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处理论文
水处理技术论文3篇

水处理技术论文第一篇:水处理技术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水处理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水处理技术是针对自然水源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成分和微生物而设计的技术,目的是使水资源符合人们的各种要求。
本文将从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水处理技术的种类、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净水为目的,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去除与净水目标不符的杂质,提高水资源的水质,达到令人满意的水质标准。
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初级处理、深度处理和高级处理。
初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包括筛分、砂滤等。
深度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无机杂质和微生物,包括活性炭吸附、半透膜过滤等。
高级处理则是在深度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水质要求,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氧化等。
二、水处理技术的种类水处理技术的种类非常多,常用的主要包括:自来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污水处理等。
其中,自来水处理主要是针对自来水厂采集的河水、湖水、地下水等进行的水质处理,以使其水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中水回用处理主要是对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后回用的处理技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污水处理主要是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环境中,以达到环境容量的要求。
三、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半导体制造等方面。
其中,饮用水是水处理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水处理过程包括预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以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等则是应用水处理技术制取所需的水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需要通过水处理技术进行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对水资源消耗的增加,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重要。
各种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势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4年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范文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中水回用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水回用技术概述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的各种用途,如农业灌溉、景观环境用水、工业冷却水等。
中水回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回用标准。
三、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1. 国内外应用情况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中水回用技术已经成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中水回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华北、西北等地。
2. 典型案例分析以某大型住宅区为例,该住宅区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和冲厕用水。
经过几年的运行,该住宅区的中水回用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1. 工作原理中水回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投加药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 关键技术中水回用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和消毒技术等。
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深度处理技术则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消毒技术则是为了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回用水的水质安全。
五、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存在的问题目前,中水回用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较高、公众接受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论中水的各级回用和法规建设

论中水的各级回用和法规建设引言水是人类与物种生存环境必不可缺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但又分布不匀的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含量约1 4×1023 m3,淡水储量仅占总水量的2.7%,约3.8×1021 m3。
我国是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其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3 m3,人均占有水量仅为2500m3,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水量10000m3的水平,仅是其四分之一。
我国又是以内陆省份为众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的国家,北方诸多的省份只有10%的地表径流和30%的地下径流,南方沿海省份则有90%左右的地表、地下径流,随着人口的剧增,各种类型经济的发展,水的补给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尽管城市用水仅占总用水量的1~2%,现有的600多座城市中,已报出的有200座城市出现缺水,近50个城市实行限量定额供水,水荒危机已成定势。
与此同时,国内尚有近9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周边的江河湖海近水体,使得共用水体资源的上下邻近城乡株连受害,甚至形成流域性水污染灾难。
根据对国内530多条河流的监测,有430多条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受检河流的81%以上,七大河流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的水质污染严重,占87%。
据国家最近的环境公报报导,我国1998年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为395亿吨,较十年前的368亿吨增加了7%之多。
而由水污染所引发的生物链毒害、致病致死的案件更是不胜枚举;据查,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有近150种,其中有15种是由水传播引发的,如伤寒、霍乱、痢疾、肝炎等病例。
已发现的水体介质中有140多种病毒。
由水体中化学物质引起疾病也是有目共瞩,如硝酸盐,氟化物,酚和一类污染物汞、铅、砷、镉、铬、氯等,也有几十种之多;由水中有机物引发的致癌物有100多种;如二苯肼、苯并芘等20多种;苯胺、偶氮苯等临床可疑物20多种;促癌、助癌物如酚、蒽、芘、卤代物等60多种等。
建筑中水回用论文

建筑中水回用的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和排水量日益增大,造成水资源不足,水质日益恶化。
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而且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中水;回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用水量的大幅度上升,大量污、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和水源,从而进一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等资源开发的首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中水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现有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被污染破坏,实现污水资源化,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中水简介1.1 概念所谓“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和“下水”(排水)而言的,其水质介于建筑给水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与生活排放污废水水质之间。
中水的水源又称中水原水,来自建筑物或建筑小区排放的污废水或排放的设备冷却水。
这类污废水经过适当水质处理后,应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内杂用如冲厕、绿化等。
在淡水资源缺乏地区,中水具有开源节流的效果。
1.2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水源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管道系统组成。
1.2.1 中水水源系统中水水源系统是指确定为中水水源的建筑物原排水的收集系统。
它分为污、废水合流系统和污、废水分流系统。
一般情况下,为简化处理,推荐采用污、废水分流系统。
1.2.2 中水处理设施中水处理设施包括预处理设施和主要处理设施。
预处理设施有化粪池、格栅和调节池。
主要处理设施有沉淀池、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等。
当中水水质要求高于杂用水时,应根据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即中水再经过后处理设施处理,如过滤、消毒等。
1.2.3 中水管道系统中水管道系统包括中水水源集水系统与中水供水系统。
中水水源集水系统是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排放的污、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同时设有超越管线,以便出现事故时,可直接排放。
中水回用的 处理技术与意义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与意义摘要:建筑中水主要是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
建筑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中水回用的技术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水回用;建筑;水资源危机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s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which mainly refers to the waste water after treatment for civil buildings or buildings as reclaimed water. The reuse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s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reuse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its significance.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 reuse; The construction;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 中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水资源虽据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小,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每亩地平均水量为世界亩均水量的1/2,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贫水国家。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也很大。
我国的水资源表现出三个特点: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占有水平很低;2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相差悬殊。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的配置很不适应;3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大部分水资源量集中,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资源利用困难。
有关中水再利用系统的文章

对中水回用的认识姓名:吉耿锋学号:128211班级:82对中水回用的认识引言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38.6m3,排在世界第109 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属于水资源脆弱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 个贫水国之一。
在全国669 个城市中,有110 个严重缺水,日缺水量1600 万m3,每年因缺水造成工业产值损失2300 多亿元。
生活用水的人均使用量为50-300L/d,其中直接饮用或食用以满足生理需求的消耗量仅占5L/d 左右,其余大部分的水主要用于洗涤、冲厕等卫生目的,使用后会携带多种污染物。
为了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需要节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则更应积极推进污水的回收利用技术,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水回用技术正是符合这一目标的技术,并且它有着投资省、见效快、运营成本低等1 中水与中水回用1.1 中水的定义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排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中水回用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美国曾经拿城市污水和海水作比较,前者含0.1%污染物,而后者则含有3.5%的溶解盐,还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因而采用海水淡化获取水源的基建费和单位成本都超过污水回用的费用。
由于回用水一般是就近采用,所以较新鲜水的长途管道运输而言,成本较低,同时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回用,相应也就减少了向水域的排放量,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这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
实践表明,水回用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已成为一些缺水国家和地区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美国有357 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日本从20 世纪60 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广城市回用和中水技术,广泛供给工厂、企业和居民小区“中水道”冲洗厕所及杂用;南非在1986 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再生水”厂,用作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水源。
中水回用问题分析论文

中水回用问题分析论文1中水简介1.1中水定义所谓中水是指将城市生活废水经过集流再生处理后,使其水质指标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表和地下水的排放标准,但低于城市给水中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1.2中水水源中水水源包括: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城市污水厂二沉池出水等。
1.3中水水质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其水质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2)外观上无不快的感觉;(3)不引起设备、管道等严重腐蚀以及不造成维护管理的困难。
1.4中水用途在城市生活中有多达5O%~6O%的水是用在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卫用水、冲洗地面和绿化用水等方面,其中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
若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中水不仅在水质上可以达到用水标准,而且将节约大量的新鲜水源,大大减小排污量,进一步削减排放到自然水域的污染物负荷,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2北京市使用中水的必要性2.1水资源短缺的需要北京市的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
北京市域范围内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巳相当困难。
加之北京市每年排放污水量约12亿立方米,其中约有8O%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因此,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的必要措施。
如果中水普及进入家庭,预计北京市全年节水将达到1O亿立方米左右。
而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5年,在大力节水的前提下,北京遇枯水年仍将缺水8亿立方米。
中水回用节约的水资源是2005年预测缺水量的100%还要多[2].2.2经济发展的需要化工厂、热电厂、蒸汽厂等企业也可通过使用中水,大大减轻水价高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负担。
如北京华能热电厂利用中水进行热能发电,一年通过此项工程就实现利润一千多万元。
2.3改善环境的需要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北京市正在实施大规模绿化和环境整治。
论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的现状与对策

2 . 2中水 回用的重要意义 展和开发的工程。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应当鼓励政策与强制政策并行 。 首先是对于水资源供应压力的缓解 ,通过对 中水 回用技术可以 国家和政府 已贴息、 减息等优惠政策鼓励中水设施建设 ; 同时 , 强制 有效环节供水压力, 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并能够有效促进工矿企业的 中水可满足的用水项 目必须使用中水 , 如消防用水 、 绿化用水等。 发展 。其次是降低用水成本, 中水用水费用较饮用水低 , 这一点对工 参考文献
/ / , 的微生物繁殖而造成是水质变差 , 难以保障。
关键词 : 中水回用; 城市污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 . -- . u - — — + .. . . . . . —J
2中水 回用 技术 与意义
4 . 2发 展 完善 处 理 技 术 对 于一般生活污水 , 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厌氧处理法和好氧处理法,其主要处理过程为原水一格栅一调节 污水处理技术 有物理法 、 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处理法就是 池一一段生化一沉淀一 二段生化一沉淀一 过滤一消毒一 回用 。对 通过物理手 段将污水 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 分离 ,使 污水中的 于含盐量较高的污水而言 , 宜采用物理处理法 , 典型的物理处理法
回用水技术起步较晚。在回用水技术发展方面 , 主要集 中在工业 设 污水处理设施 时 , 应 当充 分考虑 中水 回用 , 做 到中水 回用设施 用水方面 , 在居 民用水方 面应用较少 , 往往是 将污水处理达 标后 与污水处理设施 的同步规划 、 配套实施 , 包括合 理确 定污水处理 单 位的规划布局 , 做好 中水回用 的长期和短期计划等 。 就直接排放人附近水体 , 造成一种资源 的浪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水回用的处理
摘要: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经有关专家对成都市中水设施调查,发现大多数设施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运行成本偏高。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人总结了多个工程的设计经验,供设计同仁参考、研讨。
关键词:中水;处理;回用;
中图分类号: tu99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人类用水的不科学和水体的严重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日趋锐减。
目前,水资源危机已成为所有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发展将更加迅速,前景令人担忧。
为了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应在加大节水力度、治理城市水污染的同时,积极开展污水资源化的研究,提高污水回用率,从而有效的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水回用即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城市给水,回用于农业、工业、市政工程以及生活杂用等方面。
是污水资源化、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直接措施。
一、系统选择
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管网: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
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
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二、中水回用范围
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前面分析的三种情况中第二种最为复杂,现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1、某工程概况:总建筑面积22.4万平米,包括商业,人防、地下车库和住宅等。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091.6m3/d,地下车库用水量31.5 m3/d,绿化、道路浇洒用水量37.8 m3/d,配套共建用水量10.5 m3/d.
2、水量计算:
1)住宅中水用水量(仅用于冲厕):
1091.6×21.3%=232.5 m3/d
2)中水原水优先采用优质杂排水:盥洗和淋浴用水
3)作为中水水源的水量:
0.9×0.85×1091.6×(29.3+6.5)%=299 m3/h
4)按规范“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110%~115%”确定中水回用范围:
299<(232.5+31.5+37.8)
且299/(232.5+31.5)=1.13
299/(232.5+37.8)=1.11
所以中水可回用于:冲厕、车库用水或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在中水原水不够的情况下应优先回用于用水水质要求低的场所。
依据《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本工程中水回用于冲厕、绿化浇洒、道路清扫。
三、中水处理工艺
由于中水原水多采用优质杂排水,多数为卫生间洗浴及洗手盆等洗涤用水,含有较低的有机污染浓度,宜采用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快速一段生物处理工艺: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当处理杂排水时也可采用上述工艺,但应适当延长生物反应时间,如果杂排水含油应先进行隔油处理。
当原水为污水时应进行三级处理,可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法的生物膜培养和操作管理简单,应优先采用,但对于处理水量在万吨以上时不适应。
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革新,污水处理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中小型甚至大型污水及中水处理厂(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使用超滤膜配合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工作。
超滤膜及其前段的生物处理单元合称为膜生物反应器(mbr)。
mbr 处理系统(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其中文全称为膜生物反应器,顾名思义系统由超滤级别的膜系统和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两部分构成,整个系统的原理是在活性污泥反应区利用好氧、缺氧活性污泥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内与基质(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充分接触,通过氧化分解作用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生长、繁殖,同时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无机细小颗粒。
接着被去除污染物的水在超滤膜系统中进行过滤和截留,过滤作用即将超大分子的有机不可降解类物质与水分子进行分离,截留作用即将活性污泥微生物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防止活性污泥流失。
mbr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生化处理系统和超滤过滤系统可针对去除的污染物类型进行灵
活变化,应用水处理领域范围广阔;
剩余污泥减量化,由于超滤的截留作用,生化反应区的污泥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泥龄较长,因此剩余污泥较少。
污水处理和回用同步,在生物反应阶段污染物降解的同时,超滤截留作用同时进行,产水可进行简单回用;
生物脱氮效率高,由于污泥浓度的提高,活性污泥的单位bod负
荷降低,有助于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单位运行费用低廉,由于超滤截留的强大作用,处理单位cod指标的电耗相对较低;
构筑物投资成本降低,反应器容积被减少的同时超滤膜系统为集成设备,放置于设备间即可,不需要单独的构筑物。
超滤的过滤精度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最小过滤孔径可达到
30nm,可有效的将活性污泥截留在反应区内。
根据膜组件的设置类型,膜生物反应器可分为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和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两大类;根据过滤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错流式、外压式和抽吸式;根据过滤膜材质的不同又分为pvdf材质、pvc材质、ptfe材质和pe材质。
在渗滤液处理领域,使用的外置式超滤膜一般为管式超滤膜,过滤模式均为循环错流式,过滤层材质一般均为pvdf,支撑层材质为聚醚砜;使用的内置式超滤膜大部分为中空纤维膜,纤维材质可以是pvc、pe、ptfe等等,过滤模式一般为抽吸式;
外置式膜过滤系统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膜通量较大,膜通量衰减速度较慢,清洗周期较长;但在一般条件下,为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需要用循环泵提供较高的膜面错流流速,致使水流循环量增大,单位运行成本费用较高,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泵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力会使某些微生物菌体失活。
内置式膜过滤系统的特点是:膜通量较小,通量衰减速度较快,
清洗需要离线操作,但根据膜材质的不同,亲水性材料清洗周期较长,疏水性材料清洗周期较短;内置式膜过滤系统的组成较为简单且过滤原理与外置式有很大差别,因此其系统能耗较低,单位运行成本较低。
膜组件下设置的曝气系统不仅给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了所必需的氧气,而且气泡的冲刷和在膜表面形成的循环流速对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鑫.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2]蔡银志,唐楚丁. 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前景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6:16-18.
[3]任保伸. 中水处理技术[j]. 河北化
工,2008,no.14303:64-65+76.。