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意(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意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结合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些创新的教学创意。
1. 教学内容创新(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趣味性实验。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有趣的生物实验,如“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制作泡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前沿科技,拓展学生视野。
将一些生物科技前沿内容引入课堂,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让学生了解生物科技的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3)注重跨学科整合。
将生物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相结合,如与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创新(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结合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创新(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也关注学生的实验成果,如实验报告、作品等。
(2)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多元化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实验操作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访谈、观察等非正式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开发校本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具有特色的生物实验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2)丰富实验器材来源。
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创新教案(优秀6篇)

初中生物创新教案(优秀6篇)初中生物创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严谨性、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
二、实验选题1.贴近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研究植物的生长、人体的生理功能等。
2.注重基础:注重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观察细胞的结构、探究遗传与变异等。
3.突出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生态瓶的制作等。
4.注重创新: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生态循环系统等。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为学生提供实验的理论依据。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细胞呼吸的原理等。
2.实验步骤:详细阐述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例如,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等。
3.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计算植物的光合速率、制作柱形图分析实验结果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例如,使用仪器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实验药品要妥善存放等。
2.严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克服实验过程中的马虎行为。
例如,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遵守实验纪律等。
3.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合理使用实验药品、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五、实验评价与反思1.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例如,分析自己在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等。
生物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创新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基于生物的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生物的研究和利用,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方法和途径,促进生物科技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1. 天然材料的生物创新利用实验:选择一种天然材料,如蜡状物、植物纤维等,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改造与利用,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例如,将蜡状物与微生物结合,制备出具有吸附污染物能力的生物纤维材料。
2. 新型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实验:选取一种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多糖等,通过改变其结构和性质,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和应用价值的材料。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结合,制备出导电性能较好的生物材料,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3. 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优化实验:基于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信号转导机制,设计并构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
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监测和测定,实现对生物体和环境的精确监测和预警。
例如,利用嗅觉受体和荧光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气体传感器,用于有毒气体的检测和监测。
4. 生物酶的改造与应用实验:通过对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酶进行改造,以扩展其在生物催化和生物修饰领域的应用。
例如,通过构建突变株,改造酶的底物特异性和催化效率,实现对特定底物的高效转化。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和进展;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并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操作:a. 准备试样和反应体系: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天然材料或生物材料,并配制适当的反应体系。
b. 变量调控:根据实验目的,调整实验中的关键变量,如温度、pH值等。
c.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5. 结果总结与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计划范本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计划范本【—创新实验教学计划】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动手*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是初中教学计划。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的认识和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初一生物试题之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初一之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淀粉可以看作是葡萄糖的高聚体。
淀粉除食用外,工业上用于制糊精、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等,也用于调制印花浆、纺织品的上浆、纸张的上胶、*物片剂的压制等。
实验题:(除最后一空2分外,每空均1分,共8分)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般正确的应该是()a.左眼望着目镜,右眼闭着b.右眼望着目镜,左眼闭着c.右眼望着目镜,左眼睁开d.左眼望着目镜,右眼睁开2.一台显微镜的目镜有5×、10×、16×的三个,物镜有10×、40×,这台显微镜能将图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一、设计目标:1.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2.掌握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鲜活植物(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2.高锰酸钾溶液;3.光合色素提取液(乙素、甲素等);4.酒精灯、试管、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收集不同种类的鲜活植物,用隔音幕布遮挡植物,使其暗处静置2天,以消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施实验:(1)提取叶绿素:将被遮挡的植物中的叶片剪下,放入试管中加入酒精,并加热,再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制备高锰酸钾溶液:用烧杯称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直到所加的高锰酸钾全部溶解。
(3)植物光合速率测定:-取一定的摄氏滴管球菌从水龙头放入溶液中,将碘液滴到人体物健前大量滴到下温馨后察,比方说人,水族馆等不同地方在进行3天左右的观察。
-浸泡于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叶片变色,记录变色时间;-此时,取一片报纸,将其中的一小块剪下,覆盖在叶片上既亏心涨,记录下覆盖报纸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移开报纸,记录叶片恢复颜色的时间;-多次实验,记录并计算每次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多次实验,记录并计算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统计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下叶片变色时间的数据,并绘制折线图分析数据;2.统计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下覆盖报纸的时间和叶片恢复颜色的时间的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分析数据;3.统计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数据,并绘制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1.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高,叶片变色时间越短,光合速率越低;2.放置覆盖报纸的时间越长,叶片恢复颜色的时间越长,光合速率越低;3.光照强度越高,光合速率越高。
六、实验总结与延伸: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还提高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七、创新实验的优点及不足
1、低成本,生活化:实验器材少且来源于生活,便于学生在课 后自备实验材料,验证不同种子的呼吸作用,可充分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更简洁,更环保:虽然是三实验合一,但是实验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效果更明显,而且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可以重复使 用不浪费。
谢 谢!
3、更直观、更科学:一套装置验证了四个实验现象,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了热量
不足点:
实验时间长,没法在10分钟时间内展示整个实验过程,但 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值得推广、也能推广的创新实验,所以 我和我的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们的实验教学有帮助, 谢谢!
四、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五、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及装置
萌发黄豆种子、 炒熟黄豆种子、 大小塑料瓶各2个、 澄清的石灰水适 量、带有阀门输 液管2根、小烧杯 2个、蜡烛2根。
六、实验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实验: 将两个大塑料瓶分
别编号为甲、乙,在实 验开始前一天,用镂空 的小塑料瓶装入萌发的 种子100g套在甲瓶内; 用另一个镂空的小塑料 瓶装入炒熟的种子100g 套在乙瓶内,盖上带有 探针式温度计的瓶塞, 检查气密性。
贵州省贵州省第九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 能创新大赛活动(初中生物组)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初 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我和我的老师对这 节内容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我们的 创新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有机物彻底分解时所发 生的物质变化的直观认识。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叶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植物叶子样本(例如:植物叶片、显微镜)
2. 水平切片刀、手套
3. 显微镜玻片和载玻片
4. 布片和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叶子样本: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子取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工作台上。
2. 制作叶子横切片:戴上手套,使用水平切片刀将植物叶子横切成薄片。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一个叶子横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后用另一个载
玻片盖住,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学生可以调节显微镜镜头来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
4. 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让学生观察叶子上的不同细胞结构,如表皮细胞、气孔、叶脉等。
5. 讨论叶子的功能:通过观察叶子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
用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的
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
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
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
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数完毕。
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八、自我评价
本实验编排成课内演示实验,能让学生在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如何开展实验,同时也培养了关注自身以及他人身体健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