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表现手法大全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诗经写作手法 赋比兴.ppt

诗经写作手法 赋比兴.ppt

《诗经》中的赋
• 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 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襭之。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 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 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 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 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 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 歌,犹有此遗风云。
•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 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 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 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 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 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 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 道。
《诗经》中的比
• 《诗经》的比喻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用朱熹的解释,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 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 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 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探析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巨著,它是我国古代赋、比、兴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究《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评估,带您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赋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赋以古代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态和社会风尚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对古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绘。

2. [主题字2],赋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对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进行形象描绘,使抒情诗歌在形象上产生鲜明的视觉效果。

3. [主题字3],古代《诗经》中的赋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具体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和道德风尚,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比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比多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比喻对象,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日常事物的比方,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认识。

2. [主题字2],比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对景物、事物或者人物的比拟,来抒发诗人的感情,突出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主题字3],《诗经》中的比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比拟,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三、兴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兴以古代社会民俗、宗教仪式、节庆等为主题,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主题字2],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对古代社会生活场景、宗教仪式、民间节庆等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诗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意境上产生共鸣。

3. [主题字3],古代《诗经》中的兴通过对古人生活场景、宗教仪式、民间节庆等的形象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出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1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1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1篇)诗经的表现手法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__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总体上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他主要反映了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和压迫、苦于战争和徭役;反映劳动、婚姻、生活、以及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无耻等。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泉、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最早提到“ 赋、比、兴” 的是《周礼-春官》:“ 太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曰兴、日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 这里的“ 六诗” 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

后人将“ 赋、比、兴” 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概念及其演变。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一、“赋”的表现手法:“赋”的本义是贡赋,“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诸侯向天子献上贡赋之时必须开具清单,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受时按清单点收。

贡赋的物品都是祭祀所用,必须一一铺陈,排列于神位之前。

后来,这种物质的排列逐渐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排列。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及思想的古老流传,赋比兴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赋比兴即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及现象与人们心中的思想和感受来定型事物、表
现情感。

以《诗经》中的《子衿》诗句为例:“于彼高冠,彼穷节;彼寝不安,彼心非绝”,便是将物与人之间这种遥远距离,完美呈现出来,令人动容。

以《大雅·大甲》中的诗句“大甲不朽,古今多少”来说,采用大甲之不朽,来比拟古今沧桑,犹如指鹿星火般的盛传。

赋比兴手法由此可见,通过比拟物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使文章的
意境变得深刻耐人寻味。

而其中也折射出诗人之智慧,神奇智拙,或亮丽洁净,或生老病死,娓娓而讲正是《诗经》中传世甚广的典故,每一句比兴也像一棵参天之大树,揘尽诗人的智慧和思想。

赋比兴是《诗经》作品最为显著的特点,它能给读者带来思想的冲击,又能让读者的内心沸腾,朗朗上口。

总之,赋比兴作为《诗经》中最典型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
是作为文学的精粹,流传着万古的气象。

无论是求索,还是追求,《诗经》中的
赋比兴,无一不将竹木石山、云泥雪月以及风雷江河这般意象,与人们对事物本质之向往相对应,以俗语言描绘出极为奥妙精巧的苍茫雄博大气象,普照神州有情人。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其中其中凄凄凄凄潇潇潇潇都是叠字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诗经》的艺术手法PPT课件

《诗经》的艺术手法PPT课件
《诗经》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
职 称:副教授
1
一、赋比兴释义
1、赋 ※郑玄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周礼》注) ※钟嵘: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诗品
序) ※刘勰:赋者,铺也。(《文心雕龙·诠赋》)
2020/9/15
2
※挚虞:赋者,铺陈之称也。(《文章流别 论》)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诗集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 )
2020/9/15
1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周南·桃夭》 )
2020/9/15
12
三、赋比兴的艺术效果
1、赋:洗尽铅华呈素姿(客观呈现),直陈 其事。(位置不固定)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 。 (《斐然集》卷十八)
◆赋: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
2020/9/15
3
2、比
※郑玄:比者,比方于物也。
※刘勰:比者,附也。(《文心雕龙·比 兴》)
※挚虞:比者,喻类之言也。 ※钟嵘:因物喻志,比也 。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诗经课件ppt

诗经课件ppt
诗经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经》简介 • 《诗经》中的诗歌类型 • 《诗经》的主题和思想 • 《诗经》的艺术特色 • 《诗经》的影响和价值
01
《诗经》简介
《诗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起源
起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收集了这 一时期的诗歌总集。
历史背景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那一时 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迁,是研究那一时期历史 的重要资料。
结构特色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诗经》中的诗歌在结构上都非常完整,层 次分明。每首诗歌都有清晰的起承转合,使 得诗歌的整体结构严谨、有序。
运用“比”、“兴”手法
《诗经》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 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刻画形 象。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委
婉,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VS
详细描述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 事物的表现手法;兴是借助其他事物抒发 情感的表现手法。这三种手法在《诗经》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丰富和生动。
03
《诗经》的主题和思想
爱情和婚姻
爱情
描述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以及他们面临的种种困扰和痛苦。
婚姻
涉及婚姻的礼仪、家庭责任、夫妻关系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
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发展。
影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03
诗经中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影响了古代文
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寄托
诗经中的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绘等,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寄托,有助 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例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比”——比喻象征法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 人》)
❖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 或承。(《小雅·天保》)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邶风·柏舟》)
兴——发端联想法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
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扬之水》)
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 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 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 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 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 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 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 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经的表现手法大 全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 《离骚》。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 ,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 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 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文学常识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 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 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
《诗经》“六义”

民间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
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
容作铺垫。
赋———叙述白描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 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 彼南亩,田畯至喜。(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二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 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 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五章)
六月食郁及(艹奥),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 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 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六章) 四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 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 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八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