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大桥
典型桥梁事故案例及教训汇集

典型桥梁事故案例及教训汇集桥梁事故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桥梁事故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提高桥梁建设和维护的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桥梁事故案例及其相应的教训:1.黄浦江大桥事故(中国)黄浦江大桥建于1993年,是中国最长的公路桥。
2024年,一辆超重卡车驶入桥上,导致桥梁坍塌,造成4人死亡。
事故的教训是在桥梁建设中要严格控制车辆的负荷,确保桥梁的结构能够承受各种负荷情况。
2.35W大桥垮塌事故(美国)2024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35W大桥垮塌,造成13人死亡、145人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桥梁设计和维护的瑕疵,导致桥梁的主要支撑结构发生疲劳断裂。
教训是在桥梁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加强对结构的检查和修复,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可靠。
3.莲城大桥事故(中国)莲城大桥是中国福建省的一座公路桥梁,2005年发生的事故导致37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瑕疵,导致桥梁支座的移动和倾斜,最终导致桥梁坍塌。
教训是在桥梁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和支座的可靠性。
4.莫拉克飓风大桥垮塌事故(美国)莫拉克飓风于2024年席卷美国东海岸,导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桥梁垮塌,造成2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是飓风引发的强大风力和水流,超过了桥梁的设计和承载能力。
教训是在建设桥梁时要考虑气候条件,确保桥梁能够承受极端天气的冲击。
这些典型桥梁事故案例提醒我们,在桥梁建设和维护中,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和维修阶段,都必须始终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1.强化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确保桥梁能够承受正常和意外负荷;2.加强对桥梁结构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3.考虑气候因素,确保桥梁能够适应各种极端天气的冲击;4.提高工程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5.加强对桥梁使用者的教育和意识,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桥梁的负荷限制和使用规定。
总的来说,学习和总结桥梁事故案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桥梁的脆弱性和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预防桥梁事故的发生。
横跨黄埔江的上海大桥

松浦大桥松浦大桥位于松江县东南叶榭乡和车墩乡间的黄浦江上,在闵行西渡上游12.5公里处,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197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为配合石化总厂建设,同时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便利两岸交通,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建造首座跨越黄浦江大桥,并辟筑车亭公路。
该桥下层供铁路列车过往,上层为公路行驶汽车。
铁路、公路出正桥后向上游分岔:铁路北接新闵支线,南达金山卫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公路北连北松公路,南通亭枫、南亭公路。
正桥桥型为连续钢桁架结构。
下部结构江中设3墩,共4孔;上部结构为96+112+112+96米,铆接三角形钢桁架连续梁,共长419.6米;中间支点及112米跨端支点均设6米高加劲弦两片;主桁中距6.02米,主桁节间为8米,钢梁宽6米。
桥面纵坡为2‰,桥下通航净空10米。
公路桥设计荷载为汽—20、挂车—100,全长1858.45米。
双车道,桥面宽9米,两侧各设宽1.5米人行道。
公路引桥南北两岸各有22孔,跨径均为32.7米。
桥梁除北岸0~5号桥墩及南岸4~9号桥墩各设半径800米曲线外,其他均在直线上。
直线段以3%下坡,曲线段则为2~3%弯坡竖曲线。
上部结构均为31.7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每跨5片,共220片。
正桥江中3座桥墩为直径1.2米钢管桩基础,上用吊箱围堰修筑高桩承台。
正桥两岸墩及公路铁路共用两岸各3座桥墩,采用直径为1.25米钻孔灌注桩基础。
铁路引桥墩台74座及公路引桥墩台38座,均为直径55厘米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
正桥两端与引桥交接处建有塔楼,桥上设置照明、通讯、水电、提升站等。
桥头周围配有管理房、道路、小广场绿化及码头等附属设施。
松浦大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处设计,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
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为主承建施工。
1974年7月开工。
其中正桥3座桥墩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负责施工,钢桁架由山海关铁路桥梁厂制造;公路、铁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及钢筋混凝土管桩,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南京桥梁厂制造;正桥公路车行道板及人行道板由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和上海市市政工程公司建造。
建筑风格知识:玲珑奇巧的富贵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从黄浦江大桥到埃菲尔铁塔

建筑风格知识:玲珑奇巧的富贵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从黄浦江大桥到埃菲尔铁塔玲珑奇巧的富贵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从黄浦江大桥到埃菲尔铁塔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之一。
而建筑风格则是建筑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风格中,有一种富贵的元素,在建筑中的使用能够展现出奢华、华丽、富贵等特征,这便是“玲珑奇巧”的元素。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玲珑奇巧的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
首先要提到的是黄浦江大桥。
黄浦江大桥是上海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建成于1991年,是中国第一座双层大型公路和轨道交通桥。
黄浦江大桥采用了玲珑奇巧的设计元素,桥面上的两条长龙造型,仿佛在吐着烟雾,极具神韵。
而桥塔则采用了仿古艺术风格,整体呈现出极具古典气息的风貌,在现代建筑史上独具特色。
其次我们来看看恐怖电影中老牌特工詹姆斯·邦德曾多次出现的一个场景——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是该国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它设计的灵感来自东方的文化和风格,让塔楼的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每个部分都显得十分精细,小到细节,大到外形都蕴含了富贵、奢华的元素。
再次,我们要来到国内的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建于1365年,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夫子庙中有很多道观和宫殿,设计风格多为古典、庄严、华贵、富丽堂皇。
建筑内外雕梁画栋的宫殿和丹楼兰阁、礼栈殿、百花徐公楼构成了一座极具中国古典文化与美学精髓的园林建筑。
最后,我们还应该提到广州塔,它高度超过600米,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高塔。
建筑设计采用了玲珑奇巧的技术,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材料上,都充满了富贵的元素,让广州塔成为最具现代化的建筑之一。
总之,玲珑奇巧的富贵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让建筑变得更加华丽、富贵、奢华,极具文化含义和美学价值,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体验到人类的文明和艺术造诣。
上海市黄浦江大桥管理办法

上海市黄浦江大桥管理办法【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发布日期】1991.12.01【实施日期】1991.12.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修改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等68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上海市黄浦江大桥管理办法(1991年12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浦江大桥(以下简称大桥)的管理,保护大桥设施,保障大桥交通畅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跨越黄浦江的桥梁及其附属设施和安全保护区域。
第三条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负责大桥的设施管理、收费管理和养护维修、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市政工程管理处(以下称为大桥管理部门)负责。
公安、海监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管理,并配合大桥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大桥管理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文明服务。
第五条大桥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章养护维修第六条大桥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养护、维修计划,确保养护、维修质量,保持大桥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整洁。
第七条大桥管理部门进行日常养护、维修,应避让车辆运行高峰;作业人员必须穿着安全识别服,夜间作业必须穿着有反光标志的服装;作业车辆须设置反光标志;在施工作业区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安全围栏,并相应设置车道引导标志,夜间应设置黄色频闪警告灯或使用反光安全标志。
第八条大桥管理部门负责对大桥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巡视和检测,定期对大桥安全保护区域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章设施管理第九条未经大桥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占用桥孔或其他设施;不得在大桥桥面及其附属设施上堆物、进行明火作业,或设置临时、永久性构筑物。
第十条在大桥上行驶的车辆发生流漏、散落、飞扬杂物的,由大桥管理部门负责清理。
肇事车辆的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缴纳清理费。
第十一条凡需在大桥及其附属设施上进行各类公用设施维修的单位,应事先向大桥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影响车辆通行的,须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公路)松江区辰塔公路黄浦江大桥接线工程

1总论1.1项目概况规划D30公路北起江苏省界,经嘉定区墨玉路、青浦区山周公路、松江区千新公路、辰塔路,接金山区金廊公路,进入浙江省境内。
D30公路松江境内千新公路、辰塔路北起外青松公路、纵贯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新城西侧,穿越A8公路、沪杭铁路、A15公路,跨越横潦泾,是松江区西部南北向主要通道,也是松江新城的西环线,更是整个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64平方公里内唯一一条南北向干道。
目前,千新公路、辰塔路(沈砖公路~塔闵公路)大部路段均已建成,其余路段(沈砖公路~文翔公路)也正在建设,D30公路(塔闵公路~叶新公路)为已建辰塔路的南延伸线,联系松江区石湖荡、泖港两个工业园区,中间跨越横潦泾(黄浦江上游、Ⅲ级航道),路线走向大体上平行于西侧的A30公路(平均间距约1.5km)。
本次辰塔公路新建工程范围为塔闵公路~叶新公路,根据预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大桥和接线的分界,黄浦江大桥的工程范围为桩号K2+139~K3+787,总长1648m,故本工程接线道路工程范围为塔闵公路~K2+139,K3+787~叶新公路,路线总长约3.4km。
1.2评价目的通过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对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目标;(2)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本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其污染源强,进而对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针对本工程可能带来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案和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将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减至最低;(4)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提出工程环境管理的要求和建议。
为建设单位实施环境保护和主管部门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3评价因子、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1.3.1评价因子和评价等级本项目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及评价因子确定见表1。
表 1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和评价因子评价因素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评价因子声环境二级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等效连续A声级L Aeq、L10、L50、L90振动三级环境振动影响相对较小,沿线没有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震动敏感建筑垂直向振级VL Z10空气环境三级项目处于平原地区,等标排放量P max(SO2、NO2、PM10)<2.5×108(m3/h)TSP、SO2、CO、NO2、PM10水环境三级项目污水排放量小,成分简单,受纳水体敏感(水源保护区内)pH、DO、COD Cr、BOD5、NH3-N、TP、石油类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影响范围较小,项目沿线不存在珍稀濒危物种水土流失、绿化率1.3.2评价范围(1)声环境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之内。
黄浦江上桥梁净空高度

黄浦江上桥梁净空高度:通过奉浦大桥的船舶,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必须小于 28 米;通过卢浦大桥的船舶,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必须小于 48 米;通过杨浦大桥的船舶,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必须小于 52 米;通过南浦大桥的船舶,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必须小于 48 米;通过徐浦大桥的船舶,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必须小于 44 米。
长江隧桥:大桥主通航孔斜拉桥设计,净空高度52.7米,可满足3万吨级集装箱船及5万吨级散货船双向通航要求。
崇启大桥:设计为主跨185米的六跨钢连续梁桥,桥宽33米,主通航孔通航净空高度28.5米,大桥计划于2010年建成通车。
大桥净空=代表船型空载水线以上至最高固定点高度+安全余量桥梁通航净空高度是指代表船型的船舶或船队安全通过桥孔的最小高度,起算面为平均大潮高潮高,[1]系统净空数值为代表船型空载水线以上至最高固定点高度与安全余量之和。
我国桥梁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桥梁最高通航设计水位计算方法的演变,大体上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开始至1963年;第二阶段是1963年至今。
第一阶段采用的桥梁最高通航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基本引自前苏联,即频率—保证率法,该法第一步:先做频率曲线,按航道等级确定的频率选年;第二步:找出该年水位过程线后, 按航道等级计算确定允许停航天数;第三步:在该过程线上从最高峰值往下扣除允许停航天数后得出的水位就是桥梁最高通航设计水位。
这个时期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都是用这个方法计算的。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概念不清,既无频率概念,又无历时概念,当时确定南京大桥净空高度为24米,现在如按二十年一遇的水位找净空高度,就远远不足24米;如按24米来找设计频率,也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据某知情人士说:由于从峰值下调,可能不到五年一遇),形成瓶口,大大制约了黄金水道的发展,与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设计标准差了好几个档次,当然,武汉长江大桥也有同样情况。
第二阶段采用的桥梁设计水位确定方法基本上是对第一阶段采用的桥梁设计水位确定方法进行简单处理,即只要原方法的第一步,不要选年,更不要计算和扣除允许停航天,其方法就是按航道等级定一个设计水位频率,这样就很容易获得桥梁设计水位.这就是1990年和2004年全国通航标准的规定,规定中为便于执行,开了一个口子,即如执行有困难,允许将频率值下调,例如:二十年一遇可改为十年一遇,这个方法的缺点:其一是没有吸收国内外经验进行充分研究,而是简单化处理问题;其二是没有区分不同地区水文特点,区别对待;其三,弥补简单处理的不足,开了一个口子,明确指出:困难时,允许将频率值下调一级,这样一来,就等于没有了标准,例如西江南宁以下至梧州是三级航道,其最高通航设计水位按全国内河通航标准规定应为二十年一遇,如有困难时,标准容许降一级到十年一遇,现在全河段二十多座桥梁“违规”而合理地降低了两级,达到按五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建成后并无桥梁过低影响内河运输的反映,尽管如此,却仍高于美国平均高水位法或历时率法计算得出的水位标准。
黄浦江大桥桥面系施工总结

黄浦江大桥桥面系施工总结黄埔江大桥为栓焊连接的铁路桁架桥,主要由BOX箱型弦杆,H型腹杆用拼接板连接组成桁架部分,桥面系为栓焊结构,由桥面板、横梁、纵梁组成,通过拼接板与下弦杆的牛腿连接。
盈都钢构镇江分厂负责桥面系的制作,下面从厂内制作和扬中大拼制作、材料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这次施工中运用最多思想,可以概括为“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厂内还是大拼现场,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桥面系采用的总体工艺是:节段:桥面板宽度方向两端留余量,长度方向除了最外端有余量外,其余都无余量;纵梁、U肋先制孔,横梁于大拼现场配孔;拼接板:U肋拼接板在厂内钻半数孔,大拼现场配钻、编号发运;纵梁、横梁拼接板全部通配。
1.厂内制作:桥面系从节段及板单元划分、定料套料、加工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的前期工艺准备均有武桥负责,施工图和工艺到了钢构分厂后,这里进行了消化,并及时因地制宜的进行了调整。
1.1.桥面板单元:1.1.1桥面板单元的划分:武桥为了避开纵梁,都将纵缝划偏了。
如下图:这样导致了一个弊端,就是纵缝不在两个U肋的中间,现场焊接此纵缝的时候,埋弧焊小车,怎么改装都不行,以至于后来纵缝对接都没有采用二氧打底,埋弧填充、盖面的焊接工艺,全部改成了二氧焊接,大大影响了工时,对焊缝外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板单元划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焊接的可行性。
按照上述划分,还有超宽板。
在板子是选择超宽板;还是多划分几个板单元,不定超宽板,增加几个拼缝,有个折中的选择,这次桥面板是16mm的,完全可以不定超宽板,增加拼缝,至于会出现十字交叉缝,其实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讲究了。
没有必要过分刻意追求避免十字交叉缝。
1.1.2.桥面板焊接收缩量的设置:武桥施工图中,桥面板宽度方向每个U肋之间已经设置了焊接收缩量,宽度的两端头又设置了余量。
这个是很不合理的。
如果设置了焊接收缩量,两端头就没有必要再设置余量,多次一举。
桥面板之间是留焊接间隙的单面焊双面成型,所以板单元宽度尺寸可以是负公差。
上海金山铁路黄浦江大桥钢梁安装技术

上海金山铁路黄浦江大桥钢梁安装技术【摘要】黄浦江大桥是金山铁路改建工程的控制性重点工程,主桥采用4×112米无竖杆整体节点平行弦三角桁架下承式简支钢桁梁。
针对该桥的特点,主要阐述通过设置大型墩旁托架,两跨中间设置一根临时连接杆件形成连续钢桁梁,将钢梁进行悬臂拼装,该施工方案既不影响通航,同时节约了大量安装所需的辅助结构。
【关键词】钢桁梁钢梁安装悬拼架设施工技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同时钢结构由于其材料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构件轻,因此桥梁设计选型过程中钢结构桥梁逐步取代混凝土桥梁,钢梁安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工程概况上海金山铁路支线改造工程黄浦江特大桥为4×112m无竖杆整体节点平行弦三角桁架下承式简支钢桁梁,由主桁、桥面系、平纵联、横联及桥门架等部分组成,两片主桁中心间距11.2m,节间长度为14m,桁高15m,道砟槽内宽9.5m,人行道悬于走道外侧,净宽1.0m,每孔钢梁自重约1900t,线路法线方向与河道成正交跨越黄浦江。
2 施工特点及悬拼架设钢梁适用范围2.1 施工特点黄浦江大桥主跨为112m简支钢桁梁,跨度较大,同时黄浦江为通航河道,航运繁忙,施工时为不影响航道的通行,黄浦江大桥钢梁安装采用支架法和单向悬拼架设法相结合的方法由北岸向南岸逐跨安装。
2.2 悬拼架设适用范围悬臂法架设钢梁是在桥位上不用临时脚手架支撑,而是将杆件依次悬拼至另一桥墩上。
此法适用于跨径大、桥梁高度高、通航河流水深流急;有流冰或者较多木排的河流以及连续钢桁梁、悬臂钢桁梁、多孔简支钢桁梁等的安装。
3 施工方案及总体布置3.1 钢梁架设方案根据现场工况及钢梁技术特点,以单向悬拼架设法为主从北岸向南岸进行钢梁安装,同时因为工期紧张,南岸第一跨采用支架法进行安装,合龙段设置在北岸第三跨与南岸第一跨连接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落成于1991年11月19日。
工程总投资8.2亿元。
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
引桥全长7500米。
主桥为一跨过
江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结构斜拉
桥,两岸各设一座150米高的
“H”型钢进混凝土主塔,桥塔两
侧各以 22对钢索连接主梁索面,
呈扇形分布。
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巨轮。
主桥总宽度为30.35米,设置机动车道7条,其中浦东往浦西3车道,浦西往浦东4车道,两侧各设2米宽的观光人行道。
浦西引桥长3754米,以复曲线呈螺旋形、上下二环分岔衔接中山南路和陆家浜路。
浦东引桥长3746米,采用复曲线呈长圆形,与浦东南路相连并直通杨高路。
南浦大桥也是上海道路内环线的过江枢纽。
南浦大桥设有观光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上桥观光。
大桥主塔的上横梁上,镶嵌着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桥名。
南浦大桥是一座现代化桥梁,它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
大桥的总投资为8.2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18年。
南浦大桥规模之雄伟,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离苏州河5.3km,离吴淞口20.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
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全长8354m(包括主桥、引桥、匝道、引道)。
主桥全长1178m,跨经组合为:过渡孔45m+边孔+
主孔602m+边孔+过渡孔45m。
主孔采用跨江方案,
跨径602m,两侧边孔243m,中间设置辅助墩。
主桥
桥面总宽30.35m。
主桥为双塔空间双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塔墩固结,上部结构为纵向悬浮体系,横向设置限位和抗震装置。
钢筋混凝土柱塔高为200m,塔形呈钻石状。
主塔基础采用钢管桩。
辅助墩、锚墩、边墩均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钢主梁采用箱形断面,主梁中距25m钢横梁间距4.5m,工字形断面,车道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过渡孔为简支预应力混凝土T梁。
每座索塔两侧各有32对拉索,全桥共256根。
最大索长330m,拉索最大断面由313根直径Φ7高强钢丝组成。
浦东引桥长3764m,浦西引桥长3430m,引桥全长7176m。
上部结构为简支桥面连续体系,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该桥于1993年底建成通车,是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型桥梁。
杨浦大桥建成后,东与浦东新区的罗山路立交桥相接,西与浦西内环线高架道路相贯通,与南浦大桥一起构成内环线上的两个过江枢纽。
奉浦大桥,位于闵行至西渡渡口下游1.5公里处,该桥位路线走向与规划中的南北快速干线(4号线)一致,是继松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后跨越黄浦江的第四座大桥。
主桥跨径组合为545.30(85.15+125+125+125+85.15)米。
主桥宽18.6米,属一期工程,设4条
车行道;远期在其下游一侧再建一
座4车道桥梁。
通航净空高28米,
能容3000吨油轮通过。
主桥采用单
箱单室、大悬臂、薄壁箱型断面的三向预应力体系。
设计荷载标准为汽车—超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20,人群荷载为每平方米2.4千牛。
大桥纵向预应力设计采用市城建设计院开发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CAD(注:CAD是一种自动设计型软件,包括计算分析以及计算书和全套图纸的完成。
)系统》软件。
全桥共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1342束,采用直径15.24毫米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标准强度为1860兆帕;锚具采用OVM15—7型,配置YCW—150型或YCW—250型千斤顶张拉。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
主桥江中4座桥墩为高桩承台。
桩基采用直径900毫米钢管桩,桩长63米,桩尖设计标高-60.0米,单桩容许承力6000千牛。
部分钢管桩采用斜桩(7∶1)。
江中承台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法。
4座桥墩各设置2只45000千牛盆式橡胶支座。
该桥进行水上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以解决船舶对桥墩的碰撞和防护问题。
徐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之后,上海市区第3座跨越黄浦江的特大型桥梁,位于徐汇区龙华乡和浦东新区三林镇附近的江面上,下游距南浦大桥10.2公里。
大桥全长6.017公里,主桥长1.074公里,主跨590米,总宽35.95米,主塔高217米;设双向8车道,
设计时速80公里;最大荷载为汽——超20级。
徐浦大桥西接朱梅路,东连新辟的杨高南
路,纵贯东西,形成一条长10多公里的通街
大道,为外环线西南段划上了第一条线。
它和
外环线一期工程连成一体,成为沪宁和沪杭高
速公路进入上海的交通枢纽,也是虹桥机场和
浦东国际机场之间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徐浦大桥首次全面采用国STE355钢板,代替进口桥梁钢板加工制作构件,推动了中国特种钢材冶炼和轧制水平的提高。
徐浦大桥全长5702米,工程投资20亿元,1994年4月正式开工,1997年6月24日建成通车。
东连浦东国际机场,西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是规划中外环线上的交通枢纽。
大桥设计上保持了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一致的风格;高矗的主塔、扇形的索面、简洁的钢结构主桥,成为前两座斜拉桥的新家族成员。
徐浦大桥建设所需的6万余吨钢材,首次全部采用了宝钢集团生产和轧制的板材、线材,开创了在重大桥梁建设中钢材国产化的新局面。
2000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的卢浦大桥北起浦西鲁班路,穿越黄浦江,南至浦东济阳路,全长8722米,曾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
大桥主桥为全钢结构,大桥直线引桥全
长3900米,其中主桥长750米,宽28.75
米,采用一跨过江,由于主跨直径达550米,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被誉为“世界第一钢拱桥”。
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跨度钢拱桥,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主桥按6车道设计,引桥按六车道、四车道设计,设计航道净空为46米,通航净宽为340米。
主拱截面世界最大,为9米高,5米宽,桥下可通过7万吨级的轮船。
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
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2003年6月28日建成通车。
2007年5月1日卢浦大桥上首次亮灯。
桥身呈优美的弧型,如长虹
卧波,飞架在浦江之上。
卢浦大桥在设计
上融入了斜拉桥、拱桥和悬索桥三种不同
类型桥梁设计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单座桥
梁建造中施工工艺最复杂、用钢量最多的大桥。
2003年6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的上海卢浦大桥,是黄浦江上第一座全钢结构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拱桥之一,科技含量高,精度要求严,施工难度大。
它标志着我国桥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造桥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卢浦大桥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跨越浦江两岸,为上海市增添了新景观、新标志。
这座大桥还创下了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