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习题(选修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4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考题演练(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4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考题演练(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考题演练(选修1)1.(2014·龙岩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才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

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 000 000人。

……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就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与结果两方面,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克里米亚战争前后,西欧国家与俄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材料二中“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的认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是“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实际上是为了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克里米亚战争胜利了,实际上俄国战败。

第(2)题第一问克里米亚战争前西欧国家与俄国争霸,依据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后“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西欧国家对俄国输出资本;第二问西欧国家的资本输出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的工业化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沙皇专制制度。

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

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1.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由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某某运动C.农民阶级暴动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答案】B2.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原因是( )①由于农民负担加重,发生暴动②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运动”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满情绪强烈④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 [其中③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日本政府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和经济上的扶植,不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

]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X。

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答案】C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曾在20世纪初期说:“日本一个小岛国,那么贫瘠的土地,那么少的人民,因为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几十人的努力,只因为他们拼命为大家,肯拼命地用这个世界的新工具,居然在半个世纪之内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胡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论证说明。

【答案】观点正确论: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发展兴盛根本上是其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明治维新前,倒幕派果敢推翻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中伊藤博文等大刀阔斧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清除了封建割据;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发展教育,实现了社会转型。

明治维新后继续发展经济,推动了日本的强盛。

观点错误论:其强盛并不是伊藤博文等几十人努力的结果。

武装倒幕有广大人民参加,特别是中下级武士的作用,经济发展多是国民奋斗的结果;日本的飞跃并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等几个方面,而日本强盛是建立在对海外掠夺基础之上的,如侵朝战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胡适的言论不过是为其资产阶级改良主X寻找历史依据而已。

观点不全面论:(综合以上两方面论述作答即可)。

【课堂新坐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

【课堂新坐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的第一小 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兴业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 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兴业的 原因。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日本 人民……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可推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 “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可断定原因之一是官营企业的弊 端,从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可断定官 营企业的阻碍也应为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 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断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是发生这 种变化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何须政府自身为之”可判断,经济学界对 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也属原因之一。第(3)问应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考虑。
二、戊戌变法 1.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 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结果 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相继被杀。 ②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③“百日维新”以失败宣告结束。 4.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力量对 比悬殊。 (2)具体原因 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 ②脱离群众。 ③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 企业的示范效应。

高考历史总复习 4-1-40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 4-1-40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部分)

4-1-40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1.2022·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

……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

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

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

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

4含义:思想启蒙。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2022·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对大臣说:“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同步习题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同步习题及解析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要求]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归纳总结]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定是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发展,它顺应了日本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国家主权不属于人民,依然掌握在天皇手里,具有深厚的封建性。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的国家。

3.表现(1)经济上①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工体系开始确立,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发展迅速。

(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的军队并不断加强。

(3)国际地位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拓展点拨]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就开始效仿,开始了“走日本人道路”的探索。

最新-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1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1 精品

选修1 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2018·潍坊市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材料二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1)基于对材料一的认识,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如何实施的?(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和魂洋才”原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解析:材料一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

材料二体现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设问条理作答。

答案:(1)殖产兴业。

创办国营工厂,发挥示范作用;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发展。

(2)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成为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2.(2018·山东济南4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时明治维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下图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

图一是反映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军舰入侵日本,图二是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把两幅图对照,就找出了这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第(1)问迎刃而解。

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答案:(1)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入侵朝鲜,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鲜卑族拓跋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作将领的人。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

最新-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4 明治维新练习 新选修1

最新-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4 明治维新练习 新选修1

第4课时明治维新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下图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

图一是反映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军舰入侵日本,图二是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把两幅图对照,就找出了这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第(1)问迎刃而解。

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答案:(1)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入侵朝鲜,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鲜卑族拓跋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作将领的人。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国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习题(选修1)
1.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永年间(1848-1854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

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

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了民族力量”的。

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

【答案】(1)含义: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2)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军队(如分别答具体主要内容也可)。

事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侵略朝鲜)。

(3)局限性:近代天皇制度;灌输忠君思想(或“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

【解析】第(1)题含义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第(2)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再认再现史实即可。

第(3)题联系现实,结合明治维新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综合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