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作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
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苏轼最好的十
首诗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通过
对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周瑜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
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遗憾,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豪放不羁、游猎生活的向往。

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5.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6.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故乡和旧日友人的思念之情。

7.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通过对自己被贬谪
的描写,表达了苏轼的孤独和落寞。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亡妻的
追忆,表达了苏轼深深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9.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感慨。

10.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以上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我在此整理了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2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作品介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原文】浣溪沙⑴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⑵游南山⑶。

细雨斜风⑷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⑸。

入淮清洛⑹渐漫漫⑺。

雪沫乳花浮午盏⑻,蓼茸⑼蒿笋试春盘⑽。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⑶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⑷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军官》:“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⑸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⑹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⑺慢慢:水势浩大。

⑻“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

唐曹邺《故人寄茶》:“碧波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东坡《西江月》:“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午盏:午茶。

⑼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白话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创作背景】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赏析】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

【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全宋词】《南乡子?集句》苏轼词作鉴赏[作品简介]《南乡子·集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诗。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

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原文]南乡子·集句① 送出春天的希望。

春天你能变老多少次②. 花满楚城,愁远愁远③. 更重要的是,电线清洁和应急管道加快④.吟断望乡台⑤。

万里归心独上来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⑦。

一寸相思一寸灰⑧。

[注]①怅望送春怀:截取唐人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

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② 多少次能变老,多少次能变春这句话取自杜甫《满兴九歌》第四首:“二月已破。

三月以来,多少次能变老,多少次能变春。

不要以为你的身体外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在你的生命中做一杯有限的酒。

”这是杜甫流亡成都期间写的。

③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稍稍改动了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诗:“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④ 更不用说清思的紧急管理和催促了:这句话选自刘玉玺《送韩启中程去罗中吴兴》中的五句话中的第三句:“现在,我无意让你离开这杯酒,更不用说青仙的紧急管理和催促了。

我想喝得醉醺醺的,清淡的,远离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倒酒,带来悲伤。

”⑤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一诗:“西北朝天路,登临思上才。

城闲烟草遍,村暗雨云回。

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

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⑥ 独来独往:来自徐浑的诗《冬天登越王台的乡愁》:“月沉云开,心独上。

江边雪飞长江楼,滩上花开越王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它既使人看到 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 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 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 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 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 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 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 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 创,于此可见作者扩大 词境的开拓精神。这首 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 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 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 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 言平易质朴,在对亡妻 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 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 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 婉而挚着,感人至深。 王若虚《滹南诗话》引 晁无咎云:“眉山公之 词短于情。”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其实,苏轼 不仅以雄文大手写豪迈 之情,也善于以柔婉的 语言写健康的朋友之情、 夫妻之情。
•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 郁 • 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 深邃无 • 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和思索, • 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 荡魄的 • 艺术力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 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 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这时苏轼正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作知州,这首词是本 年正月为悼念妻子王 弗而写的。王弗十六 岁与苏轼结婚。她聪 颖贤惠,又有识见, 夫妻感情一向笃厚, 但她不幸于宋英宗治 平二年(1065)二十 七岁时便在汴京(今 开封)谢世,次年归 葬于故乡四川祖茔。 经过十年宦海沉浮的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 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思 念之情。
• • • •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 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 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 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 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 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 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 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 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 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 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 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 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
苏轼(1036-1101) 第三期(1085-1093) 元祐更化时期。 [重回中央、连放 杭、颖、扬数州] 第四期(1093-1101) 为哲宗亲政时期。 [贬定州,贬惠、 儋州安置;遇赦 内迁,死于常州]
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宋代]眉州(今 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 人。父苏洵、弟苏辙都 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 “三苏”。嘉祐进士, 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 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 法,但在密州、徐州任 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后以“谤讪 朝廷”贬黄州。哲宗时 任翰林学士,出知杭、 颍、扬、定四州。徽宗 初遇赦召还。诗、词和 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 高成就。
• • • • • • • • • •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 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 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 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 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 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 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 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 记梦 • 十年生死两 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 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 • • • • • •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 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 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 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 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 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苏 欣轼 赏词 作
• 一、 作者 生平 • 二、 作者 的创 作成 就 • 三、 作品 分析
苏轼(1036-1101) 一生可分四期: 第一期(1036-1069)为 王安石全面铺开变法以 前时期。[读书、科考、 入仕] 第二期(1069-1085)为 熙丰变法时期。[出离 中央、历任杭、密、徐、 湖四州、乌台受审、贬 谪黄州]
注解:
[乙卯]:熙宁八年(1075)。 [十 年]: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卒于宋 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写此 词时,恰好十年。[千里孤坟]: 王弗归葬于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 乡(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 距密州有千里之遥。[无处话凄 凉]:孤坟远在千里,无法前去凭 吊。[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 梦。[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轩:有窗的小屋子。[顾]:看。 [短松冈]:指王弗的坟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 【集评】 •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 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 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 于情,可乎?” •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 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 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 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 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 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 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 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 有泪当彻泉”也。 •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 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 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 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 寓意却十分深刻。
苏轼多才多艺:
词:苏辛(弃疾)
诗:苏黄(庭坚)
苏轼多才多艺: 文:唐宋八大家 书画:苏米(芾)
苏轼多才多艺: 水利:杭州西 湖苏公堤 烹调:东坡肉 禅:佛印 医药: 音乐: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 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 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词题材广泛, 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 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 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 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 《赤壁赋》为传诵名篇。文学思想强 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 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 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 秦观等均出其门下。擅长行、楷书, 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 四家”。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 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江城子】词牌 •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 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 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 双调,《金奁集》入“双调”。七十 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 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 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 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 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 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 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 [定格]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上片写梦前,几经分合转折,抒发了对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 此词发端从夫妻双方十载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正所谓开篇顿入正意。 “两茫茫”是说自己和亡妻十年来互相遥念却又各无消息,“两”字一笔 双写,“茫茫”状述出双方实即自己无边怅惆、无限空虚的情怀。此词开 头却兼及叙事与言情,并为全篇定下伤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本在时时思念 亡妻,但偏用“不思量”逆接首句,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笔势摇曳 跌宕。即使不去思量,亡妻的影象也时留脑际,愈见感情深挚。如果说上 面是写生死相隔时间之久,那么下面则是说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作者时 在山东密州,妻子葬在故乡四川,故曰“千里”。亡妻孑然埋于旧茔,故 曰“孤”。既遥远又孤单,满腔凄苦情景无由向亲人倾诉,故接以“无处 话凄凉”。夫妻不能共话,不仅由于地域遥远,更在于生死分隔无法超越。 以下笔锋一转,谓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妇可以再逢,又如何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用假设之笔逼进一步,说纵 使相逢,妻子大概也认不出我来了。十年来,由于他与变法派政见不合, 从权开封府推官乞外任通判杭州,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簸 使作者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这对诗人外貌简括而有特 征的勾勒,渗入了无限的身世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