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阐讲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阐讲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总结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总结

等级制度
平等”
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土
经济
主土地所有制
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
武士是职业军人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西 文化
方文化刚刚传入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
对外
民地
外扩张道路
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一、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重大变化
维新前
维新后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
政治 天皇没有实权;实行封建 中央集权加强;实现形式上的“四民
本课结束
规范答
扣知识
抓关键
审题意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对此加以评析。 审题意 实际要求回答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抓关键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宪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导致日本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扣知识 可以联系日本近代宪政局限性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 、对外等角度分析论证。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 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审题意 第一小问,要求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要根据材料一、二作答; 第二小问要求比较日英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抓关键 第一小问,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注意政体运作中的君主地 位、立法权、行政权、军权等信息。 扣知识 第一小问,没有教材依托。 第二小问,可联系英日君主立宪政体中君主地位、权力等相关知识回答。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本在受到⻄⽅资本主义⼯业⽂明冲击下所进⾏的,由上⽽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化与现代化改⾰运动。

下⾯⼩编给⼤家分享⼀些明冶维新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明冶维新知识点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性质:全⾯⻄化与现代化改⾰运动,是⾃上⽽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改⾰⼝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明开化改⾰⽅式:脱亚⼊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本处于最后⼀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锁国政策”,禁⽌外国的传教⼠、商⼈与平⺠进⼊⽇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本⼈回国,甚⾄禁⽌制造适于远洋航⾏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且只准在⻓崎⼀地进⾏。

在⽇本明治维新前,⼀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业或⼿⼯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佣⼯⼈”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

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阶层,特别是⾦融事业经营者的⼒量逐渐增强。

商⼈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彩的⼤名(藩地诸侯)、武⼠,和要求进⾏制度改⾰的商⼈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基础。

另⼀⽅⾯,19世纪中叶奉⾏“锁国政策”的⽇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临着严重的⺠族危机。

⽇本⼈⺠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

农⺠和市⺠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商⼈、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势⼒也投⼊了“倒幕”⽃争。

最终,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起以明治天皇为⾸的⽇本新政府。

⾃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了⼀系列改⾰,使⽇本⾛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在⽇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结果:⽇本⾛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强国,跻⾝于世界军事强国之列,同时也⾛向扩张之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22
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性质 特点 结果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不同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17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 段。 3.主要特征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
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 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第一步 审题意 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显著特点,要从材料中 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态度上的变化,从材料 和所学知识两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体会日本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第二步 抓关键 第(1)问,据材料一中“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 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得出自 上而下推行,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得出涉及范 围广泛,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得出国 民竞相效仿,据材料一中“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 脚的英语谈论时事”“牛肉被称为文明的药剂”“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得出学习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总结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总结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一)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上:幕藩体制和等级制度,使社会矛盾尖锐,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外交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1.西方列强侵略的表现:(1)美国: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4年签《日美亲善条约》;(2)其他国家也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2.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政治: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三)尊王攘夷运动:1.概况: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2.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四)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新政府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1.目标: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2.倒幕运动的根据地:西南强藩3.重要事件:大政奉还、戊辰战争4.结果:1868年,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新政府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政府时期;二.主要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西方,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劳动力,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3.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议会权力有限,可参与制定法律,天皇也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只对天皇负责。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四)建立新军队
• 一言以蔽之,武士道 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 亡,“不怕死”而为 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 献身。
• 材料一 “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 之势力”
• 材料二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 方。”
• 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
自由民权运动
• 我党是所有希望扩充我日本人民自由、伸 张人民权利并加以保障的人士集结起来而 组织的;
• 投资18.9万日元的品川玻璃厂卖给 了西村。
1866-18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增速为 32.2%,而美国(1861-1873)为5%,英国( 1851-1873)为3.3%,德国(1861-1873)为3.8% 。
1874-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速为12.1%,而 英国只有1.7%,美国为5.2%。法国(1870-1890 )为2.1%,德国为3.5%。
础动摇。
二、改革内容
•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 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 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 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一)废除旧体制
• 1、废藩置县
“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 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
进步性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
政治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建立中央集权
国家
思想 促进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习俗 生活习俗西化 军事 建立现代化军队 外交 国际地位提高,民族的独立。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 了近代化的道路。
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
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篇一: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是重大历史改革回眸中的一个重点,给以中国改革以启发,同时也给日本的改革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

呢么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同学们应该掌握的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有哪些呢?一、明治维新的背景(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幕藩体制2.阶级关系:封建等级制3.实行限制工商业政策,经济缓慢发展4.锁国政策(二)幕府统治的危机1、国内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内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外因】——“黑船事件”二、明治维新1、“尊王攘夷”西南名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维新运动。

2、倒幕运动1868.1 ,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明治维新1868.10.23 ,日本改元明治,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具体内容:(1)政治明治维新的出发点是振兴天皇制下的国家。

采取“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1885 年实行内阁制,1889 年颁布第一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2)教育——文明开化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或考察团,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在国内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

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篇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学习没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人生才不会那么枯燥无味。

精品学习网为了帮助各位高中学生,整理了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一文: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背景(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幕藩体制2.阶级关系:封建等级制3.实行限制工商业政策,经济缓慢发展4.锁国政策(二)幕府统治的危机1、国内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内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外因】黑船事件二、明治维新1、尊王攘夷西南名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维新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复习(共44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复习(共44张)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 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 代天皇制 影响上: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2)局限性:钦定的、天皇至高无上;浓厚的封建
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人民权力有限
二、脱亚入欧: 近代化的表现
《日美亲善条约》(1854年)
思考:
锁国的日本为什么会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外因 内因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 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 标 日本幕府腐朽封建统治使近代日本落 后,给西方列强侵略提供可乘之机
《日美亲善条约》(1854)

——日本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关和箱馆两个港口; 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特规定今后日本给 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目的: 彻底打跨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1868年,是旧历“戊辰”年,推翻幕府的 战争主要在这一年进行的,因此历史上把 这场战争称为“戊辰战争”。 鸟羽、伏见战役是其中的关键战役。
戊辰战争的结果
推翻幕府统治, 成立明治政府, 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日本天皇(1867—1912) 1868年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
经济——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资本主义 工业化(工业体系、重工业)。 军事——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不断加强。 外交——20世纪初废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 等条约
三、对外关系上:收回主权、对外扩张
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的情景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表现:(说一说)
2、原因:
1.侵略野心蓄谋已久 2.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3.大陆政策既定国策 4.富国强兵奠定基础 5.岛国狭小发展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

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

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

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

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