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白渡桥

合集下载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上海外白渡桥,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桥梁。

该桥横跨于黄浦江上,连接着上海市黄浦区与浦东新区,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纽带之一。

外白渡桥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们赏江风光的热门景点之一。

外白渡桥的建设始于19世纪末,是上海第一座混凝土桥梁。

它于1907年落成,总长765米,宽15.8米。

桥身采用了独特的“French Renaissance”风格,这种风格在当时上海的建筑中较为罕见。

桥上的石雕和浮雕装饰精美细腻,栏杆上的青铜栏杆带有欧洲古典的风格,彰显出浓厚的欧式风情。

外白渡桥的建筑风格与黄浦江两岸的其他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它成为了城市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除了作为交通枢纽和建筑物,外白渡桥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

在上世纪初的“租界时期”,外白渡桥是上海的一张明信片,它见证了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

在这座桥上,上海的历史与现代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在外白渡桥的南端,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白渡桥曹禺故里”八个字。

这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曹禺的故居所在地。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雷雨》、《原野》等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外白渡桥正是曹禺的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他曾在这里度过了他青春的岁月。

曹禺的故居现已成为一个文化纪念馆,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曹禺的粉丝前来参观。

从外白渡桥上眺望黄浦江两岸的景色,可以欣赏到上海独特的城市风景。

北岸是上海的老城区,狭窄的弄堂里保留着老上海的风貌,远处的外滩高楼林立,闪烁着霓虹灿烂的灯光,形成了一幅繁华的城市画卷。

南岸则是浦东新区,这里是上海经济发展的象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大片绿地交相辉映。

除此之外,从桥上还可以远眺黄浦江上的轮船以及长江大桥等标志性建筑。

外白渡桥作为上海的城市地标之一,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和拍照。

尤其是黄昏时分,桥上灯光温柔地点亮,与周围的建筑和黄浦江的夜景交相辉映,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上海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

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

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名字由来关于桥名外白渡桥的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争论,现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对原先木桥的称呼。

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解释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称之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则为外。

在学者薛理勇的《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况下,汉语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距离某一点的远或近的程度。

这种用法至今仍旧可见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桥即属于此类。

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称为里白渡桥,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称作为外白渡桥。

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另一种说法是。

白渡桥其名与唐代两位同年出生的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有关。

据史料记载,刘、白向来交深,即使贬谪远离京都,仍不绝诗书往来,借以相互慰勉。

唐长庆四年(824年)春,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夏,白居易由杭州刺史调任东都洛阳太子少傅。

据传,白居易途中想看望故交刘禹锡,便乘车马到屯溪,经芜湖改乘船到和州天门山,再乘车马到渡口。

当时,刘禹锡已等在南渡口迎接。

老友相见,悲喜交加。

他们先在南渡口环顾片刻,又同乘一叶扁舟渡到北渡口。

下船后,白随口吟道:和州涨水少桥横,难得使君过渡迎。

岂料刘已会意,乃接吟道:今有圣人波上踏,来朝或可地虹生。

吟罢相对开怀大笑。

上海市外白渡桥简介

上海市外白渡桥简介

上海市外白渡桥简介
外白渡桥,位于上海市苏州河口外白渡桥以东,北起苏州河南岸,南至外滩,全长2432米,宽20.5米,共有48个桥墩。

据记载,该桥于1874年5月建成。

外白渡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上海最早的一座公路桥。

外白渡桥的设计理念源自西方现代建筑理念——“ArtDeco”,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格罗里(CharlesGrolly)于1916年设计。

外白渡桥在外观上借鉴了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旁的
哈德逊河上的大本钟和芝加哥的芝加哥大桥。

外白渡桥的“S”
型标志就是对哈德逊河上那两座著名建筑的模仿——哈德逊桥上有“S”型标志,芝加哥大桥上也有“S”型标志。

外白渡桥是上海最早的公路桥之一,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

它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设计之初就体现了现代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水平。

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从西方引进的第一个里程碑。

外白渡桥于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
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1 —1 —。

外白渡桥的历史故事

外白渡桥的历史故事

外白渡桥的历史故事
《外白渡桥的那些事儿》
嘿,你们知道外白渡桥不?那可是咱上海的一个老宝贝呀!我跟你们说,我和这座桥可有一段特别的故事呢。

有一次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外滩溜达。

走着走着就到了外白渡桥边。

当时我们就被它那独特的模样给吸引住了。

“哇塞,这就是外白渡桥啊!”我忍不住惊叹道。

我们就站在桥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这时候,有个老爷爷走过来,他看着桥,眼神里满是感慨。

我们就好奇地凑过去,我问老爷爷:“爷爷,您是不是对这座桥很有感情呀?”老爷爷笑了笑,开始给我们讲起了外白渡桥的历史。

他说呀,这桥可老有故事了,从以前到现在,见证了多少上海的变迁呀。

他还说他小时候就经常在这桥上玩耍呢。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插上几句嘴,“真的呀!”“哇,这么厉害!”
听着老爷爷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外白渡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而现在,它依然静静地横跨在那里,继续见证着上海的发展。

我们在桥边待了好久,一边听老爷爷讲故事,一边欣赏着桥的风景。

直到太阳慢慢落山,我们才不舍地离开。

现在每次想到外白渡桥,我就会想起那个和朋友们一起听老爷爷讲故事的下午,那可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呀!这外白渡桥呀,真的是上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永远都那么有魅力!
咋样,我和外白渡桥的故事不错吧!。

外白渡桥坊知识点

外白渡桥坊知识点

外白渡桥坊知识点《外白渡桥坊:那独特的存在》外白渡桥坊,这可真是个特别的地儿!每次提到它,我就有一箩筐的话想说。

这外白渡桥坊啊,那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站在它旁边,你就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回了老上海。

想象一下,你走在桥上,看着黄浦江的水滚滚流淌,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部老电影。

它的历史那也是相当悠久,这么多年过去了,它就像个坚强的“老家伙”,一直稳稳地站在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可是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呢,但还是坚定地横跨在江面上,仿佛在说:“哼,什么困难都打不倒我!”要说这外白渡桥坊最有趣的地方,还得是它的造型。

那独特的钢铁结构,看起来就特别有气势。

有人说它像个钢铁巨人,我觉得更像个超级英雄,时刻守护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和这座城市。

每次我走在桥上,都感觉自己像是走在超级英雄的肩膀上一样,特别神气。

而且,这外白渡桥坊周围的景色也是一绝。

一边是繁华的外滩,另一边则是宁静的老城区。

站在桥上,你能同时感受到上海的热闹与宁静,这种奇妙的组合真是让人着迷。

你可以在这边看着外滩的高楼大厦,感受现代化的气息,然后一转头,又能看到老房子里飘出的袅袅炊烟,那种感觉,别提多有意思了。

还有啊,这里可是拍照的绝佳地点。

不管你是专业摄影师还是就喜欢用手机拍拍的普通人,都能在这里拍出超级棒的照片。

尤其到了晚上,桥上的灯光一亮起来,那画面,简直美炸了。

随便一拍,都能让你感觉自己像是个摄影大师。

说真的,外白渡桥坊就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故事。

每次我走到这儿,都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可能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它,依赖上它。

下次如果你有机会来上海,可一定要到外白渡桥坊走一走,感受一下这座桥的独特魅力,相信你肯定会和我一样喜欢上它的!。

外白渡桥的浪漫金句

外白渡桥的浪漫金句

外白渡桥的浪漫金句外白渡桥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座著名古桥,位于苏州河上游的外白渡,故得名。

该桥建于公元1856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老而美丽的桥梁,不仅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更是许多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场景。

在这座桥上,也流传着不少浪漫金句,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外白渡桥的浪漫金句。

1. 外滩灯红酒绿,外白渡桥月色朦胧。

这是一句描述上海夜景的诗句,描述的是外滩、外白渡桥以及在上海的夜晚,到处都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在这句诗句中,外白渡桥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月亮洒下的柔和的光线,让人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2. 让我牵着你的手,走在外白渡桥上。

这是一句情话,表达了对爱人渴望与之手牵手,在外白渡桥上散步的心情。

外白渡桥以其独特的景色和浪漫的氛围,吸引了无数情侣前来。

走在外白渡桥上,不仅可以欣赏江景美景,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爱情的伟大。

3. 桥上灯光柔和,溪中流水悠然。

这是一句描绘桥上景色的诗句,描绘了在外白渡桥上,灯光柔和,水流悠然的美景。

这样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4. 相遇在外白渡桥,披星戴月亲一口。

这是一句浪漫的情话,意味着在外白渡桥上相遇,亲吻那自然而然的流露。

外白渡桥,作为浪漫的胜地,如同爱情的见证者,经常见证着许多情侣相识、相爱、相约,留下许多浪漫和感人的故事。

5. 时光从外白渡桥上流过,融化了多少爱的故事。

这是一句描绘时间流逝的诗句,描绘了外白渡桥上许多浪漫的故事。

这座古老的桥梁,承载了许多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情感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刻在了桥梁之上。

总的来说,外白渡桥的浪漫金句,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桥梁本身的独特魅力和上海夜色的浪漫激情。

无论是在江面上漫步,或是在桥上与心爱的人相拥而坐,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桥梁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和爱情的气息。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最新版3篇)目录(篇1)1.上海外白渡桥的背景介绍2.上海外白渡桥的历史故事3.上海外白渡桥的现代意义4.总结正文(篇1)上海外白渡桥,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黄浦江上的一座桥梁,连接着外滩和浦东。

这座桥是一座古老的桥,始建于1907年,后来在1921年重新修建。

上海外白渡桥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曾经是上海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它的建造标志着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也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座桥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建,但它的历史意义始终不变。

除了历史意义,上海外白渡桥还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是连接外滩和浦东的重要通道,也是上海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市民通过这座桥前往外滩和浦东游览观光。

目录(篇2)1.上海外白渡桥的背景介绍2.上海外白渡桥的历史故事3.上海外白渡桥的现代意义4.总结正文(篇2)一、背景介绍上海外白渡桥,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是连接外滩和虹口区的交通要道。

这座桥始建于1906年,曾经历过多次修缮,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它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历史故事这座桥的名字来源于其附近的黄浦江渡口,而“外”则表示它位于外白渡桥的旁边。

这座桥曾是上海最繁忙的桥梁之一,每年有数百万人通过这座桥。

它的建成使得黄浦江两岸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现代意义如今,上海外白渡桥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上海的文化象征。

每年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欣赏这座美丽的桥梁和黄浦江的美景。

此外,这座桥也是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拍摄地点,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的目光。

四、总结上海外白渡桥不仅是一个交通设施,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它见证了上海的百年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情感。

目录(篇3)1.上海外白渡桥的背景介绍2.上海外白渡桥的历史意义3.上海外白渡桥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正文(篇3)一、上海外白渡桥的背景介绍上海外白渡桥,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是连接外滩和浦东的重要桥梁之一。

描写上海外白渡桥的作文

描写上海外白渡桥的作文

描写上海外白渡桥的作文在上海,有一座桥,它不仅是一处交通要道,更是这座城市历史与风情的独特见证,它就是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坐落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每次我靠近它,心中都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与激动。

这座桥的外观,没有那种刻意雕琢的华丽,却有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朴美。

桥身的钢结构,带着一种厚重的工业气息,可那线条却又流畅自然,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承载的无数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专程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去探访外白渡桥。

那时候,晨光照在桥上,给整个桥身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我从远处慢慢地走近它,脚下的步子不自觉地变得轻缓,就好像生怕惊扰了这位“沉睡”中的老者。

走到桥边,我忍不住伸手触摸那冰凉的钢铁扶手。

触感有些粗糙,带着微微的锈迹,这锈迹可不是瑕疵,而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是外白渡桥独特的“纹身”。

我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上桥面,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仿佛在跟我打招呼。

站在桥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

往苏州河的方向看去,河水悠悠流淌,河面上偶尔有几艘小船缓缓驶过,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细细的水痕。

河岸两边,是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安静地矗立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有的建筑墙面已经斑驳,可那褪色的痕迹反而增添了几分韵味。

再往黄浦江的方向望去,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有巨大的货轮,也有小巧的游船。

远处的陆家嘴摩天大楼群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这边古朴的外白渡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现代化的繁华,一边是历史的厚重,这种碰撞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神奇。

我慢慢地在桥上走着,感受着微风拂过脸庞的轻柔。

这风似乎也带着故事,它吹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吹过了桥上行人的喜怒哀乐。

我看到有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过,他们的步伐缓慢却坚定,脸上洋溢着平和与满足。

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欢快地跑着,笑着,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想要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

桥的中间,有几个小贩在摆摊,卖着一些小玩意儿。

有手工编织的手链,有小巧的纪念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白渡桥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

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濒临黄浦江,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
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

是一
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
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
流量很高。

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
是座木桥。

它是由供职于怡和祥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祥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祥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

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

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

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

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

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

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收购后拆除。

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

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筒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

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钢桥建成之后,经
历40多年从未大修。

1945年抗战胜利后,桥
台桥台下沉倾发现裂
痕,随即以重浇捣混凝
土进行排险处理。

解放
后,又进行了多次全面
测试检验,对维修养护作了科学研究,先后曾进行了9次大修。

人们影象里,外白渡桥只是外滩风景区的一部分。

事实上,它还承担着极重要的交通作用。

据1987年的交通测试显示,当时每昼夜外白渡桥交通流量就已达到2.7万辆次,可见它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沪东地区的交通要道。

外白渡桥在昨天和今天的接力中延伸到明天,与吴淞路闸桥竞渡苏州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配合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即将与上海市民作短暂告别,一股城市集体记忆开始泛起,对百年老桥的怀旧在2008年3月1日它被移走进行大修之前达到了顶点。

2008年3月1日,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将会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到明年3月大桥将以原貌回到原地。

想象假如真的没有了这座桥,就少了城市发展的见证,少了集体记忆的载体。

此次外白渡桥的大修,提醒了人们,保护百年老桥屹立不倒,是城市的责任与使命。

设计方提醒大修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在普通人眼中,它始终硬朗,每天都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

或许是城市面貌每天都有新的亮点出现,在此次大
修之前,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地有点熟视无睹,只是想当然认为它是城市交通的一个枢纽。

但就在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

当然,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

专门研究苏州河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郑祖安介绍说,桥梁的建造设计单位为英国霍华
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ErskineLtd.)。

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
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钢骨由英国克兰佛
兰桥梁公司制造)。

设计者的郑重提醒,为市政设计施工
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外白渡桥”铭牌边上一九零
七年的字样提醒着,老桥已是百岁高龄。

“修旧如旧”延长50年。

上海外白渡桥-修缮变化
修缮后的上海外白渡桥2009年2月25日,上海百年外
白渡桥将整体移送大修完毕,此次“回家”,外白渡桥和离开
时有了明显的不同,虽然整体的设计没有大的变动,但两个
“小细节”上的变动,使她原汁原味地呈现1907年时的风采。

桥身三角托架全部更换为弧形按照桥身最原始的设计,原本三角托架应该是弧形,但我们在近期的外白渡桥照片上都能看到,桥身的托架均为三角形。

1907年建桥时,桥身的托架应该是弧形,由于之间的修缮,托架形状上有了一些改变。

人行道和扶手将铺上木板在民生路码头看外白渡桥桥身,两边的人行道什么都没铺设。

据介绍,人行道和扶手也将是修缮后的外白渡桥一大亮点,100余年后,外白渡桥将重铺木质人行道,多了几分怀旧的感觉。

翻看以前的资料图片,清晰可查的图片中,外白渡桥左右的人行道上铺的是混凝土,和钢结构桥身相呼应,多了几分现代气息。

修复后再次回到苏州河上,外白渡桥两边的人行道将铺上木质材料,据介绍,铺设的木材是经过挑选的上等户外材料,基本能“扛”住风吹日晒,而即便有损坏,也可以及时更换,从而保持桥体的“古色古香”。

上海外白渡桥-价值
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
梁,所有钢材料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
是由英国人完成的。

专家介绍,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种钢
材质量已不是最好的,建造过程中采用的铆接技术也早已
被淘汰。

但外白渡桥作为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型,留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极具文物保护价值。

上海外白渡桥-文艺作品
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许多电影和文艺作
品均以其为背景。

1)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电影
《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un)。

影片中出现了在外白
渡桥上逃难的人群和过桥的日军。

2)电影《大城小事》中,一开场黎明就开车驶过钢架结构的外白渡桥。

3)电影《苏州河》讲述了马达和牡丹的爱情故事,结局的发生地正是在外白渡桥上
4)矛盾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一个场景便描写了外白
渡桥。

“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
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
的花……”
5)《情深深雨蒙蒙》中陆依萍和何书恒在外白渡桥会
6)张信哲的MV《用情》在外白渡桥取景。

7)由黄晓明、孙俪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上
海滩》,剧中许文强和冯程程多次相约在外白渡桥
上。

徐晓燕
08环艺(2)
2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