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 -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1张PPT)

冀中地区地道战示意图
游击战争
地雷战
地道战
4.政策和措施: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根据 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成 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整体。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敌后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 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全民族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 战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正面战场
学习与 探究
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新四军等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 区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 别 作战方式 划分成若干战区, 动战 正面阻击敌人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 作战地位 导作用,是抗战的 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 主战场 战场
A.实行减租减息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D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地点: 1937年9月;山西 平型关 2.部队、指挥者: 八路军一一五师; 林彪 3.经过、结果:八 路军在平型关设伏,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 时,从不同方向全 线开火。经过近一 天的激战,将日军 全部歼灭。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战役和战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势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3)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如游击战、地道战等。

(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假设你是敌后战场的一名战士,请描述你参加的一次战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2.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主要战役战斗掌握较好,但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共20张PPT)

毛泽东在窑洞中撰写《论持 久战》
抗战,轻视游击战争。
论证:
(1)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2)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 ,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 的,得道多助。
(3)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 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
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 战的决心和信心。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代表:晋察冀、晋绥、 晋冀豫、山东、苏南、 陕甘宁等 指挥中枢:延安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油画)
地道战 夜袭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一、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林彪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 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 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 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 斗,决心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 从侧面打击敌人。
减租减息大会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
策。
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 领导根据地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 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实行大生产运动。
毛泽东为大生产 运动的题词

三、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怀 在
地点 华北

指挥 彭德怀
注:租——地租的租额; 材料:
息——高利贷的利息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格局。

本课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三个部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包括根据地的分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3.知道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4张PPT)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4张PPT)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4、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 “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 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4、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 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 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 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A B
二、材料题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奔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 东 (1)毛泽东这首诗的赠与对象就是图中人,他是谁? (2)这幅照片反映的是他在那次战役中指挥的情境? (3)这场战役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4)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5)这次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那么它胜利的意义 有哪些?

、平型关大捷
平 型 关
北平 天津
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 侵入山西企图占领 太原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及自学课本P100页的 内容,完成下列的表格。(3分钟)
时间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 1000多人
地点 部队
歼敌人数
意义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战果 意义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 产党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 抗战胜利的信心
小结:
国民党抗战
(正面战场)
中国社会各 阶层抗战
共产党抗战
(敌后战场)
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A

B.台儿庄战役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八路军、新四军的开赴敌后和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及百团大战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2. 讲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3. 介绍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讲解其意义,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百团大战时期的战例,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百团大战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1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1.2 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2.1 时间、过程2.2 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过程。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从陕西、甘肃等地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打破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提高我军士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提高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全面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总第21 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11月2 日备课人:郑琰授课人:上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学习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学习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目标展示
(一)导入: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
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
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导练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 年9
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
始。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
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领导人——;
结果——
3.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①平型
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3.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
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
有战、战、战、战等战法。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
措施?有何影响?
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百团大战经过发展
2.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时间, 华北地区, 目

规模100多个团,2000千米的战线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从课本找出百团大战的意义(5点)
三.当堂检测
1..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的中国军队是( )
A.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B.陈毅指挥的新四军
C.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D宋哲元指挥的国民党二十九

2.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
“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
战D.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
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这首诗
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
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4.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A.延安B.瑞金C.广州D.重庆
四.布置作业
填写本课配套练习
二次辅导
时间:
教研组
教研室查阅查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