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指南
配型成功的标准

配型成功的标准一、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匹配在配型过程中,HLA的匹配程度是决定配型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HLA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细胞表面的抗原,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和多样性。
如果供者和受者的HLA不匹配,则可能导致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移植的成功率。
因此,在进行配型时,需要选择与受者HLA匹配程度高的供者。
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阴性PRA检测是评估受者体内是否存在对供者抗原的抗体反应的一种方法。
如果PRA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受者体内已经产生了对供者抗原的抗体,配型失败率极高。
因此,PRA 检测阴性是配型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淋巴细胞交叉反应试验(CDC)或细胞毒性抗体检测(CAT)阴性CDC和CAT是两种检测淋巴细胞交叉反应的方法,用于评估供者和受者之间的免疫反应。
如果CDC或CAT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供者和受者之间的免疫反应强烈,配型失败率较高。
因此,CDC或CAT检测阴性也是配型成功的关键标准之一。
四、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评估GVHD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影响移植的成功率和受者的生存率。
因此,在配型过程中需要进行GVHD风险评估,以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和用药方法。
根据受者的免疫状态、年龄、性别等因素,可以评估出GVHD的风险程度,从而指导医生选择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方案。
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HLA基因分型可以提供更多的配型信息,指导医生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HLA基因型的检测,可以了解供者和受者的遗传背景和基因变异情况,从而更好地评估配型的成功率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免疫反应。
六、受者与供者的性别匹配受者与供者的性别匹配对于配型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一般来说,男性供者和女性受者的配型成功率略高于女性供者和男性受者的配型成功率。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HLA匹配程度、PRA 检测结果等。
七、受者与供者的血型匹配血型匹配对于配型成功与否基本没有影响,但若是ABO 血型不合,则需要在医生的选择下使用其他血液成分。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预处理 免疫抑制
供体 动员,采集
预处理
病人
回输
异体移植
肿瘤细胞
自体移植
三、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
HLA-A
4 Mb
Class Ⅰ
HLA-C HLA-B
3 Mb 2 Mb
HLA-DR
Class Ⅱ HLA-DQ
HLA基因复合体,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定位于人6号染色体短臂(6p21) HLA-DP
➢ 为预防输血相关性GVHD,血制品应照射25~30Gy,以灭活淋巴细胞。 ➢ 使用白细胞滤器可预防发热反应、血小板无效输注、GVHD和HVGR、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并可减少病毒的血源传播。
八、并发症
(一)预处理毒性 (二)感染 (三)肝窦阻塞综合征(SOS) (四)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五)其他少见并发症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定义
HSCT是指对病人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 (hematopoietic cell,HC)注入病人体内,使之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包括同基因移植 、 异基因移植)。 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移植(CBT)。 血缘移植、无血缘移植。 HLA相合移植、部分相合移植、单倍型相合移植(haplo-HSCT)。
肝
血总胆红素 μmol/L(mg/dl)
34~51(2~3)
++
斑丘疹占25~50%体表面积
51~103(3~6)
消化道 (成人每天腹泻量ml)
500~1000 1000~1500
+++ ++++
HSCT

骨髓移植 (BMT)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脐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自体骨髓移植 (ABMT) 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BMT)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
ASCT与Allo-SCT的比较
白血病细胞与治疗的关系
化学治疗药物(化疗)对白血病细胞呈对数杀伤关系 40代=1012 = 1000g 30代=109 = 1g 20代=106 = 1mg 10代=103 = 1ug
完 全 缓 解 治 愈
1= 0.001ug
急性白血病CR后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100 80
复 发 率
60 40 20 0 不化疗 定期化疗 ANLL ASCT ALL Allo-SCT
移植后的支持治疗
• 无菌层流病房:100级(0.5um以上微粒≤100个/
M2. min)
• 成分血制品输注:15-25Gy射线照射 • 胃肠外营养:糖、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
维生素
• 应用抗生素:抗细菌及抗霉菌药物 • 造血生长因子:G-CSF、GM-CSF
层流病房平面图示例
患者家属探视通道
移植前的预处理
定义:预处理是在HSCT前行一个疗程的超剂量化疗(放疗) 目的: 1.为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 2.尽可能清除恶性细胞,减少复发 3.抑制免疫使骨髓容易植活 方法:抗肿瘤细胞为主的措施、免疫抑制为主的措施、抗肿 瘤及免疫抑制的双重措施
造血功能重建
移植物的输注
方式:IV,冷冻保存的移植物在40º C水浴速融后IV 时间:<3小时 回输过程中常见副作用: • 恶心、呕吐 • 血红蛋白尿 • 呼吸及心率加快 • 头痛
骨髓移植流程

骨髓移植流程介绍骨髓移植是一种用于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以替代受损的造血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移植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配型、采集、处理和移植等环节。
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移植之前,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病史评估医生会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身体检查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这有助于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心理评估骨髓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对病人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冲击。
因此,医生会进行心理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配型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与供受者之间的配型密切相关。
配型是通过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来进行的,HLA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与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
首先,医生会与病人的家属进行配型。
由于HLA与遗传密切相关,家族成员的配型可能与病人相似度较高。
如果有合适的家族配型,那么这将是首选的移植来源。
登记配型如果在家族中找不到合适的供者,医生会将病人的HLA信息登记到中国骨髓库。
中国骨髓库是一个集中管理骨髓捐献信息的机构,通过与全国范围内的志愿者配型,寻找合适的供者。
国际配型如果在中国骨髓库中找不到合适的供者,医生会将病人的HLA信息提交到国际配型数据库。
国际配型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骨髓库信息共享平台,它可以帮助医生寻找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供者。
采集一旦找到合适的供者,就需要进行骨髓采集。
骨髓采集有两种常用的方法:骨髓穿刺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通过在供者的骨髓中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进行的。
在手术前,供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医生会在供者的髂骨后上缘或胸骨中部进行穿刺,然后使用特殊的针筒抽取骨髓液。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enmot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指将同种异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植入到受者体内,使其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重建,达到治疗某些恶性或非恶性疾病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而且在外周血,脐血亦有造血干细胞存在。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不同,HSCT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等;根据供者来源不同分为自体和同种异体(包括同基因和异基因的)HSCT两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又分为亲缘与非亲缘HSCT,近年来又开展了非清髓异基因HSCT和单倍体HSCT。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年龄上没有严格限制,亦无HLA配型的限制,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移植后并发症少,易植活等,但肿瘤易复发是其最大缺点。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一般限制在50岁以下,要求有HLA相匹配的供者。
GVHD同时伴有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us leukemia, GVL)作用,肿瘤复发率低。
如果有HLA配型相匹配供者的条件,多主张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适应证】(一)恶性疾病1.急性白血病由于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allo-BMT的患者,其疗效差异很大。
把握移植时机非常重要。
(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患者:①50(或60)岁以下,无前驱血液病(antecedent hematologic disease),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达完全缓解者,而细胞遗传学检查为有利核型[如:inv16, t(16;16),t(8;21)等]者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危核型[如:正常,仅为+8,t(9;11)等]者可行自体或异基因HSCT;不利核型(如:3个以上的复杂核型,-7,-5,5q-等)者或前驱血液病、治疗相关的继发性AML者应尽早行allo-HSCT。
hla组织配型和hla交叉配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HLA组织配型和HLA交叉配型在器官移植
中的应用
在器官移植中,HLA组织配型和HLA交叉配型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HLA组织配型是指在器官移植前,通过检测供体和受体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来确定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容性。
HLA组织配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因为如果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不匹配,免疫系统会认为移植物是异物,攻击并摧毁移植物。
因此,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组织配型越相似,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HLA交叉配型是指在移植前,检测供体和受体之间多个HLA基因型的匹配程度。
与HLA组织配型相比,HLA交叉配型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容性。
通过对多个HLA基因型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并降低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HLA组织配型和HLA交叉配型通常结合使用,以确定最佳的供体和受体组合。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HLA配型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例如SNP基因型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移植物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https://img.taocdn.com/s3/m/2d7adb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
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
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
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
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
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
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
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源版】器官移植和HLA配型

(2)阳性分型法
照射处理 +
预致T敏细胞 待测B淋巴细胞 非HLA-DP1
除DP抗原外,其他 HLA 抗原相同
刺激细胞 HLA-DP1
增殖弱 非HLA-DP1
HLA-DP1 增殖强
2. 双向MLC
遗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 培养时,由于两者HLA不同,能相互刺激导致对 方淋巴细胞增殖,故称双向MLC。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依据反应发生的时间及病理强度分为: 1、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开始至几个小时) 2、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几天至几周) 3、慢性排斥反应(术后数月至数年)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示意图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 更为严重的一种排斥反应
βα βα ββα DP DQ DR
αα α BC A
二、MHC基因遗传特点
(一)HLA为高度多态性基因 MHC基因复合体是由多个位置相
邻的基因座位组成,可以编码相同或相 似的MHC抗原。
MHC为共显性表达
Ⅱ类基因 βα βα βα
DP DQ DR
Ⅰ类基因 αα α BC A
基因型别 等位基因数 抗原特异性
肾源选择的原则: 以ABO血型完全相同者为好,选择最佳HLA配型的
供者器官,供者无传染性疾病。
移植后的临床观测: 1.T细胞总数、CD4/CD8比值、IL-2及其受体的检测, 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评估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 2.必要时做肾组织活检; 3.血药浓度检测,指导合理用药,减肝、脏肾毒性 和免疫抑制。
阻断协同刺激信号诱导T细胞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