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PPT课件
赋比兴ppt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阀 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 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 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读 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 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 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 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 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 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 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信天游中的比兴
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就属哥哥好 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来了共产党 满天的星星比不上月亮明,满村的后生就数三哥哥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 曾见我后退一步。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 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 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 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 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天气热得像个笑话,日子过的像句废话 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
挂!
-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狗就是狗,可人有的时候不是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人生像是个碰碰车,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三、兴
兴是《诗经》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或其它 场景的描写,来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周南·桃夭》中的“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和美丽,引出 诗人对女子出嫁的祝福和美好愿景。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 比兴
01 一、赋
03 三、兴
目录
02 二、比 04 参考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艺术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次演示试就《诗经》 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比”“兴”作一简要阐述。
一、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将所要叙述的事件、人物、 景物等,平铺直叙,不增减,不夸张,不隐匿,不修饰。如《七月》这首写农家 生活的长篇叙事诗,将农家的艰辛生活和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像串糖葫芦一样 地摆在读者面前。开头两章:“七月亨西星,八月剥枣栗。十月凿冰冲,……女 执筐,妇负筐,往拾田螺;谨夙夜,以饱我士女。”
三、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他 物”和所咏之辞必须是有某种或相关性的事物或情感。“兴”往往与“赋”一起 使用,共同形成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在《诗经》中以动物喻人、以物喻情的 情况随处可见。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鸠鸟的和鸣声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的盛开和鲜丽引出对新娘美丽贤淑的赞颂;《采 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以野草的茂盛兴起士兵 思家的忧愁;《采采》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采 摘不到筐子里的野菜兴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等等。《诗经》中的“兴”这种艺术 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和启示。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的运用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如《七月》便是运用赋的手法,叙述了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
在《诗经》的整个表达体系中,赋往往起到铺垫的作用。
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是比和兴的基础.
比在《诗经》中运用也十分广泛。
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小雅•鹤鸣》;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的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别用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
兴在《诗经》中的运用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
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
如《小雅·鸳鸯》中的“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两句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
诗经写作手法 赋比兴.ppt

《诗经》中的赋
• 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 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襭之。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 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 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 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 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 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 歌,犹有此遗风云。
•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 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 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 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 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 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 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 道。
《诗经》中的比
• 《诗经》的比喻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用朱熹的解释,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 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 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 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ppt课件

心”,属典型的“兴”的手法。其它如《周南.关 睢》,
8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赋者,‘铺’ 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 是通过客观事物的描绘与叙述,以表 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创作方法。
如《诗经·豳风·七月》,全诗均用赋体。
13
《卫风·硕人 》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 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
11
从形象和情意的关系来看: 一、“兴”是诗人先看到外物,由此引发心
中情意。它的感发层次是:由“物”及“心” (物→心)。 二、感发性质为全凭直觉的触引,并不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理性的安排。
12
赋
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 陈今之政教善恶。”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也。”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3
兴
《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
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
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 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 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 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 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
《诗经》的艺术成就精讲课件

• 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 如《关睢》《郑风·野有蔓草》《周南·桃 夭》 • 在《诗经》中,又常常是比兴兼用。
• 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极大地 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成为中 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 现形式,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 特征。特别是比兴的运用,往往能收 到言近旨远,含蓄有效的艺术效果, 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 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二)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 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 • 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 言较多; •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较多,大雅和颂中则较 少; • 国风中有许多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 生动性,而雅、颂中则较少。 •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雅乐”的威仪 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体现了新声的自由 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诗经》的艺术成就
• • • •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诗经》的章句形式 四、《诗经》的语言韵律
Hale Waihona Puke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 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 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 的创作精神。 •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长河的源头, 它确立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原则和方 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诗经》的语言韵律
(一)丰富、准确、生动、形象、朴素、自 《诗经》中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应有三百七十三种之多。学 诗确实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 然而富有韵律美的语言。 《诗经》运用动词和 形容词也极丰富、生动、准确。如《芣苡》中有“采”、 • 用词方面: “有”、“掇”、“捋”、“袺”、“襭”六个不同的动词 •如 “烈烈” 、“业业”、“翼翼” 、“依依” 、“霏 写妇女采摘野菜时的动作,极细微地描写了其劳动过程,生 • ①词汇丰富。 霏”、“迟迟” 等 动地描绘了妇女们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 •参差、踊跃、栗烈;委蛇、差池、绸缪、栖迟;隔字双声叠 • ②“重言”(叠字)层出不穷。 韵:如切如磋、爰居爰处 • ③“双声”、“叠韵”广泛运用。 • ④语气词的运用引人注目。 • 使用双声、叠韵、叠字词语,增强了作品 的形象感和音乐美。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 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 纯用赋法。
《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 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 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 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 以美感。
《垓下歌》项羽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项羽决绝,敷陈其事的 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 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 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刎乌江写实,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赋比兴手法
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 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 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 说的正文。
赋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
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 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 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兴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
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 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如林岫的《母牛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 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 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
• 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 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
兴
•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 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 如烂漫的桃花(《桃夭》)、和鸣的雎鸠(《关 雎》)、猗猗的绿竹(《淇奥》)、皎洁的月亮 (《月出》)等。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觉优美 的诗意。
• 而兴的妙处更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 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关联,它或衬托,或暗喻,给 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 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 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 层淡淡的哀伤。王国维曾经赞誉它“最得风人深 致”,而这正得力于“兴”的妙用。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比
•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运用使 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如《硕人》 连用了六个比喻来夸写女子的美貌:
• 这些新颖活泼的比喻,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回环复沓的章法
• 《诗经》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组成,每章之间常常只更换一 两个字,例如《采葛》: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这首诗三章之间只变换了六个字,其他的语言全都一样。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丽描画地鲜活灵动, 使人几乎有耳闻目睹之感,而这些比喻也 因此被后世不断沿用淫好色的卫庄公 (《新台》)、用美丽的蕣华比喻女子的 容颜(《有女同车》)等,也同样贴切逼 真。
这就是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是民歌中独有的。 民歌大多是即兴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而 《诗经》民歌的语言是洗练的,往往寥寥几句就能表明主 题。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直 接叙写的例子多不胜举
• 《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 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
• 其他如《氓》中弃妇的不幸遭遇、 • 《君子于役》中黄昏时分农家小院的情景、 • 《击鼓》中对家乡妻子的深挚思念以及《溱洧》
中男女相约游春的欢乐等,也都是用赋的手法直 接叙写出来的。
在粗犷尚武的《秦风》中有一首荡 气回肠的恋曲《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国风》民歌中还经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 品德具象化,像下面这样的句子: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 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邶风·柏舟》
• 未见君子,惄如朝饥。《周南·汝坟》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卫风·淇奥》
• 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