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2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2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

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

[2]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

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色天香开始的,本来二人可以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快乐生活,做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在动荡的年代,在个人依附于明王朝兴亡的生存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香君流落在烟花巷,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的爱始终如一。

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为了守护自己的贞洁,为了守护自己的政治信仰,李香君宁可撞破自己的头颅,宁可撒下鲜血,也绝不妥协!那点点鲜血,浸透了那把纤巧的折扇;那点点鲜血,流淌出了一个烟花女子对爱情最高的守望;那点点鲜血,昭示了一个女子坚持正义、以死抗争的坚强信念。

二、深明大义,坚守节操李香君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

他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贞不渝的歌妓形象。

使我们看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珍贵的东西。

新婚燕尔的侯方域面对佳人难以割舍,李香君在这紧要的关头,再次展现了她的大义和牺牲精神。

李香君清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生离就如同死别一般,但她还是愿意用个人的牺牲,来避免南明政权中的自相残杀;用个人的痛苦,换取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

在李香君的经历中,爱情的欢乐和悲伤,始终紧紧地与国家的安危和兴亡联系在一起。

三、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香君却选择了入道。

这是他理想境界上的提升,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她因种种爱情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李香君的形象可谓光彩夺目。

在当时的社会中,她是被视为卑贱、微不足道的歌妓,然而,在孔尚任的笔下,她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政治上的鲜明爱憎与爱情上的忠贞不渝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成为戏曲史上烁烁闪光的人物。

关键词:进步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深明大义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其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秦淮八艳”。

自《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成为家喻户晓的我国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

李香君出身娼家,受人歧视和凌辱,但她又不同于寻欢卖唱的一般青楼女子,她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她对迫害忠良、祸国殃民的阉党深恶痛绝,对于奸党势不两立的复社人士由衷地敬佩,这正是她与侯方域结合的思想基础。

她有非常敏锐的政治眼光,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是非观。

艳如桃李,坚如松柏。

第一个事件《却奁》,粉碎了阮大铖拉拢侯方域的阴谋。

表现其重气节,轻金钱;第二个事件,以头撞地《守楼》,政治立场坚定;第三个事件《骂筵》,要做“女祢衡”。

三个事件一个比一个严重,斗争不断升级,而斗争的对象始终是权奸,香君作为作品中反权奸的代表人物。

她自觉地参加政治斗争,性格刚烈,视野开阔。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李香君的形象塑造融入民族话语,博得了不同时代观赏者的共鸣。

1才德一体、机智聪明。

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李香君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

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

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

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

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

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

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

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

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

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中李香君是该剧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并具有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首先,李香君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有一双大眼睛和柔和的面庞,因此在剧中被赞美为“花样年华”。

她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貌上,还体现在她独特的气质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上。

她的美丽吸引了许多男子的注意,包括皇帝和其他男性角色。

其次,李香君是一个善良的人。

她心地善良,对待他人充满同情心。

在剧中,她与贵族阶级的人士相处融洽,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对他们产生傲慢或冷漠的态度。

她对待普通人也是如此,她会与他们平等相处,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李香君是一个聪明的女性。

她善于思考,有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力。

在剧中,她经常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化解危机。

她的聪明才智使她在困境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别人的赞赏和尊重。

最重要的是,李香君追求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缺乏自主权。

然而,李香君不甘心被束缚,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不愿意被男性视为财产或工具,而是希望能够选择自己的
命运。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

总之,李香君是《桃花扇》中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丽、善良、聪明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使她成为该剧中备受瞩目的角色。

她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一个女性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渴望和追求。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的力作《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为明末秦淮岸边一名妓,但是,当我们走进作品当中,走进她的心灵世界,我们不得不说,她的身上不断张扬着、表露着爱憎分明、刚毅不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的美好品质。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动人,有着高尚灵魂的下层妇女形象。

一、李香君洁身自好李香君生于江南风姿妖娆的秦淮河,是长坂桥头的香艳青楼里———媚香楼的一位妓女。

她有着楚楚动人、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卓绝风姿,虽然生活在恶浊污秽的青楼里,但是她洁身自好,举止端雅,犹如一朵清纯洁净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她有着兰花一般的清纯优雅,与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话语不多却内涵丰富。

剧本中她一出现就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让人印象深刻。

“(小旦)正是。

请到小楼焚香煮茗,赏鉴诗篇罢。

”这是面对诗友杨文龙来访的一句台词,可见,李香君虽然出身香楼,但有着高雅的兴趣,并非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女子一般忘却了家仇国恨。

这样的性情也是李香君贯穿始终的一条精神主线。

再比如:“(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

待你师父对过,好上新腔。

(旦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

(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

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

(旦看曲本介)”学歌卖艺是妓女的一种必备生存手段,然而,李香君从内心深处却是反感的,从她的表情“皱眉”和语言“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可见一斑。

她心中不快,但是又没有力量改变这一现实,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这也是她力图做到洁身自好的方面。

当爱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也没有因而失去分寸,而是表现得羞涩腼腆、端庄有节、落落大方,一点无扭捏作态、卖弄风骚之态,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这样一个洁身自好之女子的品格,也不能不为之悲惨的遭遇同情。

剧本当中这样写道:“(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

(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桃花扇》香君形象分析龙慧容摘要:桃花扇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

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 其中又以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

香君是以卑微的身份形象出现,但是她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

在卑微的伶人身上闪烁着忠魂义胆的光辉。

本文分析了明清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香君的艺术形象。

主要从香君性格中的坚贞纯洁名族气节以及其牺牲精神几个层面,分析了香君完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香君;桃花扇;忠魂义胆引言《桃花扇》它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淮名妓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

用作者孔尚任的话说,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但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

她敢于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

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究其根本,香君魅力人格从何而来?一名青楼女子如何拥有了如此让人敬仰的品德和气节?香君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从一个十六岁的青涩女子逐渐融入家国天下并逐渐展现自己独特人格魅力?这个过程中,除了其自身的道德品德和人格魅力外,她生活的明末时代的大背景和环境、以及身边的人对其影响也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一、香君的忠贞香君本是淮河畔名妓贞丽的假女,就是老鸨为自己培养的赚钱的工具。

她们没有人格、尊严、自由,他们的一切全部由假母来安排。

而香君确不甘于此,她拥有那个时代最可贵的坚贞。

在她的形象中,坚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格。

不管香君在什么环境,节操始终坚定不变。

爱情历来是中国戏曲中的一大主题,《桃花扇》也不例外。

故事中香君同侯方域的爱情是一条明线,它起到穿插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使整个故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古代文学《桃花扇》

古代文学《桃花扇》

《桃花扇》—李香君的人物形象汉语言文学赵丽丽《桃花扇》这部剧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生动鲜明的体现了中国古典戏剧中一个光辉夺目的妇女形象:一个聪明的,美丽的,正直刚强的,晓大义有节气的,却身处社会下层,受尽凌辱的秦淮歌妓。

她的一生都有着坚定且执着的立场和信仰,不管是她对侯方域坚贞不移的爱情,还是对政治强烈的是非观和正义感。

剧中描写她对爱情的选择,其实也反应了她对政治立场的选择。

特别是在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给新任曹抚田仰时,香君宁死不从,以头撞地,血染侯方域当年所赠的诗扇,朋友杨龙友巧妙的将血迹点染成一幅桃花;还有在马、阮于赏心亭置酒赏雪听戏时,香君将生死置之度外,借着唱戏,骂筵以泄愤恨。

她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她坚定的爱情观和政治立场。

《却奁》一出中,集中地刻画了李香君的形象,将她的思想、眼光、气节、性格都写得十分突出,光彩照人。

权奸阮大铖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拉拢复社文人,通过杨龙友,给侯李二人的结合送来妆奁,杨龙友并未对侯方域讲明是阮大铖所送,而李香君却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可能有鬼,从而向侯方域提出怀疑,并向杨龙友巧妙的问清妆奁的来处,这表现了她不仅有思想,而且头脑冷静,警惕性非常高。

在知道了妆奁是阮大铖所送,目的是要通过贿赂侯方域借以摆脱政治上的困境,而且杨龙友为阮大铖开脱求情,说是他的好意。

这时,侯方域表现得软弱动摇,还真的以为阮大铖是诚心悔过,李香君却软硬兼施,一边愤怒地斥责侯公子太过大意,一方面又说不能因为自己而拖累了他,并拔簪脱衣,唱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几句唱白,将这个下层女子的聪慧,眼光、思想、胸怀、气节等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她以自己坚定而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

侯方域也禁不住赞美道:“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剧作者对她卸去浓妆锦衣后的刻画,反而更加突出她灵魂的内在美,使得她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摘要:《桃花扇》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品。

作者借南明王朝这一历史背景,来塑造李香君这一奇女子的形象。

她虽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却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

本文就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

她出身青楼,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她属于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她有着崇高的思想,与其丈夫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

她对爱情的忠贞和是非分明、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进步的下层妇女。

一、李香君的美丽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

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

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

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

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

(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

(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

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

(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

”(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

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

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摘要《桃花扇》借南明王朝兴衰交替的历史大背景,塑造李香君这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

作品中的李香君出身低微,虽为妓女,却能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在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中,她不仅忠于爱情而且有坚定的政治抱负。

从李香君自身品性高洁,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对待权贵的正义凛然,以及对于时代的进步意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剧本的内涵。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以南明王朝大背景为经,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纬,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和对细节丰富的呈现,谱写了一曲爱恨交织的时代悲歌。

本文试从李香君形象入手,从其人生态度和爱情追求的独特内涵,去解析这一人物形象。

“商女不知为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笔下的歌女在国难当头时,依然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她们对于国难当头持一副与己无关的态度。

一样是国难当头,一样是卖唱歌妓,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则拍案而起,愤而“骂筳”:“堂堂列公,半边王朝,望你峥嵘。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一腔热血,凛然正气,令人痛快淋漓,还有《却奁》《守楼》《寄扇》等一幕幕高风亮节、动魄惊心的举动,即使授予她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勋章也是不为过得。

作者以社会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对细节的呈现,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对于社会的意义。

首先,从性格方面来说,李香君是一个深明大义,拥有高尚气节的奇女子;其次,从对于时代的意义方面来说,李香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进步女性形象,不同于别的中国传统文学著作中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仅只是拘泥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小理想,她更有热爱国家的民族意识。

她也有要求感情,追求幸福这些一般女性所相同的一面,但她更关心国事,她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她聪慧贤德,虽是青楼女子,但深明大义,不贪富贵,不惧强权。

她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权臣的腐败误国,敢于抵抗权贵的威逼,并以头撞地,血洒妆楼而不屈。

在社会政治斗争中她有明确的是非观,是一个在政治风云中坚持原则,在个人爱情上忠于感情,有正义感和理想性的进步女性形象。

一、李香君形象的特征(一)出身低微,品性高洁李香君是明末歌妓,她出身低微,更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

她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姿容超群,技艺卓绝的秦淮歌姬。

她品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虽出身烟花之地,却洁身自好,宛若成长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

歌妓学歌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赖以谋生的手段,所谓:“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

”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却是紧皱眉头,可见香君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

在这里,作者着重刻画香君“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李香君不甘自我堕落的性格特征。

在《却奁》一出中,李香君虽是妓女,社会地位低下,而且正值婚前需要财物之时,但面对阮大铖所赠的财物时,李香君却是毅然拒绝了。

相较而言,作为当时名士文人的侯方域,在面对阮大铖所赠的丰厚财物时却表现出软弱不定的书生性格:原来如此,俺看园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

就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觉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1]李香君得知妆奁为阮大铖所送时,坚决退回妆奁。

当听到侯方域见利忘义要为阮大铖辩解时,李香君挺身而出,怒斥侯方域: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这突出了李香君鲜明的个性,虽出身低微但个性高洁,重气节,轻金钱。

作者通过对侯、李性格的对比,将李香君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而在《守楼》一出,李香君高洁自爱的性格更是呈现无遗。

她质询杨龙友: 当日杨老爷作媒,妈妈主婚,把奴嫁与侯郎,满堂宾客,谁没看见。

...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

...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

忍寒饥,绝不下这翠楼梯。

被逼迫得紧了,持扇乱打,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倒地撞头,拒绝下楼。

她洁身自好,宁愿死也要保住自己的清白。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而又拼命想超脱封建束缚的进步女性,她虽然出身青楼,但却聪慧美丽,品性高洁,作者通过言语和细节描写把李香君这一形象深刻的表现了出来。

(二)敢爱敢恨,坚贞不渝爱情历来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当然《桃花扇》也不例外。

爱情不分贵贱,不论身份,每一个人都有享受爱情的权力。

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也有她自己对于未来和爱情的遐想与情思。

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学了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思也是她自己春心的写照了。

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李香君闲愁的脚注,其中也包含着她对爱情的憧憬。

从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韶光贱”、“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这些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遇相仿: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

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却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后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牡丹已凋榭了,生命短暂。

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着丝丝无奈与伤感。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南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

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李香君流落烟花场,但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始终如一。

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面对阮大铖丰厚的妆奁,侯方域动摇了,李香君却不为所动,她还劝慰侯方域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及其爱情观。

李香君不贪图富贵,只求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即使布衣荆钗,她也愿意丢弃浮华,归于平淡。

在《却奁》一出中,李香君严拒奸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重金购买的妆奁,不愿与权贼为奸。

因为拒绝了奸党阮大铖重金购买的妆奁而受到了种种迫害,侯方域只得离开金陵,不得不前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在分别时,李香君忍泪道别: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

侯方域离开金陵后,李香君“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唇”,深深藏着那把定情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

而在《守楼》一出中,李香君更是坚决不嫁田仰:奴家就死,不下此楼!她以头撞地,血流满地,花容破损。

终以娇弱之躯,为自己保全了清白,也使她的爱情在封建势力的强权下得以延伸。

“李香君用鲜血和真诚来捍卫自己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贞节’思想的具体体现。

作者用极限性的方法,强化了李香君对封建恶势力的抗争,赞扬了对爱情的忠贞的态度。

也正是通过语言与身体的抗争,才使得李香君的强烈个性深刻地表现出来。

”[2]李香君用坚决的态度表明了对于爱情的立场,也体现了她忠贞的爱情观。

李香君对于强权敢于抵抗坚决不从,对于远走他乡的爱人能够坚定不移的等待。

这些都体现了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品质。

李香君对于侯方域的等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她用侯方域送给自己的扇子不断的激励着自己坚持,她坚守着对爱情的承诺。

即使在最孤苦的境地,她都没有违背誓言,在《寄扇》中,更是深刻的反映了李香君等待的苦:【沉醉东风】记得一霎时娇歌兴扫,半夜里浓雨情抛;从桃叶渡头寻,向燕子矶边找,乱云山风高雁杳。

那知道梅开有信,人去越遥;凭栏凝眺,把盈盈秋水,酸风冻了。

可恨恶仆盈门,硬来娶俺;俺怎肯负了侯郎。

即使有着千般苦楚万般孤寂,她依然在等着她的情郎。

这就是李香君,对于奸佞小人敢于痛骂斥责,对于爱人敢于守候等待。

作者对于李香君的刻画正是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凸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忠贞不渝的李香君。

(三)正义凛然,境界脱俗正如现代诗人洪烛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3]李香君作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突破了“才子佳人”剧的模式,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者淋漓,不肯柔于权奸者也……它象征着李香君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美好品质。

李香君虽然身份低微, 但是她品性刚烈。

她同时具有女子的温柔细腻和男子的英姿果断。

她在政治上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情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而是将个人爱情和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爱情,顾及政治得失。

这是李香君不同于中国文学史中其他女性形象的独特性的表现。

李香君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抱负,她不同于一般女子只看重自己的幸福,她更在意的是国家的命运兴衰。

其实从《却奁》开始,李香君已经和政治脱不了干系了。

这个柔弱的女子,她不仅执着的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还在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家国。

在政治矛盾的漩涡中,李香君的形象逐渐光辉起来。

先是严拒妆奁,其实这也暗示着她已经得罪了奸佞小人,她再也不可能只是守着她的爱情,安然等候爱人归来的小女子。

她必须在屈服和不屈中做选择,她选择了斗争。

她坚定正直,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具有不受金钱利诱,不向权贵低头的高尚情操与气节。

王季思在《<桃花扇>校注本前言》中就曾指出“《却奁》这场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坚毅的政治态度以及大义凛然的的形象集中体现在《骂筳》一出中,她不仅痛恨田仰、阮大铖二人,更是不顾自身安危痛骂当朝权贵:【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奴家已拚一死。

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她不同于那个时代女子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更是她民族气节的深深体现。

她言辞犀利,态度坚决,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做好了不顾一切的准备。

在这一出里她痛骂阮大铖等奸臣,比男子还要果断决绝。

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风雨飘摇的南明王朝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她始终强烈的憎恨那些误家误国的乱臣贼子。

“这就是一个懂得忠贞,懂得气节, 懂得侠义,更懂得人生的凛然正气的名妓! 有了正义才会有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才会有不朽的忠魂、义胆, 它没有卑贱高尚之分, 没有贫穷富有之别, 没有男女性别之差。

在最卑微的妓女身上, 也同样闪烁着民族忠魂义胆的巨大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