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一十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介绍了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相关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建立知识体系,并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基本状况。

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跟随教师一起梳理历史线索。

八年级我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及板书设计

八年级我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及板书设计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播放一则禁毒视频)在学习本节新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来看一则禁毒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毒品对人的身心产生了严重危害,受到国家的大力打击。

那打击毒品是现在才开始的吗?(学生:不是)其实在180年前的中国就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那这次禁毒行动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般一场战争大都是从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讲解,因此本课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PPT展示:一、风起云涌——寻背景,二、血雨腥风——看过程,三、风雨飘摇——论影响。

)一、风起云涌——寻背景1、战前中英形势对比(背景)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对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归纳。

紧接着用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对比图,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并展示一则材料,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当时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学生: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2. 中共一大的召开;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掌握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资料: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的详细资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认识《辛丑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学习,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解读课件-第八单元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解读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 教育发展 新闻 出版 业的 发展 报刊业发展
兴办新 式学堂
废除科 举制度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 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著名报刊:《申报》《大公报》 《东方杂志》《新青年》等
出版业:商务图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新华书店等
文学 艺术 的成 就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美术
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电影: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核心一 根据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探究近代民族 工业的曲折发展。
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一个缩影
例1 (贵州黔南)“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 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 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是民族工业的萌芽时期,也是大 生纱厂的创办和发展时期 (2)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大 经历 生纱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3)一战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大生纱厂也由于帝 国主义又一次大量倾销棉织品而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时期短暂且艰难曲折,在 结论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与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3课内战爆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