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鉴赏4篇
苏轼的宋词鉴赏精选4篇

苏轼的宋词鉴赏精选4篇宋【作者】:苏轼——《青玉案》【内容】: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哨遍》1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赏析: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
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
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钺)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
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苏轼——《行香子》2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永遇东》3【年代】:宋【作者】:苏轼——《永遇东》【内容】: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通用7篇)诗的言语,典藏着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词的声音,演绎着贯穿古今的不朽传说,经典诗词,吟咏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诗词经典,见证着炎黄子孙的风骨铿锵!下面是小编给你们带来的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及注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苏轼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诗词鉴赏
嘿,你可知道苏轼这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啊!他的诗词,
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耀眼夺目。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哇,你想想,那竹林外稀稀
落落的桃花开了三两枝,鸭子在江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春天
江水的回暖,这画面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站在那江边,亲眼看着这一
切发生。
再看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简直无与伦比!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一般,滚滚向前,把那些历史上的英雄
豪杰都席卷而去。
这难道不让你惊叹吗?
苏轼的诗词里,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他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不是一
味地悲伤难过,而是把这份情感寄托在那明月之上,希望自己和亲人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这明月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这不就像我们现在,即使和远方的朋友亲人不能时常相聚,但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也
能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吗?
他还有好多好多经典的诗词,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比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看待事
情要多角度,不能只看一面吗?
苏轼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他依然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诗词,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他就像那顽强的小草,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顽强地生长。
我觉得苏轼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库,里面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你难道不想去这座宝库里好好探索一番吗?。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1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玩的国学: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
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
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
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
《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3.慈湖夹阻风宋代: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
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
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
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
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
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
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2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给我的感受很深,而全文的故事组成一个人字就是爱。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篇一】水调歌头苏轼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13)丙辰:熙宁九年(1076)。
苏辙字子由。
(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16)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赏析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1037~1101),字⼦瞻,⼜字和仲,号“苏轼居⼠”,世⼈称其为“苏苏轼”。
眉州(今四川眉⼭)⼈,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学家,唐宋⼋⼤家之⼀,豪放派词⼈代表。
其诗、词、赋、⽂、书法、绘画,⽆⼀不能,是中国⽂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家之⼀。
以下是苏轼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念奴娇·⾚壁怀古》 《念奴娇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作:⼈间;尊通:樽) 鉴赏 词怀古抒情,写⾃⼰消磨壮⼼殆尽,转⽽以旷达之⼼关注历史和⼈⽣。
上阕以描写⾚壁矶风起浪涌的⾃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事并收笔下。
《⽔调歌头·明⽉⼏时有》 《⽔调歌头 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何似⼀作:何时;⼜恐⼀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长向⼀作:偏向) 鉴赏 篇是苏词代表作之⼀。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屋建瓴,下⽚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描,⼈⽉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来说,上⽚凌空⽽起,⼊处似虚;下⽚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词鉴赏4篇
苏轼——《贺新郎》【内容】: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轼篇——《水调歌头》1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
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
梦境之中,已是如此; 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
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
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
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苏轼——《浣溪沙》4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
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麋鹿猿猱跑来与人共欢,如见其眼神四转,既怯且喜的样子,机灵可爱之
极,人与动物相处,更见得民风淳厚,一派桃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