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的轮渡记忆

合集下载

上海黄浦江游轮:江畔夜景的绝佳视角

上海黄浦江游轮:江畔夜景的绝佳视角

上海黄浦江游轮:江畔夜景的绝佳视角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城市的发展动脉和历史的见证。

在黄浦江两岸,聚集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而在夜晚,当夜幕降临,上海的夜景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而黄浦江游轮则为欣赏这座城市的夜景提供了绝佳的视角。

黄浦江游轮是上海独有的旅游项目之一,乘坐游轮可以舒适地俯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

游轮从一号码头出发,沿着黄浦江顺流而下,航行至五号码头,然后掉头返回。

整个航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是感受上海夜景的理想选择。

坐在游轮的甲板上,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众多地标性建筑的霓虹灯光的美丽景色。

正对着游轮的是东方明珠塔,它高耸入云,宛如一颗闪烁不停的明珠,夜晚的灯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东方明珠塔后面是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大厦,两座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灯光璀璨,像是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沿着黄浦江岸边,可以看到上海的历史建筑群,如外滩的老式欧式建筑、南京路步行街的梅龙镇大楼、威海路的老码头等。

这些建筑物都是上海过去时期的见证,每一栋建筑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而在夜晚,这些历史建筑群因为灯光的点亮而焕发出新的魅力。

除了历史建筑,黄浦江两岸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陆家嘴金融中心是上海的地标之一,这里集聚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

夜晚,金融中心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犹如一座繁忙的都市夜空。

尤其是位于上海中心大厦顶部的“上海之巅”,提供了360度的无死角视野,让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到整个上海的夜景。

除了近距离欣赏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外,黄浦江游轮还提供了美食和娱乐设施,让游客在船上享受愉快的时光。

游客可以在船上品尝到各种上海特色的小吃,如生煎包、小龙虾等,让人大饱口福。

此外,船上还有表演节目,如歌舞表演、魔术表演等,为大家带来娱乐和欢笑。

黄浦江游轮的最佳时间是晚上,这时候的夜景最为迷人。

当游轮起航时,夜幕将缓缓降临,江岸两边的建筑灯光逐渐亮起,整个城市渐渐被夜色覆盖。

昔日的黄浦江火车轮渡__将曾经的繁忙留在江水中

昔日的黄浦江火车轮渡__将曾经的繁忙留在江水中

四季上海2022年11月22日责任编辑张敏蕾执行编辑郭艾琳美编戚佳敏通航仪式热闹非凡黄浦江火车轮渡码头遗址如今只留下了一小段轮渡栈桥,它静静地矗立在江水中,有轮船驶过时,波浪拍打着桥墩,发出阵阵声响。

遗址离岸不远,附近的江滩长满了芦苇和杂草,我本想等退潮时爬上去看个究竟,但发现淤泥比较松滑。

听附近的村民说,经常有人爬到桥墩上钓鱼,也有在桥墩下摸螃蟹的。

资料显示,1959年,位于浦东的上钢三厂发展迅速,正逢浦东工业区开发,铁路运量增长较多,因此,市政府决定兴建吴泾至周家渡的铁路支线,由上海铁勘所设计。

火车过江到底是采取渡轮还是铁路桥?经过反复论证并从当时上海的综合实力出发,最后决定采用火车轮渡的方案。

火车轮渡的西岸为吴泾,东岸为浦东杜行,江面宽约600米。

据我的一位战友回忆,火车轮渡的吴泾码头就建在星火四队的北侧。

当年采用的火车渡轮载重为11OO 吨,长度近70米,可载装12节火车车厢,由江南造船厂专门定制,命名为“浦江号”。

战友回忆说,通航那天,大轮上彩旗满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去观摩,热闹非凡。

“在我的童年,能目睹这一场景,太振奋人心了。

”他说。

渐行渐远的记忆黄浦江两岸的轮渡栈桥设计均采用了单线4孔12米上承钣梁,其中活动跳板梁长度为20米。

靠墩设计采用了宁浦轮渡(南京长江火车轮渡)吸收动能的先进技术。

设计中,结合历史最高水位4.67米及最低水位0.30米,设计成栈桥引向轮渡的最大上坡为43.7‰的轮渡站。

连接黄浦江火车轮渡的是吴周铁路支线,该线自闵行吴泾支线出岔向东,在黄浦江上游连接火车轮渡过江。

西岸在吴泾,东岸为杜行,向北经三林塘至上钢三厂所在地——浦东工业区周家渡。

铁路修建由国家出资,轮渡和码头的建设则由上海市投资。

有熟悉那段历史的网友说,记得当时修建吴周支线时,6000多位家庭妇女及社会青年组成了突击队,参加了路基土方工程建设。

吴周支线轮渡于1961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后因上钢三厂的钢产量减少,每日只有20车皮的运输量,以及轮渡栈桥的桥基设施存有重大隐患,于1962年5月起封闭停用。

上海江边轮渡说说心情

上海江边轮渡说说心情

上海江边轮渡说说心情
1、不开心的时候,就来上海坐轮渡吧!用两块钱的船票和黄浦江治愈你所有的不快乐。

2、遨游整个黄浦江,欣赏下两岸的美景,看看南浦大桥的宏伟,聆听江水拍打的声音,愿每个在沪漂泊的人,都能找到温暖的港湾。

3、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去黄浦江坐轮渡,欣赏上海璀璨的夜景食一碗人间烟火。

看那江水向你涌来,填满你的内心。

4、坐上小轮渡,行走在海上,眼里的风景就是最好的风景,吹吹江边的风,听听浪声,生活不过如此。

5、既然去不了诗和远方,那就去江边走走,坐一坐轮渡,吹一吹江风,只要有欢喜心态,人生处处皆是风景。

黄浦江“市轮渡”的变迁

黄浦江“市轮渡”的变迁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浦东陆续建造了一些大型工厂和工
上海轮渡成为当时整座城市的一条命脉。百万市民过浦
上世纪八十年代,“过江难,难过江”,是当时老百姓的
7点左右,候渡的乘客就早
截至1993年,上海轮渡的年度最高客运量达3.7亿人
100多万人次。每天早晚高峰,百万市民
万人次。
“那时,一到迷雾天,半个上海都瘫痪了。”有市民回忆,
设计中选取富有诗意的伞·荷叶和亭子的设计
渡口周边的工业元素互相呼应。新建轮渡站的屋面
多彩的大桥公园和辽远的黄浦江,公共平台的开放,
不仅,渡口的硬件重新更新,服务内容也有所更新。新
新的码头、新的检票系统,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厕所,
秦皇岛路游船码头 曲线滨江:一种多处出现的设计语言
复兴东路渡口将原先三层建筑仅
22
22 条轮渡投入了日
10多个渡口去年改建完成:来了个“钢铁侠” 去年,
10多个渡口改建完成。其中,为了滨江贯
宁国路----复兴路这一段改建,颇有特色,宁国路渡口历
新建后的宁国路渡口位于杨浦大桥下,紧邻杨浦区滨江
宁国路渡
4层楼房,是上海轮渡员工的培训基地,但是为了
+
与过往所有渡口
黄浦江上共有对江客渡航线 22 条、车渡航线 5 条,
1.4 公里就有一条,年最高
3.7 亿人次,堪称全世界最繁忙的轮渡。 从陆家
20 万人次。上下班的时候轮渡很挤,人特别
80年代陆延线浦西延安东路渡口乘客流量的
年摆渡逃票者被罚款 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是轮渡
1987 年
那天,黄浦江
浦西浦东的巨大落差一度困扰
30 分
5 分钟的车程替代, 轮渡又该何去何从。黄浦

中山码头轮渡作文

中山码头轮渡作文

中山码头轮渡作文
《中山码头轮渡记》
哎呀呀,今儿个咱要唠唠中山码头轮渡这有意思的事儿。

你知道不,有一次我专门起了个大早,就是想去体验一把这中山码头轮渡。

到了码头一看,哇塞,人还真不少呢!我就跟着人群往前涌。

终于上了轮渡,那感觉真的很特别。

站在甲板上,风呼呼地吹着,头发都被吹得乱七八糟的。

我就看着江水呀,一浪接一浪的,江水的颜色有点浑黄浑黄的,还不停翻滚着。

这时候旁边有个小孩在那大叫:“哇,好大的浪呀!”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靠着栏杆看着岸边的景色慢慢后退,那些建筑呀树木呀,都好像在跟我道别似的。

远处还有几只小鸟在飞呢,它们也不怕这轮渡的声音。

我就想呀,这些小鸟可真自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轮渡开了一会儿,到了对岸。

哎呀,感觉这一趟还挺有意思的,虽然时间不长,但就是让我特别难忘。

后来每次想起那次在中山码头坐轮渡的经历,我都忍不住笑出来。

这中山码头轮渡呀,还真是个让人开心的存在呢,啥时候有机会,我还得去坐一坐,再去感受感受那风吹浪打的感觉哟!
咋样,我这中山码头轮渡的事儿说得还行不?哈哈!。

黄浦江的作文

黄浦江的作文

黄浦江的作文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独自漫步在黄浦江畔,江风轻拂,带着水的柔情,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悠远的过去。

记得那是童年时光,我第一次来到黄浦江边。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对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一无所知。

站在江边,我看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听着轮船的汽笛声,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黄浦江的美丽,让我陶醉。

岁月如梭,我在这座城市长大,见证了黄浦江的变迁。

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流淌,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历程。

江的两岸,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如同诗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般,彰显着这座城市的雄心壮志。

漫步在江边,我不禁想起了那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黄浦江,正是这座城市包容精神的象征。

它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

在这条江边,我曾见过深夜仍在拼搏的创业者,也见过清晨练太极拳的老年人。

他们在这条江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黄浦江的夜,美得如同一幅画。

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人间仙境。

我站在江边,耳边传来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诗意。

正如诗人杜甫所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在这片江景之中,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流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黄浦江,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从昔日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这条母亲河的滋养。

正如歌中所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黄浦江,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

回望过去,我感慨万千。

黄浦江,见证了我国的发展,也陪伴着我成长。

在这里,我学会了拼搏、进取,也懂得了包容、感恩。

未来的日子,我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前行。

站在黄浦江边,我望着远方,心中默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浦江,愿你永远流淌,见证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见证我们祖国的辉煌历程。

古城墙下的思考古城墙下的思考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古城墙上,我独自一人漫步在这历经沧桑的墙下,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现场没有血迹————上海陆家嘴渡口“一二·一〇”惨祸记实

现场没有血迹————上海陆家嘴渡口“一二·一〇”惨祸记实
难怪这一消息传向全国,许多外地人都难以置信。事件发生后数日,笔者的一个朋友
到深圳去出差,一位广东朋友问他,你们上海人怎么啦?这么玩命干啥啦?他一时难以解
释清楚,就说,快到年底了,迟到就要敲掉一年的全勤奖。一年的全勤奖多少钱啦?广东
朋友问。有多有少,各厂不同,他
回答说,有的厂高的要发20元。20元?广东朋友不胜惊异,伸出两个指头乱晃。也难怪他
乘客上船时走路打滑,因为浦江落潮时,伸向江里的浮桥最大斜度要超过45度。浮桥上搭
着遮阳挡雨的天棚,有点像卡车的顶篷,隔1米左右,矗着一根“一”形的铁杆,上面盖着
浅黄色的塑料瓦。铁杆的横杆是三角铁,竖杆是圆铁,角铁与顶棚之间有5厘米左右的空隙
,天棚高近3米。进口浮桥两侧是两座出口浮桥,宽度要比进口浮桥窄一些,上面也设有顶
以求的目标。进了这所学校差不多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高等学府。沈烨的家原来住在浦西的
卢湾区,一家四口只有10平方米的住房。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浦东,面积增加到26
平方米,宽敞了许多,但沈烨却宁愿天天起早摆渡过江,“格致”毕竟牌子老。沈烨的成
绩在班里属于中上。她并不满足,仗着身高力壮,加入了学校的排球队,该队连续两年获
。当渡船靠岸,下客完毕后,这门就会打开。当渡船上客结束,将启动时,铃声骤响,这
门就关上。然后渡船关门,启航。
渡口外是一条100米左右的通道,很窄,只有两车道.路两边一面是立新船厂的高高的
围墙,另一面是毛纺厂仓库的竹篱笆墙。这段路,有点像人体中的直肠,又细又短,到了
这里,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了。在这段路的顶端,便是81路、82路的终点站了。在平
着她上了82路公共汽车。
在这些赶早班轮渡的乘客陆陆续续出门的时候,雾网也悄悄地张开了。那天的雾属于辐射

航海科普——大船上的汽笛

航海科普——大船上的汽笛

大船上的汽笛“呜……,呜……。

”每当靠在码头上客轮、货轮启航时都会拉响气笛。

浑厚、雄壮的笛声对天长吼,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唯恐人家不知道她存在似的。

从小住在黄浦江边上不远的地方。

无论是冰封河床的严冬腊月;还是在杨柳飘拂的春天;在清凉黎明的夏天;在满地黄金色的秋天,我总能躺在床上从房屋的窗隙中听到黄浦江上航船的汽笛声,我站在空旷的地方还可以看见黄浦江上航船的桅杆在移动。

黄浦江上的轮渡小时候到市区去游玩,我最喜欢站在轮渡驾驶台下面,看轮渡驾驶员拉响启航的笛声。

接着驾驶员启动机器,轮渡发出一阵机器的轰鸣,再接着驾驶员拨动了操纵杆,渡船渐渐地移出了码头开向对面码头。

那时我觉得笛声就是开动轮渡的动力,如果轮渡不响船笛,这船永远不会动。

我看见驾驶员轻松地拨弄操纵杆就把渡轮开出去了,觉得做轮渡驾驶员好伟大!他居然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轮渡非常听话,乖乖地要去东就去东,决不会向西。

乘在轮渡上,我又会把视线转移到百舸争流的黄浦江面,看见江面系泊在浮筒上和对面江南造船厂码头上的万吨巨轮。

我想当她们起航时是否也会像轮渡一样拉响汽笛,又弄不明白这万吨巨轮是怎样被系泊在江心浮筒上的,想庞然大物的船是怎样开动的?需要多少人才能开动?万吨轮究竟是如何装货的?又怎样航行到海上去的?我的概念中黄浦江不可能通海,因为老师说过海水是咸的,黄浦江水是淡的,如果通了黄浦江,江水也不是咸的吗?我们应该明白的知识,因文化大革命失学而弄不明白了。

然而黄浦江上轮船一直在开,黄浦江上的汽笛还是天天在耳边回响。

因为冥冥之中对船的惦记,命运的安排,我1977年参加高考,我竟然被海运学院航海系录取,在船长、航海家摇篮里变成了婴儿,摇啊摇,摇了四年,我终于成为幼儿踏上了远洋船甲板,成为远洋船驾驶员、最后成为远洋船长。

那些小时候的疑问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海员职业中慢慢地明白过来了。

船舶需要带缆艇协助在黄浦江心系泊浮筒的;船舶靠码头也需要人在码头上为她带缆的;一艘船舶至少需要20多个人才能操纵起来驶出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江上的轮渡记忆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在黄浦江上坐船摆渡,往来于浦东浦西,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即使老上海也很少有人知道,黄浦江上的第一班渡轮是何时起航的。

这要从一个多世纪前说起,上海第一班轮渡是从当年的浦西铜人码头开往浦东的东沟。

第一班渡轮
最初黄浦江上还未有轮渡的开行,只有小舢板往来于两岸。

据上海的史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黄浦江边就有渡口,江面上就漂着舢板、划子。

上世纪初的黄浦江,上海的先民摇划子往来于两岸
大约20世纪前后,上海的近代化、城市化的进程提速了。

1901年,一个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把两辆小汽车开进了上海;1908年3月5日,上海的第一辆有轨电车正式通行了,从静安寺驶向外滩;而上海轮渡起航的日子曾经有个小小的历史误会——据载,1910年的12月5日,是上海黄浦江上第一班轮渡开航的日子。

然而最近有关专家经过考证后发现,历史记载有误。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人按照阴历纪年法,上海黄浦江上第一班轮渡的开航是在满清王朝宣统二年的12月5日,而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是按照阳历的纪年法,所以从阴历换算成阳历的话,上海轮渡第一船开行的日子应该是
1911年的1月5日。

历史误会在100年以后才得到了更正。

对广大乘客来说,黄浦江上哪一天开始有了渡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浦江上一天也不能没有轮渡。

其实黄浦江上第一班渡轮的开航在当年来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在当年的报刊上也没有登载这样的消息。

当年一家从事河流、道路等市政建设的机构,浦东塘工善后局为了接送员工上下班,而租用了一条小轮渡,航线是从外滩铜人码头到浦东东沟。

由于这个单位的员工人数不多,也就顺便让一些需要过江的人上船,收取一点渡费,后来过江的人多了,并且有利可图,就发展成了收费的轮渡。

直到1911年的1月5日,轮渡正式营业,于是这一天就成为了上海轮渡的历史性开端,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历史上的一件小事成就了未来的一件大事。

铜人码头说起当年轮渡的起始点铜人码头,现在早已不复存在,那么当年的铜人码头又在那里呢?
其实铜人码头的得名和英格兰人巴夏礼有关,巴夏礼是英国的外交官,1856年,他代理广州领事时,制造了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5年巴夏礼死于北京。

5年后,南京东路外滩树立起了一个6米多高、背向黄浦江的巴夏礼铜像。

从此,铜像附近的码头就有了“铜人码头”的称谓。

旧时外滩巴夏礼铜像轮渡高速发展期
轮渡使渡江更加的安全和便捷、机械化的水上交通使黄浦江上客流和物流与日俱增,浦西浦东也不再像从前那么疏远了。

民国时期浦东陆家嘴通往浦西北京东路外滩码头
民国时期延安东路轮渡站
1932年从西渡到闵行开辟了第一条车辆渡航线。

那时候,黄浦江东侧满是码头工厂和仓库。

而回望一江之隔的浦西外滩,早已是高楼林立的十里洋场。

1930年的上海,有外资银行27家,无一例外都集中在外滩。

那个年代的上海,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繁花似锦。

轮渡也有了变化。

1947年,官商合办的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是杜月笙。

他拥有浦江上下四十公里范围内的轮渡专营权。

官商合办的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董事长是杜月笙(中)
官方摆渡轮渡在当时的优势非常大,30年代中期那十几艘造得是非常豪华,可以坐五、六百个人,二十分钟一班。

当时每天平均过江的大约人数是四万。

不过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黄浦江上的轮渡还是一个城市上海和另一个乡村上海的链接。

因为浦西已经成为繁华的都市,而浦东还是上海的乡下。

那时黄浦江上摆渡的除了轮渡外,还有小舢板和小木船,它们并驾齐驱了相当长的时间。

当年住在浦东的老上海大都记得,在浦东种的菜
挑到浦西来卖,渡黄浦江有的是乘小舢板的,有时候黄浦江中间大船经过会刮起浪,小舢板遇到浪头会颠簸,危险也没有保障。

以后,1956年,全行业公司合营以后,黄浦江上所有对江轮渡全部归轮渡公司经营,黄浦江上划子,舢板全部不准参加客运业务,因为安全不保证,速度又慢,过一个江要半个小时,要慢慢地摇过去,那个时候轮渡公司开始兴旺起来了。

60年代轮渡月票
在交通繁忙的黄浦江上安全行船是不容易的,头脑中安全第一的那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

再有,一位在轮渡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唐师傅说“因为天不亮就要赶很远的路去上班,每天早晨都要5个闹钟大合唱才能从睡梦中醒过来”。

当年一些在江对面厂里上班的早班食堂师傅都跟第一班船走,要赶去开饭。

第一渡过去的时候,浦东的天还是暗着的。

摄于50年代的旧照
上海轮渡为当年还没有架桥的黄浦江市区段架起了一座座浮桥,成为城市的一条命脉。

它有着巨大的承受力,却一点也不张扬,这就是轮渡的品性。

50年代开始,上海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商业城市,浦东陆续建造了一些大型工厂和工人新村。

黄浦江上的水上交
通更加繁忙了。

上海轮渡作为市内交通和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辟了很多新的航线,渡轮的硬件也开始不断更新。

超负荷的黄金期
轮渡公司黄金季节基本上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那时候每天要运送100多万人来往于浦西浦东,最高的时候有110万一天。

百万市民过浦江
百万市民过浦江,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80年代时,黄浦江上共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车渡航线5条,其中中心城区客渡航线平均间隔1.4公里就有一条,年最高客运量3.7亿人次,堪称全世界最繁忙的轮渡。

从陆家嘴到延安东路外滩的陆延线则是上海最繁忙的轮渡线,一天的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

上下班的时候轮渡很挤,人特别多,上船时都是用奔的,有时候为了抢位子坐会发生纠纷,还要吵上几句。

80年代陆延线浦西延安东路渡口乘客流量的场景
1982年摆渡逃票者被罚款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是轮渡超负荷承担的时期,这也是轮渡的不可承受之重。

1987年初冬的一个大雾天的早晨,陆家嘴轮渡站发生了一起因大雾酿成拥挤踩踏的重大伤亡事故。

拥挤事故那天,黄浦江上一场大雾使本市陆家嘴轮渡站发
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上午9时10分,因大雾而被迫停航四个多小时的陆家嘴轮渡站开始恢复通航,当第三班渡轮上客时,由于大量乘客极度拥挤在轮站浮桥上,争先恐后上船,造成87名乘客被挤倒压伤。

事故发生后,伤员被分送至第一人民医院,仁济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等抢救,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市委副书记杨堤对事故处理、伤员的抢救做了部署。

第二天,政府发出《加强轮渡管理保障乘客安全》的通告。

《通告》规定职工因轮渡停航不能按时上班的,可以比照公假处理。

之后,上海宣布了六条改善上海轮渡的措施。

并计划加快过江大桥和隧道的建设。

昔日喧嚣何去何从
过江难曾经困扰上海人,而当年的过江难问题只靠单一的轮渡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再有承受力的轮渡也不可能承载得了去往浦东的繁华。

记得当年上海流行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同是上海,一江之隔,天壤之别,这是因为黄浦江上仅有轮渡是不行的。

浦西浦东的巨大落差一度困扰着上海这座城市,但渐渐地,当黄浦江上架起大桥,黄浦江底贯通隧道,有了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原先要花费30分钟的摆渡被5分钟的车程替代,轮渡又该何去何从。

黄浦江上先后建成延安路、复兴路等7条隧道架起了南浦、杨浦、卢浦等8座大桥
一个由桥梁,隧道和渡轮组成的立体化的越江交通新格局形成了,昔日拥挤喧嚣的渡口开始越来越冷清了。

在黄浦江上下游十几条航线中,名气最响、影响最大的浦东陆家嘴轮渡站至浦西延安路码头的陆延线,它的前身是民营渡线。

1956年,陆家嘴路辟建,陆家嘴至延安东路码头的陆延线正式通航,并很快成为黄浦江上的主要航线。

到上世纪末,随着小陆家嘴地区整体开发的需要,1999年8月14日,陆家嘴轮渡站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9年8月14日,陆家嘴轮渡站迎来最后一班轮渡
虽然老轮渡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人力货车,还有特种车辆等过江还是要依靠轮渡,而且对广大的乘客来说,乘坐轮渡是岸到岸比较便捷的交通方式。

从80年代每天的轮渡乘客100多万到后来减少到20多万,轮渡虽然再也不是黄浦江上唯一的越江交通工具,但是轮渡仍然是黄浦江越江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博轮渡1911年起航的上海轮渡已行驶了百余年的漫漫历程,而在新的世纪,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上,它开始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上海世博会的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黄浦江两岸布局,这是世博会159年历史
中,唯一的一届渡轮游世博的盛会。

有22条设施一流的世博号渡轮航行于世博园中。

这实际上原本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轮渡一种新的功能定位,那就是游览观光,把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世博会后,这22条轮渡投入了日常的黄浦江摆渡,开启了上海轮渡的新航程。

在很多上海小囡的童年里,是有这样的记忆的,被父母抱在怀里,吹着江风,看着当时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坐一次轮渡几乎抵得上去公园游玩一次的兴奋心情。

人们对于黄浦江有着一种情怀,而只有乘船驶入江心,对母亲河的感情才更能释怀。

浦江两岸的景色是看不够的,而在黄浦江上,我们能找到对于观赏上海这座城市的新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