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将进酒》最新精品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晨读在线:⾏路难(其⼀)李⽩⾦樽清酒⽃⼗千,⽟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诗开头写“⾦樽清酒”、“⽟盘珍馐”,描绘了⼀个豪华盛⼤的饯⾏宴饮场⾯。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
“⾏路难”四个短句,⼜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理。
最后两句,表达了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的距离,尽管诗⼈内⼼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重新⿎起了沧海扬帆的勇⽓。
全诗在⾼度彷徨与⼤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成语积累】⾼才⼤德:⾼才:有杰出的才能。
⼤德:有极⾼尚的品德。
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德容兼备:德容指⼥⼦的品德和容貌。
兼备:都具备。
品德和容貌都⾮常好。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有⼯作的才⼲和能⼒。
道德⽂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怀瑾握瑜:怀:怀藏;握:⼿握;瑾、瑜:美⽟,⽐喻美德。
⽐喻⼈具有纯洁⾼尚的品德。
【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年,距诗⼈被唐⽞宗“赐⾦放还”已达⼋年之久。
当时,他跟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元丹丘家作客。
感叹⼈⽣易⽼,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暗的社会造成的,诗⼈⽆⼒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题解析】《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这⾸诗虽⽤了旧题,却能跳出前⼈窠⾅,⾃创新意,把饮酒和对⿊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在⼀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高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第11课将进酒导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其中的情感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
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也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3)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土地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4)“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将.进酒(qiānɡ)②馔.玉(zhuàn)③恣.欢谑.(zì_xuè) ④径.须(jìnɡ)⑤沽.取(ɡū) ⑥千金裘.(qiú)2.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除)3.词语解释(1)将.进酒 将:请 (2)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3)钟鼓..馔玉不足贵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4)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直须,只管 取:语气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4.词类活用(1)高堂明镜悲.白发(形容词作动词,慨叹) (2)钟鼓..馔玉不足贵.(名词作动词,鸣钟击鼓作乐;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3)陈王昔时宴.平乐(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5.一词多义(1)请⎩⎪⎨⎪⎧ 请.君为我倾耳听(动词,请求别人做某件事)丹请.先遣秦武阳(动词,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2)与⎩⎪⎨⎪⎧与.尔同销万古愁(介词,和)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连词,和) (3)将⎩⎪⎨⎪⎧ 呼儿将.出换美酒(动词,拿)将.进酒(动词,请)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将领)6.特殊句式省略句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前省略介词“于”)②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前省略介词“于”)7.默写填空(1)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自主探究,品味重点词语,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感情的复杂性。
学习过程一、反复诵读,理解文意(提示:酒鬼李白,微醺之意)1. 标出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2. 小组诵读,反复体会。
二、含英咀华,重点突破1.诗人表面上是写喝酒,实则为抒情。
请找出诗句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2.这几个词语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提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李白的心里话吗?为什么?三、悟读课文,升华提高(提示:诗仙李白,酒中人生)、李白的诗意,伴酒而来。
是酒造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酒,无须深究。
但可以想像,没有酒,起码少了半个李白。
酒之于他,不是杯中物,是灵魂相握的知己,是另一个可以说话的声音。
无论浅酌还是痛饮,饮尽的必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还有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李白,一个诗意的李白,一个豪饮的李白,最终,归于永远的李白。
他让人们明白,在岁月的不停流逝中,在人生的各种境况际遇里,伴酒的可以是一个寻常百姓,也可以是这样一位千古“诗仙”。
不论寻常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岁月如酒,生命如酒。
四、总结反思,烛照自我李白的《将进酒》那句话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知识链接一、安史之乱中的李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
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率师东下,恭请李白,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不料肃宗李亨与永王李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兵败被杀。
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
当时李白正陷于“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致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二、《将进酒》时的李白此诗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完整版)《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用)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用)编写人:李倩班级:高二()班姓名:日期:预习自评分:【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航】1、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2、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诗风豪放飘逸;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
与杜甫合称“李杜”。
3、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4、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请。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课文解读及赏析】一、落实双基1、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2、解释下列字词:①高堂明镜悲白发(“高敞的厅堂”或“高大的殿堂”)②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③钟鼓馔玉不足贵(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不值得)④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玩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通“酤”,买)⑥呼儿将出换美酒(侍童;拿)⑦与尔同销万古愁(你)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教师评价《将进酒》导学案制作人:郭红丽审核人:高一语文全体教师使用时间:第一课时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作者背景技能目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观点,客观评价诗人抑郁、悲愤思想【学习重点】学会鉴赏诗歌【学习难点】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一、预习感知:1、背景2、题解:二、自主学习、展我风采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樽()岑()馔()恣()谑()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说出词语的意思复()悲()用法:()朝()暮()且()会()与()歌()用法()钟()用法()鼓()用法()馔()用法()贵()寂寞()惟()宴()用法()恣()何为()径须()沽()取()将()与尔()销()得意()三、合作探究、成就你我(问题探讨)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二层:①前四句: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②这四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③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四当堂检测背诵这一段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知识目标:鉴赏诗歌内容技能目标:理清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观点,客观评价诗人抑郁、悲愤思想【学习重点】学会鉴赏诗歌【学习难点】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诵读与鉴赏相结合一、复习旧课:抽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自主学习、展我风采1、理清第二段的结构、大意。
2、提问:劝酒辞可分为几层意思?三、合作探究、成就你我(问题探讨)1、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2、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什么?3、李白为什么单单点名写曹植?四、1、总结本文主旨。
2、总结艺术手法。
五、课外引伸、拓展:讨论李白的饮酒:课后反思 :。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因声求气,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2、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诵读至少3遍,正音、正形、明义。
2.自主完成学案习题。
过程:
1、课前准备
(1)课外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并背诵。
(最少三句)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下注释一以及练习册“课内讲练”)
(3)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将进酒”这一题目(完成练习册预习题4)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完成练习册“课前预习”1题明确字音,完成以下填空明确字形。
进酒莫使金空对月天生我必有用
羊牛且为乐夫子须取对君酌
无花马,千金钟鼓玉斗酒十千欢
与尔同万古愁
5、品读课文、思考探究(独立作答之后小组研讨)
1、这首诗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完成“课时作业7”第6小题(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3、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举例分析。
第二课时
内容:
1.学案课堂展示。
(15——20分钟)
2.背诵全诗
教师点拨重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是全诗主旨。
《将进酒》导学案

课后训练案
【课堂检测】
收集你所学过的诗词,列举含有“酒”这个意象的诗句,并说明表达的情感。
【课后练习】
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总结与反思】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课前预习案
第一步:先反复诵读,勾画重点字词,标记疑难问题。
第二步:完成《预习案》。下课时,组长评价后交给课代表。
【知识链接】
1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实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姓名:班级:一(7)小组:高一选修教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2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趣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将进酒导学案校正版

将qiāng进酒(唐)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sàn)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
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
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
尽欢:纵情欢乐。
千金:大量钱财。
还复来:还会再来。
且为乐:姑且作乐。
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食物。
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将进酒》最新精品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年11月班次: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重难点预测】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知识链接】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12)?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3)?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李白的饮酒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
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李白的其他酒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①生活不如意。
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轩辕以来,颇得闻也”。
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
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
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
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
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
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
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
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
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
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
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
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
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点评学案完成情况三、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2、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3、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整体把握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2)3. 三种主要情感:(1)(2)(3)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之情:“君不见”两句。
(2)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