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品
苏轼古文名篇大全

苏轼古文名篇大全前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文学家中的“文学活动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代表性人物。
苏轼的古文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博大精深,风格独特,被誉为古文界的名篇之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轼古文名篇,带您领略苏轼古文的魅力。
苏轼古文名篇汇总以下是苏轼的古文名篇汇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1.《赤壁怀古》这是苏轼在黄州逗留期间的作品,以描绘历史名战赤壁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英雄壮丽场面的向往和对祖国昔日荣光的怀念之情。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是苏轼在中秋节时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述家乡的景物和家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3.《东坡乐府》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组乐府诗,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历史的关注和对境遇的反思。
4.《赤壁赋》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赋,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之情。
苏轼古文名篇解读1.《赤壁怀古》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向往和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文章首先描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和起因,然后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战场上英雄们的英姿和奋勇争先的场面。
苏轼用“横戈盘马”的形象描绘了战场上的豪杰,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
整篇文章通过描写历史事件,以及对英雄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敬重和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时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家乡的景物和家人的离别,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诗中描绘了明月和美食的团圆景象,以及离别时的无尽思念之情。
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之感。
3.《东坡乐府》这组乐府诗是苏轼以咏史抒怀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历史的关注和对境遇的反思。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介绍,我们来看看。
1、作品《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2、作品《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3、作品《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4、作品《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5、作品《贺新郎夏景》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热。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6、作品《满庭芳·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苏轼的诗大全100首

苏轼的诗大全100首苏轼被誉为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备受世人赞赏。
以下是苏轼的100首诗精选,供您品味。
1、《赤壁》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卜算子·咏梅》5、《念奴娇·赤壁怀古》6、《郡斋感怀》7、《东篱乐府》8、《减字木兰花·次北固山下》9、《次北固山下》10、《浣溪沙·第一声秋思》11、《临江仙·满江红·怀旧》12、《水调歌头·大云寺钟声》13、《小儿垂钓·尝试写咏鱼,因以乐府名之》14、《江城子·密州出猎》15、《木兰花引·拟古决绝词柬友》16、《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17、《金缕曲·丝丝缕缕向归程》18、《庐山谣·九日登高》19、《满江红·写怀》20、《江城子·乙未中秋》21、《念奴娇·闲愁万种,人间有味是清欢》22、《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23、《念奴娇·过洞庭》24、《东篱乐府·春归乐》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6、《蝶恋花·春景》27、《草》28、《踏莎行·古意逢秋》29、《清平乐·村居》30、《霜江晚景寄越中诸友》3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2、《北征》3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4、《江城子·密州出猎》35、《蜡烛子·次韵章质夫赠别》36、《和子由渑池怀旧》37、《念奴娇·夜夜欢声笑语传》38、《定风波·中秋作》39、《念奴娇·赤壁怀古》40、《江城子·乙未中秋》41、《浣溪沙·游台山记》42、《水调歌头·游园不值》43、《生查子·元夕》44、《水调歌头·临夜听秋声》45、《满江红·题百川安公祠》46、《别董大二首》47、《江城子·密州出猎》48、《东篱乐府》49、《石鼓歌后韵》50、《定风波·春日游》51、《浣溪沙·小楼昨夜又东风》5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53、《念奴娇·梦江南》54、《蝶恋花·江南有丝竹》55、《行香子·赋得古原草送别》56、《满江红·秋思》57、《卜算子·咏橘》58、《临江仙·满江红·怀旧》59、《浣溪沙·丙辰端午》60、《行香子·赤壁怀古》61、《雨霖铃·寒蝉凄切》62、《江城子·述怀》63、《桂枝香·咏鹅》64、《和子由渑池怀旧》6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66、《满江红·怀古》67、《水调歌头·丑奴儿·过洞庭》68、《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9、《江城子·海棠未落》70、《卜算子·咏史》71、《东篱乐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2、《商山早行》73、《减字木兰花·江城子·中秋》74、《水调歌头·浣溪沙》7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6、《念奴娇·赤壁怀古》77、《满江红·登高》78、《临江仙·金陵怀古·其一》79、《鹧鸪天·南乡子》80、《行香子·赋得古原草送别》81、《念奴娇·赤壁怀古》82、《八声甘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83、《行香子·记梦九首·其五》84、《江城子·东篱乐府》85、《南乡子·长安道·其二》86、《钱塘湖春行》87、《行香子·记梦九首·其一》88、《念奴娇·赤壁怀古》89、《八声甘州·寄卢侍御虚舟》90、《望江南·超然台作》9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92、《临江仙·满江红》93、《卜算子·双调》94、《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95、《行香子·归去来兮辞》96、《八声甘州·其六》97、《钱塘湖春行·其一》98、《江城子·密州出猎》99、《水调歌头·游园不值》100、《行香子·记梦九首·其三》。
苏东坡最出名十首诗

苏东坡最出名十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全面的才华派人物之一。
他一生创作诗词数千首,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颂。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盘点苏东坡最出名的十首诗,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诗词风采。
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写梦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整首诗清新流畅,字字珠玑,表露出苏东坡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首:《酒泉子·端午节感怀》这首诗描写了苏东坡在端午节时远离故乡的孤寂与思念。
通过描绘端午时节、赛龙舟等风俗活动,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苏东坡游天姥山时所作。
他在山间流连忘返,感叹人生短暂,留下离别之词。
诗中展现了苏东坡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第四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望湖楼写下的,他在醉酒之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浮华虚幻的思考。
这首诗风格豪迈,朴实而又深刻。
第五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是苏东坡和友人子由游览渑池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诗中表现出对友情、乡愁的真挚感受,展现了苏东坡豪放、豁达的性格。
第六首:《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苏东坡夜泊牛渚时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思念之情。
他在这首诗中借牛渚之胜景表达了对杜牧的景仰与敬重,气韵悠远,富有古风。
第七首:《定风波·永字八法》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政治生涯中所作,通过描绘立法兴政的“永字八法”,表现了他拨乱反正、振兴国家的决心与智慧。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苏东坡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抱负。
第八首:《狂夫》这首诗是苏东坡自嘲之作,表现了他豁达、洒脱的性格。
通过自嘲自己为“狂夫”,展现出他不拘小节、豁达大度的品质。
这首诗节奏明快,富有幽默感。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十首经典作品

苏轼十首经典作品一、苏轼的背景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酷爱文学艺术,深受父亲的影响。
他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同时还涉猎书法、绘画、诗文骈文、散文等多个领域。
二、苏轼的诗词创作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其诗作在风格、题材和形式上都非常丰富多样。
以下将介绍苏轼的十首经典作品,展示他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成就。
三、《赤壁怀古》苏轼的《赤壁怀古》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赤壁之战的怀古之情,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1. 诗句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 主题分析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于赤壁的描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深度的完美结合。
诗人苏轼通过对于景物细节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于岁月的思考和对于过去的回忆。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于历史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最受欢迎的抒情词之一,以其优美的词曲和深情的意境,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1. 词句欣赏•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主题分析这首词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对于明月的描绘和对情绪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词中的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遐思的世界。
通过对于明月的象征性描绘,诗人将人类尘世间的痛苦和纷扰与无尽的自然之美相对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寄托情感。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词,也是其中一首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
苏轼最有名的20首作品

苏轼最有名的20首作品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苏轼最有名的20首作品:
1.《水调歌头》
2.《江城子·密州出猎》
3.《定风波》
4.《赤壁赋》
5.《念奴娇·赤壁怀古》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满江红·怒发冲冠》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竹石》
10.《东篱乐府麻婆豆腐》
1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2.《临江仙·金樽清酒斗十千》
13.《赠刘景文》
14.《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5.《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6.《苏幕遮·碧云天》
17.《赠汪伦》
18.《黄州快哉亭记》
19.《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0.《西江月·书塞北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苏轼的一生作品

苏轼的一生作品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
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一生涵盖了各个领域,留下了众多的作品,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
以下是苏轼一生的一些代表作品:
1. 《赤壁赋》:该赋以纪实手法描写了东晋末年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展现了壮丽的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
2. 《临江仙·满地都秋色》: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江南
秋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3.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欢乐氛围,表
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
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5. 《自题诗》:苏轼的这首自述诗,描绘了他在东坡山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除了以上诗词作品,苏轼还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和书画作品。
他的散文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的风格而闻名,如《东坡乐府》、《孤雁儿·闻雁》等。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和行书,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名作。
至于绘画,虽然苏轼并非职业画家,但他的
山水画风格独特,备受称赞。
他的代表作包括《荆溪阮郎中挂帅图》、《舟次题龙门飞瀑图》等。
总之,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多重身份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与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浣溪沙簌簌衣巾莎枣花。
村里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行香子·秋与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苏轼人生概况)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
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
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评。
第二部分身如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苏轼百味人生)一、苏轼的逆境人生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
朝野之中,一时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
苏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
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苏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
当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时,他不顾自身安危,屡次上书,反对骤变,认为欲速则不达,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
将耳闻目睹的民生疾苦反映出来,直言无讳地指斥政治弊端,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然而这一切却遭来了新进官僚的攻击和诬谄,苏轼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投进了监狱。
在这场牢狱之灾中,苏轼九死一生,历经磨难,经过四个月的审讯和折磨后,侥幸获释,谪贬黄州。
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
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
但是,黄州时期作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同时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
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风波》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政治上的风雨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
元佑年间,旧党得势,朝廷起用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委以重任。
但是苏轼在地方官任上,发现王安石的新法有一部分是行之有效的,他没有顾虑自己的名望和地位而隐瞒自己的看法,而是承认新法中的可取之处,不同意一概废除,这就引起了旧派疑忌,受到他们的排挤。
在绍圣年间,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被作为旧党要员受到二度迫害,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三年后,再贬到荒僻异常的海南。
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此时的苏轼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长期的流放生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苏轼在一年后就病逝了。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政治操守,不受现实因素的干扰,独立不倚,正直不屈。
二、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一)处变不惊,执着追求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
明知政见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
“一肚子不合时宜”。
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
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
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从监狱出来后,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荒山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
韩愈贬潮洲时,曾凄凉地对前来送行的侄子说:“知汝前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吟道:“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结果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