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课文

美的课文

美的课文,美的体验

叶升中心小学陈丽芳

读《月亮湾》这一课,最大的享受是充分体验到了美——文美,图美,境美、情美。

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月牙一样的小河”,河水绕村缓缓流,清清水中鱼儿游,小桥、绿树、青山映水中,桃花似朝霞,农田绿油油,后山茶园传欢笑。怎样让学生透过一个个文字感受到月亮湾如诗如画的美景呢?

课文次序井然,脉络清晰。村前的景色,我们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照书上插图,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将画面在头脑中“放电影”。放这一段“电影”,可以带领学生想象画面的色彩,感受月亮湾的色彩美。如:绿树、青山、绿油油的农田以及如朝霞般灿烂的桃花。这些绚丽的色彩交相辉映,宁静中带着热烈,让人充满无限美好的遐想。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让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这样,把“话”想像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他们才能进行全方位的感受美和体验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美,体验到美,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尽力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积累和发展语言的目的。课文最后一段虽然写得简单,但意味无穷。尤其是“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这一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人不禁浮想联翩。教学时,我们可联系前面句子中的“一片茶树”想象满山茶树茂盛生长的情景,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可让学生猜猜采茶姑娘为何而笑。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使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流落和表达,同时对课文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我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让学生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把美的语言化为美的形象鲜活地跳跃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阅读将他们引向美的世界,品味美的音韵,感悟美的意境,积累美的语言,塑造美的心灵,获得美的熏陶。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画堂春(纳兰容若)I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n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连(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

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江城子(苏轼)

形容景色很美的古诗【景美的诗句】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4、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9、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0、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7、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1、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2、我是清都山水郎。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2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8、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29、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30、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4、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3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7、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9、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40、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43、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课文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课文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出自金波笔下的课文,下面是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课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课文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茏。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拓展:听《做一片美的叶子》有感 又有时机听了蒋春梅教师是课,很是快乐。今天蒋教师上的是第

4课《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是终身教育的一篇美文(需要人用终生的思维来读——中小学生读有中小学生的味,教师本身阅读也有本身的味,不同的人生体验一定在阅读此文中有着不同的感受),是一篇指导学生做人的好;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好,还是让学生理解群体打造美的好。另外,这篇人文性、文学性特别强。从课堂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 今天听了蒋教师的课后让我想起了于永正教师的“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应该说蒋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但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蒋教师的朗读只是重在了朗读的形式上,(如指名读、齐读等)而没有注意“导”读,而且还得是巧妙地“导”读,其实指导学生读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且这远远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要来得有效。从另一角度讲这也就牵涉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问习题,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其实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左右逢缘的“红娘”,而不应做一个令人讨厌的“第三者”。也就是说当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将课文中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愿意甚至主动地阅读课文、开掘课文的内涵。 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叶”与“人”;“树”与“社会”这样隐晦的含义时,我认为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习,应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品味、吸收,而不是人文内涵的领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只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把课文背熟,随着年龄

意境很美的诗

1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牵谁衣角,一路奔逃,狼烟烽火的喧嚣,谁煮酒,一生醉笑,千杯难销,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亘古的月光,怀中殇不再回眸的苍凉,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千年之间,千秋梦断情愫可懂,不知千年之后,谁的面容,重塑此时月正浓,历史跃出书中,叫嚣重重,还原一世梦,梦里金戈铁马,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劫灰过尽,明月当空红颜黄土,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这半生作茧自缚,只一段情短于朝露,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挥毫写意绕指,柔肠却韶华去,是前世曾痴迷,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谁吹长笛,是前世欠你的爱意,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记录,一本泛黄的书,行走停留,擦肩而过的幸福。 1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牵谁衣角,一路奔逃,狼烟烽火的喧嚣,谁煮酒,一生醉笑,千杯难销,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亘古的月光,怀中殇不再回眸的苍凉,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千年之间,千秋梦断情愫可懂,不知千年之后,谁的面容,重塑此时月正浓,历史跃出书中,叫嚣重重,还原一世梦,梦里金戈铁马,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劫灰过尽,明月当空红颜黄土,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这半生作茧自缚,只一段情短于朝露,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挥毫写意绕指,柔肠却韶华去,是前世曾痴迷,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谁吹长笛,是前世欠你的爱意,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记录,一本泛黄的书,行走停留,擦肩而过的幸福。

那些惊艳千古的诗句,太美了

那些惊艳千古的诗句,太美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黄庭坚《杂诗七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剑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绿水本无波,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小学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起看看小学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1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优美的诗句大全_意境优美的诗句_古诗大全

优美的诗句大全_意境优美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优美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优美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OrG白苹洲上。 《过零丁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文天祥。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

册。 《渡荆门送别》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望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

第一章美及美的本质

第一章美及其本质 美是什么? 第一节美学史上的几种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2.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是有用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美就在事物之中,主要是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4.博克: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认为:“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和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5.羊大为美。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 休谟:美是主观观念 4. 美恶皆在其心 三、从主客二体关系考察美的本质 1.狄德罗的美在关系。 2.朱光潜: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 3.李泽厚先生: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第二节美的根源 一、劳动使劳动过程和劳动动作成为审美对象 二、劳动使劳动工具成为审美对象 三、劳动使劳动产品成为审美对象 四、社会生产实践是美的终极根源 第三节美的本质 一、什么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从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来理解,在于“自由”“自觉”。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第四节美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 (一)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 (二)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性评价 二、形象性 (一)美以形象呈现 (二)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感悟 三、感染性 四、创造性 第五节美与真、善的关系 一、美和真、善的区别 二、美与真、善的联系 1.美以真为基础,离不开真。 2.美以善为依托,表现了善。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美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掌握美的特征及其与真、善的关系,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使学员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员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美的本质及根源 2、美与真、善的关系 课后练习: 1.试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2.试论美与丑的关系,如何理解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 阅读书目:1.宗白华《美学散步》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 2 -

做一片美的叶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7757592.html, 做一片美的叶子 作者:杨晓惠 来源:《教育·项目学习》2019年第01期 摘要:叶子的绘本创作是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小组绘本创作的任务驱动,引导孩子们以对叶子的相关学习为基点,在充分阅读与叶子相关的科学小品文、美文或诗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中的叶子进行观察研究及介绍,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以期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而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阅读变得更加主动,思维力与创造力获得较大程度的发挥。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结合绘本的创作,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片美的叶子。” 关键词:叶子绘本创作语文项目化学习 项目背景(选题意图): 之所以选择叶子,一是因其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二是因为每一片叶子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本次项目学习面向三年级学生,从文本《做一片美的叶子》入手,阅读与叶子相关的美文和诗歌,在阅读积累中,了解叶子的不同特点,以创作叶子绘本的方式,让每一片叶子都呈现出最美的一面。 学习目标: 1.能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叶子”项目化学习,并且在团队中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每个人都作一片“美的叶子”,彼此形成合力。 2.能够以团队形式将叶子作为主要材料完成绘本创作。 3.以“叶子”项目为驱动,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实现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最大功能。 4.团队能以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尽可能地赢得观众的认可。 学科框架:

美的内部培训工作流程

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文件 美冷商字[2002]014号签发人:曾克耀商用空调内部培训运作指引 一、目的 为充分利用商用空调公司内部的智力资源,促进公司内部培训的良性开展,积极培养和提高所有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制定本运作指引。 二、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商用空调公司内部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培训。 三、内部培训申请和安排 各部门提出内部培训需求。为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工作安排,各部门应在拟定培训日前至少10天将内部培训项目申请表(见附页)有效送达管理部,否则将由管理部统一安排时间。管理部在接到培训需求后1天内作出答复。 1.管理部自主安排相关内部培训。 2.管理部将于每周五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布下一周培训计划。 四、培训讲师确定 管理部和培训需求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培训讲师。为帮助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公司鼓励内部员工走上讲台讲课。

内部讲师总体要求: 1.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能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公司培训工作的开展; 2.在某一岗位专业技能上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3.形象良好,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备编写讲义、教材、测试题的能力。 为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内部培训的活动中来,公司将在取得培训效果的基础上给予内部讲师一定的授课补助,具体标准如下: 五、培训教材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公司规定所有的内部培训都必须具备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由内部讲师编制,管理部跟进。教材应在培训时间前2天反馈至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否则取消内部讲师授课资格。 六、培训效果评估 为提高培训质量,每次培训结束后,应书面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对象有:(1)讲师的授课情况;(2)学员的知识接受情况。管理部负责对

如何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何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欣赏古中的意境美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理解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意境美了。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鉴赏美的水平。 一、观图——初步感知美 诗歌是一种感性形象,就要让学生先有最直接的感性理解,观图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小学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都配有相对应的插图,图上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具体可感的,比起文字来更能让学生进入意境,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让学生进入意境的第一步应是指导学生观赏插图。 观赏插图应做到细致而全面,既要有局部的细致观察,又要有整体的观赏,做到点面结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所见》这首诗中的插图,既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牧童,也要让学生感知这幅图中的整体环境,从而初步感知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所处环境:某个夏天的早晨,风和日丽,一个牧童骑着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身穿红衣、头戴斗笠,神采奕奕,此刻正盯着柳枝上的一只蝉儿,柳条正随风轻轻飘动……这样,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一种美的意境。 二、读诗——尽情渲染美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古诗中的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所以,朗读是古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体会诗的意境,也离不开读。所以,理应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有新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能够小声自读,轻言慢语,读出韵味;还能够高声诵读,,慷慨高昂,读出激情。同时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能够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做一些动作和表情,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其乐融融。如读《小儿垂钓》时能够做钓鱼的动作,将诗歌中的景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三、品情——深入体会美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所以,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理解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教师应该即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往往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教师能够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协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如《春日偶成》的作者程灏是宋朝理学家,他是得闲一日到大自然中游玩,能够忙里偷闲并得以轻松,他的心情定是愉悦轻快的。而柳宗元在写《江雪》时正是仕途不顺之时,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仔细品味,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人生境界便突现出来。学生试着带着诗人的心情再去赏插图、读诗歌,实行深层的意境美的体会。 古诗,不但仅是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但仅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第一章 美的本质与特性

第一章美的本质与特性 一、填空题 1、美的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本质) 2、古希腊的,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毕达哥拉斯学派) 3、美学家,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 4、19世纪德国辩证法大师,发展并完善了“美在理念”说,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5、“”说的创导者是法国启蒙主义者狄德罗。 (美在关系) 6、“美在生活”说的创导者是。 (车尔尼雪夫斯基) 7、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马克思) 8、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 9、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10、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两次“提升”,从物种关系上说,就是日益获得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自由——主要为;从社会关系上说,则为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利于人类的发展——主要为。 (求真、向善) 1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所谓“”,把宽与长成1﹕1.618的长方形,说成是最美的形式。 (黄金分割律) 12、人类社会与对象世界之间形成的最主要的价值关系,包括真—— 关系、善——关系、美——关系三大类。(认识、功利、审美) 13、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马克思) 二、选择题 1、古希腊的,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 哥拉斯学派(d) 2、美学家,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黑格尔 d、克莱夫·贝尔(d) 3、19世纪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发展并完善了 “”说,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美在形式 b、美在主观 c、美在理念 d、美在 关系(c) 4、“”说的创导者是法国启蒙主义者狄德罗。 a、美在形式 b、美在主观 c、美在理念 d、美在 关系(d) 5、“美在生活”说的创导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托尔斯泰(c) 6、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a、马克思 b、恩格斯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普 列汉诺夫(a) 7、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a) 8、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贝多芬(b) 9、马克思曾经说过如下这段至理名言:“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来建造。” a、种的尺度 b、任何一个种的尺度 c、美的规律 d、内在的尺度(c) 10、说:“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变成美了,善也就变成美了。”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狄德罗 d、黑格尔(c) 三、解释题 1、美在理念

美的内部资料-QMN-J33[1].227-2009_温度检测电路设计指引(原标准号03.057)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指引 (发布日期:2009-04-29) 1范围 本设计指引对温度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各器件的参数计算选择,相关技术要求和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设计指引适用于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MN-J52.011温度传感器(原标准号05.115) 3定义 无 4总述 在空调整机上,常用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外环境温度和两器盘管温度,下面根据常用温度检测电路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5电路原理 5.1电路原理图

5.2 工作原理简介 5.2.1 温度传感器简介 我司所使用温度传感器均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其主要指标有: 1)额定电阻:指25℃时的零功率电阻。一般用在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管温、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管温的传感器,额定电阻为10K Ω;用在室外排气温度的传感器,额定电阻为56K Ω。 2)B 值:?? ? ????-?= 211221R R Ln T T T T B T1指(273.15+25)K ;T2指(273.15+50)K ;R1指电阻在T1温度的阻值;R2指电阻在T2温度的阻值。我司常用传感器的B 值为4100K 。 3)最大额定电流: 安全通过传感器电阻的电流,一般不大于5mA 。 4)使用温度范围:根据传感器规格书确定。 5.2.2 温度传感器电路工作原理简介 温度传感器RT1(相当于可变电阻)与电阻R9形成分压,则T 端电压为:5*R9/(RT1+R9),温度传感器RT1的电阻值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T 端的电压相应变化。RT1在不同的温度有相应的阻值,对应T 端有相应的电压值,外界温度与T 端电压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将此对应关系制成表格,单片机通过A/D 采样端口采集信号,根据不同的A/D 值判断外界温度。 5.3 各元器件作用 电路中,RT1与R9组成分压电路; D7与D8为钳位二极管,确保输入T 端电压不大于+5V 、不小于0V 。 E5起到平滑波形的作用; R11和C7形成RC 滤波电路,滤除电路中的尖脉冲。 5.4 各元器件选型 该电路中各元器件可选择性较大,出于通用性和标准化考虑,各元器件选型标准要求如下:

整理了一些特别美的描写女子的诗词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 2.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徐凝) 3.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杨士奇) 4.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韩偓) 5.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6.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7.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 9.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 1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11.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1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 1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 1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15.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李白) 16.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17.殷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 19.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魏承班)

20.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 2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 22.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柳永) 23.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晏几道) 24.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秦观 25.芙蓉拆向新开脸,秋泉慢转眸波横。——张碧《美人梳头》

美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词义分析,美学史、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探讨,以及从哲学层面对美的本质界定,使学生对美学中最大难题,即美的本质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进而了解美的各种特征。 第一节美的本质 一、美的词义分析 美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是关于美的本体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中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即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 从词源学和日常生活用语两个角度分析“美”这个词的含义,虽然不能直接揭示美的本质,但可以对深奥的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提供通俗易懂的经验基础。 现代汉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羊大则美”,肥大的羊可作膳食(“主给膳”),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美与善同意”。另有解释说,“大,人也”。“大”字像人形,所以“大”就是“人”,所以“羊大则美”也可以说是“羊人为美”。有人说“美”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又有人说“美”就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但都是装饰之美,都有功利价值。还有人说,“大”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美。无论是肥美、味美,还是饰美,都意味着美对人与社会具有价值。有人对《论语》作了统计,“美”字讲14次,竟有10次是“善”、“好”的意思。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对“美”的理解还有独到之处,他认为“美”与《论语》中“告朔之饩羊”,即每逢初一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时敬献的生羊有关。他把“美”与其他两个相关的汉字“義”(义的繁体)和“善”联系起来考察。如果一个人在祭神活动中双肩扛上一只羊献上,那么,他的精神就达到“义”的境界。如果有人不仅献上一只羊,而且还用一种容器“豆”给装上,就达到“善”的境界,因为“善”字的下部分是由“豆”演变过来的。如果有人不仅用“豆”装上羊献上,而且他献的羊比别人大,那么他就达到了“ 美”的境界。仅献上羊是尽了自己的义务;按一定规矩献上羊是遵循了一定的伦理规范,因而是善的;而贡献大则是美的。所以,今道友信认为美的精神价值是大于义与善的。 二、美的本质探讨的历史考察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当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柏拉图的早年著作《大希庇阿斯篇》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希庇阿斯是一个诡辩者,专门以授辩论为职业,苏格拉底以请教为名,同他展开了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当苏格拉底问及美是什么时,自负但却迂腐的希庇阿斯先后主要提出三个概念: 第一,“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认为这种看法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为一谈了,如果“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马也可以是美的,一个美的竖琴也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很美的古代诗句

很美的古代诗句 抒情诗句 很美的古代诗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9、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2、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1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4、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1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16、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7、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1、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2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4、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28、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9、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30、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3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 比较我们更能加深对艺术美的了解。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艺术美的主要特征。在这个大问题里面要分别讲两个小问题。我们先讲第一个大问题,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离不开客观现实生活。客观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但是另外一方面,艺术创作同样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性,离不开艺术家他的创造性劳动。所以,艺术家创作同样凝聚着艺术家主体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艺术创作是主客体统一的一种结晶。所以,一方面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优秀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件不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举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作为例子。比如说:清代著名的画家石涛,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讲的他要看遍天下的奇峰,然后再来进行创作。实际上就是要从大自然里面吸收灵感,向自然学习。也就是唐代张璪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向自然学习。“中得心源”就是发挥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思想。石涛的画是非常著名的。就是因为他大量的吸收了大自然的这种灵感。而且呢,他阅历了各种名川大山,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所以使得他的作品特别富有个性特色。你比如说,石涛的《黄山图》他就抓住了黄山的特点,画出了黄山的山和松。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更强调,艺术美是高于现实美的。因为艺术美毕竟不是客观现实简单的模仿或者再现。而是凝聚着

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成果。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在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创作造艺术的典型形象。比如说,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就画的非常成功。一方面,画家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罗中立曾长期深入到农村,在四川的农村,做了大量的素描和写真。而且,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自己讲,他在画《父亲》这幅画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夏天,烈日酷暑之中,他说他是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画了这幅画。他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画出了父亲这么一个形象,也是一个老农民的形象。我们看到这幅画,就会想起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想起我们千千万万养育了我们的农民父亲。而且想起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像父亲和母亲养育了中华儿女。所以《父亲》这幅画实际上不仅仅是画了一个农民的形象,也画出了画家更深情的执着,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执着。就是如此贫困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这个是陈凯歌在导演《黄土地》的时候,他自己讲的,在导演阐述里面讲的他最核心的一个精神就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生活的土地是很贫瘠的,而且我们这么小的土地,可耕土地很少,但是养育了我们十三亿中华民族人民。所以,罗中立《父亲》这幅画也凝聚着画家画家本人的很多思索。再比如说,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韩干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马的大师,经常去观察马的生活,马的习性。因为当时他是宫廷画家,宫廷里面养了很多马。他经常去观察马的奔跑、跳跃、嘶鸣等等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