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赋比兴微课脚本
《诗经》“赋比兴”研究综述

《诗经》“赋比兴”研究综述一、《周礼·春官》中的“赋比兴”“六诗”之称最早见于《周礼》。
《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而“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 以役大师。
”这里的“赋比兴”,从文本分析,是和“风雅颂”相并列的一种“诗”,也就是说是一种诗歌的题材。
二、《毛诗·大序》后的“赋比兴”《毛诗·大序》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里我们似乎不能从此看出诗歌体裁的意思,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从此之后,历朝历代关于“赋比兴”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言之,有以下三种解释的视角:政治视角、情感视角、技巧视角。
现在我们从汉至清这一历史时期关于“赋比兴”的论述,加以梳理。
1.政治角度第一种角度试图从儒家的政治观点出发,将“赋比兴”看成是表达政治观点、态度的一种方式。
郑玄在注释《周礼》之六诗时说: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也。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
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
这里郑玄将“赋比兴”和政治、教化、美刺结合起来,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
唐代孔颖达发展了郑玄的见解,并且进一步解释说:“赋”云“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其言通正、变,兼美、刺也。
“比”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谓刺诗之比也。
“兴”云“见今之美,取善事以劝之”,谓美诗之兴也。
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赋”者,直陈其事,无所避讳,故得失俱言。
“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三、兴
兴是《诗经》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或其它 场景的描写,来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周南·桃夭》中的“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和美丽,引出 诗人对女子出嫁的祝福和美好愿景。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 比兴
01 一、赋
03 三、兴
目录
02 二、比 04 参考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艺术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次演示试就《诗经》 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比”“兴”作一简要阐述。
一、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将所要叙述的事件、人物、 景物等,平铺直叙,不增减,不夸张,不隐匿,不修饰。如《七月》这首写农家 生活的长篇叙事诗,将农家的艰辛生活和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像串糖葫芦一样 地摆在读者面前。开头两章:“七月亨西星,八月剥枣栗。十月凿冰冲,……女 执筐,妇负筐,往拾田螺;谨夙夜,以饱我士女。”
三、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他 物”和所咏之辞必须是有某种或相关性的事物或情感。“兴”往往与“赋”一起 使用,共同形成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在《诗经》中以动物喻人、以物喻情的 情况随处可见。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鸠鸟的和鸣声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的盛开和鲜丽引出对新娘美丽贤淑的赞颂;《采 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以野草的茂盛兴起士兵 思家的忧愁;《采采》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采 摘不到筐子里的野菜兴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等等。《诗经》中的“兴”这种艺术 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和启示。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第一篇:诗经中的赋比兴诗经中的爱情诗《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
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
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
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jiū窈窕淑女yaǒtiaǒ君子好逑ho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赋比兴手法在《诗经》的运用

赋比兴手法在《诗经》的运用《诗经》,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啊!其中赋比兴的手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诗歌艺术的大门。
先来说说“赋”。
这“赋”呀,就像是直白的倾诉,把心里想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比如说《卫风·氓》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多直接,没有拐弯抹角,就把那男子憨厚的样子和前来的目的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
这不就像咱们跟好朋友聊天,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嘛!再讲讲“比”。
“比”就像是给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让它更加吸引人。
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把美人的手、皮肤、脖子、牙齿分别比作嫩草芽、凝结的油脂、天牛的幼虫、瓠瓜的籽,一下子就让这美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咱们眼前。
这难道不像我们形容一个东西,说它像啥像啥,然后就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样子?最后聊聊“兴”。
“兴”就像是一阵春风,轻轻吹开诗歌的花朵。
比如说《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欢快地叫着,然后引出了后面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春天的花开了,心情好了,就想起了好多美好的事儿。
你想想,要是没有赋比兴,《诗经》还能这么美,这么让人陶醉吗?就像做菜没有调料,能好吃吗?《诗经》里的那些爱情、劳动、战争,要是没有赋比兴的点缀,能这么生动,这么让人感同身受吗?赋比兴的运用,让《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它们有的明亮直接,有的含蓄委婉,有的充满想象。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有时简单直接,有时需要点暗示,有时又得靠想象。
咱们读《诗经》,感受赋比兴的魅力,不就是在和古人对话,领略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吗?这不就像穿越时空,和他们手拉手一起漫步在诗歌的花园里吗?所以说啊,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那可真是妙不可言!让《诗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欣赏!。
3.7第12课《诗经》的“思无邪”“赋比兴”-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从具体诗句来说,《关雎》首章“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序曲, 要读得平静。“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 读,显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第二章“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 似有叹息的心事来。第三章“琴瑟友之”,抒情主 人公与心爱的姑娘弹着琴共同娱乐的时候,是很高 兴的。这一句调子应该上扬一些,读出一种欢欣愉 悦的心情来。同时,“琴瑟友之”的“友”字要重 读。
渐入诗韵
(3)总结语言,体会特点。 重章叠句的写法。以《关雎》为例: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笔)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以《蒹葭》为例: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坻/沚)。
质疑探究
(2)关于《蒹葭》。 长期以来,人们对《蒹葭》主题的解读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这直接导致了对诗中“伊人”形象的多 重理解。《蒹葭》真的是一首爱情诗吗?“伊人” 究竟为何人?
《蒹葭》是一首爱 情诗,“伊人”就 是自己所爱的人。
《蒹葭》是一首 理想抒情诗, “伊人”为社会 理想。
《蒹葭》是一首政治 抱负诗,“伊人”为 贤能的人。
参悟比兴
2.品读比兴,细感诗情。 (1)还原情景,感触爱意。 通过想象,还原两首诗开头所描绘的情景。
《关雎》: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 嬉戏,发出悦耳的和鸣。——运用“比 兴”手法,以河洲上雎鸠鸟关关鸣叫求 偶的行为喻指“君子”对“淑女”的殷 切盼望和追求。
《蒹葭》:以水、芦苇、霜、露等意 象渲染出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营 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 境 。 —— 以 秋 景 起 兴 , 引 出 全 诗 对 “伊人”的追求,烘托了抒情主人公 求之不得的怅惘、忧伤心情。
《诗经》二首优秀教案

《诗经》二首《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诗歌305总集。
内容:风雅颂形式:赋比兴(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反复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民间乐歌雅宫廷乐歌颂宗庙乐歌和舞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木兰辞》中用“赋”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比是以彼物写此物,分为比喻和比拟。
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兴:即起兴,在文章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后来发展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的意义)鱼靠水,箭靠弓,打仗要靠毛泽东;鸟靠林,树靠根,打仗要靠新四军;船靠舵,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
氓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教学过程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通假字: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非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假字古今异义将子无怒愿,请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多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爱情诗中的赋、比、兴手法

简论《诗经》爱情诗中的赋、比、兴手法《诗经》中的风诗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爱情生活的篇章。
“无郎无姐不成歌”,这情形古今并无二致。
南宋朱熹曾经说过:“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诗集传序》)《诗经》中的许多爱情诗,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在爱情发展道路上各种不同的典型情感,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写出了他们在热恋过程中的感情波澜,其中也有思妇之情,弃妇之怨,还有男女双方对亡夫亡妻的深沉悼念。
凡属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忧喜得失,都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毫不掩饰的反映。
这些爱情诗,大都诚挚、朴素、健康,洋溢着浓郁的泥土芬芳,充满了热烈的生活气息,内容清晰,情思优美,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些原始牧歌式的爱情诗,或炽热、或倩巧、或凄惋、或柔媚、风格多样,秀姿纷呈,是《诗经》中最具异彩、最有美趣、最富魅力的篇章。
《诗经》中的爱情诗,因题材内容不同,表现角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在相互自然的总风格之下,又有刚健直率、委婉含蓄、言约意远等多种风格,但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是古代研究《诗经》,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总结,体现在爱情诗中也是如此。
但历来对这三种手法的解释区分,众说纷纭,似有看重比兴手法而轻赋体之意。
大概是因为照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为“直陈其事”不如比兴手法形象含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容易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能加强诗歌形象的空灵感。
其实,用现代眼光来看,“赋”本质上是一种铺陈,一种叙述,更带有散文化的特征。
在《诗经》爱情诗中,“赋”的手法用得较多,既直陈其事,也叙物言情,有的甚至通篇用“赋”,不借“比”“兴”。
《郑风·溱洧》生动地描绘了三月上已之辰,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约游春,嬉戏谈爱的情景。
全诗用赋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的地点、景物、对话和动作,形象生动,情节曲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就是诗人在抒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激情 时,采取直叙或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也就 是陈述铺叙,直论其事,形容铺叙,不加曲 折。
赋
例如:《诗经 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用赋的手法,叙述男子向女子求婚。
《狼爱上羊》歌词
北风呼呼的刮
雪花飘飘洒洒 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 这匹狼他受了重伤 但他侥幸逃脱了
这种兴中含比,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表达效果。
比的作用小结: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便于人们 联想和想想。
兴:朱熹说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先言 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 情感。
兴
Hale Waihona Puke 歌词: 天不下雨天不刮风 天上有太阳 妹不开口妹不说话 妹心怎么想
又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救它的是一只羊
……
《孔雀东南飞》中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小结: 铺叙的表达效果是淋漓尽致,酣畅达意。
比:就是朱熹笔下“以彼物比
此物”,用浅显常见的事物 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 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
比
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氓》中“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