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勒盖金矿简介

合集下载

蒙古国北部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蒙古国北部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图 1 蒙古国中北部大地构造及主要金矿床分布简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
哈拉群上段(∈3 -O1h2),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变 质砂岩、类复理石变质杂砂岩,局部为粉砂质片岩、石 英岩、泥质片岩等,这些岩性在区内呈交替互层出现 (见图 2),厚达几千米。按岩性自南东至北西可划分 为 3个岩层,具体如下:
30 黄 金 地 质
黄 金
图 2 那仁陶勒盖金矿区地质简图
2)中细 粒 变 质 砂 岩 或 变 质 杂 砂 岩,向 北 西 逐 渐 过渡为浅灰绿色中粒变质杂砂岩,局部可见粉砂质片 岩和泥质片岩夹层。
3)板状、条带状粗粒石英岩和粉砂质片岩,向北 西渐变过渡为泥质板岩。 2.2 构 造
矿区构造较为简单,可见 NE向、NNE向、NEE向 及 NW 向断裂构造,其中以 NE向断裂构造(1号矿 体)及与其平行的断裂构造为主(见图 2)。NE向断 裂具逆断层性质,走向约 50°,倾向北西,沿变质砂岩 岩层走向发育,其内部分岩石具强烈破碎、糜棱岩化; NNE向断裂发 育 在 花 岗 闪 长 岩 内 外 接 触 带,断 层 的 特征是可见较厚的糜棱岩化带(宽达 2m)和断层泥, 它们在含金 石 英 脉 的 上 下 盘 出 现;NEE向 断 裂 切 断 NNE向断裂,即 NEE向断裂形成晚于 NNE向断裂; NW 向断裂是矿区内最晚形成的断裂构造,断距较 小,对主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3 岩浆岩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19)08-0029-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792/hj20190805
金 是 蒙 古 国 很 有 前 景 的 矿 种,分 布 较 为 广 泛 [1-2]。北肯特金 成 矿 带 是 蒙 古 国 最 重 要 的 金 成 矿 带[1,3-4],其内分布有众多大型金矿床,比较有名的有 博洛金矿床[5-6](Au储量约 66t,平均品位 3.52× 10-6)、盖特苏尔特金矿床(Au储量 51t,平均品位 3.1×10-6)、苏尔特金矿床(Au储量约 75t,平均品 位约 3.3×10-6)等。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区域找矿 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现的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即 位于该成矿带内。那仁陶勒盖金矿床位于蒙古国中 央省北部,南距乌兰巴托市约 120km。本文重点阐 述了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地质特征,对成矿阶段进行了 划分,并探讨了矿床成因,对在蒙古国北肯特金成矿 带开展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瑙云乌苏地区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矿产地质特征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瑙云乌苏地区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矿产地质特征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瑙云乌苏地区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矿产地质特征【摘要】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块与华北北部大陆边缘结合带上,区内主要地层为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炭质板岩,青灰色板状千枚岩,本文通过对矿体的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研究,综合探讨了该工作区成矿前景。

对进一步勘查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体;哈尔陶勒盖;内蒙古1 地质特征1.1 区域背景测区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位于华北板块北部活动大陆边缘西段的狼山一带,以狼山-白云鄂博-赤峰深断裂为界,北接海西期天山-兴蒙造山带,西临塔里木地块,基底由太古代-早元古代乌拉山群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组成,盖层为狼山群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

中-中元古代时期,狼山地区地壳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在太古宙末一古元古代形成的古构造一沉积格局的基础上,狼山裂陷槽总体继续沉陷。

伴随着海水入侵,地堑进一步发展形成古裂陷槽,地垒形成古隆起,因而在区域性深大断裂之间形成了南、北两个次级被动陆缘裂陷槽,亦即狼山北麓深断裂和狼山南侧的太阳庙一翁根深断裂把狼山裂陷槽分割成三个亚带:狼山北侧次级裂陷槽(北亚带)、狼山主峰断隆(中带)和狼山南侧次级裂陷槽(南亚带)。

且由于大地构造运动的不均一性,导致深大断裂相对运动的距离不一,再加上太古宙结晶基底岩性构成、断裂构造的发育与地貌差异的共同效应,从而在狼山裂陷槽内形成了水深不一、力学性质与物化条件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的多个次级断陷海盆地。

区域沉积一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及矿床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狼山中元古代喷流一沉积成矿带各典型矿床都是在上述狼山裂陷槽内三级断陷盆地边缘的更次级凹陷中形成。

哈尔陶勒盖铜钼多金属矿位于乌拉特后旗青山镇洪克勒图一带,面积约16km2。

1.2 地质特征该矿点位于哈尔陶勒盖一带,地层主要为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阿古鲁沟组主要含有炭质板岩、青灰色板状千枚岩、银灰色片状千枚岩,岩石坚硬,具有轻微的角岩化,并形成红柱石-十字石黑云母千枚岩,风化呈刃状,片状构造明显,之中沿节理有褐铁矿化,有时为铁帽,见褐铁矿化。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瑙云乌苏地区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矿产地质特征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瑙云乌苏地区哈尔陶勒盖多金属矿矿产地质特征

化 。 因 此 本 区 具 有 良 好 的 成 矿 前 景 , 可 以 进 一 步 安 排 继 续 勘 查 。 e
2 . 2 矿 床 成 因
『 2 ] 张明华 , 王春增内 蒙古霍各乞矿 区狼 山群伸展构造 及其控矿作用演化 广
根据碳质板岩具有角岩化 、硅化及红柱 石十字石千枚岩等特征 . 表明热接触变质作用存 在 . 表 明深部可能有花岗岩岩体 的外接触带 。 综合分析为 A u 、 c u 热液矿床,推断深部可能有中高温 A u 、 c u 岩浆热 液矿产 。 2 _ 3 找矿标 志 1 ) x节理分布 的铁帽存 在 ,预示着此类型 w、 M o 、 c u 、 z n 多金属 矿床的隐伏矿体 2 ) 热接触变质作用表明了深部有 岩体存在 , 并与矿化相关 。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3 、 褐铁矿化 、 硅化 与矿产关系密切。 4 ) 2 1 2 壤化探 异常 , w、 M o 、 C u 、 Z n 元素有 明显 的浓集 中心 , 套 合极 好。 该 区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 . 化探异常显著, 根据上述特征分析 , 该 区异常虽然不大 . 约O . 2 k m2 .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工作。
[ 责任编辑 : 王迎迎]
保证状态检修 的科学性 、 合理性 , 到达延长检修周期 , 减少停电户时数 ( 上接第 3 2 8页) ( 3 ) 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 ( 4 ) 建立配电 网络 自 动化 , 选 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 的综合 自动 的 目的 。 ( 1 1 ) 推广带电作业 , 树立检修 、 施工不 中断对客户供 电的工作理 化系统方案 。 配电自 动化在实施 一整套监控措施 的同时 . 加强对电 网 念 . 并通过提高带 电作业 的水平 , 拓展带电作业的范 围, 最大限度的减 实时状态 、 设备 、 开关动作次数 、 负荷情况 、 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 , 实施 网络管理 , 拟定优化方案 , 提高供 电可靠性。 本文将对此课题进行 少停 电户时数 。 详细阐述分析 3 结 束 语 ( 5 ) 主干线路进行 合理分段 , 减少停电范围。 ( 6 ) 在人 1 3 较集 中 , 树线矛盾突 出的地方采 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 相信通过配电 自动化 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 电质量 , 提高供 电可靠 电缆 。 并加强架空绝缘线的防雷措施 。 率. 极大提高配 电网调度 、 生产 、 运行的管理水平 , 使供电企业与用户 ( 7 ) 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 的应用 . 随着电缆的广泛采 用 , 对地容 建立 更密切 、 更 负责的关 系 , 从而为供 电企业带来 巨大的经济 和社会 性电流越来越高 . 中性点运行方式 的改变 和配套 技术的应用 . 是改 善 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 、 减少绝缘设备破 坏造成的事故 、 增 强馈 线 自动化对单项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 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 ( 8 ) 增大导线截面 . 提 高线 路输送容量 。1 0 k V主干网要满足 “ 准 [ 1 ] 区家辉提 高 1 0 k 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的措施 [ J J l 湖北电力 , 2 0 0 5 ( 3 ) 则” 要求 。 c 2 ] 郑宗安. 提高 供电可靠性 的探讨[ J 】 . 中国电力 , 2 0 0 2 ( 4 ) . 3 ] 吴金 民_ 谈如何提高供 电可靠性管理[ J ] . 中国科技信息 , 2 o o 6 ( 1 ) . ( 9 )对 3 5 k V及 以上电压 等级 变电站形成 N 一 1 方式 的供 电模式 , [ 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 , 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 [ 责任编辑 : 曹明明] ( 1 0 ) 推广设备状态检修 , 通过各种在线监测 、 诊断技术 、 掌握设备 实际运行状况 , 确定状态检修周期 . 并 做到“ 应修必修 , 修必修好” , 以

土木特陶勒盖矿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土木特陶勒盖矿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土木特陶勒盖矿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王军;于海滨【摘要】内蒙古阿左旗土木特陶勒盖金矿位于乌力吉一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上,区域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论述,初步研究认为其成矿类型属为构造蚀变岩型和含金黄铁矿型,与保格切东南巴盟金矿属同一类型矿床.%Tumutetaolegai gold deposit of Alxa Zuoqi,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Wuliji-Obulage copper, gold metallogenic belt,it is superior in region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 Through study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ondition,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initial discussion considers that the deposit metallogenic type belongs to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and including golden pyrite type and the deposit is the same type deposits as Bameng gold deposit in the southeast of Baogeqie.【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4页(P319-322)【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土木特陶勒盖【作者】王军;于海滨【作者单位】宁夏矿业开发勘查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矿业开发勘查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土木特陶勒盖金矿是宁夏矿业开发公司在进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土木特陶勒盖铁、金矿普查”项目中发现的.该金矿位于矿区一走向近东西的压扭性断层上盘的闪长岩体和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地层的接触带上.本文即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阐述获取的矿体地质资料,为该区地质找矿提供进一步的指导.1 大地构造位置矿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北偏东约40 km,根据内蒙古阿拉善盟区域地质构造划分,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板块亚域、温都尔庙-西拉木伦造山带、巴音毛道复向斜.古生代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大区[1]、内蒙古草原地层区、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矿区地层缺失较多,仅出露古生界石炭系上统、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从华力西期至燕山期,从深成相到喷发相,从超基性到酸性,大到岩基小到岩脉广泛分布.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C2bb),分布于矿区的北部,次为第四系(图1).根据岩性组合将本巴图组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主要岩性为碎屑岩及变质(基性)凝灰岩,出露厚度2 496.74 m,属滨-浅海相粗粒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有蚀变中基性凝灰岩、凝灰角砾岩、蚀变球颗玄武岩、碎裂状碳酸盐化蚀变凝灰岩、蚀变凝灰质泥质砂岩、碎裂赤褐铁矿化含碳石英岩、磁赤铁矿矿化石英岩、碎裂矿化石英岩、不等粒长石岩屑砂岩、变质角砾状凝灰岩等,且岩石多已不同程度蚀变,达浅变质岩相.2.2 构造矿区沉积地层主体为南倾的单斜岩层,断裂发育,但褶皱不发育,仅在断裂带附近局部可见一些小型拖拉褶曲构造.断裂主要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及北东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其中规模较大的断层共有3条,即F1,F2,F3断层.其中F1为压扭性逆断层,走向80°~90°,倾向南,倾角75°~85°,分布在矿区北部(图1).地貌上表现为窄条平直的沟谷,断层破碎带岩性为褐灰色蚀变闪长岩、灰红色赤褐铁矿化石英岩,带宽10~30 m.岩石破碎,赤、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发育.金矿(化)体均分布在该断层两侧.F2与F3均为平移断层,其中F2走向75°~80°,破碎带宽 15~25 m,最大位移 200 m,分布矿区南部,属张扭性断层,岩石破碎.而F3属压扭性断层,位移20~110 m.2.3 岩浆活动图1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土木特陶勒盖金矿区地质简图矿区岩浆岩有侵入岩、脉岩2类,大面积出露.侵入岩呈岩株状侵入本巴土组地层中.从华力西期到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以华力西晚期为主,岩性从超基性到酸性都有分布,以酸性岩为主.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印支期侵入岩为酸性岩,呈岩枝状侵入于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布于矿区西南部、东部.岩性均一,以中粒及细粒二长花岗岩为主;脉岩极为发育,主要为中酸性,有安山玢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细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石英脉,其中安山玢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和花岗斑岩脉规模较大,多呈西北向展布.长几十米至上千米,宽一般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岩脉具有多期性,它们的相对顺序难以确定,初步分析顺序为安山玢岩脉—花岗细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闪长玢岩脉—石英脉,形成地质时代应在石炭纪—侏罗纪.2.4 矿产分布特征区域已知金属矿产有铁、铜、金,非金属矿产有石膏、芒硝、食盐、水晶、冰洲石、油页岩等矿种[2].矿化规模芒硝为小型矿床,其他均为矿点.以往的研究人员在区调工作中发现有铁、铜矿点多处.保格切东南10 km处有巴盟金矿,金矿产于岩体的破碎带中.3 矿床地质特征3.1 金矿体地质特征矿区金矿体位于F1断层破碎带西段上盘的闪长岩体与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地层的接触带上,沿F1断层的走向展布,由 K5、K5西、K7、K7西、K9线控制.在地表呈带状展布,出露长120 m,走向63°~114°,倾向153°~204°,倾角49°~78°,厚度 0.68~4.78 m,最大厚度4.78 m,平均厚度2.27 m,厚度变化系数66%,品位0.24×10-6~33.45×10-6,平均品位2.40×10-6,最高品位33.45×10-6,品位变化系数99%,金品位由地表向深部逐渐有变富趋势.含矿围岩为闪长岩、凝灰岩、石英岩、大理岩,矿石类型由上向下由构造蚀变岩型变为含金黄铁矿型.厚度由上向下变化不大,中部有膨大现象(图2).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的构造有块状、碎裂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蚀岩型矿石具青磐岩化,品位较高,质量较好.伴生有用组分相对较低,肉眼不易区分矿石与围岩;含金黄铁矿型矿石,品位较为稳定,多具块状、浸染状、稀疏浸染状,肉眼易于识别,随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加.3.2 围岩蚀变特征含矿围岩为闪长岩、凝灰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主要蚀变有:金矿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黄铜矿化、蛇纹石化.其中金矿化、硅化、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呈正相关,随蚀变强度的增加品位变富.(1)金矿化:主要表现为在金矿体的两侧,破碎的岩石中金元素质量分数在0.1×10-6~0.5×10-6,金矿体与围岩岩性一致,肉眼难以区分矿体与围岩,只能通过化学分析结果划定.(2)硅化:主要表现为围岩岩性磁铁石英岩中石英重结晶,形成粒状变晶结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不规则石英细脉,充填在围岩岩石中.图2 土木特陶勒盖金矿K7勘探线剖面图(3)黄铁矿化:呈黄白色,多以他形细粒呈星点状在岩石中或以薄膜状沿岩石的裂隙面充填.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往往金矿化随黄铁矿化的提高而提高,在黄铁矿呈团块时,金元素的含量基本上达矿体品位.(4)碳酸盐化:主要为方解石脉,呈灰白、灰褐色,以不规则脉状沿裂隙充填,具碎裂状构造.(5)高岭土化:呈灰、灰白色,手感滑腻.以土状、粉末状、细脉状沿裂隙面分布,多出现在地表.(6)黄铜矿化:黄铜矿多与黄铁矿、磁铁矿呈集合体形式出现,呈不规则粒状充填裂隙或交代黄铁矿.(7)蛇纹石化:分布于金矿体围岩的大理岩受中温热液影响发生蚀变,其中的硅镁石蚀变形成菱形、六方双锥状晶体,集合体呈团粒状、条带状充填粒状方解石的间隙.金矿体的上下盘多出现蛇纹石化大理岩,是该区金矿蚀变的明显标志.3.3 成矿条件3.3.1 成矿物质来源矿区的浅变质岩层是金的容矿岩组成的,该地层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变质作用和各种热液活动的改造,使其中的金矿质发生迁移、聚集、再分配、富集成矿.从岩体侵入时起,通过岩浆接触变质热液、岩浆期后热液、岩体自变质热液等活动方式,岩体中部分金矿质转移到浅变质围岩中富集,使浅变质岩中的含金矿体、矿化带得到外来金矿质的迭加、改造.因此认为,土木特陶勒盖矿区的金矿体金元素的来源是多源的,但主要以热液为主.3.3.2 控矿构造金矿与构造密切相关,断裂构造既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运矿、导矿和容矿空间,又为矿液的迁移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驱动力[3].矿区金矿体北东向展布,其矿化与其同方向的碎裂蚀变(闪长岩)岩关系密切,矿体受F1断层控制,断层近东西向展布.断层破碎带发育,矿体即位于破碎带内.带内岩石已碎裂化,并伴有孔雀石化、硅化、碳酸岩化和泥化等多种蚀变.当深部的含矿热液向低压区扩容时,断层不仅创造了容矿空间,也为成矿热液提供通道,而且起着引发金元素活动分异,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因此,控矿断层既是矿体的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4 矿床成因分析与找矿标志4.1 矿床成因分析该区在晚石炭世为一广阔的浅海-滨海沉积环境,同时火山活动十分强烈,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建造,其中某一时期沉积形成含磁铁矿的石英砂岩.石炭纪末,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影响本区,受南北向强烈挤压,褶皱隆起,并伴随有中酸性岩的侵入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格局形成,区域地层普遍遭受变质,含磁铁矿的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磁铁石英岩,局部磁铁矿富集地段形成铁矿体.后期多次热液沿着断裂、岩体与地层的接触面、构造薄弱带移动,在运移的过程中,热液中元素与岩石中元素进行交换,金等元素活化进入热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以及Eh值、Ph值的改变,含金矿物结晶沉淀形成金矿体,金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构造蚀变岩型.4.2 找矿标志(1)地层标志: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下岩性段上层.(2)构造标志:大断层破碎带中次级构造中,闪长岩体与地层接触面部位,断层与接触面叠加的破碎带更为有利.(3)岩浆岩标志:华力西晚期的闪长岩的边缘部位.(4)岩性标志:石炭系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凝灰岩,粒度细、孔隙度大,有利于矿化和蚀变的发生.(5)热液蚀变标志:矿石和围岩中,阳起石化、硅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和绿泥石化等.(6)金属硫化物标志:矿石中常见有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有氧化矿石中具有赤褐铁矿化.5 结语从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看,土木特陶勒盖位于乌力吉-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上,该带属于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4].华力西运动的强烈作用,使区域二叠纪以前的地层形成一系列北西向、东西向的复式紧密线状褶皱和压性、压扭性断裂,许多是深大断裂,华力西早期发生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喷发,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回返,大规模的岩浆沿深大断裂侵入、喷发,形成较大范围的侵入岩体和喷发岩,一直延续到印支期.整个区域构造活动、岩浆热力作用多次发生,形成良好的区域成矿条件,并有矿化显示,已往的研究人员在1:20万图幅中已圈定出了矿产远景区,区域成矿条件不言而喻.根据已知矿体资料,应该注重加强对本巴图组与花岗岩体及闪长岩体接触部位的详细调查,可以考虑用中~大比例尺的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圈定接触带,在圈出的构造带中用激电法圈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选典型剖面用取样钻进行土样或岩样测量,根据金元素或金的伴生、共生元素异常来决定激电异常是否由金矿体引起.加大对现有矿体深部的控制,并采用激发极化法测井,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进一步寻找金的矿化带.【相关文献】[1]李文国.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323.[2]李俊建,骆辉,陈安蜀,等.内蒙阿拉善地区成矿远景区划[J].矿床地质,2002,21(增刊):152-155.[3]于浦生.阿拉善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1992(3):21-22.[4]邵积东,王守光,赵文涛,等.内蒙古北山—阿拉善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J].西部资源,2009(2):53.。

塔本陶勒盖煤田

塔本陶勒盖煤田

塔本陶勒盖煤田塔本陶勒盖煤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质煤矿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煤田的地理特征、资源潜力、开发现状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塔本陶勒盖煤田位于塔吉克斯坦最西部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

它跨越了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边界,约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

由于地处高寒山地和高海拔地区,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气温年均低于零摄氏度。

塔本陶勒盖煤田是一个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砾石堆积区,这些火山岩层覆盖着丰富的煤层。

据研究显示,这里储量丰富,主要煤种为无烟煤,煤层厚度可达数十米。

同时,煤层内还富含石油、天然气和铀等资源。

因此,塔本陶勒盖煤田被认为是中国以及塔吉克斯坦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塔本陶勒盖煤田逐渐引起了中塔两国政府以及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开发煤矿资源,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

双方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共同建设矿区基础设施、开采技术交流以及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然而,塔本陶勒盖煤田的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该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利,缺乏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这导致了投资和开发的困难。

其次,煤矿开采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科研与技术引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此外,塔本陶勒盖煤田的开发还需要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只有与能源市场的需求和政府的能源政策保持一致,才能实现资源开发的最大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塔本陶勒盖煤田作为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重要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相关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共同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内蒙古达茂旗下陶勒盖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初探

内蒙古达茂旗下陶勒盖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初探
右' 1 顷向南 东 。
通过以往 l 作资料分析 , 奉人认为该
找 矿依据 及方 向以应着重 _ f以下 几个力 : 俩 1 矿 内有 区域 C 二 级异常 . u . 2 矿区 内 发 现一 条破 碎蚀 变带 , 矿 . 与 化 有关 。蚀变带规模 大 , 蚀变 强 。 岩 3 经 以 r 揭露 , 异常 中心 及蚀 变 . 程 存 带 可 有 大量 的褐铁矿 化 及绢 云母化 、 化 、 矽 碳 酸盐 化。 4 经 以往钻探 验 , 发现 仵深 部 叮 有原生 黄铁矿 J 下黄铁 矿有 增多趋 势 , 以侵
于 0 1 钼仅有 显示 。 . %, 0 从原 钻 孔施 工 位 置 实 际上 在 破 碎蚀 变 带 外侧 , 地表施 工 的槽 探分析 结果 表明 , 靠近 从 在
理岩及矽卡岩捕曾 、 同化混染明显, 片麻理由 流线构造经变质作用形成。岩体与围岩呈断层 接触, 接触带子凹凸不平 , 岩体中后期岩脉极其
连续 性较好 , 走向南北 , 在南部 偏 向南 西 。异 常 带 长 约 4 k 宽 约 3 0 一 0 m, 模 较 . m, 5 0 m 40 规 大, 在 3 强度 %以 上, 常带 的 中问 和 南部 二在异
之上,其 中在 I 号异常部位有规模较大的蚀
变 破碎 带 出露 , 化现 象 , 常形 态完 整 , 有矿 异
由柘榴石 、 透辉石 、 角闪石 、 阳起石 、 石英等组 成, 光谱分析 c 最高为 0 2 u . %。变质砂岩中局 0
部见星点状 、 浸染状褐铁矿化 , 化学分析 c u最 高为 0 4 . %。二云母石英片岩中花岗岩脉岩层 0 走向北东 向, 倾向一般 为北西向 , 为南东 局部 向, 倾角一般 6 0度左右 , 岩浆岩为花岗闪长岩

内蒙古达茂旗干斯陶勒盖矿区金试样制备流程论证

内蒙古达茂旗干斯陶勒盖矿区金试样制备流程论证

内蒙古达茂旗干斯陶勒盖矿区金试样制备流程论证
丁秘枣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矿石中金的分析测试是指导地质勘探找矿,确定矿床工业价值等的重要依据,而正确地采样、合理的制样是获得金分析准确结果的关键.本文根据内蒙古达茂旗干斯陶勒盖矿区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和该矿区金试样粒度试验确立了试样制备流程,并利用内检和金试样制样的内部抽查结果验证了该制样流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丁秘枣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二支队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63+.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达茂旗千斯陶勒盖金矿床成矿模式浅议 [J], 孟建军
2.内蒙古达茂旗下日陶勒盖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量分析 [J], 张守云;陈玉科;程文国;张东红
3.内蒙古达茂旗下陶勒盖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初探 [J], 关振斌
4.干斯陶勒盖矿区又现金矿体 [J],
5.内蒙古干斯陶勒盖矿区又见金矿体最高金品位达3.79克/吨 [J], 陈鹏;李海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 资料来源: WWW5Q?;=O37PQ=7:5V3P
第 !! 卷 第 " 期
张义等: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 : 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AC"
图#
中蒙边境及邻区铜、 金和银矿产地分布略图
$%&’ # (%)*+%,-*%./ .0 1.223+, &.45 6/5 )%473+ 532.)%*) %/ *83 98%/3)3:;./&.4%6/ ,.+53+ +3&%./ 6/5 %*) 65<613/* 6+36
走向为北西西向, 一般含有薄层状和团块状硫化物, 其基质含有浸染状硫化物,这是这种角砾岩筒较为 常见的特征。 成矿期后的岩墙有长石斑岩岩墙、 正长 岩墙和辉绿岩墙。 多数岩墙沿走向一般延伸几百米。 长石斑岩墙的形态不规则,其走向主要是北西向 (!"CGE=#CG ) , 往往在几米范围内收缩、 膨胀或突然 尖灭。辉绿岩墙的产状更加不规则,从穿插关系上 看, 正长岩墙和辉绿岩墙是晚期侵入相。 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陆块过渡带内, 铜、 金、 钼、 铅锌矿床 (点) 分布非常广泛, 矿床类型众多。西 从甘肃的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 、 白山堂斑 岩 型 铜 金矿床, 经过内蒙古霍各乞沉积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炭窑口沉积型铜矿床,到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铜 金矿床、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 再延伸到小坝
C
成矿背景,重新审视中蒙边境中国一侧存在的成矿 条件, 对扩大中国矿产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A
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从大地构造上讲,欧玉陶勒盖铜 9 金矿床位于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古生代造山带东蒙古 地幔异常区 (构造隆起带) 南缘, 属南蒙古后贝加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简介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五年九月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简介一、采矿权情况“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采矿权人为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无任何争议和纠纷。

已取得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开釆黄金矿产批准书》、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等合法生产经营手续。

图1 采矿许可证图2 黄金开采许可证二、位置及交通陶勒盖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256°方位,直距124Km;行政隶属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管辖。

矿区南距省级公路(银根苏木)仅41Km,银根苏木距临河市直距210Km,有公路相通。

矿区南有新建的临策铁路,直距18Km。

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3 交通位置图三、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段巴音戈壁盆地,地势南东高,北西低。

以中低山、丘陵、高平原、山前冲洪积扇倾斜平原、湖积平原及沙漠戈壁为主要地貌景观。

工作区海拔1200m±,相对高差20~30m,地势平坦。

区内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热冬寒,无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6.8~8.8℃,最高日气温44.8℃,最低气温-45.8℃,最大冻土厚度2.30m。

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50~200mm,年蒸发量在2800~4100mm。

矿区地处中蒙边境,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人烟稀少,蒙汉杂居,经济落后,劳动力缺乏。

经济以牧业为主。

居民生活所需生活日用品、生产资料、燃料等均需外地运入。

矿区无常年流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量少。

矿区属边远牧区,区内无工业和农业。

四、工作程度1965年以来,相继开展了1:50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局部地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工作区处于圈定保格切-乌兰哈达铜铁矿产预测区中部。

1974~1981年解放军00911和00912部队完成了该盆地除拐子湖南、因格井和三道桥幅外其它幅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施工了部分水文钻孔,以供水为目的,钻孔深度较浅,一般为100~200m。

1983~1985年石油物探局五处在该区东部地区(东经104°以东)完成了1:20万的重力和电法(电测深)普查工作,共计完成重力测线7674km,电法测线3714km。

地矿部北京航磁总队和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共同完成了该盆地东部(东经104°以东)地区的航磁测量,测区面积约3万km2。

八十年代内蒙和宁夏两地矿局出版了区内1:20万区域地质(矿产)图和调查报告。

1991年全面反映地质研究成果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正式出版。

2008年4月19日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拍得陶勒盖金矿探矿权,面积3.88Km2。

由核工业二〇八大队进行普查,择优选择了0.4Km2进行详查,通过槽、井、钻探等浅、深工程揭露和取样分析测试,落实金矿带13条,于2009年底完成,其中11条矿带沿深部未封闭;并对资源量进行估算,获得金矿石量468469t,金金属量2871.82Kg。

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陶勒盖矿区金矿详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资源依据。

五、地质概况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天山地槽褶皱系、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的过渡部位,一级构造单元为天山地槽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为乌兰呼海坳陷,三级构造单元为沙拉扎山隆起带。

南部为华北地台阿拉善台隆及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带,北部为天山地槽褶皱系杭乌拉隆起,东部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宝音图隆起。

图4 大地构造位置图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地槽褶皱系乌兰呼海坳陷的沙拉扎山隆起带上。

受区域构造控制,工作区及周边褶皱构造不发育。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以东西向、北西向为主,工作区南部发育东西向挤压带;局部见南北向、北东向断裂。

矿区内未见出露明显的地层,仅在区内河沟中见第四系风成砂、冲积物。

矿区主要大面积分布二叠纪花岗岩(Pγ)及少量三叠纪花岗岩(Tγ),区内各种脉岩较发育。

二叠纪花岗岩(Pγ)上,大面积出露于工作区内,以浅肉红色中粒花岗岩为主,部分为细粒、粗粒花岗结构的灰白色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斜长花岗岩为主。

为主要含金围岩。

其次为三叠纪花岗岩(Tγ),分布于区内东南角,形状为极不规则的岩株,侵入二叠纪花岗岩体中。

岩石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以中粒结构为主,部分为细粒结构。

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及普通花岗岩。

图5 矿产地质图六、矿体特征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局部有方铅矿,氧化后为褐铁矿化,分布在石英脉及两侧的构造带中。

陶勒盖金矿为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岩中,矿与围岩界限清晰。

区域断裂构造的次级裂隙控制该区金矿体的形态、规模等。

主矿体走向受330°的构造控制,次级的羽状构造(走向300°)中赋存一些小矿体,总体呈“入”字型展布于勘查区南部。

矿区内圈定金矿体十三条,编号分别为1、2、3、4、5、2-1、1-1、1-2和Ⅰ、Ⅱ、Ⅲ、Ⅳ、Ⅴ号矿体,其中2、4号矿体为主矿体。

现就主要矿体叙述如下:2号矿体为主矿体之一,分布在1号矿体西南侧,矿体总体走向330°,倾向南西,地表断续矿化长度208m,地表向下已控制286m,深部还未封闭,深部控制矿体长度约225m。

矿体最大厚度1.70m,最小0.21m,平均0.82m,厚度变化系数53.19%;最高金品位39.11×10-6,最低金品位1.63×10-6,金平均品位9.57×10-6,品位变化系数104.52%。

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形态简单,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较为均匀,无后期构造的破坏作用。

4号矿体为主矿体之一,分布在3号矿体西南侧,矿体总体走向330°,倾向南西,地表矿体长度约453m,地表向下已控制202m,还未封闭,深部控制矿体长度约337m。

矿体最大厚度1.39m,最小厚度0.30m,平均厚度0.65m,厚度变化系数51.99%;最高金品位39.88×10-6,最低金品位1.18×10-6,金平均品位6.23×10-6,品位变化系数154.10%。

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以硅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矿体受构造控制,形态简单,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较为均匀,其它地质体对矿体无破坏作用。

另外,还有1、3、5、Ⅰ、Ⅱ、Ⅲ、Ⅳ、Ⅴ等矿体,在此不一一叙述。

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假象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

矿石构造为稀疏侵染构造、星点状侵染状构造。

金属矿物呈稀疏状、星点状分布在矿石、脉岩中。

矿石矿物以目的矿物自然金为主,其它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自然金为金黄色,他形粒状,粒度在0.0875~0.005mm,嵌布在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石英)中,在方铅矿包裹体中见有自然金,金呈不规则几何粒状、虫状、条状。

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碳酸盐。

据矿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伴生银可以利用,其它组分无综合利用价值。

矿石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物组合划分有: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多金属绢云母-石英脉型,黄铁矿-多金属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型三种。

按矿石结构构造划分有:稀疏侵染状矿石,星点侵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三种。

矿石的工业类型矿石为含金蚀变岩+含金石英脉,由含金蚀变岩、石英脉、黄铁矿及金属硫化物组成,含金一般较高,因此矿石工业类型为原生硫化物矿石,该类型为本区最有价值的金矿石。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经过全泥氰化试验浸出率达96.07%,银浸出率52.29%,总回收率金为95.96%,银为42.4%。

该试验成果可以作为地质评价和选冶的依据。

七、资源量(一)、工业指标1、边界品位:≥1×10-62、最低工业品位:≥2~2.50×10-63、矿床平均品位:≥4.50×10-64、最小可采厚度:≥0.4m5、夹石剔除厚度:≥2m6、米·克吨值:0.87、伴生元素:银评价指标≥2×10-6根据指标,在详查区内圈定出13个矿体。

(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采用地质块段法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划分块段,计算面积,然后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附1、2、3、4、5号矿体垂直纵切投影图)图6 纵投影图详查报告对主成矿元素金及伴生元素银进行了资源量估算,总矿石量(122b +333)468469t,金金属量2871.82Kg,伴生银金属量3.34t;金平均品位6.13×10-6,银平均品位7.42×10-6。

其中122b矿石量83053t,金金属量717.14Kg;333矿石量385416t,金金属量2154.68Kg。

(三)新增资源量和远景展望1、深部探索取得较好成果2011年对矿床的深部勘查5个钻孔,其中有4个钻孔见有工业矿体,而且还发现多条盲矿带。

如zk8-0-1孔,7~8段盲矿化体,厚度在0.3~1.10m,品位2.07~12.55×10-6。

预估(尚未进行正式计算)可新增矿石量10万吨以上,金金属量600~700Kg。

2、坑道开拓新发现2012年再1130m中段的开拓中,新发现了一条盲矿带(Ⅵ),矿带走向290°,已控制长度200m以上,矿带厚度0.4~0.7m,品位5~8×10-6,最高可达21×10-6。

预估新增矿石量5万吨,金金属量200~300Kg。

另外在0-2号浅井中,除见原有矿体外,还在其上见有一条新矿带,厚度0.6m,品位8.65×10-6,已控制近100m长,亦使资源量有一定增加。

3、继续深部勘查,资源量定有增加2013年,在0、8、16三条勘探线的深部探索和对未封闭矿体勘查,扩大了已知矿体和盲矿体的资源量,起到加速落实矿量的作用,增加矿山的保有资源量,延长矿山寿命。

通过初步实践,资源量有了很大的增长,预计总资源量可达4000~5000Kg。

八、开发进展情况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建矿山,已建成300t/d选厂一座,修筑草原公路45km,架设35KV高压线路12.7km,矿区10KV线路700余米,35KV、10KV变配电站8座,火工产品仓库2个,生产、生活用水池(400 m³)1个,水井3口(能完全满足矿山、选厂生产生活的需要),尾矿库1座,锅炉房(选厂、生活区供暖、洗浴等用)1个以及办公、食堂、员工住宿、通讯、电视、治安监控系统等设施。

矿山建设方面已施工竖井2个,井深分别为1号竖井105米和5号竖井175米,在1130中段实现了该中段的两井贯通,目前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采矿生产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