器提供和构成地址的有
(A)PC (B)A (C)DPTR (D)PSW
12. 执行以下程序段
MOV SP,#3AH
MOV A, #20H
MOV B, #30H
PUSH ACC
PUSH B
POP ACC
POP B
后,A和B的内容为
(A)20H,30H (B)30H,20H (C)3AH,30H (D)3AH,3AH
13. 假定(A)=83H,(R0)=17H,(17H)=34H,执行以下程序段
ANL A,#17H
ORL 17H,A
XRL A,@R0
CPL A
后,A的内容为
(A)CBH (B)03H (C)EBH (D)C8H
14. 执行以下程序段
MOV R0,#data
MOV A,@R0
RL A
MOV R1,A
RL A
RL A
ADD A, R1
MOV @R0,A
后,实现的功能是
(A)把立即数data循环左移3次(B)把立即数data乘以10
(C)把data单元的内容循环左移3次(D)把data单元的内容乘以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