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紧急规定及流程
输血流程及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
护士核对病人信息及血型
准备输血器材和药品
开始输血,观察病人反应
输血结束
整理记录:将输血记录整理归档,以备后续查阅
清理用物:对输血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记录输血信息: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量等
观察患者情况:确保输血后没有不良反应
03
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血
记录输血反应过程,保留剩余血样
遵医嘱给予升压药,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在输血前30分钟遵医嘱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输血期间不联合用药,避免与有肾毒性药物一起用药
输血后遵医嘱继续用药3-5天,防止感染发生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保持冷静,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输血反应的情况
安慰患者及家属,避免其过度紧张和恐慌
步骤:抽取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注意事项:确保供血者血液样本与受血者相匹配,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血液采集
采集前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准备采血器材
采血过程: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采血
血液保存:将采集到的血液妥善保存,避免污染
记录与核对:记录采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血液运输
血液采集:在指定地点进行血液采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注意事项:在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输血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汇报人:
感谢观看
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抗过敏药等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报告医生
保留剩余血样,遵医嘱重新采集血样送检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流程

妇幼保健院紧急输血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的输血。
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的宝贵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
其指征为下列3种情况之一:1、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2、患者已呈现失血休克状态;3、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产后大出血,异位妊娠大出血等)。
三、紧急用血管理流程1、经治科室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双侧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同时在对侧静脉通路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检验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行输血知情同意告知。
2、检验科在接到紧急用血通知后第一时间准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试剂及耗材和相关人员,并把需要复温的试剂准备备用。
3、如果已知患者血型由临床用血科室直接与房县血库联系需要用血情况,包括用血数量,ABO血型,血液成分以及用血时间。
临床科室领取回血液成分后检验科第一时间检测受、供血者血型相容性检测,相合后给患者输注。
4、如果紧急入院患者血型不明确切,特别紧急情况下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标明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并统一特定用语表达的含义:“火急”。
申请单连同患者血标本快速送达检验科。
检验科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第一时间检测患者ABO血型,同时用血科室联系房县血库并说明情况后领取O型去白悬浮红细胞(O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为抢救患者生命尽快输注O型去白悬浮红细胞。
5、此时,检验科应尽快鉴定受者ABO血型,RH血型及抗体筛查,在明确血型后用血科室第一时间与房县血库联系需要用血情况,包括用血数量,ABO血型,RH血型,血液成分以及用血时间等。
临床科室领取回血液成分后检验科第一时间检测受、供血者血型相容性检测,相合后给患者输注。
6、若已输入大量0型红细胞成分后,能否输注与患者同型的血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紧急用血应急预案流程

一、预案背景紧急用血是指在医院临床救治过程中,因患者病情紧急需要输血,而现有库存血液不足以满足救治需求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救治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救治质量;2. 建立健全紧急用血管理制度,规范紧急用血流程;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紧急用血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紧急用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紧急用血工作;2. 设立紧急用血办公室,负责紧急用血工作的日常管理;3. 各科室设立紧急用血联络员,负责本科室紧急用血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紧急用血流程1. 紧急用血申请(1)临床科室在患者病情需要紧急输血时,由主治医师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经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处或总值班。
(2)医务处或总值班在接到申请后,立即与输血科联系,确认血液库存情况。
2. 血液调配(1)输血科在接到紧急用血申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和患者病情,调配所需血液。
(2)输血科调配血液时,应优先考虑血液质量、新鲜度和ABO血型相合原则。
3. 输血准备(1)输血科将调配好的血液送至临床科室,并通知医护人员做好输血准备。
(2)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质量等,确保无误。
4. 输血实施(1)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进行输血操作,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输血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输血后观察(1)输血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2)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 紧急用血信息上报(1)输血科在紧急用血过程中,应及时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血液使用情况。
(2)临床科室在紧急用血后,应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
五、紧急用血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紧急用血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紧急用血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紧急用血申请、血液调配、输血准备、输血实施、输血后观察等环节。
急诊用血输血的规定和程序

急诊用血输血的规定和程序
1.需急诊用血输血的患者,由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送到
输血科,由输血科及时准备血液。
2.输血科收到急诊用血申请单时,应由送检者在输血申请单
上注明标本送到时间。
同时输血科应立即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并检查Rh(D)血型,联系供血单位,准备血液。
3.输血科收到用血申请单及急诊标本后(无库存情况时,在
20分钟内鉴定ABO血型并及时联系供血单位,准备血液,收到供血单位血液后),应争取在30分钟内确保60分钟内把血液送出输血科,特殊情况除外(如特殊血型、疑难血型鉴定、急诊用血多时等)。
在急诊用血时,如果没有及时做输血前检查的患者,应在输血前采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备查。
4.急诊用血患者须输注2000毫升以上血液时,主治医师应
先打电话报告医务科和输血科。
输血科及时与血站联系。
5.急诊用血达到2000毫升以上时,应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
抢救病人可以先输注血液后补办审批手续。
输血应急处置预案方案及流程

一、预案背景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行为,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提高医疗机构对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输血反应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处理能力。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输血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3. 提高医疗机构应对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医疗纠纷。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输血反应应急处置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2. 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护士、输血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等。
四、预案内容1. 输血反应的识别(1)发热反应:患者输血后体温升高,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过敏反应:患者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3)溶血反应:患者输血后出现腰痛、黄疸、血红蛋白尿、血压下降等症状。
(4)细菌污染反应:患者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置流程(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发热反应: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物等。
过敏反应:可给予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等。
溶血反应:给予利尿剂、碳酸氢钠、血浆或红细胞输注等。
细菌污染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5)若病情危重,立即启动抢救流程。
(6)保留输血袋、患者血样及输血器,送检验科进行检验。
(7)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输血科。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 输血反应的调查(1)对所有急性输血反应必须报告主治医生,并通知输血科。
(2)在病例上作如下记录:- 输血反应的类型;- 输血开始后多久出现反应;- 输注的血液制品的容量、种类和血袋编号。
(3)若怀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可采集标本送检。
紧急用血预案制度_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使用血液,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紧急用血预案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因抢救危重患者而需要紧急用血的情况。
三、组织架构1.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紧急用血应急小组:由输血科、检验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四、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输血抢救。
2. 血液库存不足,无法满足临床抢救需求。
3.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紧急用血。
五、紧急用血预案流程1. 报告与审批(1)临床科室发现患者需要紧急用血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
(2)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紧急用血领导小组报告。
(3)紧急用血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紧急用血预案。
(4)经批准后,启动紧急用血预案。
2. 血液调配(1)输血科接到启动紧急用血预案的通知后,立即进行血液调配。
(2)输血科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型,优先调配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
(3)如血液库存不足,输血科应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请求支援。
3. 输血申请与审批(1)临床科室向输血科提出紧急用血申请,并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
(2)输血科对申请单进行审核,如符合紧急用血条件,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批。
(3)医务科审批通过后,将申请单转输血科执行。
4. 输血准备(1)输血科根据审批通过的申请单,准备输血所需血液制品。
(2)输血科对血液制品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输血要求。
(3)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确定输血时间和地点。
5. 输血实施(1)临床科室根据输血科提供的血液制品,为患者进行输血。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3)输血完毕后,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
6. 预案终止(1)患者病情稳定,无需继续输血时,由临床科室提出终止紧急用血预案。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和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一)输血安全制度1. 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 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 接到输血科通知可以取血后,有医务人员携带专用容器到输血科取血,执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中发血环节。
4. 血液取回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再次查对。
5.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 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紧急用血的管理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要紧急输血的病人,以及医务人员和供血者。
三、紧急用血的管理流程1. 定义紧急用血医院将所有需要立即输血的病人定义为紧急用血。
紧急用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危及生命的紧急用血,二是急需用血的紧急用血。
2. 查找血源医院在紧急用血需要之前,必须查找可靠的血源。
血源可以在医院内部查找,也可以通过跟其他医院或血库联系获得。
3. 审查病历及开具医嘱医生在确定需要紧急输血后,必须仔细审查病历并开具紧急用血医嘱。
医嘱应包括以下内容:(1)病人姓名、病历号、床号;(2)输血的种类和数量;(3)输血的速度和时间;(4)输血的途径和方法;(5)医生签名及时间。
4. 填写采血及输血单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紧急用血的要求填写采血及输血单,并在紧急用血过程中进行记录。
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床号及病情;(2)供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RH值;(3)采血时间、量、方式(静脉、动脉、脐血等);(4)输血时间、速度、血型、血液制品种类和编号等。
5. 采血医院必须严格遵守采血流程,并确保所有采血器具都符合卫生标准。
采血时,护士必须对病人进行事先嘱咐并观察病人的反应。
6. 核对输血单信息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必需在输血前核对采血及输血单上的所有信息,确保输血无误。
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7. 输血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执行,确保采血及输血单记录准确无误、手术操作符合规范标准、输血设备安全无碍。
同时,护士还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8. 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必须对病人进行观察,并及时告知病人家属输血情况。
四、紧急用血管理的责任1. 血库:必须保障血库存血充足。
血库应定期检测并更新血样,确保血液无传染病、不含毒素,保证供血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特殊情况下紧急输血规定与审批流程
特殊情况下紧急输血主要针对急诊输血,急诊输血是指针对急性失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40%、或呈失血性休克状态、或实施可预见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手术的患者,为抢救其生命而采取的紧急输血。
如遇以下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急诊“三无”(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人员
1.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上报科主任同意,上报医务处(或夜间行政总值班)签字同意备案,遵循输血的相关规定,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实行“以人为本,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
2.无自主意识患者医师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无近亲家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用血审批表》,上报医务处(或夜间行政总值班)同意备案,由临床医师直接申请血液,待病人苏醒或家属到来后补办所需手续。
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
二、当时间紧迫无法采集患者血样鉴定血型而必须输血抢救失血性濒死的患者
1.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正常工作日电话请示科主任同意。
2.告知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或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并在输血(或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注明异型输血利弊。
3.电话上报医务处同意(夜间由总值班通知医务处),医务处上报院领导同意后,医务处反馈申请科室。
4.申请科室电话通知输血科申请“O”型悬浮红细胞,输血科发出“O”型悬浮红细胞,并注明未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理人员取走血液。
5.临床医师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若患者输入超过4U以上0型红细胞成分后,15天后方能输注与患者同型的血液。
6.患者如果同时为无家属无意识的患者省略第2项,在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
待病人苏醒或家属到来后补办所需手续。
三、患者为Rh(D)阴性,体内虽未检测到抗-D,如一时找不到Rh(D)阴性血液,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按以下规定和流程执行:
1.没有检测到抗-D,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可输Rh(D)阳性血,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2.患者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包括未成年女性),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Rh(D)阳性血液成分(红细胞)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
(1)不会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
(2)该类Rh(D)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D)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D)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
(3)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未生育的女性);
(4)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3.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稀有血型患者紧急用血启动异型输血审批表》,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认可。
4.上报医务处同意(夜间由总值班通知医务处),医务处上报院领导同意备案后,医务处反馈申请科室相关意见。
5.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申请ABO同型Rh(D)阳性血液成分(红细胞)。
6、其它意外情况参照上述规定执行,未尽事宜有输血科、临床科室、医务处共同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