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第11课将进酒导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其中的情感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

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也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3)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土地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4)“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将.进酒(qiānɡ)②馔.玉(zhuàn)③恣.欢谑.(zì_xuè) ④径.须(jìnɡ)⑤沽.取(ɡū) ⑥千金裘.(qiú)2.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除)3.词语解释(1)将.进酒 将:请 (2)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3)钟鼓..馔玉不足贵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4)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直须,只管 取:语气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4.词类活用(1)高堂明镜悲.白发(形容词作动词,慨叹) (2)钟鼓..馔玉不足贵.(名词作动词,鸣钟击鼓作乐;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3)陈王昔时宴.平乐(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5.一词多义(1)请⎩⎪⎨⎪⎧ 请.君为我倾耳听(动词,请求别人做某件事)丹请.先遣秦武阳(动词,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2)与⎩⎪⎨⎪⎧与.尔同销万古愁(介词,和)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连词,和) (3)将⎩⎪⎨⎪⎧ 呼儿将.出换美酒(动词,拿)将.进酒(动词,请)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将领)6.特殊句式省略句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前省略介词“于”)②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前省略介词“于”)7.默写填空(1)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含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走近诗人李白,了解李白的主要作品及风格特点;背诵这首诗。

2.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形象,。

3.探究诗歌的主旨,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4.鉴赏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2.鉴赏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______,号______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______诗人,有“______”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______”,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著有______。

2.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太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宴饮(《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自主探究,品味重点词语,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感情的复杂性。

学习过程一、反复诵读,理解文意(提示:酒鬼李白,微醺之意)1. 标出节拍、韵脚,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2. 小组诵读,反复体会。

二、含英咀华,重点突破1.诗人表面上是写喝酒,实则为抒情。

请找出诗句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2.这几个词语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提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李白的心里话吗?为什么?三、悟读课文,升华提高(提示:诗仙李白,酒中人生)、李白的诗意,伴酒而来。

是酒造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酒,无须深究。

但可以想像,没有酒,起码少了半个李白。

酒之于他,不是杯中物,是灵魂相握的知己,是另一个可以说话的声音。

无论浅酌还是痛饮,饮尽的必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还有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李白,一个诗意的李白,一个豪饮的李白,最终,归于永远的李白。

他让人们明白,在岁月的不停流逝中,在人生的各种境况际遇里,伴酒的可以是一个寻常百姓,也可以是这样一位千古“诗仙”。

不论寻常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岁月如酒,生命如酒。

四、总结反思,烛照自我李白的《将进酒》那句话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知识链接一、安史之乱中的李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

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率师东下,恭请李白,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不料肃宗李亨与永王李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兵败被杀。

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

当时李白正陷于“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致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二、《将进酒》时的李白此诗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三维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

一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饶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一载(752) o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己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昼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三、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_______________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饮琵琶马上催。

⑷酒入愁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兰陵美酒郁金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何处是他乡。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3、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2、探究诗人狂放不羁的内在原因,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方法】诵读法,通过初读、研读、赏读、美读等方法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重点】赏析诗人复杂的感情【学习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核心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成长自我】【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2.李白的思想性格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二)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将进酒》学生版导学案 【完整版】

《将进酒》学生版导学案 【完整版】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3、体会诗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1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散尽还.复来()4、初读诗歌,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导学案三维目标:班级姓名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

一、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三、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2、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3、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四、自读思考:(一)、填充题: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问答题: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4.全文情感变化怎样?主基调是什么?5、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答:6、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7、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练习二:班级姓名组别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4、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B.与君歌一曲歌,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5、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课堂检测练习一:班级姓名组别1、李白(701-762),字,号,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2、给加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3、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导学案参考答案:一、预习题答案:1、对酒当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白日放歌须纵酒一曲新词酒一杯借问酒家何处有2、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 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3、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二、问答题1、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向我们迎面扑来。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2、“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3、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真且琅琅上口。

5、全文主旨痛苦愤慨6、悲乐愤慨狂愤慨7、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8、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9、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

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检测练习1、 C 2、C 3、C 4、D(请/拿;A应当B 再C介词,为。

5、C(语助词)6、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

)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7、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8、“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