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合集下载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8、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去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有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生活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的学堂上学读书。外公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完不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时问,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了。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家规,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的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作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的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我自己,应该也按照规矩,挨二十大板才成。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皂甫绩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了,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正错误精神感动丁。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下养成的信守诺言、用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巾享有很高的威望。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

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

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仁爱
仁爱
2. 永新善歌养士风
永新善歌是江西永新的民间歌谣。相传唐末五代时江西永新人欧阳修曾作过《庐陵竹 枝歌》,影响颇大。后来文天祥在永新登岸西行时听到乡民唱此歌谣时很受感动写下 了《过永新》的诗篇:"禾麻白骨是吾乡……父老不闻三世事……悠悠千载永新名。" 表达了他对永新乡亲的无限怀念之情。自此永新善歌便流传开来并形成了"禾苗麻秡 白如雪"的独特风格和"娇儿睡在怀中哄"的演唱形式以及"久不唱歌忘记声"的善歌传 统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孝道
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 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 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 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 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是西汉社会稳定和强盛的治世
忠诚
忠诚
忠诚
1.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公元前6年),字子卿。苏 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宁死不屈不受利诱。单于见苏武一身正气凛然不屈就命人将苏武 押送到北海去牧羊用这种办法逼迫苏武屈服。苏武手持汉朝符节过了数年后汉朝又派 使者来匈奴探望苏武并带上一件乐器一张弓和一足箭以表明汉朝仍未忘记苏武并准备 接他回国。匈奴单于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苏武的态度有所改变但苏武仍不忘故国不辱使 命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最新)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最新)

【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篇二】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颜真卿是唐代名臣。

他深明大义、志节凛然,是一位忠义之士。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自立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心。

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十分愤怒,大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士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生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一、尊老爱幼1. “孔融让梨”- 故事内容: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的父亲拿了一盘梨,让孔融先拿。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孔融回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体现的美德:这个事例体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幼弟的美德,这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年幼者,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2. “黄香温席”- 故事内容: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

”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_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
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
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
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
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
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
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
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
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
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
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
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
更绝伦足可矜。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
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