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1 .不等式的定义:a-b>0 a>b, a-b=O a=b, a-b<O L> a<b。
①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如证明y=x3为单增函数,3 3 2 2 2设x1, X2《(-m,+ m), X<X2, f(x i)_f(X 2)=X1 _X2 =(X1_X2)(X1 +X1X2+X2 )=(X1_X2)[(X l+ -)3+ X22]5 3再由(X什- )2+ X22>0, X1-X2<0,可得 f(X l)<f(X2), ••• f(X)为单增。
2.不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1)a>b三b<a (对称性)(2)a>b, b>c 二a>c (传递性)⑶ a>b = a+c>b+c (c € R)(4) c>0 时,a>b A,ac>bcc<0 时,a>b ac<bc。
运算性质有:(1) a>b, c>d —a+c>b+d。
⑵ a>b>0,c>d>0 ac>bd。
⑶ a>b>0 —a n>b n(n € N, n>1)。
⑷ a>b>0= 川>w (n € 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 ”和“ ”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3
2
= 2x (x -1)+(1- x)(1+ x) 3 =(x -1)(2x - x -1) 2 = (x 1)(x 1)(2x 2x 1) 1 1 = (x -1) 2(x + 2) + 2 > 0
2 2
3
∴A>B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 a b b a
考点突破 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命题真假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 条件,不要弱化条件,尤其是不能凭想当然随意 捏造性质.解有关不等式的简单判断和选择题时,
也可采用特殊值法进行排除,注意取值一定要遵
循如下原则:一是满足题设条件;二是取值要简
单,便于验证计算.
对于实数 a,b,c,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 是( ) A.若 a>b,则 ac2>bc2 1 1 B.若 a>b>0,则a>b b a C.若 a<b<0,则 > a b 1 1 D.若 a>b,a>b,则 a>0,b<0
本专题知识结构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 等 式 选 讲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回顾
A B a b b>a B b
a>b
A a
a>b a-b>0
解:
2
2
2 2 2
4 2 4
4
,
4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d,那么a+c>b+d.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若a>b,c=d,则ac2>bd2;(假)若,则a>b;(真)若a>b且abb;(真)若|a|b2;(充要条件)命题A:a命题A:,命题B: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完成一种规范的证明或解题过程,在完善解题规范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a,b∈R且a>b,比较a3-b3与ab2-a2b 的大小.(≥)说明:强调在最后一步中,说明等号取到的情况,为今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作思维准备.例4:设a>b,n是偶数且n∈N*,试比较an+bn与an-1b+abn-1的大小.说明:本例条件是a>b,与正值不等式乘方性质相比在于缺少了a,b为正值这一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a,b的取值情况加以分类讨论.因为a>b,可由三种情况(1)a>b≥0;(2)a≥0>b;(3)0>a>b.由此得到总有an+bn>an-1b+abn-1.通过本例可以开始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练习:1.若a≠0,比较(a2+1)2与a4+a2+1的大小.(>)2.若a>0,b>0且a≠b,比较a3+b3与a2b+ab2的大小.(>)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若a>b,则a2>b2;(假) (2)若a>b,则a3>b3;(真)(3)若a>b,则ac2>bc2;(假) (4)若,则a>b;(真)若a>b,c>d,则a-d>b-c.(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 b)( a b ) ( a b )( a b )2 ab ab 2 1 2 1 a 2 b 2 (定号) 0 ( ) ( ) a b b a
三、例题分析:
a b 例4:已知a 0, b 0,比较 ( ) ( ) b a 与 a b 的大小。
变式练习
已知 3≤a+b≤4,1≤4a-2b≤2,求 4a
+2b 的取值范围.
解:方法 1:(方程组思想) 1 1 x= a+ b a=3x+6y 令 ,则 y= 4a- 2b b=2x- 1y 3 6
.
1 1 2 1 8 1 ∴ 4a+2b=4( x+ y)+ 2( x- y)= x+ y, 3 6 3 6 3 3 8 32 3≤ x≤ 4 8≤3x≤ 3 又 ⇒ 1≤ y≤ 2 1≤1y≤2 3 3 3 25 8 1 34 ⇒ ≤ x+ y≤ , 3 3 3 3
1 2 2 a, b, , 2ab, a b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2
1 2 2 a 2ab a 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3 特殊值法: 取 a , b 4 4
三、例题分析:
2 2 2 x 4 y 1 x y 例2:(2)已知 ,比较
方法 2:(待定系数法)设 f(3)=λf(1)+μf(2), ∴9a-c=λ(a-c)+μ(4a-c). 5 λ =- 3 9=λ+4μ ∴ ,解得 -1=-λ-μ μ=8. 3 5 8 ∴f(3)=- f(1)+ f(2).下同方法 1,略. 3 3
• 【方法总结】 本题把所求的问题用已 知不等式表示,然后利用同向不等式性 质解决.本题常用待定系数法解决,设 出方程,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做一做
根据2<3完成下列填空:
2×5_<__3×5; 2× 1 < 3×1 ;2×(-1)_>_3×(-1);
2
2
2×(-5)_>_3×(-5);
2×(-
1 2
)__>_3 ×(- 1
2
).
你发现了什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 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x ≤ 3.
解:(1)x>3;
(2)x>-
5 6
; (3)x≤6.
在上节课的问题中,我们猜想,无论绳长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l 2 >l 2 . 4 π 16
你相信这个结论吗?你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 性质解释这一结论吗?
汇报完毕!谢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填一填
1.若x是正数,则 x>0 2.若x是负数,则 x<0 3.若x是非负数,则 x≥0 4.若x是非正数,则 x≤0 5.若x大于y,则 x>y 6.若x小于y,则 x<y 7.若x不小于y,则 x≥y 8.若x不大于y,则 x≤y 9.若x不等于y,则 x≠y 10.若xy同号,则 xy>0或y/x>0 11.若xy异号,则 xy<0或y/x<0
2.已知 x > y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
(1)x – 6 < y – 6; (2) 3x<3y; (3)-2x<-2y ; (4) 2x +1>2y +1.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成立
随堂练习
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 x > a或 x < a的形式:
(1)x –1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D
ab .
A
ab 这个圆的半径为 2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
ab 2
ab
C
a
O
b
B
半径不小于半弦
E
二. 最值定理应用:设 x 0, y 0,由x y 2 xy
x 1.若积 xy P(定值),则和 y有最小值2 P
作业:
P10 Ex 3、10、11、13选做来自Ex 14五、基本不等式
一.常用的重要的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
a R, 则a 2 0, a 0( 当且仅当 a 0时, 取“” 1.若 )。
2.若 a, b R, 则a b 2ab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 2
a, b R ,则 a b 2 ab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若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不等式的三个基本事实: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比较大小的基本依据。
O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性质)
(1)a b b a. 对称性 (2)a b, b c a c. 传递性 (3)a b a c b c. 可加性 (4)a b, c 0 ac bc; 可乘性 a b, c 0 ac bc. (5)a b 0 a b (n N , n 2).
a 2 b2 ab 2 ( )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4.若a, b R , 则 2 2
1 3:(1)已知0<x< , 求函数y x(1 3x)的最大值。 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以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B,则B<A。例如,如果一个人年龄大于另一个人年龄,那么另一个人年龄必然小于第一个人年龄。
详细描述
不等式的对称性是指在不等式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式仍然成立。
以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B,则A±C>B±C。例如,如果一个人身高大于另一个人身高,那么无论在这两个人身高上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值,不等式仍然成立。
04
不等式的应用
数学竞赛中的不等式主要用于解决一些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如最值、不等式证明等。
通过使用不等式性质,可以分析得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如放缩法、常数代换法等。
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不等式在数论中主要用于研究一些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如三角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
不等式在数论中还有许多应用,如在研究素数分布、算术级数等问题时都会涉及到不等式的应用。
最优化问题
控制理论
数据科学
经济与金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不等式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最优化问题,如线性规划、二次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不等式被用来描述各种经济和金融模型,如供需模型、最优消费模型等。
在控制理论中,不等式被用来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限制。
在数据科学中,不等式被用来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以及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的约束条件。
不等式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方向
一次不等式
形如ax²+bx+c>0,a、b、c为实数且a≠0的不等式叫做二次不等式。
二次不等式
除一次和二次不等式外,还有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等其他
VS
不等式的传递性是指如果A和B之间存在不等式关系,且B和C之间也存在不等式关系,那么A和C之间也必然存在同样的不等式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对称性,传递性,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乘
法单调性;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正值不等式可乘方;正值不等式可开方;倒数法则。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如果x>y,那么y<X;如果Yy;(对称性)
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即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
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4.如果x>y,z>0,那么xz>yz ,即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大于0
的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5.如果x>y,z<0,那么xz<YZ, p 即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小于0
的整式,不等号方向改变;<>
6.如果x>y,m>n,那么x+m>y+n;
7.如果x>y>0,m>n>0,那么xm>yn;
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x的n次幂<Y的N
次幂(N为负数)。
< p>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1.对称性;
2.传递性;
3.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4.乘法单调性;
5.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
6.正值不等式可乘方;
7.正值不等式可开方;
8.倒数法则。
如果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论证大量的初等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运用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探索得 教学重点:运用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探索得 。( 出了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后,在以后的学习中, 出了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只需要运用三个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不会再从头来证明这三个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不会再从头来证明这三个性质。因此本节课重点是 要解决三个性质的运用问题。这也与大纲的要求和数控专业的要求相吻合。) 要解决三个性质的运用问题。这也与大纲的要求和数控专业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证明和运用。( 、对于性质 的证明 。(1、对于性质3的证明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 ”的证明和运用。( 书上虽然没有作要求,但是在以后学习“二次不等式” 绝对值” 书上虽然没有作要求,但是在以后学习“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时都要用到类似的推理过程,补充对性质3的证明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的证明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时都要用到类似的推理过程,补充对性质 的证明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还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中以性质1和 的证明为铺垫 的证明为铺垫, 同时还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中以性质 和2的证明为铺垫,并 提示性质3的证明思路来帮助学生完成推理过程 的证明思路来帮助学生完成推理过程。 、性质3的运用中学生稍 提示性质 的证明思路来帮助学生完成推理过程。2、性质 的运用中学生稍 微大意一点就经常犯两个错误: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 微大意一点就经常犯两个错误: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不改变;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有些项要漏掉。 不改变;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有些项要漏掉。教学设计中要求学 生总结哪些情况不等号方向要改变,自己认为可能在哪些地方会犯错误, 生总结哪些情况不等号方向要改变,自己认为可能在哪些地方会犯错误,这 样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警惕起来。 样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警惕起来。另外例题和课堂练习都设计有类似题目进行 强化。最后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还会再次强调运用性质的注意事项。 强化。最后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还会再次强调运用性质的注意事项。
一、教材 二、学生 三、教法 四、学法及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程序与教学手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章《不等式》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集合的基础上, 第二章《不等式》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集合的基础上,从比较两 个实数大小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并介绍了传递性。 个实数大小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并介绍了传递性。 节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1节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 节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对不等实际应用问题 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区间》、《函数》等的重要依据, 》、《函数 用,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区间》、《函数》等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后 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本课题为第二章第1节第 小节,在教参中第1节的两个小节安排为 节第2小节 节的两个小节安排为1个 本课题为第二章第 节第 小节,在教参中第 节的两个小节安排为 个 课时,考虑到我所面临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基础差, 课时,考虑到我所面临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基础差,遇到不 等式就找不到“方向”的实际情况,我把它处理为两个课时, 等式就找不到“方向”的实际情况,我把它处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 样有利于在复习初中“不等式”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高中重新接触“ 样有利于在复习初中“不等式”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高中重新接触“不 等式” 打消学生对“不等式”方向的恐惧感, 等式”时,打消学生对“不等式”方向的恐惧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成都龙泉职业技术学校 阳光城校区 雷达勇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社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社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 章第1节第 小节《 基础模块(上册)第2章第 节第 小节《不等式的基 章第 节第2小节 本性质》 我从以下6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 本性质》。我从以下 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 行说明: 行说明: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的意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的意识,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职 业人参加工作,对于与自己直观相冲突的现象和“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业人参加工作,对于与自己直观相冲突的现象和“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在教学 设计时,我首先是给学生“探究性问题” 这样让学生倒过来做数学, 设计时,我首先是给学生“探究性问题”,这样让学生倒过来做数学,评价上我采用 平时成绩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 平时成绩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 的重要性及其中的乐趣。 的重要性及其中的乐趣。 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男生达80%左右,又大多数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在家长 左右, 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男生达 左右 又大多数是家中的独子, 的溺爱中成长,在初中一般是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 的溺爱中成长,在初中一般是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体会 不到学习的乐趣,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不到学习的乐趣,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选择学习这个专业也大多是听别人说的这个专 可以” 或者是父母安排的, 业“可以”,或者是父母安排的,对所学的专业以后要具备怎样的知识与技能不是很 清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特意将“不等式”问题与产品的测量问题联系在一起。 的测量问题联系在一起 清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特意将“不等式”问题与产品的测量问题联系在一起。 我所任教的数控2班初中会考时只有一个学生数学及格 而且还有2个学生是初中 班初中会考时只有一个学生数学及格, 我所任教的数控 班初中会考时只有一个学生数学及格,而且还有 个学生是初中 未毕业就来读职高了,除一个同学以外,其他学生以前上课从来不预习, 未毕业就来读职高了,除一个同学以外,其他学生以前上课从来不预习,课后作业大 多数是抄别人的。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到职校来就是学动手技术,就是来参加实训, 多数是抄别人的。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到职校来就是学动手技术,就是来参加实训,不 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排斥数学学习。但是他们思维很活跃, 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排斥数学学习。但是他们思维很活跃,因此我将书上一课时的内 容安排为两课时,补习初中基础,打消对数学的恐惧; 容安排为两课时,补习初中基础,打消对数学的恐惧;同时设计问题时尽可能与专业 结合、与实际结合 体现数学有用;另外,把大纲要求的“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结合, 结合、与实际结合,体现数学有用;另外,把大纲要求的“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中对性质的证明变为了“了解” 在学习过程的设计时,给出一些思路提示, 中对性质的证明变为了“了解”,在学习过程的设计时,给出一些思路提示,配合小 组交流、合作研究的办法,让学生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组交流、合作研究的办法,让学生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的基础。 的基础。
2.教学目标 .
“新大纲”中对本节的要求有两点: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培 新大纲”中对本节的要求有两点: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养学生计算能力。 数控技术与运用”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要求: 养学生计算能力。“数控技术与运用”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要求: 掌握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运算能力, “掌握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运算能力,具有继续学习 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结合刚才谈到我所面临 的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的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 个基本性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3个基本性 能运用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的形式)。 质,能运用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 或 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到课堂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上的成果汇报,培养自主分析问题、 养成与他人交流、 上的成果汇报,培养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与他人交流、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方法。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方法。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初步体会 不完全归纳法是探索数学规律的一种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不完全归纳法是探索数学规律的一种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交流、合作、汇报的数学活动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交流、合作、汇报的数学活动中, 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集体的作用。 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集体的作用。
鉴于我面临的是“三差生” 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 鉴于我面临的是“三差生”,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为主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案学习让学生充分复习旧知识,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案学习让学生充分复习旧知识,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 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 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 在课前、课后学生以学案为帮助,进行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分析、 趣。在课前、课后学生以学案为帮助,进行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课中,在老师的组织下,下,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主,并及 时向同学和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时向同学和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语言表达 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进行有 效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效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在评价上,充分运用学生40%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办法。除了对学生预习 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办法。 在评价上,充分运用学生 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办法 情况的检查为“抽查性评价”之外( 情况的检查为“抽查性评价”之外(抽查到没有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当事人 要一次性扣5分 同组人员扣1分),其他课中环节都采用 其他课中环节都采用“ 要一次性扣 分,同组人员扣 分),其他课中环节都采用“激励性评价办 回答问题正确者每次加2分 同组人员加1分)。并且在黑板的左上 法”(回答问题正确者每次加 分,同组人员加 分)。并且在黑板的左上 方由老师直观地打出各小组本节课加分情况,进行组与组之“ ” 方由老师直观地打出各小组本节课加分情况,进行组与组之“PK”,同时 各小组长对代表本组取加分的同学进行奖励加分1/次 通过这样的评价, 各小组长对代表本组取加分的同学进行奖励加分 次。通过这样的评价,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上这些分析都将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反映出来。 以上这些分析都将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