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使用
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应用

摘自xx实用儿科杂志____年11月第14卷第11期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李传景药理作用1 1药动力学特点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易溶于水,呈酸性。
给药后吸收快,静脉和气管内给药1~3min产生效应,肌注或皮下注射5~10min见效,口服疗效差。
血浆半衰期90min,作用持续时间45~90min,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2倍,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排出。
1 2作用机制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所介导的各种效应。
目前认为OLS包括有α、β、γ、δ-内啡肽和脑啡肽等,起着镇痛、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促进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释放,升高血糖,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等作用。
研究证明,纳洛酮能增加休克动物的心输出量、每搏量和增强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平均动脉压,使冠脉血流和心肌的缺氧得到改善;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轻脑水肿、昏迷、偏瘫等症状。
2临床应用2 1急性中毒抢救吗啡类镇痛药过量或中毒:纳洛酮与阿片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能竞争性对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镇静、瞳孔缩小、欣快感及血压下降、昏迷、惊厥等症状。
①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过量。
用纳洛酮0 01mg/kg静注,每隔2小时反复应用可避免再度抑制,12岁以下儿童用0 2mg静注,2min即可症状消失,12小时内恢复意识,可不留后遗症;②用于药物滥用或戒毒。
纳洛酮能诱导戒断反应起到催瘾、缩短脱毒时间的作用,防止其它戒毒药物(如可乐定)的副作用,剂量:儿童0 1mg/kg,青少年或成人2mg,对于有毒瘾证据的病人谨慎给予,避免开始出现急性撤退反应,故开始0 01~0 02mg/kg,如果无反应则按0 1mg/kg,丙氧芬(一种镇痛药)中毒者则需要大剂量;③对以吗啡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的呼吸抑制,成人用0 4~0 8mg,即可使呼吸频率和通气量增加,并有催醒的作用。
纳洛酮的使用流程

纳洛酮的使用流程简介纳洛酮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拮抗剂,被广泛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处理。
本文将介绍纳洛酮的使用流程。
使用前准备在使用纳洛酮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获取纳洛酮–拥有合法许可的医疗机构或药房可以提供纳洛酮。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地区,纳洛酮可能仅供医疗专业人员使用。
–从合法渠道获取纳洛酮,并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质量。
•学习纳洛酮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纳洛酮之前,建议接受相关培训并熟悉使用手册。
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准备使用工具–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如纳洛酮喷雾器或注射器。
–确保这些工具清洁,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储存。
纳洛酮的使用流程下面详细描述了纳洛酮的使用流程。
请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操作,并遵循专业指导。
1.确认中毒症状–在使用纳洛酮之前,首先需要确认中毒症状。
阿片类药物过量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极度嗜睡或失去意识。
–紧急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人中毒,立即寻求医疗援助。
2.呼叫紧急医疗服务–在确认中毒症状后,立即呼叫紧急医疗服务(如急救)。
3.准备纳洛酮药物–准备纳洛酮药物,并根据所持有的喷雾器或注射器类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4.使用纳洛酮喷雾器–如果使用纳洛酮喷雾器,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打开纳洛酮喷雾器的包装,并取出药物。
2.将喷雾器端对准中毒者的鼻孔。
3.按下喷雾器按钮,将纳洛酮药物喷入鼻孔中。
4.注意阅读和遵循使用说明,以获取准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5.使用纳洛酮注射器–如果使用纳洛酮注射器,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打开纳洛酮注射器的包装,并准备注射器。
2.注射纳洛酮药物直接进入中毒者的肌肉(通常是大腿)。
3.注意阅读和遵循使用说明,以获取准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6.等待医疗援助–在使用纳洛酮后,等待医疗援助的到来。
纳洛酮的效果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中毒者仍需接受专业治疗。
7.遵循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一旦医疗援助到达,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纳洛酮的使用技巧

纳洛酮的使用技巧纳洛酮是一种用于治疗药物依赖和防止药物过量的药物。
它通过阻断滥用药物(如海洛因、吗啡等)对大脑的作用来减少戒断症状和欲望,从而帮助人们戒除对药物的依赖。
下面将会详细介绍纳洛酮的使用技巧,并提供一些使用纳洛酮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1. 描述纳洛酮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纳洛酮目前主要有口服剂型和鼻腔喷雾剂型。
口服剂型需要在每日定时服用,一般建议在早上服用以避免晚上影响睡眠。
鼻腔喷雾剂型则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使用。
2. 纳洛酮的使用时间和剂量:纳洛酮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开始时的剂量较低,可以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3. 注意纳洛酮使用时的副作用:纳洛酮与其他药物一样,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如果副作用较为明显,建议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4. 注意纳洛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纳洛酮与其他药物(尤其是镇静剂和鸦片类药物)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在使用纳洛酮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并及时向医生咨询与纳洛酮联用其他药物的安全性。
5. 强调监督下用药的重要性:纳洛酮的有效性会受到控制和监督的程度影响。
因此,在使用纳洛酮时,建议接受医生或专业人员的监督,并在遵循规定剂量的同时,结合其他戒毒措施,如心理咨询、康复计划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6. 纳洛酮的戒断症状缓解时间:纳洛酮使用后,会逐渐减轻戒断症状并缓解戒断反应,但这需要时间。
在纳洛酮治疗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适应药物,戒断症状会有所减轻。
7. 结合心理治疗和支持:纳洛酮只是戒除药物依赖的一部分,患者还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药物依赖的根源和触发因素,并教授适应性应对技巧。
社会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鼓励、理解和支持,并帮助他们重建社交网络和生活目标。
总之,纳洛酮在药物依赖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纳洛酮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吗啡酮衍生物,是相对纯化的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主要有三类:β-内啡肽类、脑啡呔类及强啡肽。
NX能竞争性抑制阻断并取代阿片肽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阿片肽样物质的作用产生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较多应用于酒精、镇静催眠药及麻醉药急性中毒。
本文就其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丁勇[1]对33例急性地西泮中毒的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NX0.4~2.0mg,必要时2h后重复静注。
对照组41例,根据病情用常规治疗(洗胃、补液、利尿等)。
结果发现清醒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以重症中毒病人为例:NX组15例,平均催醒时间0.42±0.15h,住院6±3d;对照组18例,平均催醒时间24±9h,住院14±10d。
NX组痊愈32例,死亡1例;对照组痊愈32例,死亡9例。
张昌瑞[2]报道抢救服地西泮、氯氮芷中毒9例,用NX0.8+50%GS40ml静注,每2h1次,共2次。
在用药后1~6h内9例病人意识转清醒,住院2天均痊愈出院。
李莉等[3]亦治疗20例,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催眠药中毒时,尤其昏迷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常伴有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NX则能有效拮抗β-EP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因此迅速解除了中毒时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态。
2 休克杜可周对1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重度休克患者给予NX0.4~1.2mg+10%GS10ml静注,每小时1~2次,直至休克被纠正。
第1次血压回升的时间为0.16±4.3h,纠正休克所用时间平均为8.5±3.7h;对照组第1次血压回升的时间为0.38±8.00h,纠正休克所用时间平均为13.2±6.5h。
治疗后转归:治疗组治愈17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5例,死亡5例。
纳洛酮的使用方法

纳洛酮的使用方法
纳洛酮(Naloxone)是一种镇痛药物,主要用于阻断或逆转因吸毒或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鸦片等)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纳洛酮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定位使用:一般来说,纳洛酮应该由专业医护人员在医疗急救或授权的条件下使用。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纳洛酮也可以被训练有素的非专业人士使用。
2. 注射剂:纳洛酮主要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
肌肉注射一般在大肌肉,如臀部或大腿上进行。
静脉注射需要专业人士进行。
3. 剂量:剂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
对于遭受严重中毒或过量的患者,常见的剂量为0.4毫克至2毫克。
对于未达到过量剂量的患者,剂量一般在0.4-0.8毫克之间。
4. 病情监测:纳洛酮注射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特别是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因为纳洛酮可能会引起急剧的戒断症状。
5. 扩展护理:纳洛酮的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只能持续30-90分钟。
因此,在使用纳洛酮后,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药物治疗或监护。
需要注意的是,纳洛酮只能作为阻断或逆转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紧急救治药物使用,而不是长期替代治疗。
使用纳洛酮后,患者仍然需要接受相关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纳洛酮

垂体后叶素观察要点和不良反应、处理:注射后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痛、便意、心悸、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少数患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应高度警惕并采取急救措施;因收缩血管可诱发心绞痛,对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明显瘢痕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后期及肺源性心脏病及过敏体质者禁用;用于引产应谨慎;凡胎位不正、骨盆狭窄、产道阻碍、剖腹产史、软产道有临产者均忌用本品引产,以免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本品含有抑菌剂,一般不作静脉注射,但在肺出血等急救时,亦可作静滴或静注,但应缓慢注射;本品宜冷藏,避免冰冻。
使用时应注意观察面色、神志、生命体征、有无渗出。
药物外渗重在预防,血管的合理选择、熟练的穿刺技术和稳妥的穿刺针头固定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选择穿刺针,宜选用5-7号针头,如针头过粗,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导致液体外渗。
若条件允许,使用留置针更好,可明显减少渗出机会。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约3~5 d时间,且持续静脉滴注,应选择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先远端,后近端,先背侧后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部位穿刺。
应避免24 h内在被穿刺静脉穿刺点的下方重新穿刺,以免药液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不主张使用下肢静脉穿刺,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局部渗出易坏死。
还应注意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常规静脉滴注24 h后更换血管,即使无外渗,也应拔针重新穿刺。
留置针最好使用24号头皮式留置针,因其对血管的刺激性更小,并用透明的留置针敷贴,以便于观察注射部位。
妥善固定针头,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如何配合,向他们讲解药液的作用,不良反应,外渗时的局部不适,外渗的危害,让他们能理解掌握药液外渗的危害性,主动配合。
常规拔针时先关紧调节器,避免药液在拔针时渗入皮下组织致组织损伤,或在拔针前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适量,以冲洗针头和血管,防止药液滞留于组织和血管内,使组织和血管内膜持续受损伤,拔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沿穿刺点向上纵行皮肤及血管内针眼3~5 cm 处按压1~2 min,凝血功能差者延长按压时间,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淤斑。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纳洛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肌肉注射或静滴小剂量纳洛酮能迅速翻转吗啡作用,静滴1~3分钟就能消除呼吸抑制,能明显纠正中枢性呼吸衰竭,促进清醒,其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
由于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3组: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
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活动等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作用。
吗啡样物质与体内吗啡受体结合。
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也存在于心、肺、肾、小肠等器官内,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
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β-内啡肽大,能竞争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疗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因此纳洛酮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抢救休克,各类中毒,心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本药有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本文将纳洛酮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情况概述如下:1 用于治疗各种中毒1.1 镇静催眠药中毒由安定、氯丙嗪、鲁米那等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所致中毒,尤其昏迷时,肌体处于应激状态,脑内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除先进行洗胃外,静注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内啡肽的抑制作用,解除中毒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和昏迷状态,使中毒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防止休克血肿发生。
有报道纳洛酮用0.4~2.4mg/次可缩短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催眠时间[1-2]。
1.2 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OLS)释放,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OLS,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严重中毒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
纳洛酮是吗啡受体异性拮抗剂,有强有力的催醒和解除乙醇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使中毒患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至正常。
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摘要:纳洛酮的药物商品名称为苏诺,是一种阿片受体特异性抗拮剂,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清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等。
本文对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相关医疗工作者可以更加熟悉这种药物的作用,从而保证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提高我国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疗水平。
关键字:纳洛酮;急诊抢救;中毒;休克纳洛酮是一种经常应用在急诊抢救中的药物,其可以调节感知与运动,还能调节睡眠与觉醒,对心血管功能以及呼吸运动都有着很好的神经调节作用。
纳洛酮的自身特性使其可以很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且在静脉用药时起效的速度很快,所以在急诊抢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现笔者根据某医院实际应用纳洛酮的案例,对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介绍,现报道如下:1、阿片类药物中毒抢救患者出现阿片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昏迷、针孔样瞳孔、高度呼吸抑制,针对这类病情可以采用纳洛酮药物,其对呼吸抑制类疾病有着特异性拮抗的作用,增加呼吸频率以及通气量,从而帮助患者快速苏醒。
纳洛酮可以阻断镇静催眠,逆转意识障碍,缩短了昏迷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了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概率。
通过多次抢救证明,纳洛酮对精神药物中毒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在为患者注射纳洛酮后,患者的脉搏、血压逐渐平稳,神志、意识也逐渐清晰,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2、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症病,患者中毒后中枢神经会在极度兴奋后转变为抑制,有的患者中毒较为严重,还会出现低血糖,肝功能受到较大损害。
在常规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洗胃,采用常规治疗加纳洛酮的方法,可以患者乙醇中毒的症状,并且帮助患者尽快苏醒。
这种药物治疗具有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急性酒精中毒抢救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3、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是由于家里烧煤发生未完全反应,而且是因为通风不畅导致的,这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也是急诊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的大脑中,β-内啡肽会大量释放,造成了中枢抑制、呼吸抑制,脑组织还会出现极度缺氧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