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2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2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

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

[2]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

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色天香开始的,本来二人可以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快乐生活,做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在动荡的年代,在个人依附于明王朝兴亡的生存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香君流落在烟花巷,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的爱始终如一。

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为了守护自己的贞洁,为了守护自己的政治信仰,李香君宁可撞破自己的头颅,宁可撒下鲜血,也绝不妥协!那点点鲜血,浸透了那把纤巧的折扇;那点点鲜血,流淌出了一个烟花女子对爱情最高的守望;那点点鲜血,昭示了一个女子坚持正义、以死抗争的坚强信念。

二、深明大义,坚守节操李香君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

他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贞不渝的歌妓形象。

使我们看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珍贵的东西。

新婚燕尔的侯方域面对佳人难以割舍,李香君在这紧要的关头,再次展现了她的大义和牺牲精神。

李香君清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生离就如同死别一般,但她还是愿意用个人的牺牲,来避免南明政权中的自相残杀;用个人的痛苦,换取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

在李香君的经历中,爱情的欢乐和悲伤,始终紧紧地与国家的安危和兴亡联系在一起。

三、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香君却选择了入道。

这是他理想境界上的提升,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她因种种爱情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

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

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

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

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

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

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

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

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

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中李香君是该剧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并具有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首先,李香君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有一双大眼睛和柔和的面庞,因此在剧中被赞美为“花样年华”。

她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貌上,还体现在她独特的气质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上。

她的美丽吸引了许多男子的注意,包括皇帝和其他男性角色。

其次,李香君是一个善良的人。

她心地善良,对待他人充满同情心。

在剧中,她与贵族阶级的人士相处融洽,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对他们产生傲慢或冷漠的态度。

她对待普通人也是如此,她会与他们平等相处,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李香君是一个聪明的女性。

她善于思考,有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力。

在剧中,她经常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化解危机。

她的聪明才智使她在困境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别人的赞赏和尊重。

最重要的是,李香君追求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缺乏自主权。

然而,李香君不甘心被束缚,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不愿意被男性视为财产或工具,而是希望能够选择自己的
命运。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

总之,李香君是《桃花扇》中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丽、善良、聪明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使她成为该剧中备受瞩目的角色。

她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一个女性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渴望和追求。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的力作《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为明末秦淮岸边一名妓,但是,当我们走进作品当中,走进她的心灵世界,我们不得不说,她的身上不断张扬着、表露着爱憎分明、刚毅不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的美好品质。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动人,有着高尚灵魂的下层妇女形象。

一、李香君洁身自好李香君生于江南风姿妖娆的秦淮河,是长坂桥头的香艳青楼里———媚香楼的一位妓女。

她有着楚楚动人、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卓绝风姿,虽然生活在恶浊污秽的青楼里,但是她洁身自好,举止端雅,犹如一朵清纯洁净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她有着兰花一般的清纯优雅,与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话语不多却内涵丰富。

剧本中她一出现就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让人印象深刻。

“(小旦)正是。

请到小楼焚香煮茗,赏鉴诗篇罢。

”这是面对诗友杨文龙来访的一句台词,可见,李香君虽然出身香楼,但有着高雅的兴趣,并非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女子一般忘却了家仇国恨。

这样的性情也是李香君贯穿始终的一条精神主线。

再比如:“(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

待你师父对过,好上新腔。

(旦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

(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

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

(旦看曲本介)”学歌卖艺是妓女的一种必备生存手段,然而,李香君从内心深处却是反感的,从她的表情“皱眉”和语言“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可见一斑。

她心中不快,但是又没有力量改变这一现实,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这也是她力图做到洁身自好的方面。

当爱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也没有因而失去分寸,而是表现得羞涩腼腆、端庄有节、落落大方,一点无扭捏作态、卖弄风骚之态,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这样一个洁身自好之女子的品格,也不能不为之悲惨的遭遇同情。

剧本当中这样写道:“(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

(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桃花扇》香君形象分析龙慧容摘要:桃花扇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

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 其中又以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

香君是以卑微的身份形象出现,但是她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

在卑微的伶人身上闪烁着忠魂义胆的光辉。

本文分析了明清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香君的艺术形象。

主要从香君性格中的坚贞纯洁名族气节以及其牺牲精神几个层面,分析了香君完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香君;桃花扇;忠魂义胆引言《桃花扇》它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淮名妓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

用作者孔尚任的话说,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但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

她敢于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

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究其根本,香君魅力人格从何而来?一名青楼女子如何拥有了如此让人敬仰的品德和气节?香君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从一个十六岁的青涩女子逐渐融入家国天下并逐渐展现自己独特人格魅力?这个过程中,除了其自身的道德品德和人格魅力外,她生活的明末时代的大背景和环境、以及身边的人对其影响也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一、香君的忠贞香君本是淮河畔名妓贞丽的假女,就是老鸨为自己培养的赚钱的工具。

她们没有人格、尊严、自由,他们的一切全部由假母来安排。

而香君确不甘于此,她拥有那个时代最可贵的坚贞。

在她的形象中,坚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格。

不管香君在什么环境,节操始终坚定不变。

爱情历来是中国戏曲中的一大主题,《桃花扇》也不例外。

故事中香君同侯方域的爱情是一条明线,它起到穿插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使整个故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古代文学《桃花扇》

古代文学《桃花扇》

《桃花扇》—李香君的人物形象汉语言文学赵丽丽《桃花扇》这部剧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生动鲜明的体现了中国古典戏剧中一个光辉夺目的妇女形象:一个聪明的,美丽的,正直刚强的,晓大义有节气的,却身处社会下层,受尽凌辱的秦淮歌妓。

她的一生都有着坚定且执着的立场和信仰,不管是她对侯方域坚贞不移的爱情,还是对政治强烈的是非观和正义感。

剧中描写她对爱情的选择,其实也反应了她对政治立场的选择。

特别是在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给新任曹抚田仰时,香君宁死不从,以头撞地,血染侯方域当年所赠的诗扇,朋友杨龙友巧妙的将血迹点染成一幅桃花;还有在马、阮于赏心亭置酒赏雪听戏时,香君将生死置之度外,借着唱戏,骂筵以泄愤恨。

她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她坚定的爱情观和政治立场。

《却奁》一出中,集中地刻画了李香君的形象,将她的思想、眼光、气节、性格都写得十分突出,光彩照人。

权奸阮大铖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拉拢复社文人,通过杨龙友,给侯李二人的结合送来妆奁,杨龙友并未对侯方域讲明是阮大铖所送,而李香君却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可能有鬼,从而向侯方域提出怀疑,并向杨龙友巧妙的问清妆奁的来处,这表现了她不仅有思想,而且头脑冷静,警惕性非常高。

在知道了妆奁是阮大铖所送,目的是要通过贿赂侯方域借以摆脱政治上的困境,而且杨龙友为阮大铖开脱求情,说是他的好意。

这时,侯方域表现得软弱动摇,还真的以为阮大铖是诚心悔过,李香君却软硬兼施,一边愤怒地斥责侯公子太过大意,一方面又说不能因为自己而拖累了他,并拔簪脱衣,唱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几句唱白,将这个下层女子的聪慧,眼光、思想、胸怀、气节等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她以自己坚定而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

侯方域也禁不住赞美道:“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剧作者对她卸去浓妆锦衣后的刻画,反而更加突出她灵魂的内在美,使得她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摘要:《桃花扇》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品。

作者借南明王朝这一历史背景,来塑造李香君这一奇女子的形象。

她虽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却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

本文就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

她出身青楼,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她属于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她有着崇高的思想,与其丈夫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

她对爱情的忠贞和是非分明、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进步的下层妇女。

一、李香君的美丽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

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

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

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

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

(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

(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

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

(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

”(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

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

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桃花扇第七出却奁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第七出却奁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第七出却奁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在《桃花扇》这部话剧中,第七出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智慧的女性角色。

她是一个温柔而聪明的女子,以其美丽和机智吸引着所有与她接触的人。

首先,李香君被描绘成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

她的美丽令人惊叹,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和娇嫩的嘴唇使她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花朵。

她的穿着也象征着她的地位,她总是穿着华丽的衣裳,使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她的姿态优雅,举止得体,无论是立在舞台上还是在人群中行走,都显得十分迷人。

除了外貌上的魅力,李香君还展现了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她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准确地了解别人的心理。

她的辩才非凡,能够以巧妙的言辞说服别人,并达到自己的目的。

她还善于处理复杂的情感关系,能够在困境中寻找解决办法,并保持冷静和沉稳。

此外,李香君还展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

她不畏困难,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她的坚持和决心使她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在艰难的时刻还是在逆境中,她都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展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

总的来说,李香君在《桃花扇》中是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人物。

她的
美丽、智慧和勇敢使她成为故事中的亮点。

她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获得成功。

她是一个值得敬佩和崇拜的女性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

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

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

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

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

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

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

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

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

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

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

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

《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

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

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

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

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

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在明末那个非常堕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日益变得内忧外患。

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衣翠的绣楼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

其中媚香楼的主人歌妓李香君,就是一个家喻户晓式的人物。

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

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

《板桥杂记》云:香年十三,亦侠而慧。

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梦“,皆能妙其音节,尤工琵琶。

侯方域《李姬传》:“金陵有女妓李姓,能歌玉名堂,尤落落有风调”。

《桃花扇》中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拜师苏昆生,学习玉名堂四梦,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没有才能便就不可能会有侯李的特殊情缘。

李香君养母李贞丽说道:“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梳栊。

”并且杨龙友据左传云:“兰有国香,人服媚之”,给她取名香君。

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不论是姿色还是才情,都是江淮女子中的佼佼者。

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

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

”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

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

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

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她聪慧机警,正如所云:“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

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访翠》中侯先是闻杨龙友的盛夸而无限向往与无奈:“昨日会著杨龙友,盛夸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

现在苏昆生教他吹歌,也来劝俺梳栊,争奈萧索奚囊,难成好事”。

及至见得佳人,大叹:“果然妙龄绝色,龙老赏鉴,真是法眼”。

娶了香君後,欣赏的仍止於她的美貌:“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却奁》)但很快他就发现他娶了的原不只是个美丽的歌妓,《却奁》中香君指责他收取阮大铖厚礼后,他对香君的观感马上改变:“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这时香君已成为一个兼备内在与外在之美的女子:“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一前一後的形容,香君在剧中才德一体的形象塑造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不贪富贵,敢爱敢恨,对爱情忠贞不渝她虽是青楼女子,却不贪图小利。

如文中“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侯朝宗见到珠宝的第一反应是鼓励李香君收下,但李香君却如此回答,可见她并不是贪图财宝的女子,这与很多普通的青楼女子有着本质区别。

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虽千难万险,但她始终忠贞不渝。

情在剧中璀璨生光,写法“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荆龙爪,总不离珠”2李香君流落烟花场,但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始终如一。

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困,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及其爱情观。

在《却奁》一出中,拒绝奸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的重金购买妆奁,不愿与权贼为奸,金钱买不到她的爱情,威逼也没有吓唬住她对爱情的坚强,因拒绝奸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的重金购买妆奁而受到他们的种种迫害,侯方域只得离开金陵,只身潜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离别时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

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

侯方域离开金陵后,她“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唇”,深深藏着那把定情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

此时,杨龙友由马士英荐举,做了南明王朝礼部主事。

但杨龙友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

在《守楼》出里,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命人,不愿入朱门”。

表现了她洁身自好的高尚操守,不惜面血溅扇,“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

面对杨龙友和李贞丽的劝说,香君时这样回应的:“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收,到去跟着田仰吗!”;面对杨龙友“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的质问,香君这样回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这是她誓死捍卫爱情的见证。

在《骂筵》一出里,他进一步认清了阉党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下层人民的善恶观、爱憎观。

冒着生命危险赞美复社,痛骂马士英、阮大铖:“东林佰仲,俺青楼知敬重。

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冰肌雪肠愿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撕扇》以后,香君堕入空门。

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

至此一个血肉丰满的李香君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

尽管后来两人没有在一起,但她的不幸不是因为侯的负心造成,而是黑暗的现实、腐败的政治造成的。

而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是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李香君成为不让须眉的巾帼侠女形象。

李香君这一形象,代表着下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

当然,造成她爱情观除了她个人的原因外,也与时代社会关系。

从历史上看,明东林、复社文人与权奸的斗争由来已久,给烟花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李香君的养母就与复社文人陈定生来往密切,她对奸佞小人的丑恶行经十分痛恨也影响到李香君,激发了香君对进步文人的爱慕之情,树立崇高的爱情观。

苏昆生作为李香君的老师,经常教育香君要明辨是非,除恶扬善,对她的爱憎感情形成着重要作用。

三、深明大义、不畏权贵,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正如现代诗人洪烛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李香君作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突破了“才子佳人”剧的模式,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者淋漓,不肯柔于权奸者也……”(孔尚任)。

它象征着李香君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香君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

在李香君的形象塑造上,其性格有一个发展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