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四座桥(艺术)
沈园的桥名

沈园的桥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沈园,又称沈园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处历史公园,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位于上海市市中心,紧靠外白渡桥和南浦大桥,俯瞰黄浦江景色。
沈园内景观优美,园内还有多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沈园内有多座桥梁,它们连接着各个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成为了沈园的一大特色。
这些桥梁大多建于近代以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每一座桥梁都有其名称和故事。
第一座桥梁是“青莲桥”,青莲桥原名“桥仔桥”,是沈园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建于清代。
传说此桥得名于一位青年少年,他因为救了一只受伤的莲花而被赐予美好的未来,从此桥梁便以此得名。
青莲桥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桥面铺设着青石板,一些游客会选择在这里休息,欣赏周围的景色。
第二座桥梁是“月影桥”,月影桥建于民国时期,得名于桥下倒影映出的月光。
月影桥拱形设计独特,桥下设有栏杆,防止游客掉入水中。
每当夜幕降临时,月影桥下的倒影会像一轮明月,美不胜收。
第三座桥梁是“溪音桥”,溪音桥是一座石拱桥,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名于桥下流淌的小溪,传说桥下溪水的流声有一种特殊的美妙音韵。
溪音桥桥身雕刻着各种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是沈园内的一处艺术品。
第四座桥梁是“思云桥”,思云桥建于当代,得名于桥身如云状的设计。
思云桥造型独特,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云朵,仿佛游客能够漫步在云端,体验云的轻盈和飘逸。
沈园的桥梁不仅连接着各个景点,也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们的记忆,每一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
这些桥梁见证了沈园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当您来到沈园时,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美丽的桥梁,它们将为您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和艺术享受。
【字数不足,文中也没有2000字的内容,是否需要我继续增加内容呢?】第二篇示例:沈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
在这座园林中,有着许多美丽的桥梁,每座桥梁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杨浦大桥杨浦大桥是一座跨越黄浦江的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
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日动工,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
总长为7654米,主桥长1172米、宽30.35米,共设6车道。
602米长的主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居第一。
设计师简介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他是上海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以及东海大桥的总设计师。
林元培,男,福建莆田人。
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
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
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
四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由于他在我国建桥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被授予国家设计大师,荣获1994年度茅以升桥梁大奖。
介绍杨杨浦大桥浦大桥是上海继南浦大桥之后建成的跨越黄浦江的第二座斜拉索公路桥,为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大桥全长7658米,主跨602米,净高48米,桥下可通5.5万吨巨轮。
两侧各有一座倒“V“钻石形主塔,高208米。
主桥面宽30.55米,设6车道,两旁设有2米宽人行道,并有电梯上下。
观光游览。
杨浦大桥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
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大桥题写了桥名,他以88岁高龄登上杨浦大桥时感慨地说:“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高达208米的塔柱似利剑刺破青天,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
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
桥址离苏州河5.3km,离吴淞口20.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
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上海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
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
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名字由来关于桥名外白渡桥的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争论,现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对原先木桥的称呼。
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解释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称之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则为外。
在学者薛理勇的《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况下,汉语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距离某一点的远或近的程度。
这种用法至今仍旧可见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桥即属于此类。
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称为里白渡桥,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称作为外白渡桥。
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另一种说法是。
白渡桥其名与唐代两位同年出生的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有关。
据史料记载,刘、白向来交深,即使贬谪远离京都,仍不绝诗书往来,借以相互慰勉。
唐长庆四年(824年)春,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夏,白居易由杭州刺史调任东都洛阳太子少傅。
据传,白居易途中想看望故交刘禹锡,便乘车马到屯溪,经芜湖改乘船到和州天门山,再乘车马到渡口。
当时,刘禹锡已等在南渡口迎接。
老友相见,悲喜交加。
他们先在南渡口环顾片刻,又同乘一叶扁舟渡到北渡口。
下船后,白随口吟道:和州涨水少桥横,难得使君过渡迎。
岂料刘已会意,乃接吟道:今有圣人波上踏,来朝或可地虹生。
吟罢相对开怀大笑。
黄浦江大桥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落成于1991年11月19日。
工程总投资8.2亿元。
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
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结构斜拉桥,两岸各设一座150米高的“H”型钢进混凝土主塔,桥塔两侧各以 22对钢索连接主梁索面,呈扇形分布。
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巨轮。
主桥总宽度为30.35米,设置机动车道7条,其中浦东往浦西3车道,浦西往浦东4车道,两侧各设2米宽的观光人行道。
浦西引桥长3754米,以复曲线呈螺旋形、上下二环分岔衔接中山南路和陆家浜路。
浦东引桥长3746米,采用复曲线呈长圆形,与浦东南路相连并直通杨高路。
南浦大桥也是上海道路内环线的过江枢纽。
南浦大桥设有观光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上桥观光。
大桥主塔的上横梁上,镶嵌着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桥名。
南浦大桥是一座现代化桥梁,它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
大桥的总投资为8.2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18年。
南浦大桥规模之雄伟,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离苏州河5.3km,离吴淞口20.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
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全长8354m(包括主桥、引桥、匝道、引道)。
主桥全长1178m,跨经组合为:过渡孔45m+边孔+主孔602m+边孔+过渡孔45m。
主孔采用跨江方案,跨径602m,两侧边孔243m,中间设置辅助墩。
主桥桥面总宽30.35m。
主桥为双塔空间双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塔墩固结,上部结构为纵向悬浮体系,横向设置限位和抗震装置。
钢筋混凝土柱塔高为200m,塔形呈钻石状。
主塔基础采用钢管桩。
辅助墩、锚墩、边墩均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钢主梁采用箱形断面,主梁中距25m钢横梁间距4.5m,工字形断面,车道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人事部二级笔译英汉互译练习题集

翻译资格考试英汉互译练习题翻译资格考试英汉互译练习题(1)Since Darwin, biologists have been-firmly convinced that nature works without plan or meaning, pursuing no aim by the direct road of design. But today we see that this conviction is a fatal error. Why should evolution, exactly as Darwin knew it and described it, be planless and irrational? Do not aircraft design engineers work, at precisely that point where specific calculations and plans give out, according to the same principle of evolution, when they test the serviceability of a great number of statistically determined forms in the wind tunnel, in order to choose the one that functions best? Can we say that there is no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when nuclear physicists, through thousands of computer operations, try to find out which materials, in which combinations and with what structural form, are best suited to the building of an atomic reactor? They also practise no designed adaptation, but work by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on. But it would never occur to anyone to call their method planless and irrational.【参考译文】达尔文以后的生物学家们一直相信,大自然的运行是没有计划没有意义的,不会按照预先设定的途径实现任何目的。
苏州河上的桥(一)

苏州河上的桥(⼀)苏州河上的桥(⼀)本⼈⾃⼩到现在⼀直⽣活在上海苏州河附近地区,对苏州河有着不舍的情结,尤其是对苏州河上的桥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从苏州河上的桥的兴建、改建、扩建就能见证出我们上海⾯貌的变迁和发展。
上海境内苏州河上到底有多少桥,众说纷纭,为探究竟,近⽇乘兴实地踏访上海境内苏州河上的所有桥梁,对⾃⼰也是⼀个深⼊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苏州河(⼜名叫吴淞江)发源于太湖,⾃西向东流⼊上海后先后流经上海的嘉定、青浦、长宁、普陀、闸北、静安、虹⼝、黄浦,最后流⼊黄浦江。
黄浦江是南北流向,苏州河是东西流向,上海⼈习惯把黄浦江两岸称为浦东浦西,把苏州河两岸称为浜南浜北。
经考察⾃东向西(上海境内)苏州河上⼀共有40多座桥梁。
1、外⽩渡桥:⼜称外摆渡桥,是苏州河上的第⼀桥,上海外⽩渡桥闻名中外,此桥有上百年的历史,最近经过⼗个⽉的回⼚整修,2009年2⽉25⽇⼜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修复后将在4⽉份恢复通⾏,重新焕发他的英姿。
(施⼯中的外⽩渡桥)(施⼯⼈员正在加紧铺设路⾯)2、吴淞路闸桥(原名称:苏州河闸桥):于1988年10⽉开⼯兴建,1991年4⽉30⽇建成通车。
此桥对上海的防汛⼯程以及改变苏州河⽔质发挥了巨⼤的作⽤。
(桥下的闸门正关闭)3、乍浦路桥:原称蓬恩桥,⼜称⼆⽩渡桥、⼆摆渡桥、⾥摆渡桥,后以路名命名,此桥也是苏州河上的⽼桥,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乍浦路桥)4、四川路桥:此桥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55年加固过⼀次,2003年整修过⼀次。
(四川路桥及邮政⼤厦)5、河南路桥:⼜于原桥北有天后宫,⼜称天后宫桥、天妃宫桥,此桥始建于1875年,横跨苏州河也有100过年的了,期间经过多次整修,最近⼀次经过⼀年多的拆徐重建,与2009年1⽉19⽇建成通车(重建后的河南路桥)6、⼭西路桥:以前⼜称汤盆弄桥,⽼桥已拆除。
现在此桥新建成于2007年底,是⼀座单跨钢结构的便民⾏⼈桥,⾃⾏车可上下推⾏。
⽅便了周边的两岸⾏⼈通⾏。
东岸滨江攻略新鲜出炉 12座景观桥造型各异

东岸滨江攻略新鲜出炉12座景观桥造型各异原标题:2018年18岁的“少年们”都去这里了:东岸滨江攻略新鲜出炉有一次在浦东黄浦江边碰到一位阿姨,她说等滨江岸线打通,她和老伴要一直从杨浦大桥走到徐浦大桥,一路看美景吹江风,想想也美。
真快,转眼,黄浦江东岸22公里,真的全线贯通了。
小编这两天为了拍摄焕然一新的东岸美景,和摄像大哥几乎走断腿,不过累归累,颜控仍然表示,美!值!而且,小编回来凭着记忆梳理了一下,真心觉得,最好有计划地逛东岸,带不带娃去,和谁去,想去干嘛,在岸线选择上还真有点讲究。
一、小清新必去森女、小清新、文艺范?如果你觉得自己爱拍照,爱逛老建筑、老厂房,看画看展,那民生路码头肯定是要去的。
从民生路进去,这个码头原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它的工业遗存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八万吨筒仓,高挑的空间带给人强烈的韵律感;现在筒仓已被改造成艺术场馆,正举办城市空间艺术季展览,估计很多去看展览的人,就是冲着建筑本身,这里已是滨江新的艺术核心。
接着,你可以沿着慢行道往南走,一路走走坐坐、看看江景、绿地,5公里左右,你就可以找到一幢红砖建筑——上海船厂1862,象征着上海100多年的工业文明。
到了这里,记住,先别急着进去,必须先拍照!靠着斑驳红墙,或是坐在建筑前延伸而过的红色跑道上,相信你们会想出更多的pose。
船厂如今重生为音乐文化中心,看看展览,品品建筑,在面向浦江的剧场里看场演出,你肯定动心。
二、溜娃必去带着宝贝逛东岸,东昌路绿地是很好的选择,城市客厅的理念,最早就是源于这儿。
从商城路滨江大道,或是老白渡绿地进去,能看到这样面向浦江的阳台,可以坐在客厅座椅上观看江景;小宝贝们绕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座椅转,或是在吊床上嬉闹,都会十分开心。
小编觉得,几块大绿地也是亲子好地方。
比如杨浦大桥下的绿地,由原亚细亚火油栈码头改造而来,现在是一块融教育、探索、运动、休闲等丰富功能的“家庭公园”:大桥下有座红色小桥,设计延续了杨浦大桥的线条感;儿童游乐区就在杨浦大桥下,绿地开阔,休憩小坐的地方也不少。
上海黄浦江上大桥一览

上海黄浦江上的大跨度桥梁一、黄浦江第一桥—松浦大桥1974年开始动工,1975年铁路桥建成,1976年公路桥竣工通车。
主桥为连续钢桁架结构,三墩四跨:96+112+112+96m。
下面自黄埔江下游,溯流而上,加以介绍:二、杨浦大桥杨浦大桥是黄浦江上的第3座大桥,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大桥以其线条流畅、动感强烈的设计造型横跨浦江。
大桥1993年10月竣工通车,与上游的南浦大桥遥相呼应,相距11公里,是内环线高架连接浦东与浦西的过江枢纽,总长为7654米,跨径为602米,主桥长1172米。
桥宽30.35米,共设6车道。
杨浦大桥倒“Y”钻石形的主桥塔高208米,桥塔两侧各有32对共256根钢拉索将桥面凌空悬起,最粗索由直径7毫米的301根高强钢丝编成,重约33吨,最长的斜拉索为325米。
全桥斜拉索总长度约2万多米,总重量约2900吨。
全桥钢结构总重量约12600吨,梁与梁之间由30多万套高强螺栓连接。
邓小平同志在94岁高龄时特为杨浦大桥题写的桥名镶嵌在主塔三角区内。
杨浦大桥的设计日通过能力为4.5万辆机动车,离浦江水面为48米,桥下可畅通万吨级以上船舶。
三、南浦大桥黄埔江上第一座斜拉桥。
于1988年12月15日动工,于1991年12月1日竣工通车,位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
总长8346米,主桥长846米,跨径423米,呈"H"形的主桥塔高150米,每座桥塔两侧各有22对钢拉索连结主梁,索面成扇形布置。
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南浦大桥"。
主桥采用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结构,设有6条机动车道,桥面总宽为30.35米,两侧各设2米宽的人行道,主塔内设电梯直达主桥。
通航净高46米,桥下可通行5.5万吨巨轮。
塔座基础选用直径914毫米、深达50余米的钢管桩群桩基础。
南浦大桥两岸引桥全长7,500米,其中浦西段引桥长3,754米,采用复曲线成螺旋形;浦东引桥长3,746米,采用复曲线长圆形与浦东南路相连并直通杨高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活动:黄浦江上四座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表演中的节奏把握、动作表现、语气轻重等问题,获得初浅的
学习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符号提示进行学习,并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各种符号的大记录纸一张,幼儿操作材料三套
活动过程:
一、表演说唱,引发问题
1、上海说唱:黄浦江上四座桥
2、大家在练习说唱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你们觉得自己表演的怎样?
3、小结:记住唱词,声音整齐,有节奏,有表情动作,就会得到弟弟妹妹的喜欢。
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1、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尽快记住唱词?集体念词怎样才能念得整齐和好听?
2、小结:形象化的符号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唱词,节奏统一可以让我们念得更整齐,声音有轻有想回念得更好听。
三、分组练习,集体交流
1、小组商量选择一种方法练习;
2、教室分组引导幼儿选用简单形象的表征方式;
3、表演交流,分享经验。
附:
说上海,唱上海,上海是个好地方。
黄浦江上四座桥,浦东浦西连起来。
杨浦大桥长又长,徐浦大桥真稳当。
弯来弯去是南浦,一道彩虹是卢浦。
说上海,唱上海,上海是个好地方。
我们都是上海人,欢迎你到上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