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护理
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第38 卷2019 年12 月第12 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12 201923树注射液和丝裂霉素等|81。
对中药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灌注尚未有明确研究,大量文献表明半枝 莲-白花蛇舌草药临床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传统西药化 疗药物本身含毒性,产生较大副作用,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导致 疾病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致使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 者身心健康。
此外,西药费用高昂,会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使其面临更加严重的压力,不利于恢复与西药灌注治疗方式相比,采用中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药对灌注,可见明显的使用优势。
中医临床研究指出,半枝莲与 白花蛇舌草属于相对稳定的药对配制形式,为中药最基础的方 剂组成单位。
两种药物在应用中,其药性既吻合又存在制约关 系,常见配对形式为相使配对、相须配对和相畏配对等。
该药对 中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均有清热解毒效果,可起到活血化疲与 消肿软坚作用,是肿瘤和炎症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可通过增强 机体免疫力,起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癌细 胞繁殖,以及抵抗组织突变作用该药对具有较高复杂性与高效性,是众多中药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的药物,但整体而言,研究 深人程度不足。
但将其应用于腺性膀胱炎治疗,灌注膀胱,可取 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无效、复发率为 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可见,在对腺性膀胱炎实施电切术治 疗后,多数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u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对术后腺性膀胱炎加用中药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可降低复发率和癌变率,延长生存期限,并且利于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加快愈合速度,可促使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1] 赖昌威,张蜀,邓红,等.UPLC-PD A法同时测定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3种成分[J].中成药,2019,41(3):685-688.[2] 汤叶琴,周政云,李红艳,等.改良式膀胱灌注在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丨9,26(2):79-81. [3] 雷芳.标准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镋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7): 156-157. [4] 吕双喜,沈建武,高瞻.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8,33(3):491-495.[5] 时方方,闺伟,高凤腾,等.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2):152-155.[6] 闫传武.腺性膀胱炎50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5):39-41.[7] 黄舒园,赵润璞.中西医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 145-147.[8] 王迪,黄后宝.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新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6):511-514.[9] 刘政江,黄明亮,苟举民.腺性膀胱炎97例诊断与治疗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 10):886-887.[10] Takizawa N,Matsuzaki T,Yamamoto T,et al.Novel strategyfor cystitis glandularis:Oral treatment with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Urological Association,2016,23(8):706-708.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疗效乡杰祥(四会市中医院广东肇庆526200)摘要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康进忠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经验

眩晕是指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为眼花、眼前发黑,晕为头晕、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有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晕倒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1]。
现将康进忠教授应用温胆汤治疗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张仲景认为痰饮乃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伤寒杂病论》谓:“目眩、冒眩、振振欲僻地”,《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记载治疗眩晕之方剂10余首,可见张仲景极为重视痰饮在眩晕中的作用,首先开创“因痰致炫”学说,备受后世医家重视。
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痰水致眩学说。
因风致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主风,风性动摇,风乃百病之长,眩晕发病之首,故有“无风不作眩”之说。
隋代医家巣元方认为眩晕与风邪相关,指出气血亏虚,风邪易入脑而成眩。
清代叶天士提出“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认为因风致眩者,非外来之风,实为内风致眩。
明代医家张景岳从虚论治,认为眩证者、虚者八九,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灵枢》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认为肾乃先天之本,主生髓藏精,脑为髓海,肾精亏虚则生髓无源,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发为眩晕。
总之,眩晕发病与风、痰、瘀、虚密切相关。
康进忠教授认为眩晕者,无外乎风、火、虚、痰四端。
眩晕证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气行不畅,气滞则水湿运行不畅,水湿内停聚集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眩晕[2]。
症见头晕目眩、头重昏蒙、胸闷恶心,视物旋转,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
故治痰必先理气,理气必先健脾,脾胃调和,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行顺畅则水湿不停,痰无处可生,故治当健脾和胃,理气化痰[3]。
2 温胆汤应用温胆汤最早源于《姚氏集验方》,被收集于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中,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炙枳实、炙甘草组成,全方药性温和,善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50例

・
中 医 中药 ・
.
2 0 年 5月第 5 第 5期 08 卷
Wo d e l iet d a hD g s H t
过滤蒸馏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 纯。
2 试 验 方 法 与 结 果
21提 取 方 法 的 选 定 .
27 精 密度 试 验 .
按 处方 比例及 生产制备 方法 ,自制不 含赤芍药材 的阴性 品, 2 4项下 的方法制备 阴性溶液 ,记录色 谱图,结果阴性 按 . 溶液对芍药苷的测定没有干扰 。
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 5 例 O
黄海 高慧立
( 辽宁成大方圆 医药连锁 有限公 司 100 ) 101
关键词:眩晕 中医 温 胆 汤
取 已知芍药苷含量的供试 品 3份 , 分别加入定量芍药苷对 照液 ( . 0 m / 1 m ,挥 千,按拟 定含量测定下方法提取 0 74 g m )ll 测 定芍 药苷 含量 ,试验结果见表 4 。平均回收率为 9 . 7 , 8 0 %
R D I 4 % S=.6.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 加水适量使 溶解 ,通过 D。 型大孔树 脂柱 ( 内径 1 5m .c ,长 l c ) O m ,以水 5 m 洗脱 ,弃去水液 ,再用 5 % 0l 0 甲醇 5 m 0 l洗脱 ,收集 5 % 0 甲醇洗脱液 ,蒸千 ,残渣 加甲醇溶 解 ,并转移至 5 l m 量瓶中 ,加 甲醇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1 样 品测 定 . 0
3 + . 0 3 (= . 98 ,芍药苷含量在 0 8 x 1 70 0 r 0 9 9 ) . g一 . g问呈 24 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果见表 1及图 1 。 表 1 线性关系考察表
取 不 同批 号 的样 品测 定 结果 为 0 5m / ,0 5 m / , . 6 g g . 2 g g
颈性眩晕的治疗研究进展

风 、 、 、 阻 滞 经 络 气 血 , 因 外 因合 寒 痰 湿 内 而 为 病 。临 床 将 其 分 5型 : 髓 不 足 , 精 用
河 车 大 造 丸 加 减 ; 肾 阴 虚 , 天 麻 勾 藤 肝 用
经过 比较 , 明 川 芎 嗪 注 射 液 治 疗 颈 证 I 性 眩晕 疗 效 明 显优 于 复方 丹 参注 射 液 , 差
医 ,0 2 0l,3( 2 8):0 60
颈 性 眩 晕 属 于 中 医 “眩 晕 ”范 畴 , 在
现代 科 技 的 引 进 为 中 医 治 病 提 供 了 新思 路 , 磁 等 技 术 已较 好 的融 入 针 灸 等 电 治 疗 方 法 。电 针 治 疗 治 疗 本 病 效 果 显 著 ,
角 度 对 本 病 的 理 解 , 固定 方 加 减 治疗 用
死 、 亡 和 死 亡 等 功 能 , 有 效 改 善 微 循 凋 能 环 。 据 称 灯 盏 花 素 有 活 血 化 瘀 、 筋 通 络 舒 作 用 , 降 低 血 管 阻 力 , 善 脑 循 环 , 可 改 提 高 血 脑 屏 障 通 透 性 , 脑 缺 血 有 保 护 作 对 用 ;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并
日,4天 1 疗 程 , 有 效 率 9 . 0 , 1 个 总 0 2 % 许
敏 凤 采 用 参 麦 注 射 液 联 合 葛 根 素 治 疗 颈
性眩晕患者 2 2例 , 有 效 率 9 . 1 。 总 O9%
体 的 阴 阳平 衡 而达 到 治 疗 作 用 的 。
中西 医结 合
中 医 中 药 中 医治 疗 有 按 照 病 机 分 型 辨 证 论 治 ,
疗颈 性 眩 晕 疗 效 明显 优 于 中西 药 对 照 组 。
针灸配合汤剂治疗颈椎病眩晕的效果

的十二经脉,又相通于五脏六腑,能调节周身经气。
脐针以脐时间学、脐全息、易学以及中医基础等多种理论为根本,在脐部施针,进而获得阴阳平衡、控制病情、止痛消炎、调节神经功能与内分泌的作用》叫此次研究将脐针用于研究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NIH-CPSI各项评分和总分均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果证明脐针的优势和效果,且具备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综上所述,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安全、操作简便,能够减少口服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吴坤,张永利,谭琨,等.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43):125-126. [2]孙自学,李鹏超.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诊疗思路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2):268-269.⑶薛建国,樊千.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治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504-506.[4]宋志君.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域体系构成的相关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23-24.[5]张俊,尚学臣.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处方药,2016,14(7):18-19.⑹马得茸,毛臻,陈延平.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3):337-33&[7]张书山,邹泰基,陈桂敏.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验案分析[J].中医学,2018,7(6):402-406.[8]韩俊昌.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71-72.[9]杨苑,张宁,段渠.脐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88-90.[10]熊曼玲,欧飞微,梁迪,等.脐针疗法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1):83-85.针灸配合汤剂治疗颈椎病眩晕的效果梁菁(承德市政府机关门诊部河北承德067000)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汤剂治疗颈椎病眩晕的效果。
针刺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

针刺 配合 自拟 十 四味温 胆 汤加 减 治疗 颈 性 眩晕
魏 建 东 ,彭 力 ,望 庐 山。 ,周 立 志。 ,方伟
【 要 】 目的 : 察 针 灸 配 合 自拟 1 摘 观 4味 温 胆 汤 加 减 为 主 治 疗 颈 性 眩晕 的疗 效 。方 法 :8例 颈 性 眩 晕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4 针 药 组 和 HB 组 各 2 O 4例 , 药 组 采 用 头 、 针 配 合 自拟 十 四 味 温 胆 汤 加 减 治 疗 , O 组 给 予 高 压 氧 ( O) 疗 。 针 体 HB HB 治
2 0 ,特 刊 ) 1 3 1 7 01 ( :4 — 4 .
, ] 1 0 于 海 云 . 心 病 患 者 性 格 特 征 和 负 性 情 绪 的 观 察 [] 中 1 冠 J.
国康 复 ,0 6 2 ( ) 1 5 1 5 2 0 ,1 2 :1 — 1 .
[ 1 张文 红 , 秀花 , 秀 云 , . 康 教 育 提 高 高 血 压 病 人 从 1] 徐 张 等 健 医行 为 的研 究 F] 护理 学 杂 志 ,0 3 1 () 8 — 8 . J. 2 0 ,8 2 :9 9 [ 2 陈启 华 , 国鸿 , 发 强 , . 心 病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康 复 医 1] 叶 罗 等 冠
依从 性[ 矫正 不 良行 为 和 生 活方 式 , 少 心 血 管 疾 1 , 减
[] 胡 容 , 南 海 , 爱 琴 , . 优 势 内 容 递 增 教 育 法 ” 运 用 7 彭 张 等 “ 的
探 讨 I] 护 理 学 杂 志 ,0 3 1 ( 2 :3 —9 0 - . j 20 ,8 1 ) 9 8 4 .
疗 十 年 指 导 [] 中 国康 复 ,0 3 1 () 7 — 7 . J. 2 0 ,8 2 :5 7
加味麻黄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晕临床疗效分析

•论著•加味麻黄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晕临床疗效分析*王洪江1于滋杰2李小化1车媛媛1纪晓丽1刘少丽1海阳市人民医院山东烟台2651002乳山市中医医院山东威海264500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麻黄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02例颈源性头晕患者,按自愿接受治疗方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48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氯唑沙宗片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加味麻黄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
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头晕症状、NPQ及ESCV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黄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颈源性头晕麻黄温经汤针灸Efficacy of Modified Mahuang Wenji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Hoingjiang Wang1,Zijie Yu2,Xiaohua Li1,Yuanyuan Che1,Xiaoli Ji1,Shaoli Liu11Haiyang People's Hospital,Yantai,Shandong265100,China2Rushan Hosp i 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ihai,Shandong2645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mahuang wenji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Methods:Totally,102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 i t a l.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8)and test group(n=54).Patients in c 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combined with chlorzoxazone tablets,while patients in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mahuang wenji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4.44%in the test group and79.17%in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dizziness,NPQ scale and ESCV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est group,although decreasing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The modified mahuang wenji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has has definite effect for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Cervical Vertigo;Mahuang Wenjing Decoction;Acupuncture颈源性头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晕伴有颈项部肌肉酸胀僵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温胆汤治疗眩晕验案3则

温胆汤治疗眩晕验案3则桂云【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19【总页数】1页(P41)【关键词】温胆汤;眩晕【作者】桂云【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 2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6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
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
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在《内经》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
”《灵枢.大惑论》中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
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
如美尼氏综合症、内耳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 发作特点头晕性质以头昏最多见,其次为眩晕,是两种最常见的头晕类型,头重脚轻,走路不平衡,眼前发黑,几乎失去知觉等发作形式出现比例较低;绝大多数患者发作先兆;急性发病的比例略高于慢性起病;非发作性、持续存在的头晕患者比例最高;一半患者头晕发作与体位无明显关系,最常引起头晕发作的体位变化是起床和卧床过程中,其次某种固定的特殊体位(如左耳向下或右耳向下)和蹲坐站起后;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恶心和呕吐,其次为心慌、平衡障碍、出汗。
2 中医症状分析除眩晕(头晕)症状外,其他出现率较高(20%以上)的症状有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耳鸣、记忆减退、怕冷、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易疲倦、头疼、做梦、易醒、入睡困难、听力减退、便秘、脖子僵硬、怕热、胸闷、气短、心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配合中医理论及康复养生理念,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生活调养,健康宣教等方面护理。
结果:在颈性眩晕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针灸;十四味温胆汤;颈性眩晕;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aste of acupuncture and self-fourth wendan decocti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healt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trengthen the patient’s dietary guidance, life nursed back to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are. results: in cervical vertigo treatment and care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cupuncture; fourth flavor wendantang; cervical vertigo; care
【中图分类号】r27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77-01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关
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综合征[1]。
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本文采用针刺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配合护理颈性眩晕48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例,所有患者均为确诊颈性眩晕病例。
其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40.36土9.58岁,病程最短4d,最长7.3月,平均3.24土1.75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灸治疗:取穴:顶中线、颞后线(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夹脊穴(双侧)。
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穴区常规消毒,选用1.5寸长,直径0.3mm的毫针。
均行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为酸重感为主,再用g6805治疗仪分别连接左右侧夹脊穴,选用疏密波,频率1.4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
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可在顶中线、颞后线及内关穴处运针2-3次,以保持针感。
1次/d,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再行下一疗程。
2.1.2 中药治疗: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黄芪20g、当归10g、
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30g、生甘草10g、竹茹10g、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地10g。
水煎服,一剂/d(用具体用1000ml左右冷水先泡药1-2h,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煎煮30-40min,取药汁400ml左右,早晚饭后分服)。
7剂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再调整用药进行下一疗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颈性眩晕与体位有关系,指导患者改变卧位看书或长时间看电视的不良习惯。
指导患者改善办公用具,使坐椅与写字桌之间有合理比例,防止过于低头位工作,以减少颈项部劳损。
对于必须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应每隔2h左右,做5min颈椎保健操1次(具体操作如下:手掌置于颈项部紧贴皮肤,沿颈项作横向来回摩擦,左手摩三下,右手摩三下;捏三下:手掌心置于颈后部,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与掌根相对用力,提捏颈项肌,左手捏三把,右手捏三把如此反复5min[2])
3.2 饮食护理:饮食宜荤素搭配,常吃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强、油炸及生冷过甜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宜低盐饮食,可多吃山药、赤小豆等健脾利湿的药膳食物辅助治疗。
3.3 生活护理: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宜在阳光充足的室内工作、生活、休息。
1-2次/d户外散步等有氧活动, 45-60 min /次,避免不当及过度活动颈部加重大脑供血不足,使眩晕加重。
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避免暑天贪凉致使寒邪侵袭颈项局部,气血流
行不畅,不通则痛。
3.4 健康宣教:睡前不进饮食物、不在床上阅读,建立良好睡眠心理卫生习惯。
改变侧向卧位姿势,以免颈椎侧弯,两侧受力不平衡。
使用低枕,具体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颈椎枕或自制枕(用一般的毛巾以其自身宽度,卷成直径不超过10cm的圆柱体为宜)。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治愈:原有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好转: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原有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生活能够自理。
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治疗效果:治疗和护理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30例,占62.5%;好转12例,占25%;显效4例,占8.3%;无效2例,占4.2%。
总有效率为9
5.8%。
在30例治愈患者中,第1疗程结束时治愈12例,第2疗程结束时治愈15例,第3疗程结束时治愈3例。
随访半年无复发。
5 讨论
颈性眩晕归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的一种病症。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本病多因风、火、痰、虚等原因所致。
《素问》中对眩晕主要从肝论治,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近年来认为眩晕属虚者居多。
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致脑失所养,气虚则清阳不升,精
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
故有“无虚不作眩”之说。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头针顶中线、颞后线升阳定神,针刺内关醒神止眩,风池乃止眩晕之要穴,电针夹脊穴针对病因治疗,“穴之所过,主治所及”,诸穴共奏,可定眩止痛。
同时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补虚定神,祛痰止眩,则清窍得升,眩晕得止。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颈椎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失调,颈椎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神经丛受激惹,以及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流不畅或日久动脉硬化,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内听动脉、前庭神经、迷路缺血而产生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
在本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其位置性眩晕、颈项僵痛、易于复发等临床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饮食护理,生活调养等方面进行有效护理,结合中医辨证针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其经验有利于在中医类护理单元推广,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拓展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新平,李柱,姜燕.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9,18(ll):1797-1799
[2]方红,丁贤.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体会.护理与康复.2010, 9(3):210-21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